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碧城故事
送交者: 笠北七[♂★★声望品衔10★★♂] 于 2023-03-11 10:44 已读 1659 次  

笠北七的个人频道

谈到女权运动、保护动物、素食主义这类话题,许多人会认为,全都是近几十年来主要发展于国外的舶来品思潮。殊不知其实在百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就有一些有识之士身体力行,并且广为提倡宣扬,借着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四处演讲,同时积极创办新式女子学校,向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挑战;他们主张提升女同胞受教育机会,翻转封建制度的不公不义,以及主张泛爱众生、尊重动物的禁杀护生理念。


其中最值得我们纪念的,首为鉴湖女侠秋瑾与民国第一位女报人吕碧城女士。秋瑾的英烈事迹大家都比较熟悉,现请容分享一代奇女子吕碧城的故事。


光绪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籍贯安徽、官拜山西学政的吕凤歧,这年迎来了他的第三个千金,前此两名公子早夭;他为女儿取名贤锡,长大后改名碧城,号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法号曼智。


吕学政出身光绪三年进士,曾任国史馆协修,内阁中书,平生雅好读书,家中藏书逾三万卷。数年后他又得一幼女,依照排行,四个女儿分别名贤钟、贤𫟴、贤锡与贤满。长大后二女儿贤𫟴成为诗人与教育家,曾经担任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


碧城十二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家中只剩寡母与四个姊妹,没有男丁情况下,父亲遗产被本家叔侄强行瓜分,只留五个女子相依为命。后来寡母又遭到匪徒劫持勒索,勇敢的碧城写信给远亲江苏布政史樊增祥求救,终于脱险返家。但是碧城九岁时,父亲与同乡汪家订下的婚约,却被汪家以「碧城母亲被挟持是不名誉事情」为由,退了这门亲事,自此碧城一生独身未嫁。


出身书香世家的吕碧城喜欢读书写作,也盼望出外见识,在二十岁时孤单到天津,认识了名报人英敛之。


英先生不但于一九○二年在天津创办了报业史上闻名悠久的「大公报」与北平辅仁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的天主教领袖,儿子是后来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与辅仁大学副校长英千里,孙子是杰出电影与话剧演员英若诚。


英敛之赏识碧城的才华文笔,亲自特聘她为大公报编辑,碧城自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报人,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尊重女权、为女性同胞呼吁的惊世文章。由于秋瑾曾使用「碧城」两字作为笔名,所以当时许多人以为,这些文章可能是远在南方的秋瑾所写。


而当年在浙江绍兴办明道女子学堂,并办报推广革命的秋瑾读了碧城文章后,也大为折服,特别于一九○七年到天津与碧城结识。两名女侠一见如故,当晚同榻而眠,畅谈通宵,真是相逢恨晚,彼此都引为平生知己,碧城也为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撰写了首期发刊词。


很不幸的,同年七月,由于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失败被杀,计划在浙江金华起义响应的秋瑾也被捕惨遭杀害,留下了一对幼年儿女。知道消息后吕碧城不顾自身安危,安排人收拾她的遗骸私下安葬于杭州。


当时报纸害怕惹祸,多半选择不报导这次起义,但碧城特别以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报纸刊物,让全世界都能知道秋瑾烈士的理想抱负与牺牲之惨烈。


为此,本来清廷也下令追捕碧城,好在当时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欣赏碧城,私下向父亲力保,终于免于受难。


碧城深知欲兴一国之强盛与推行男女平等,必始于改善教育,因而在英敛之创办的「北洋女子公学」出任总教习(相当于校长),民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专门培育师资。

一九一二年民国正式成立,碧城出任袁世凯总统机要秘书,由于不满袁的帝王野心,三年后辞职去上海从事贸易,积累财富。她于一九一九年首度出国,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旁听美术、历史与文学,在次年返国探亲时信仰了佛法,一九二二年学成归国继续读书写作、鼓吹平权。一九二四年第二度出国,地点为欧洲各国,长居瑞士,一九二八年成立「中国保护动物会」,护生吃素,隔一年在伦敦正式皈依三宝,成为佛家在家居士,法名曼智,一九三三年返回上海。


一九三七年碧城第三次出国,再度到欧洲,听到抗战爆发,她心急如焚,但是回国之途由于战火被阻在香港。一九四三年她在香港病逝享寿六十岁,按照遗嘱,全部遗产捐出布施,遗体火化抛入大海,香魂渺渺,来去空空。


吕碧城一生未嫁,却拥有出色的外表与长于设计服装打扮,知名作家苏雪林教授称赞她「美艳有如仙子」。那个时代的许多各界名流才子都曾经争相追求她,留有纪录的有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等。


吕碧城曾经与身边密友谈起自己的感情问题时,颇有感慨:「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她的诗篇文采才情洋溢,有浓浓的深情,也有不世出的巾帼侠气。先看一首「浪淘沙」:「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无论气韵意境,填词用字,还有思念的离别愁绪,简直可以上与宋代词人柳三变、周美成媲美。


吕碧城造访欧洲时,特别登上阿尔卑斯山,上山后题词:「十万年来空谷里,可有粉妆题赋?写蛮笺,传心契,唯吾与汝。」格局恢弘,呈现出一般红妆所没有的气魄与胆识,了解碧城的,唯有这崇高的阿尔卑斯高山了。


再看一首「浣溪沙」:「残雪暟暟晓日红,寒山颜色旧时同。断魂何处问飞蓬。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一次的偶然邂逅,然后各别东西,留给多情女淡淡的惆怅。难怪著名词人龙榆生将吕碧城的作品收录入「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称她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凤毛麟角之才女」;而潘伯鹰更夸女诗人吕碧城「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直比才女李清照,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赞赏。


吕碧城女士是诗人、女权先锋,积极推动动物保护,也是护生戒杀的素食主义者,创下了许多第一的纪录。严复曾如此夸赞吕碧城:「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可见为人透达纯真明理,又有勇于任事的魄力。


离开世间前,吕碧城留下最后一首绝命词:「护首探花亦可哀,平身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生于乱世,遍游各国,交游天下,最后竟孤独终老。一生风风雨雨,皆已转瞬成空。词人、作家、教育家、报人、政治人物、女权运动者、素食主义者、佛家居士,经历过多重身分,寻访大千世界。碧城来到人间,仿佛仙子落入凡尘潇洒走了一回,为青史留下几许感人词章与故事。


谨以这篇短文,向民国一代奇女子吕碧城女士致敬。

喜欢笠北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笠北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