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你的认知水平,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送交者: 曾国凡[布衣] 于 2017-12-05 1:23 已读 673 次 1 赞  

曾国凡的个人频道

  一次和朋友闲聊,朋友感慨说:

  一个办公室的一群人,大家每天一起上班下班,上班做着同样的工作,下班挤着同一趟地铁。

  奇怪的是,明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一群人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些人庸庸碌碌,没了诗和远方;而一些人却慢慢走向人生巅峰,越活越开挂。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

  一起工作只能代表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但每个人的精神空间是却是各不相同。

  俗话说:思维决定一切。

  不同的认知,自然造就不同的人生。

  01

  对知识的错误认知

  许多人都曾抱怨读书无用,认为学了那么多知识,往往都派不上用场。

  事实上,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将知识升华为个人智慧,而仅仅将其作为零碎的信息存在大脑中。

  《认知突围》书中指出,知识根据“自我附加值”的高低,可自下而上分为4个层次,即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处于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知识,即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包括学校课本的知识等。

  加工知识,就是你通过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这其中融入了你的思考和创造。

  体系知识,是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加工知识后,将它们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体系。

  智慧,即已经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指导行为的反应。

  只有将知识自下而上地上升到“智慧”层面,你才能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重要性。

  当然,同一层次的知识也有分别。例如,有些知识是孤立的,无法或者很难跟其他知识产生化学反应,比如:

  伊丽莎白二世的全名是什么?

  新华词典第10页的第三个字是什么?

  这类知识被称为“次有效知识”,它与“有效知识”的差别就在于知识本身的链接点数量和可应用的范围。

  因此,在摄取知识的时候,要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有效知识的学习,并将其层层递进变成你的智慧。
02

  对金钱的错误认知

  怎样让自己变得有钱?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开源节流”。

  于是,许多人购买打折的食品,选购换季清仓的衣服,甚至趁着双11抓紧囤货。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开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都大于节流。

  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节流有上限,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而开源则没有。

  普通人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资产性收入,即利用资产本身带来的收益,如存款、房租、股权分红等;

  另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即时性劳动换来的报酬,一旦停工就会没有收入。

  资产性收入的挣钱效率明显大于劳动性收入,而随着资产性收入的不断增加,这些增加的钱又再次成为资产性收入本金的一部分。

  这也就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作为普通大众,想要快速提高收入,就得要大幅增加自己的单位劳动价值,继而不断增加资产性收入在你总收入中的占比。
  想要大幅增加单位劳动价值,有一个可行性的方法,即让自己具有多维竞争的优势。

  苹果公司在众多电脑品牌中仍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无疑要归功于乔布斯。

  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的时候,乔布斯凭借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其余电脑产品没有甚至不可能有的维度:艺术设计。

  时间越久,这个因素带来的合成竞争力也就越来越大。

  这就是多维竞争。

  在任何一个单一的维度上,都只有一个人是“第一”,只有少数人“名列前茅”。

  但如果你不断增加你的竞争维度,那最终你拥有的优势就会成倍的增加。

  所以,如果你已经在某一维度足够优秀,那不妨换个维度突破自己的局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03

  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

  朋友小K是个宅女,平日里同学聚会也是多次邀请才愿意出来。

  大家说她不合群,事实却并非如此。

  私底下她跟我聊过,相比于一大帮人围在一起聊家里长短,或是大声K歌,她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房间里翻翻书,看看电影,那样的日子对她而言更加快活。

  演员陈道明说过:“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或许朋友向往的就是这种生活。

  那到底,应该推崇社交,还是享受独处?

  作家蔡垒磊的观点或许值得深思:人际交往中,你要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区分成本和利益的关系。

  怎么解释呢?

  对于孤独的专注者来说,因为平时节省了社交时间,只要在同等的时间内,因专注于进步上的产出高于同等时间的社交上获得的交换价值,那么这条路对你而言就是更有效率的。

  同样的,对于社交达人而言,如果你用于社交上产出的价值高于同等时间独处的产出,那么你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积极社交。

  也就是说,你适合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模式,取决于你自身的社交定位。

  04

  结语

  《教父》电影中有一句话可谓让人印象深刻: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差距,就在于一个人的认知水平。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5 银元!

喜欢曾国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国凡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情感世界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