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科学家破解蝗虫聚群秘密 有望为抗灾铺路
送交者: CPC[★★声望品衔10★★] 于 2020-08-13 21:34 已读 634 次  

CPC的个人频道

图片版权EPAImage caption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

2020年伊始,东非、南亚等多国爆发了20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重灾区蝗虫遮天蔽日,有些地区,蝗虫过处庄稼颗粒无收。

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毁掉的粮食,足以可养活3万5千人一年。

世界银行估计,仅今年一年,蝗灾就将造成65亿英镑(一英镑约等于9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毫无疑问,蝗虫对农业、经济和环境都构成重大威胁。破解蝗灾原因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课题之一。

蝗虫聚群原因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今年非洲的蝗灾是20年以来最严重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让蝗虫聚集成群的可能是一种隐形的信息素。正是这种化学物质让一种本来无害的昆虫重新组合,使其成为瘟疫般的蝗灾。

而通过识别这种信息素,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对付蝗虫的可能办法。

康乐院士称,他们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同时也使未来研制控制蝗灾新方法成为可能。

康乐团队发现和确立了一种叫4-乙烯基苯甲醚(4VA,4-vinylanisole)的蝗虫群聚信息素。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臭味相投”

图片版权EPAImage caption蝗灾可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

在正常情况下,蝗虫过着孤独无趣的生活。它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干旱的草原上。但偶尔也会聚集成群,形成蝗灾。

康乐教授说,中国人把蝗灾、洪涝以及旱灾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三大主要自然灾害。

而其中蝗灾分布的范围最广,因此也是最危险的天灾之一,对全球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康教授和团队研究了蝗虫释放的所有化合物,其中4-乙烯基苯甲醚引起特别注意。

他们发现,这种臭味很强的分子吸引了其他蝗虫,当蝗虫聚集成群时,又会产生更多的臭味,从而召集更多的蝗虫入群。

三种措施

图片版权EPAImage caption蝗灾极其恐怖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还提出了利用这一新发现有助研制的三种治蝗措施:

第一,通过设置信息素陷阱让蝗虫自投罗网而灭亡;

第二,通过基因改良工程,让蝗虫失去接收信息素的受体。如果让没有受体的蝗虫进入蝗虫群成功繁殖,那就不会发生蝗虫聚群现象,但这一高科技方法难度更大;

第三,找到可以阻扰受体接收这种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这样就会使蝗虫的嗅觉失灵,无法聚群。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沃斯哈尔(Leslie Vosshall)女士就此发表评论认为,最后一个办法最有希望。

她表示,信息素的发现有助于找到化学解药。果真如此,将有可能避免未来蝗灾的发生。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掌握任何有效治蝗手段。

喜欢CPC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CPC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