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林徽因儿子差2分落榜清华,重查试卷后,看到上面11字她沉默良久
送交者: jmzjmz[♂★★★★平凡之人★★★★♂] 于 2021-02-26 21:45 已读 1021 次  

jmzjmz的个人频道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年轻时所经受的教育是会影响一生的。因此那些“望子成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会不惜尽一切努力,让孩子考上名校,最好是清华北大。

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孩子好,可是有句话叫“过犹不及”,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但爱好和志向也是不同的,如果父母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成长,甚至企图将孩子的人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最后往往容易造就悲剧。


林徽因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具名气的才女之一,作为才女,林徽因的成长之路是非常顺遂甚至可以说是幸运的。

她出生于浙江杭州,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大姑母林泽民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在他们悉心的教育下,林徽因得到了最好的启蒙教育。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是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又在北洋政府任司法总长,因为工作忙,才将林徽因托付给了老家的祖父母。

1920年4月,林长民游历欧洲时,便带上了16岁的林徽因,这段经历对林徽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父女两曾在英国伦敦短住了一段时间,租房的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聪明伶俐的林徽因非常受女房东的喜欢,经常把林徽因拉到房间讲一些自己设计建筑的一些经历,林徽因每次听的都很入迷,渐渐便对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21年林徽因跟随父亲回国,在父亲的介绍下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结识,两人都有建筑方面的爱好,又都是“文艺青年”。林徽因将在英国与徐志摩的相识抛诸脑后,与梁思成展开了热恋。

1924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赴美攻读建筑学,在一起度过了4年美好的学习时光后,在毕业也是在回国的前夕,正式结为了夫妻。


林徽因和梁思成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分别是长女梁再冰和次子梁从诫。他们都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又是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工作作为繁忙的时候出生的。在回国后不久,林徽因便和梁思成辗转各地考察古建筑,共走了15个省,2000多个县市。而两个孩子,也随着他们辗转各地。

等两个孩子成长了起来,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了,林徽因还成为了清华的教授,他们自然也喜欢孩子能够学习建筑,最后是进入清华大学。


然而两个子女都不太让林徽因省心,梁再冰因几分之差,未能进入清华,这已让林徽因耿耿于怀。

1950年,梁从诫报考了清华后,林徽因更是紧张了起来,等梁从诫成绩出来后,林徽因脸都绿了。

离清华录取分数线仅差2分!作为母亲,林徽因对于梁从诫的成绩是知道的,而且林徽因又是清华的教授,在历年考试的题目上总归是有些底的,她不相信梁从诫会考不上清华。

林徽因显然是有些不甘心的,她决定以清华教授的身份,去复查一下儿子的考卷,如果问题不大的话,说不定来年还可以再报考一次。


拿到试卷后,林徽因先是看了会题目,可当她的视线转移到考卷的最后一页最后一个空行时,林徽因却沉默了良久。原来梁从诫在考卷的最后一行写了11个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就是这11个字让林徽因的心头如遭雷击一般。我们可以猜想到,她看到这11个字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林长民从来未曾干预过自己的爱好,也正是因此她才能进入到自己喜欢的建筑领域,即使曾为此远赴他乡,在各地颠沛琉璃却依旧是快乐的。

是啊,一个人只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才能真正活得开心,相比较而言,成就也便没那么重要了。


想通了这一点,林徽因没有再逼梁从诫学习建筑了,甚至鼓励梁从诫去报考北大历史系。有了母亲的支持,梁从诫不再藏拙,他努力复习了一年后便成功考入了北大历史系。之后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发光发热。
喜欢jmzjm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mzjmz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