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的青年年代…“学习生涯”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0-08-02 3:49 已读 499 次 5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我的母校,历尽沧桑的澳头中学,澳头中学创建于人民公社年代,澳头中学地处广东省惠阳县澳头人民公社,我的老家大亚湾,公社成立前整个大亚湾没有中学,澳头镇只有一间小学。公社初期办了两年农业中学,59年才创建澳头中学,当年我们老家附近一共只有两所中学,一所“历史悠久”的“淡水崇雅中学”,另一间就是我考上的“澳头中学”,当年“澳头中学”没有高中,算上我们这一届只有“初一”和”初二”两级,每级设甲、乙两班。澳头中学初立两年,一切从零开始,无校址、无课室、无宿舍、也无校长。借用澳头小学上课,晚上远地学生睡书桌,初时全校最高领导是教导主任,一年多后才从外地调来一位政治教导主任。 到“澳头中学”读书的那里都有,有些离学校特别远,走路要走一整天,从家里天还没亮就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到学校,当年没有公交车,再远也要走路上学,走的全是小山路。我读中学时是60年,那一年,我被神差鬼使推进中字,以当时小六全班五十多个学生,无论怎样看我都资格考上的,我不爱读书,成绩很差,在小学留班两次(一年级、四年级),考中学成绩也不好,我记得当年考进中学成绩是,语文63、算术57,这种成绩都能被取录,五十多个人难道还有比我笨的人?

我那一届,一共十二个人正式考入中学,还有一个后备,十二个人之中有两个成绩最好的考上“淡水崇雅中学”(这两个人一个地主、一个富农,进中学没分成份),其余十个人分配到“澳头中学”,我还记得当年我学校有其中一个人选择不续(家里兄弟姐妹可能负担不起吧),后来才把后备补上。我们小学十个人进了“澳头中学”后,五个人分配到甲班、另五个人进了乙班,当年怎样分配无从得知,可能按成绩吧,我分到乙班。在我心目中甲班比乙班好,甲班乙班是否以成绩分配我不知道。但不出我所料,乙班五十个人没几个是好学生,学生上课交头接耳,而且还找机会欺负老师、捉鱼照蟹,毁麦田,样样来,乙班的人确实比甲班的人捣蛋。

澳头中学校址搬了几次,从最初借用澳头小学上了几周课、后转到“大会堂”又上了几周课、最后到猴仔湾兵房读了一年,再换到浅湾兵房。我记得那时中学老师有,最初最高领导算是“陈道同”教导主任了,一年后才从外地调一党员“肖育清”进来,“肖育清”算是学校最高领导了,但也不是校长,我在读时澳头中学没有校长。陈道同最初是在澳头小学任教的,家庭成分是地主。陈道同老师在四清时在学校被亲生儿子批斗,听说当晚在学校树上上吊身亡。我的班主任最初是“温谷风”后来是“李少林”、物理老师“练汝森”体育老师“徐伦盘”、音乐老师“李育清”家庭成分也是地主,改革开放他的弟弟是人大代表,解放前我家小杂货铺的铺位就是同他家租的。数学老师(党员)“李茂奎”,我记得的就这些了。

那时的澳头中学才成立两年,我进中学时还没有三年级。澳头中学只有初中没有设高中,中学名称改了几次,最初是叫澳头小学付设中学,后改澳头初级中学,经过多次换地方上课最后搬到解放军兵房做校址。解放军搬走后兵房归我们上课,军人饭堂也改为我们学校饭堂。由于兵房只有两排房子,光好够一,二届用,到了第三届地由于地方不够用只招收一班,由于地方太小迫着再次搬迁,搬到另一处”海军兵房“,这种搬来搬去怎能读到书,其它人我不知道,我与书本无缘我就读不到书。

我记得中学初一读的课程是语文、代数、政治、好像还有物理,和那些杂七杂八的音乐、体育等,初一结束居然还能被我考上初二,当年还有比我蠢的人留班了。进入初二课本加进了三角几何。在初中阶段我最怕就是三角几何,在读中学这段日子里,每星期六天在学校寄宿。在学校寄宿时,班主任教我们玩打六虎(客家纸牌,赌钱的),当然不是赌钱,那时也无钱可赌,赌火柴骨(看谁赢几根火柴,),学会打六虎后,有一年在同学家,从年初一赌到年初二,母亲找了一个晚上,回家后被母亲大骂了一顿。那时学校上课是六天,除了近校的同学回家住大部分都在学校寄宿,每晚在临睡前大约七、八点都要到课室自习功课(时间多久忘了)。由于是自习没有老师在课室,所以常常有同学不來,同学借这段时间晚上去海壩用火照蟹,(用烂膠鞋底、木棍、松树脂、还有气灯,去捉青蟹),有一次数字复习,有积极分子报告数字老师(党员),数字老师在校门等着我们回来,我们受到警告批评还要写捡讨,那晚我们照了很多青蟹,我们不敢要送给体育老师,数字老师一只不给(数字老师是党员)。

