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12000元,专家:国家损失3个亿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2-01-22 22:01 已读 14236 次 6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在早些年,重庆有一位姓陈的老人在江边钓鱼时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废铁柱”,这块铁柱重达90公斤,高约75厘米,他以为是块寻常的废铁,于是将其拿到废品站以65块钱的价格卖掉了。 6park.com

(拾荒老人) 6park.com

还好当地文物局消息灵通,听到这件事后立即前去查看,才发现这个铁柱原来是汉武帝时期流传下来的桥墩,粗略估计价值一个亿以上。而这个文物也因此保留了下来。

可是相比铁桥墩,另外一件价值3亿的文物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拾荒老人的意外收获

上个世纪70年代,各地都处在发展阶段,大多数老百姓生活贫苦,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土地稀少、环境恶劣,粮食供给成了很大问题,很多人甚至沦落到了讨饭度日的地步。

相比于东部,大西北的内蒙古地区人烟稀少,物资更加匮乏。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只有少数的老年人留在内蒙。

在生活艰难,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很多人没有办法,只好以拾荒来维持生计,而一个姓王的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就出生在这里,一辈子没有走出去过。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出门,希望能多捡一些废品多卖点钱。不过这一天下来,老人的收获并不多。

正当他满脸愁容,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看见不远处的垃圾堆旁有一个长长的东西。那个东西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光亮,他瞧着奇怪,于是打算走近仔细看看。

老人走近一看,发现那个反光的东西居然是个生了锈的铁棍。尽管铁棍的表面有着不少的铁锈和泥土,但依旧不能遮盖它透出来的光芒,而上面还隐约地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6park.com

(捡垃圾) 6park.com

捡到这个东西,老人高兴坏了。要知道那时候铁可比纸壳子和塑料瓶更值钱,他赶紧拿起来掂量了一下,发现这铁棍分量还不轻。

于是他准备带回家先清洗干净,再拿去卖个好价钱。回家后,老人先拿去称了称,发现那铁棍竟然有7斤重。

他再拿去清洗了一番,这不清洗不知道,一清洗吓一跳,这看似锈迹斑斑的“铁棍”经过水洗之后,竟然泛着暗黄的金光。 6park.com

(铁棍近照) 6park.com

老人瞬间就不淡定了,难道自己撞了大运捡到了一根“金棍”?而后老人再次仔细辨认,发现铁棍应该并非纯金,因为分量不对。

不过,至于这些老人并不在乎。金棍与铁棍的区别,只在于钱多钱少。而就算是铁棍,只要卖了也够自己吃几天饱饭得了!

于是他宝贝似地将其放在床边,激动地等待明天的到来。第二天一早,老人便兴高采烈提着这沉甸甸的“铁棍”去到了当地的金银店中让老板给他看看。

金银店老板也是个实诚的人,他端详了一会儿后直接告诉老人这个铁棍的黄金质地不纯,直接卖是卖不到好价钱的,不如就干脆熔了提纯,价格也能卖高点。

老人一听能多卖钱,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了。最终,这7斤“铁棍”提炼出了4斤黄金,老板按市场价给了老人12000元。

这在当时可是很大一笔巨款,拿到钱的拾荒老人也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6park.com

(冶炼金块) 6park.com

老人在得到这一大笔钱后,为自己添置了新衣服,修建了自己的房子,而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人们纷纷来找他询问原因,老人也不避讳,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大家。

就这样,在这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当中,拾荒老人意外捡了“黄金棍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而这种奇闻轶事当然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最后这件事传到了考古专家的耳朵里!

只是一根铁棍而已,至于惊动考古专家吗?其实不然,老人眼中的铁棍在专家看来,远不止那么简单……
七斤铁棍背后的价值

专家们得知这件事后,便猜测老人卖掉的铁棍很大概率是古代的文物珍宝。

因为在前几年,考古界就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村发现了战国晚期的“阿鲁柴登墓”遗迹。

虽然这个墓由于客观原因被人破坏,但仍然出土了两百多件极其珍贵罕见的匈奴金银器,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鹰顶金冠饰”。

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鹰顶金冠饰是我们知道的先秦两汉间北方少数民族头冠饰的唯一标本,它不仅是地位的象征、还是权势的标志,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可以称之为“匈奴艺术瑰宝”。 6park.com

(出土的鹰顶金冠饰图片) 6park.com

那么如今拾荒老人捡到的“金棍”,是否也和鹰顶金冠饰有同样的考古价值呢?

