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三里屯:北京的孟秋夜
送交者: majia马甲线[★★★★别人家孩纸★★★★] 于 2019-11-10 15:30 已读 937 次 2 赞  

majia马甲线的个人频道

从来没有见过北京夜的样子。 6park.com

从来没有见过北京夜的样子。

因为要到人艺看话剧,三个小时,结束时已经十点半了。可以看完上半场便走,那时九点。因为冯远征的关系,坚持看完了下半场。

冯远征的表演的确不让人失望,他现在成了老人艺人了。头发开始花白(或许是剧中人物的关系,化妆)。总觉得不久前,他还是演艺新秀,转眼间成了演艺元老了。只能说时间流驶太快,像麦子,青色的,转眼间变黄了,沉沉地垂下头。只是因为经历了一夏。

虽然已经立秋,但北京还延续着夏末的温度。依然要穿短袖和裙子。不过相比七月,已舒服许多,至少不必汗流浃背了。北京夏日的炎热一点不逊于南方的火炉——杭州。

从剧院出来,晚上十一点了。头脑却非常清醒,毫无倦意。突然萌生夜游北京的想法。

想起北京有一家书店24小时不打烊,何不去那里看看。在三里屯。

沿着一个小巷子拐进去。越走,发现巷子的深。原来走进了报房胡同。胡同总给人安宁的。这里完全不同于外面街道的景致。老北京人一代代都生活在胡同里。现在人口密集,一个院子里住了好多人家,以前二三十年代的风味不再。

但它还是给人安静多些,相比外面街道的高楼大厦。安静而从容的岁月啊。胡同边的路灯不亮,也不暗。间忽,一两个行人从对面走过来,脚步不急不缓。听见前面有人说话,两个邻里间人说话,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伙子。小伙子在路边纳凉,老太太站在他面前说话。夜很静,尽管老太太声音不高,但依然听得清晰。邻里间的闲言碎语。她说街坊里的一个女子出嫁了,嫁到了外国……好像很有故事的样子,我走远了,听不到了。

这个安静的胡同每天上演着多少聚欢离合。谁知道,又有谁记得?恐怕只有这个年老的老太才关心吧。她对面的小伙子似听非听地应和着。

现在连小说家都不关心隐藏和滋生在一片片低矮屋檐下的故事了。张恨水没有了。

走到胡同尽头,街上人很稀少了。夜里的北京,非常安全。110车站就在马路对面。等了几分钟,车便来了。空荡荡的车厢,和白日迥异。这也是夜行的好处吧。

车一路狂奔,没有堵车一说。在夜色里穿行,听着这个城市的呼吸。安静而匀称。街两边的景物刷地向后退去。来不及细看。城市和城市里的人要睡觉了,高楼里的一盏盏灯也会相继灭掉。

在工人体育场下车。导航又进入一个巷子。没有路灯。只有路两边建筑投射出来微弱的光。三里屯到了。北京夜最有风情的地方。忽然,感觉像走进了异域。德国餐厅,西班牙酒馆,鳞次栉比。人种也变了,金发白种人,黑人。他们坐在路边的桌子前说话、喝酒。

在这里找一个中餐馆都难。中国胃,现在需要喝一点小米粥。哪里有啊?只有卖意大利面和西班牙海鲜饭的,还是冷的。

沿着路边找还没有打烊的中餐馆。已近凌晨一点。哪里有呢?在中国却找不到中国的食物,饥肠辘辘,还有比这绝望的吗?

地图上告知附近197米有一家叫桃源的中餐馆,夜里2点打烊。兴冲冲跑了去,结果里面灯亮着,人却无。门已锁。

柳暗花明。隔壁一家餐馆,没打烊。“汉堡王”。在北京,有近十多年没有吃过汉堡了。拒绝这种食物。饿得时候,没得选,只能它了。问店员,有热水吗?店员说有。不吃汉堡可以忍,但不喝热水无法忍。就冲有热水一点,也要买汉堡了。

欧洲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热水,他们都喝冰水。他们可以吃冷的食物,同时喝冰水,一点问题没有。