中学口粮每月26斤米,学校伙食是蒸饭,每天两餐,每餐四两米。饭堂可以加料加菜,加点从家里带來的红茨、或杂粮进去,在饭“砵”边绑上一张片写上名,这样就不会搞乱了。星期六,一放学家里近的同学吃还晚饭就赶回家,有些远一点的连饭都不吃就赶路回家,家里大远的回不了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回家的同学星期日下午必须赶回学校,有些远的要走一整天才能到家,每次回校,家里宽松点的人都从家里带点例如红茨或杂粮之类回校“加料”,大部分人星期天下午回到学校己是过了开饭时间,过了开饭时间只能自己在学校附近山边用“铁盒子”煮饭吃,搞到每逢星期天晚上到处是火烟。星期六想早点赶路回家和星期天开饭赶不上回校的同学,那些剩下的饭可叫代食,我曾经一人食了三人饭一斤两米(十两制)。代食者月结退还米,好多同学都愿意代食。26斤米八两一日月结有余米可带回家,

我们这一辈,中学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日子,所有日常生活物品都是配给制,这段时期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懒洋洋的,无论同学还是老师情绪都不高,老师坐着讲课,学生交头接耳,可能由于是肚饿的原因吧。在校园里除了正常上学外还有很多其它活动,那时学校每星期有一天义务劳动,学校大扫除搞清洁,除了课室、校舍外,连学校附近山坡小路都要大扫一次。学校可能没经费或经费不够,学校很多事情都必须靠自力更生,例如饭堂做饭烧的柴草,学校食堂做饭烧柴草,我记得每个学生都有分配,好像每个学生每月要交30斤或50斤柴草,准确是多少忘了,是晒干计,女生对这点配量还可以应付,大多数男生都无法完成任务,由于割的柴草数量多,附近己没有可割的柴草了,经常要走很远才有得割,两三百学生那有这么多草可割,总之你要想办法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我砍柴捡枯枝还可以割草我就不成。

中学时期遇到农忙还要回生产队帮忙,有时整班同学要到很远的生产队帮忙,回学校还要生产队是写监定,秋收学生要下田帮忙割禾“稻谷”,十六、七岁的初中生还是小孩,小孩到底是小孩,例如割禾不好好割,好像老鼠打洞一样,横割一行直割一行,像玩一样,女生好点,规规矩矩割,男生好玩,收割季节遇见打台风最麻烦,抢收不过来的稻谷,要把稻谷踩倒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也要抢收得快,不然谷子浸在水里很快就会长芽。

最记得当年那里有事就到那里帮忙,澳头是海湾,平时木材满海都是,一条条浮在海面上,不知道是从何处弄来的,遇见打台风怕吹散漂走,学生下海帮忙捆绑成一排排,这样不容易被台风吹走。有一年,剥皮鱼大丰收(这种鱼皮不能食,大粗造还有沙),这种鱼很多硬刺一箩装不了几斤,但水产站规定一箩要装五十斤,怎样才能装上五十斤,由于鱼太多所以叫学生帮忙,穿上高木履放幅麻包在箩上面,人站到箩上面踩压,压到五十斤,这些魚全运到内地,海港虽然鱼多,但主要还是运走,附近村子也不见得就占上便宜。 我中学二年级上学期沒读完,就巧遇偷渡大潮因此受偷渡潮影响,在中学只读了初二上学期就退学了,

在这种环境下能读什么书,挂名初中生,其实小学生都不如。初二我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随流第一次偷渡,偷渡不成功無心再继续再读,二年级下学期刚开始选择自动退学。从学校退学后把学生户口变为农村户口,学生户口26斤米待遇取消了,当时人人都说我太笨,学生粮26斤米不要回村吃工分。回到农村生产队参加劳动靠工分计粮。离开学校回生产队工作了两年,在生产队期间,由于个子长得小体力不够,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我正式参加劳动只有两年,64年偷渡到了香港。

评分完成:已经给 花名雞仔 加上 1000 银元!


贴主:花名雞仔于2020_08_02 8:50:01编辑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花名雞仔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