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追忆陈妈 儿时最亲的人 (下)
送交者: 杭州阿立[♂★★★江南情节★★★♂] 于 2019-08-31 8:18 已读 2000 次 8 赞  

杭州阿立的个人频道

追忆陈妈 - 儿时最亲的人 (下)

蒲松立(杭州阿立)

2019年留园修改版

 

书接上集《追忆陈妈 - 儿时最亲的人》:

https://club.6parkbbs.com/life7/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872275

 

上集追忆了陈妈在阿立家和离开之后的一些事。记忆中后来没有再见过陈妈,直到陈妈病危。陈妈病危和追忆留到后面再写。理由希望看下去不言自明。

3)萍水又相逢

陈妈去世后(见5),日子仍然不紧不慢的过着。

转眼之间由小学入中学。初中以“连”为单位,有4个连,共16个班。同班有几个小学同学,慢慢的结交了些新朋友。经常一起出入的,有6个人。学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江湖义气。偶尔有点小钱,吃喝一下,也是“别跟我提钱。是不是哥们?”。谁“犯了错”,那是绝对不能向老师打小报告的。阿立虽然是个班干部(副班长?),“叛徒”是万万不能做的。

多年后还有同学调侃:“你们六条汉子如何如何”。另外还有一个铁杆朋友─南加州的渔池先生。

初中男生和女生基本不太说话的。不过比高中感觉稍微好一点,没有如临大敌似的。那时记得和初中的班长(华)还偶尔说几句话的。几十年后再相遇,她还取笑说,“当年我领导你没商量”。

无论小学和初中,陈妈新家的小姑娘,没有遇见过。多年不见,见到也不认识了吧?

一转眼升高中了。那时只有一部份人升高中。6个班,分英语,日语和俄语班。记忆中,1班和2班是英语班。“学习无用”仍然是主流,外语没几个人认真学习过。为什么要分不同语种,也没人关心。

六条汉子中两个分到2班,两个去了3班。另一位没上高中,因为兄弟同年级,只能一人升高中,让给弟弟了。南加州渔池先生和阿立都在1班。高中又结交了几个新朋友,多是喜欢乐器或棋类等的(渔池先生拉小提琴,建吹笛子和黑管)。那时谁家都没什么钱。阿立的二胡,也是自己早饭钱里慢慢省下来买的。

高中好友们后来偶尔也玩一下照相(照相馆可以租相机)。还记得偷偷在一个哥们家里听留声机。王丹凤唱的《护士日记》插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翻来覆去的听。

这么好听的歌,为什么是“毒草”呢?“毒草”也要听,朋友里是没有“无间道”的。还有一哥们说,真想看“黄色”照片。其实他说的是以前的电影明星照片。有一张照片,忘了是哪个明星,大家传看了好久。

初中有几个女生高中继续同班。华分到2班,和兰陵别墅的几个同龄女孩之一(莉)同班。华后来下乡插队在临近的公社。她和另一位女同学来看过阿立。后来她又单独来过一次(好像是帮忙带点东西)。让当地农民以为阿立交“桃花运”了。其实华已有男友(也是同学,别的班的)。

写了这么多,终于该切入本节主题了。

高中班里的女生多数都不认识。总的印象依稀是个个都才貌出众。她们自然不会正眼看俺们毛头小子们的。反之亦然。男生多数也不会去注意女生的,躲还躲不及呢。

有一位女生(丹),却一看见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是老朋友啊。

其实没有“好像”什么事。阿立一眼就看出来,丹就是陈妈新家那位小姑娘。她已是亭亭玉立,“女大十八变”了。虽然多年不见,阿立很确信“就是她”。

确信也没用,哪敢去问呢?虽然要问一下的念头后来也“私字一闪念”过几次,始终也没问。本来也只是萍水相逢么,无非又碰上了一次。

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一切似乎也都淡忘了。

4)萍水有缘再相逢

春来秋去数十年。慢慢的和一些高中老同学又联系上了。不少男生回国时也见过面。渔池先生和建更是一直保持联系的。

几年前,和在瑞典的一个同学(红)联系上了。今年她又把阿立介绍到高中同学的微信群。阿立自然是赶紧称兄道妹。不少女生却疑问起“阿立是谁?”来。这时就有些“仗义”的男女同学来说明一下,阿立是“老朋友”。

丹和阿立也都互称“老友”。自然而然的,又想起陈妈来,却还是没敢提问。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丹主动留言:“你我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的人”。

百感交集还是欣喜若狂?都不重要。

“保姆”还是“亲人”?有区别吗?

一句重要的人”,尽在不言中。

阿立马上回言:“早就认出你了”!

后来把这高兴又“这么巧”的事说给北雁高飞听。北雁也有“世界真小”的感觉,一直鼓励阿立写出来。

迟迟未动笔,主要是追忆早逝之人,情真意切就难免伤感悲伤的主旋律。生活中和网络上,个人还是喜欢轻松一点。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再说追忆陈妈, 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儿时真实亲情回忆。伤感的回忆也可以吧?

于是就去问丹:“我想写一篇追忆陈妈的文章。估计会提到你家和你。可以吗?”丹非常鼓励支持,并说也许我的回忆会引出她的记忆。

因此有了这篇追忆陈妈的文章。

丹看了上集后有一些留言,摘录于下:

“好感人。你母亲眼光也准。陈妈在我家和我们相处很好。主要是她人好,把我妹妹都宠坏了。和我母亲像母女。那时我母亲单位晚上经常有事。她每天不等到母亲回来不会睡觉的。一定要陪着说话,看我母亲睡下了她才睡的。”(阿立:你们一家都是好人。很高兴。)

“。。。陈妈领着我妹在路口等我母亲下班回来是钱王祠的一道风景。。。两个人影,一大一小。。。”

“勾起好多往事,但不记得我跟我母亲到你家是这个事件的什么时候了。”

5)再忆陈妈 ─ 再见成永别

除了上集写的那几次相遇,没有再见过陈妈,直到陈妈突然病危。丹和她母亲来我家的事,也没有印象了。

约摸过了几年。一天突然接到陈妈病危的消息,在医院抢救(脑溢血?)。当时派了一辆车来我家。我跟着母亲一起上车去医院。

丹对此也记忆犹新:“这个我印象太深了。早上起来看陈妈半躺在床边。我以为她还没醒,就管自己在院子里玩,直到听到我母亲大呼小唤。以后看到的就是我母亲整天的以泪洗面。”

医院里,陈妈已无知觉。身上接了不少管子。好像是妈妈和阿姨让阿立叫陈妈,希望她的宝贝孙孙能把她从死神手里叫回来。阿立可能都吓傻了。不记得是不敢叫,还是轻轻的蚊子叫。

命运弄人。阿立的叫与不叫,也许都不会有区别。但陈妈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立总也有点自责。

后来陈妈的追悼会,也许去了,也许没有?记忆中一点没有印象。

脑中最后的音像,就是陈妈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几十年了,时不时就会浮现在眼前。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梦里。

陈妈,小立没有忘记你。

陈妈,丹和她的家人没有忘记你。

陈妈,这篇文章,直到小立化为云烟,会一直珍藏。在电脑上,在记忆里,在心坎中。


贴主:杭州阿立于2019_08_31 8:20:07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杭州阿立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杭州阿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杭州阿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杭州阿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