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聊聊哲学(十):解《老子指略》续
送交者: PRChina[☆★★人民共和★★☆] 于 2020-12-10 15:52 已读 2265 次 7 赞  

PRChina的个人频道

【原文】然则,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离其真,为之者则败其性,执之者则失其原矣。是以圣人不以言为主,则不违其常;不以名为常,则不离其真;不以为为事,则不败其性;不以执为制,则不失其原矣。然则,老子之文,欲辩而诘者,则失其旨也;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违,损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贱夫巧术,为在未有;无责于人,必求诸己;此其大要也。
【PR解】然而,对于道,用言语表达它就失去了其恒常性,命名定义它就失去了其真义,执着于它会失去其本源。然而(注意这两个然则是并列关系),对老子的文章,如果想争辩反问,就失去其要旨;如果想命名质问,就有违其本义。所以其大致要领在于讨论万物起始的源头明白自然的天性,推演昏暗深沉的极端之处来解决使人困惑迷惘的谜团。沿袭它而不违背,就算有所减损也不妄加施为。崇本息末的息,有两种解释,一是停止,二是滋养,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我更倾向滋养,因为在后一句王弼把本末比作母子,以本养末就更符合原意。并且在《老子注》中王弼还用“崇本举末”,举与养吻合。以尊崇根本来滋养枝末,以守护母亲来存续孩子。取巧的方法非常卑贱,在事物还未完全展现就施为,责任不在于他人,必须从自身找原因。这是《老子》的要旨。这一段王弼点出了全书的重心:崇本息末。从宇宙论角度:本是无,末是有;从本体论角度:本是道;末是万物;从政治学角度:本是无为,末是有为。从现代政治学角度看,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无为之治而百姓自治,真民主也。 6park.com

【原文】而法者尚乎齐同,而刑已检之。名者尚乎定真,而言已正之。儒者尚乎全爱,而誉以进之。墨者尚乎俭啬,而矫以立之。杂者尚乎众美,而总以行之。夫刑以检物,巧伪必生;名以定物,理恕必失;誉以进物,争尚必起;矫以立物,乖违必作;杂以行物,秽乱必兴。斯皆用其子而弃其母。物失所载,未足守也。
【PR解】法家崇尚对世人一视同仁整齐划一,用刑约束世人;名家崇尚确定真相,用语言匡正真相。儒家崇尚仁爱,以荣誉推进他们的理念;墨家崇尚简朴惜物,用矫正自身来确立他们理念;杂家崇尚众人的优点,通过汇总实行他们的理念。通过用刑法来约束一切,必然产生巧妙的伪装;用命名定义来框定一切,必然会失去万物固有的层次和人之间的通达之心。以荣誉来推进一切,必然导致争相崇尚。以矫正自身来确立一切,谬误和违反常理之事必然兴起。以汇总杂收实行一切,污秽杂乱必然盛行。这些都是采用其子而抛弃其母的原因。事物失去了它的承载,是无法守住的。 6park.com

【原文】然致同涂异。至合趣乖,而学者惑其所致,迷其所趣。观其玄同,则谓之法;睹其定真,则谓之名;察其纯爱,则谓之儒;鉴其俭啬,则谓之墨;见其不系,则谓之杂。随其所鉴而正名焉,顺其所好而执意焉。故使有纷纭愦错之论,殊趣辩析之争,盖由斯矣。
【PR解】涂通途,以上的各家殊途同归,表现形式不同,其实本质相同。趣通趋,这里指到达的目标相合,但是趋向有差异,学者对目标有所困惑,迷失于其趋向。(法家)观察到那些不可靠的一致性就称那是法,(名家)看到一些所谓的定义真言,就称其为名;体察到世间一些简单的爱的情感,就称其为儒;观察到要简朴惜物,就称其为墨;看见无不关联,就称其为杂。这就是根据各自的表面观察就确定命名,依据各自的好恶坚持己意的结果。所以天下会有种说纷纭的糊涂错误之说,和不同志趣分辨解析的争论,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6park.com

【原文】又其为文也,举终以证始,本始以尽终;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寻而后既其义,推而后尽其理。善发事始以守其论,明夫会归以终其文。故使同趣而感发者,莫不美其兴言之始,因而演焉;异旨而独构者,莫不说其会归之征,以为证焉。夫途虽殊,必同其归;虑虽百,必均其致。而举夫归致以明至理,故使触类而思者,莫不欣其思之所应,以为得其义焉。
【PR解】同时《老子》的行文风格,在文末选用的材料以证明起始的论点,以起始论点为根本尽可能发挥文末的材料;(《老子》对读者)启发但不完全解答,开导但不牵引带领。追寻探索之后得到其中真义,推导演绎之后完全展现其中道理。善于揭示事物发端的根源作为文章理论的首要,非常明了文章主旨的趋向作为文章的终结。所以使得志趣相同而产生共鸣的人,没有不赞美他发起文章的最开始的论点,并顺应其逻辑推衍下去;对于理念不同能独立思考的人,没有不心悦诚服他对材料的引征,使论点得以证明。虽然道路不同,但是都必然归于一处;虽然思虑有很多,但是都必然指向同一个目标。进而列举归处目标来明白至理,所以可以使只是触及类似情况产生思考的人,没有不欣喜他们思考所得,自以为得到道的真义。 6park.com

【原文】凡物之所以存,乃反其形;功之所以克,乃反其名。夫存者不以存为存,以其不忘亡也;安者不以安为安,以其不忘危也。故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安其位者危,不忘危者安。善力举秋毫,善听闻雷霆,此道之与形反也。安者实安,而曰非安之所安;存者实存,而曰非存之所存;侯王实尊,而曰非尊之所为;天地实大,而曰非大之所能;圣功实存,而曰绝圣之所立;仁德实着,而曰弃仁之所存。故使见形而不及道者,莫不忿其言焉。
【PR解】这段开始讲辩证法了。所有事物之所以存在,是无法从其形象上找到原因的,而是要反向到形之上去寻找;功业之所以能成功,也不是在于它的名,而是反向进入其实质找原因。举个例子,树为什么以这种形态存在,我们不能从树的外形去找原因,而是要反向去找其根本,以我们现在的生物学知识,树成为树现在的模样是因为其基因。活着的人不为活着而活,是因为没有忘记死亡;安定的人不是以安定为安,是因为没有忘记危险。所以仅仅是为保持其存活的一定会消亡,而不忘记消亡的反而会存活;安于现状在某个位置的是危险的,而不忘危险存在的人是安全的。善于用力不是在于举重而是看如何应对秋毫,善于倾听不是在于美妙的音乐而是能对雷霆这样的声音泰然处之,这就是道是与形反,换言之,道是无形无名的。侯王确实地位尊贵,但那不是因为尊贵而尊贵;天地确实是大,但不是大这个名的能力;圣人的功业确实存在,但要绝弃圣智才能确立;仁爱美德确实是显著的,但要抛弃仁这个名才能存在实现。这使得那些只看见有形而不触及道的人,没有不愤怒他的言论的。这段精彩,论证道之与形反,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不要仅从字面以为《老子》真是要抛弃这些价值,而是他已经看到保守这些价值才是毁弃它们,相反,不忘其灭而存之。 6park.com

(待续)
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renmingonghe.wordpress.com/
我的推特:@alfabet72905706

评分完成:已经给 PRChina 加上 300 银元!

喜欢PRChin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RChin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PRChina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