[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土楼的春节喜气
送交者: 小李的妈妈[☆★也是你的媽媽★☆] 于 2023-01-29 8:25 已读 1144 次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1968年年关,我们一家人从闽南小城石码到南靖书洋下乡落户。我们落户的生产队有100多人,大多数住在一座1950年代初建造的三层圆土楼,落户的20几位知青和城镇居民,则被安排在一座几百年历史的两层四角型土楼。


这四角楼曾经住十来户人家,因为大多数搬到新建的圆土楼,所以当时只有住三个中年单身汉。也因为空房间比较多,队里就安置我们居住。


就要过年了,我们的到来,给这个老四角楼带了节日的喜气。尤其那三个单身汉不亦乐乎,送给我们这些新社员不少自己种的蔬菜和干柴,还有热乎乎的地瓜,眉开眼笑、忙里忙外。


那些日子田里没多少活,天气冷又常下雨,所以队里没有安排我们农活,而且是让村民带我们到书洋墟(市集)「赴墟」(赶集)。


书洋墟在书洋公社的社区中心,从我家走路到墟场只有不到两公里的小路。那天刚好雨过天青,我们走不到一里路,眼前是一条小河,要踏上一条20多米长的小木桥。


小木桥有一丈多高,桥面不到三尺宽,桥底下是清澈透亮的流水,可以看到水中畅游的小鱼儿,桥的对岸有圆形、方形和交椅(椅足呈交叉状)形的土楼,形态各异,土楼身后就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峦,太美了!这儿就是现在的旅游景点田中赋土楼群。


这绿水、青山、土楼和小桥就是人间的胜景、画家的天堂。我太爱这土楼山区了,简直是世外桃源,我太幸运了。


走过桥后,和村民们聊天,才知道我们生产队的工分值只有四分钱,一个全劳力干一天挣十个工分,只能赚四毛钱,而我们这些新社员,一天就只能挣两、三毛钱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下去啊?我顿时心生悲凉,眼前的美景霎时暗淡下来。这年怎么过呢?这年还会有喜气吗?


但是我心中的忧虑很快就被节日的气氛冲淡了。春节前,村民们要做糍粑粿,队里的姑娘们常常到我们这个楼打糍粑。


原来我们的楼里有一个用木槌打糍粑的石臼,一条七尺长槌柱的尾端套着木槌,槌柱中间有个支点,支点左边站着人使力向下踩,右边的木槌就升起来,操控石臼的姑娘,就赶快捉住木槌上的糍粑,扯下来放到石臼里,或者翻转石臼内粘着的糍粑。


木槌一起一落,姑娘们灵巧的手让人眼花撩乱,她们用揉、捏、拧、抖、撕、扯、掰和撑的动作,把糍粑整得像乖巧的面团一样,什么形态都可在她们的手中变出来,糍粑酥脆甜软,非常好吃。


姑娘们来打糍粑,楼里楼外的年轻人就抢着去踩槌柱,可以两、三人一起上,大家勾肩搭背,一上一下。不管是知青还是村民,就像小孩子那样玩跳跳板的游戏,有说有笑。听到掌控石臼山妹子的嬉笑声,知青们谁还会唉声叹气啊?这是春节前土楼人家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春节到了,村民们太热情了,几乎初一到十五,天天有村民到这个四角楼,请我们去圆土楼吃饭,鸡鸭鱼肉和山区的土产特产应有尽有,如冬笋、香菇、柿饼、蜂蜜、梅菜干,更有自家酿造的红酒,使我们一饱土楼特色的美味佳肴。


如今,53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品尝过原汁原味的土楼美味,那些土楼山妹子打糍粑的画面却越来越清晰。她们的脸蛋非常红润,两颊就像挂着两片彩霞,永远流泻着过年的喜气和吉祥。

喜欢小李的妈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