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老北京二锅头到底有多野?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19-10-21 22:22 已读 1895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明清时,民间的烧酒又叫“烧刀酒”“烧刀子”,?在北京的各类酒品中,其地位是其他酒始终无法撼动的。 6park.com

6park.com

来源:守璞如初

作者:璞君 6park.com

6park.com

京城里烧酒的作坊通常被大家叫做“烧锅”,在通州一带有“东路烧锅”,在西直门至京西一带有“西路烧锅”,在大兴县一带还有“南路烧锅”。各路烧锅都有自己的招牌烧酒,如今的北京二锅头就是各路烧锅的精华。

北京虽然不是历史上大规模酿酒的地方,但是烧酒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谢墉在《食味杂咏注》中就说:“凡五谷之米,皆可蒸烧……他省所烧,不如京城。以各处多以大麦,而京城则以高粱,麦不如高粱之甘也。”所以,当时在老北京最受欢迎的烧酒,应该就是当年的京城高粱烧。 6park.com

清代制酒图,这是酿造蒸馏酒的工艺,图中描绘的是清代蒸馏器的式样。图源:中国酒史 6park.com

烧酒是蒸馏技术传入中国之后才逐渐流传开来的,并且现在普遍认为,蒸馏技术是元代时才传入我国的。在元代之前,中国酿的酒大多都是黄酒。而到了晚清时期,烧酒基本上已经占领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6park.com

6park.com

烧酒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代黄酒的地位,成为人们的心头好的呢?那可不就是因为烧酒的度数更高,喝起来更爽快嘛!

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喜欢追求高酒度的强烈刺激,诗人袁枚曾说,“既吃烧酒,以狠为佳。”他还形容烧酒,“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祛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一杯酒喝下去,从喉头一直到整个胸膛都似乎要燃烧起来,无一处不熨帖。 6park.com

清代铜版画:京城酒楼中饮酒划拳的中国人。1861年英国人绘制。图源:中国酒史 6park.com

烧酒酒劲霸道,以前在酒场上,能喝得了烧酒,也成为了彰显男子汉体魄与酒量的一种方式,所以“以狠为佳”的饮酒选择,成为了很多人的追求。 6park.com

6park.com

但是“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明清时大部分温和的南方人仍然很不喜欢度数高、酒性劲辣的烧酒。并且有些南方人单单听见“烧刀子”的名号,就已经退避三舍了。

光绪年间的《绥德州志》中曾记载北方饮用烧酒的风俗:“烧酒自元始入中国,曰火酒,曰烧刀子,闻其名亦可骇矣。今南人尚不习用,而北人非此不为盛筵。”

从元代才传入中国的“烧刀子”,南方的人喝不惯,但是北方人的酒桌上没有烧酒就称不上是一场盛宴。可见南人和北人对烧酒的态度差别之大。 6park.com

清代行酒令图。图源:中国酒史 6park.com

但是,看着北方人喝烧酒喝得这么香,南方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那大家喝不了这么高度数的酒怎么办?要不然勾兑一下?

广东人为了能让烧酒更符合自己饮用习惯,就开始在酒中掺水,勾兑成低度烧酒,称为“和酒”。这是中国人最早的人为降度处理的低度酒。但是这种烧酒的售价很低,一般买降度烧酒的人基本上都并不是很有钱的人。

会喝酒的人,还是更喜欢高度酒,并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南方人接受烧酒。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清代徐扬绘《京师生春诗意图》(局部)描绘的前门商业区,这里酒业十分密集。图源:中国酒史 6park.com

那么,明清的时候烧酒度数到底有多高呢?对于现在的白酒来说,53度已经算是非常高的度数了,可是明清时候有一种叫做“梨花烧”的烧酒,据说已经超过了70度。就算是酒量极大的人,也只能喝两小杯,酒量浅点儿的人,一醉就是一整天。

如此看来,说京城的烧刀酒是“无刃之斧斤”,也并不都是夸张。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北京有这么多“XX二锅头”,和当年京城烧酒遍地开花脱不了干系吧?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