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清了中共邪党丑恶本质的前提下,如果对被邪党赞美有加的历史上的人或事,不来一个必要的重新认知,抽丝剥茧,剔除70余年来被刻意加贴上去的金粉、胭脂,还原一个真实人物,或暴露一个事实真相,那这欺骗和谎言的危害将到何时才能结束?反过来说,如何通过还原一个真实人物,或暴露一个事实真相,挖掘“亲历者书写”的历史,或者是“由经历者书写”的历史,至少是尊重历史的研究者的文字,来揭示中共邪党的无耻嘴脸,我想,在当下中共国神鬼混杂,良莠难分,善恶不辨的浑沌环境中,是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了。
中国从“君权神授”,“天命难违”,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几千年把人塑造成了一个唯唯诺诺、不具有反抗和怀疑精神的软体物种。至今没人敢把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像,换成宋高宗;更没人敢把在和平时期戕害近一个亿国民的毛魔头,铲出用民脂民膏维护的所谓纪念堂,终结其共产教主的魔头形象。
此文前面简单说了“现在社会是什么制度”、“满清政府究竟谁推翻的”、“总统制,君主制”等事情,接下来,我再简单说一说“孙中山其人”。
其实,孙中山其人是用不着我多说的。历史上中共独树一帜捧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此举,有其无可抵赖、无法狡辩的原因:倘若孙中山没有“联俄容共”的主张及切实做法,马列思想哪有机会在中国深根发芽的机会!所以,只要中共不倒,贴着“爱国主义者”的标签,坐在“民族英雄”交椅上的孙中山,一定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的。但历史上同样有不少贬低他的文字存在,珍贵的是,这些贬低他的,不仅有后之来者,也有他自己言行的前后不一,更有他的同路人。
下面,是我从《维基百科》“孙中山”栏目中摘录下的文字:
1924年8月3日起,孙中山讲民生主义四讲,推翻先前批评,再次主张民生主义即是社会主义。
1890年,孙中山以洪秀全自况:“勿敬朝廷”。(洪秀全,太平天国淫魔领袖。)
孙中山谎报金额,章太炎与宋教仁谴责,认为孙被日本政府收买;章太炎撤掉挂在《民报》社的孙照片,要求孙辞去中国同盟会总理一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宣言》规定临时政府:“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对内“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就缺一个思想统一了。)
1912年4月9日,孙中山应黎元洪邀抵武汉。孙中山在广东说:“吾国乃社会主义之民国,欲行社会主义。吾等皆是真诚的社会主义领袖。”(直言不讳。)
10月14日,孙中山在中国社会党本部演说3天,评论社会主义学说及派别,理解和同情社会主义。
1913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举行成立大会,与会者约300余人。孙中山任总理,公布手书《中华革命党总章》。入党者必须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发誓“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孙中山的提案遭到部分革命党人抵制,特别是黄兴。(独载专制的蓝本。)——以上括号内文字是本文作者所为。
宋教仁日记中指孙中山: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心坦怀以待人,作事近于专制跋扈
1924年,孙执政广州期间,部分广州团体对其政策提出尖锐抨击。有香港社论指出孙政府将广州从“庄严璀璨的市区”变为“恐怖世界”,指责其背离三民主义承诺,未能带来幸福,反而压迫人民,认为其搜刮民财、纵容军队,导致民生凋敝。社论还批评孙中山欲转向共产主义,缺乏一贯宗旨,呼吁广州市民“自决”推翻“不良政府”。到10月广州商团事变后,孙则面临来自广东及香港等亲商界或亲陈炯明团体的强烈抨击。11月,“各界救粤联合会”在香港发出通电,列举孙文“祸国祸粤”十一大罪状,指控其摇动国体(擅组政府、改国旗)、妄行共产主义(与苏联合作、宣传赤化)、纵兵殃民(军队扰民、焚烧城镇)、摧殒民治(解散议会、钳制舆论)、破坏金融与民产(滥发纸币、没收财产)、大开烟赌、摧殒教育与实业、破坏司法,以及暴力镇压商团(焚烧商户、勒索罚款)。通电称孙的政策导致广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数万人流离失所,部分商民迁往港澳
部分华侨对孙提出极为负面的评价,视其为“祸国殃民”的罪人。华侨严于钺、冷于冰在孙死之后,指控孙“无学无才无德无力”,非革命始祖或开国元勋,而是“大马骗”,贪革命之功为己有。他们称孙早年以会党手段煽惑华侨,骗取捐款,而辛亥革命成功全赖民心,非孙之力,其后执政广东则殒民暴政,焚劫商场、屠戮人民。他们批孙破坏伦常、醉心赤化,毒害人心,尤以共产邪说遗祸后世,斥其为“名教罪人”“劳动界罪人”。
栏目中还有李敖在《孙中山研究》中一段对孙中山的负评:“革命不成就卖国”,强调孙一生“革命事业多失败,依赖外国势力,牺牲国家利益”。并整理出孙中山五次卖国的记录:
一、民国前12年,《致香港总督书》表示愿意迁都、还洋债、放弃关税自主、让洋人分沾利益,请洋人支持革命。此时尚未创建民国。
二、1907年,《致日本黑龙会内田良平书》表示愿割让满蒙,换取日本支持革命。此时尚未创建民国。
三、民国创建后1913年孙下野,《致日本总理桂太郎书》表示愿意割让满州,换取日本支持推翻袁世凯。
四、1914年《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书》表示愿意开放全中国市场,以惠日本,换取支持推翻袁世凯。
五、1915年《致日本政务局长小池张造书》提出比二十一条更屈辱的中日盟约十一条,换取日本支持。这份中日盟约如果兑现,中国就会像当年的朝鲜一样,完全沦落为日本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此份孙中山秘密签订的中日盟约外泄后,黄兴、柏文蔚、陈炯明、钮永建、李烈钧联名通电反对。
据史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免世界反德势力的增强,德国政府抛出大笔金钱,收买贿赂资助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最终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俄国退出了大战。而在中国,德国政府想收买当时总理段祺瑞,被他断然拒绝,因为参战对中国十分有利;德国回头就去找孙中山,不用吹灰之力,孙中山欣欣然就收了德国退回八国联军时期的赔款200万美元,尔后为阻中国参战,四处活动游说。
1913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专访黎元洪,在谈及孙时,黎说:“世人对孙逸仙有错误的认识。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他根本没做什么实际的工作。他返回中国时,革命已经结束。”
另外,袁伟时先生2005年在《北伐破坏了中国宪政和民主》一文中,列举了六位与孙中山共事的同仁,清晰且毫不留情地给予了孙多方面的差评。
在孙中山身边,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大受孙中山倚重和信任的、被其任命为第一军总司令的陈炯明。他在广东搞民主选举,县长和议员都搞民选,完全向美国看齐。因反对再打打杀杀增加无辜伤亡,主张美式“联省自治”,与孙中山推行武力统一、执意北伐的做法背道而驰,导致双方反目,故有炮轰总统府的6.16“兵变”一事。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在香港病故,终年55岁,停尸的只是家中一张唯一的行军床,入殓时竟不得不借用老母的寿材。如今在广东惠州陈炯明墓入口处的台阶边立有一块石碑,刻着陈炯明的百字简介,赫然还有“1922年背叛孙中山,盘踞东江流域,至1925年被东征军击败”的字眼。在孙中山去世后,陈炯明写了一副挽联,从中我们可清晰的感觉到他深深的不服:
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
与故交曾一战再战,私情公义,全凭一寸赤心知。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
喜欢钟馗再世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钟馗再世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