店员说水一百度,要耐心等它凉。我谢过他的细致。想起有一年在机场,也问吧台的人是否有热水,那个系着围裙的高大店员旋即接过我的杯子,给我递来满满的热水,他说烫,小心些。微笑很迷人而绅士。

他在说这样一句关切话的时候,虽很微小,但分明感受到他的素养。这样的素养里有彼此的尊重。当然会以真诚的微笑回应。那一刻,心是极其舒展的,而不是怀疑的、提防的、眉头紧锁的,像北京雾霾天时的心情。

三里屯的酒吧很多。沿着街走,每家店门前都霓虹灯闪烁。那是一种夜色里的引诱?深夜两点多了,还在街上游逛。夜里,是另外的一个动物种群在活动。白天已经谢幕,另一轮登场。夜里的北京,是另外一番样子。

蓝黑色成了天幕的背景。没有白天阳光的耀亮。蓝黑色是安静和忧郁的颜色。人也少起来。高楼的霓虹灯和明亮的橱窗倒一点不含糊,依然宣告着它们赫然的存在。北京的夜,一如白天,依然那样有活力。这是一座现代的城。

夜里,依然有人在那里工作。这个城市好像不眠不息的。夜,也许是白天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他们活在时间里,不分白天和夜晚。

这家书店24小时不打烊,起初出现在新闻里,我那时觉得只是提高店知名度的一种手段,毕竟与众不同容易被人知晓和记住。有谁会在夜里逛书店,并在那呆通宵?

我把它想象成城市夜里的图书馆。很温馨,静谧。有书桌。橘黄色的光。

走进书店,夜里两点半。书店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也不算小。有小木桌,靠着窗。还有吧台。有饮料供应。书店里人不算多,也不算少。只是没有了白天的喧哗。凌晨两点半,还有这么多人在这里读书。在电脑前写作。没有倦意。他们好像都是偷时间的高手。

书店里的书大多是人文、艺术、设计类的。但是所选书籍,有点让我失望,并不是集萃了这类书的精华。书店所选的书其实更代表了书店的格调。它不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京城里有些家书店做得要比它好。

选了两本书。伯格曼的自传《魔灯》,还有伍迪·艾伦的谈话录。谈话录这本书很厚,但没翻几页就看完了。《魔灯》以前买过,看了一部分。这是新版本,翻译得相当好。不得不佩服译者的中文功力。一切都像伯格曼在娓娓道来。这个夜,倾听伯格曼在我耳边低低絮语。他那么真挚,毫无保留。

他居然见过嘉宝,并和她有过谈话。当然,他也见过英格丽·褒曼,还有过合作。她们都是好莱坞瑞典籍演员。一生,如果没有任何成就,仅仅有缘见过这两个人,并且有过谈话,足以让人艳羡了。

伯格曼,我喜欢他的电影,都买齐了。记住了《野草莓》 《呼喊与细语》 《秋天奏鸣曲》。他是一位喜欢内心叙事的导演。

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它的文化不容小觑。出了很多大家。而且顶尖。北欧这几个小国都如此。

在他低低的絮语中,我才知道他这么了不起的导演、大艺术家,在拍电影和做戏剧的路上,遭到那么多的否定,甚至打击。频频被剧院解雇,一度到了狼藉的程度。他的声名是他坚持不懈获得的。

想起李安在拍《色戒》到了绝境的时候,飞到法罗岛,看望伯格曼。伯格曼的拥抱给了他力量。他泪流不止。

这一本书陪我过了一个通宵。读完的时候,五点了,天也快亮了。我起身整理行囊,准备回家。 6park.com

6park.com

黎明前的天色是非常好看的。水晶蓝。我走在夜空下,街道上相比白天稀少很多的车辆,从身边穿梭而过。我从来没有在北京坐过夜班车。这回第一次,赶上了夜班的最末一班。车上,除了司机,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女乘客。她好像和司机很熟,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她说猪肉都23元一斤了。是啊,最近猪肉价涨得很快。

到站时,天已经亮,夜结束。

我看到了北京的一夜。
喜欢majia马甲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ajia马甲线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