专家们想到这个问题就坐不住了,他们立即找办法与老人取得了联系。说明来由后,老人将专家们带到了他发现铁棍的地方。

在对发现地进行一番考察之后,文物专家又将所提炼的铁棍残渣和金块进行了反复的测定和复原。 6park.com

(进行对比研究) 6park.com

最后通过询问铁棍的体积大小及相关特征后,专家们得出结论,认定这个铁棍是匈奴时期十分罕见的金器,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极为珍贵,老汉熔炼之后,国家至少损失了三亿元!

众所周知,匈奴并没有文字,而且出土的文物也极为少见,尤其是金器一类。 6park.com

(匈奴文物) 6park.com

所以一件文物能够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特征,对于研究我国的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

而这个价值不菲的铁棍,当然也蕴含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

老人提炼卖钱,失去的不仅是一件宝贵的历史文物,更是让我们失去了了解匈奴文化、匈奴金器的机会,这对历史研究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此物件与华夏的密切联系

不过,珍贵的文物已被熔炼,可专家们却没有停止对这根铁棍的研究。

在紧密的勘察下,他们确定这一铁棍为"昭君出塞"时期的文物。而它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6park.com

(昭君出塞) 6park.com

原来,在汉帝国刚建立的时候,经济、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都不算强大,而当时在北方地区的匈奴则恰恰不同,他们实力雄厚,发展迅速,还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经常袭扰边界。

为了保障国家发展,民生安稳,汉朝君主一边采取小规模象征性的抵抗,一边采取“和亲”政策,以求和平发展的时间和机会。 6park.com

(汉匈之战) 6park.com

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改变。当时,汉朝通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完成了汉朝对匈奴从战略防御到战略攻势的转变,基本实现了对匈奴的遏制。

不过到了汉元帝时期,由于元帝没有任何治国的才能,导致皇权式微,朝廷上下十分混乱,西汉也因此逐渐走向衰竭,这也因此有了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宁胡閼氏”的故事。

因为昭君公主舍己为国,以此换来了两国之间的和平,而与此同时也将很多汉王朝的先进文化传到了匈奴,同时匈奴也将自己的冶炼技术传到了中原地区。

因为当时匈奴很多都是在如今内蒙古一带活动,所以在这里也留下了他们冶金的痕迹。 6park.com

(匈奴人) 6park.com

谁也想不到,在距离那个时期几千年以后,当初的物品却在阴差阳错间被老人发现了,而且因为他的不了解,让我们错失了研究匈奴、汉人对冶金技术的掌握程度。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太晚了,因为时光不会倒流,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无法挽回,我们也只能吸取教训。
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1982年,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国家发布了《文物保护法》,其中法律明确规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全部都属于国家所有。

而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宝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都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足够表明国家对文物的尊重与保护的决心。 6park.com

(文物保护图) 6park.com

与此同时,国家还安排专业人员在各地普及考古和文物知识,在法律颁布后,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不了解而损毁文物的事件发生。正因为这样,许多大型古墓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 6park.com

(文物出土现场) 6park.com

据故宫博物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故宫博物馆便有1863404件藏品,而这仅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的数据。

而中国现有的大大小小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了5000个,合计起来的藏品估计能数以亿计,这其中还不包括很多还没找回来的文物。 6park.com

(故宫博物馆) 6park.com

因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法律的要求,更要成为所有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总结:

虽然拾荒老人因不知道文物的重要性而在无心之下毁掉了文物,但价值3亿文物的毁灭,说到底都是国家的损失、时代的遗憾。 6park.com

6park.com

(保护文物漫画图)

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用更加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文物、尊敬历史,希望以此来减少这样的遗憾。

而所有人也都应当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有责。

评分完成:已经给 曾经的我们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