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与新闻报导的缘分
送交者: 小李的妈妈[☆★也是你的媽媽★☆] 于 2023-03-07 14:28 已读 1026 次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时,大队辅导员孙老师通知我,次日放学后去她办公室开会。那时小,就没有马上问孙老师开什么会、有谁参加。不过我却问了另外三名女同学,我们四个都是班里骨干,她们都说没有得到通知,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缺席了会议,之后孙老师也没有再找我。


过了很久,有次与一个同学相伴去老师办公室,那个同学突然叫我看孙老师办公桌玻璃板下一张名单,名单上有我的名字,并括号注明:大队墙报干事。我这才恍然大悟,我没去参加的会议,使我与新闻报导失之交臂,如果说小学墙报,算是新闻报导最初级的形式吧。


十年后,我终于与新闻报导有缘相会了。在黑龙江军垦「上山下乡」将近九年半中,我任职新闻报导员的年头八年余。我先是业余,后为专职新闻报导员,简称报导员。我在六团二十三连当业余报导员时,我的正职是农工,后为文书,业余时间段我才是记者、编辑,还负责编写黑板报。


印象最深的是冬季出黑板报。我当排级报导员,把好人好事写成稿子,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黑板上要配小图,美术字体的标题,以及版面设计,这对中学美术课成绩优秀的我,也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是,黑板报是水泥砌成在宿舍外墙上,是露天的。


黑龙江的冬天滴水成冰,戴手套写板报,手不灵活,只能裸手工作;写没有多久,手就冻僵痛得受不了,往往仅可坚持十来分钟,就得躲回屋内暖手。


猛一进屋,在室内暖和温度的作用下,手得扎痛一阵子才舒缓过来。几分钟后再出屋,再在冰冷的板报上写啊画的。这样进进出出,整整一个下午,才能完成一期板报。当然那个半天,排长就会批准我不去班里参加积肥或是挑土等农活。


稿子写得好,黑板报出得好,连队主管宣传的副指导员就挑选我当了连队报导组长。不久文书探亲超假不回,我又被指导员任命当了文书。之后,我就脱产成了「白领」。


我把连队报导组长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采访、写稿,召开各排报导员会议并组稿。不仅使连队黑板报和有线广播,为配合连队各项工作做了大力宣传,而且营部的广播台也几乎天天都会播送我们连写的稿子。


每年八、九月小麦收割忙季,我都不会在办公室躲清闲,而是跑去地头,找机务排的拖拉机和康拜因机组以及农工排,询问采访,报导突出事迹。写成的稿子一式两份,各抄送连队和营有线广播站。一次我坐在已割空麦地的麦杆跺写稿,拖拉机从另一个方向翻土驶来,亏得驾驶员眼尖,看见麦杆跺边我伸出的脚,否则把我连土一起卷进轮下,我就「挂」了。


后来营部传来消息,说我出手不凡,因为二十三连的广播稿写得内容充实,行文精练活泼,是营部广播员最喜欢朗读的稿子,大喇叭播出来,对士气极有鼓动力。


除了连长和指导员对我满意和鼓励有加外,我还多次受到营部宣传组的表扬,后来甚至连教导员都知道了我的名字。一九七四年我调到营部宣传组任专职报导员,听说就是被教导员提名。


在营部,除了写稿、组稿,我与另一名报导员还负责每周出一次油印小报,每季出一期文艺杂志「火花」。那名报导员负责钢板刻字,我则负责组稿和编辑,然后我俩再共同复印、装订。为了赶时间,加班到深夜属家常便饭之事。

作为营部专职报导员,我也不能安坐办公室,而得经常下连队,与下属六个连队报导组成员开会,帮助他们培训报导骨干及领会团、营报导口径和线索,配合连队工作,作好宣传报导。


下连队也同时是一件体力活,因为连与连之间大约有六里路,而且很少有机会搭上营部汽车;所以多数时候,我都得开动十一号车(自己的双腿)下连队。近的连队距离营部六里、十二里,去了能当天来回;最远的二十五连,则得在连队住一宿,第二天才能回到营部。冬天走在雪地上,脚下一滑摔个跟头是平常事,反正路上没人,自己爬起来,拍掉身上的雪,继续往前走。


有一次去二十六连,也就六里路,却正好有自己老连队二十三连的二八车(一种柴油机动车)从后面开来,我就高兴地爬上车厢搭了顺风车。不料乐极生悲,我坐着的车厢尾部在二八车不断地颠动中,突然两边车厢板有点脱开,把我落下半边身子。我两腿在车上,两手拚命把着脱开的车厢板,才没掉下车去。


车上的人拚命地叫,司机听不见,继续往前开着,我就被挂着往前开去。后来发现我离地面很近,就松手把自己往下掉,果然有惊无险。等我从地上爬起来,司机才听见停了车,见我没事,而且二十六连也就咫尺之遥了,我就没再上车,在车上人们的笑声中,与二八车挥手告别。


在营部工作的几年,我常常往外投稿,主要投向「兵团战士报」、「黑河地区报」,以及黑龙江省报和省电台,通信报导是可以一稿多投的。那时候我虽然发稿多,但从来没有收到一分钱的稿费,因为文革造了一切的反,包括稿费制。所以当时我每发一次稿,只是收到报社的一封通知信,外加稿件发表当日的一份报纸而已。「兵团战士报」则会附送一本空白稿纸。


我发表的最有影响的稿子,是写我老连队二十三连,在一九七五年麦收季节,因为连续大雨,造成小麦倒伏,使康拜因无法正常收割。二十三连机务排群策群力,改装成扶倒器,解决了难题。那篇稿子不仅「兵团战士报」、「黑河地区报」同时见报,而且黑龙江省广播电台录用当日早晚两次播送,我们连长等好多人都听到了省电台的广播,可惜我自己当时没有收音机没能听到。


还有感人的消息。杨副营长,也是我在二十三连时的老连长告诉我,黑河地区驻军某部农场,看到「黑河地区报」关于扶倒器的报导,专门开着吉普到二十三连去取经。杨副营长当时正在该连,所以一起参与接待,向部队详细介绍扶倒器的制作和使用。


因为新闻报导工作上的出色成绩,一九七五年我被团宣传部评为先进报导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因为任职报导员的成绩,成了当时团、营新闻报导方面小有名气的人物,但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制时,我却倒了楣。我报了名,甚至连该年黑龙江省作文考试题目都猜中了,但是却连准考证都没发到──师部指示,因为工作需要,所有专职报导员都不准参加考试。




为了能够上成大学,之后我只好脱离热爱的新闻报导队伍,设法调往营部学校任职教师,终于参加了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大学报到时,尽管我与「战天斗地」了九年余的黑龙江军垦永远「拜拜」了,但青春年华时与新闻报导工作八年缘分的记忆,却历久弥新,永难忘怀。

喜欢小李的妈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