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元宵与汤圆
送交者: 笠北七[♂★★声望品衔10★★♂] 于 2023-02-04 17:27 已读 1250 次  

笠北七的个人频道

元宵节是每年第一个月圆日,形成传统节日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在一次横渡长江时,发现江面上有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尝了一下觉得味道鲜美;他请教孔子是何物,孔子答道:「此乃萍实(萍蓬草的果实)也,得之主复兴之兆。」楚昭王为了复兴大业,命人按照「萍实」的模样仿制一种食品。因楚昭王是正月十五日吃的萍实,就把这天称为「元宵节」,仿制的食品定名「元宵」。


另传说汉武帝时期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因长年在宫中思念父母。大臣东方朔想帮助她,就编造谎言说火神奉玉帝之命将在正月十五火烧都城长安,如果让元宵姑娘在这天制作火神爱吃的东西,并让全体臣民出动张灯供奉,这样就能躲过这一劫。武帝接受了东方朔的建议,元宵姑娘趁机见到家人。从此就用宫女元宵的名字,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其所制作的球形食品定名元宵。


「史记·乐书」载,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即正月十五祭祀天神。司马迁创建的「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张道陵创造了道教,道教的三元说认为「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上元节」即元宵节。唐代打开了元宵节举行盛大的燃灯会,并逐渐成了广泛的民间习俗。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不同时代元宵节的节期不同,汉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自初八至正月十七,清代缩短为四、五天但增加了大量的娱乐项目。目前元宵节在大陆和港澳台都不是法定节日,但民间仍有诸如书画笔会、诗会、茶话会、灯谜晚会和赏月等红火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活动,家家户户吃元宵成了元宵节的饮食文化。


汤圆是宋代开始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食品「乳糖圆子」,有人说其起源时间更晚,具体说是四川资阳东峰镇人赖元鑫因生活困难,于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创制的一种食品,沿街叫卖汤圆。汤圆也称汤团、圆子、浮圆子等,是南方人春节等节日家庭聚餐最常用的食品,与元宵节无关。因汤圆外形与元宵一样,表面制作原料也都用糯米面,有人与元宵混为一谈,也成了元宵节的食品。


过去「北元宵南汤圆」泾渭分明,两者一看表面容易辨别,却有不少人认为是一种东西,其实两者完全是两码事,渊源也不同。


元宵制作麻烦,馅由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做成的小硬块,材料比较单一。制作过程是把硬块的馅放在干糯米粉的筐箩里,由人工(现在可以用机器)不停地摇滚,还需适时酌情洒水,直摇到一定大小的圆球状,做出的成品表面是干粉状。


汤圆制作相对容易,馅的丰富多样,有荤有素有甜有咸。制作过程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擀成面皮,把馅放面皮里用手包成,然后揉圆,表面是光滑的。元宵煮熟时间比较长,口感较硬,汤比较浑浊;汤圆三五分钟即可煮熟,口感柔软,汤比较清亮。元宵不宜冷冻和保存,平时市面上没有;而汤圆可以冷冻长期保存,市面上随时有售。


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清弘历「元宵煮浮圆子」:「美擅团𪢮节,名传灯月筵。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月桂三春馥,星珠五纬连。大官传故事,聊尔听应然。」这两首诗没说清楚,煮的是元宵还是汤圆。明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元宵的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也把元宵与汤圆混为一谈。


更有意思的故事发生在近代:传说袁世凯的姨太太说想吃元宵,因与「袁消」谐音,袁世凯非常忌讳,打了她一个耳光,并命令以后不许说元宵只能说汤圆,也把汤圆与元宵混在一起。就此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还有民谣讽刺说:「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卖汤圆。」可见把元宵和汤圆这么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不是今天才有的。 6park.com




喜欢笠北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笠北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