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芦笛胜境,象饮清流】

送交者: clock [♂★★声望品衔10★★♂] 于 2018-11-15 16:29 已读5999次 2赞 大字阅读 阅读
01.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

02.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是漓江A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旅游游览景区”。

03.光明山前为桃花江,桃花江畔是一派田园风光。

04.芦笛景区由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风光图。

05.

06.

07.

08.

09.

10.

11.芦笛岩位于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12.自 1959 年发现并开发后,已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13.进入洞内,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展现在眼前,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

14.芦笛岩洞深 240 米,游程 500 米。洞内有大量绮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 “ 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

15.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

16.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17.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三十多处景观。

18.“狮岭朝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

19.这里有一头大狮子,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

20.“红罗宝帐”

21.“水晶宫”——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好像是神话故事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22.“大雪人”

23.“双柱擎天”—两根石柱真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它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看又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石柱”,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它只不过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将柱顶给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

24.“瓜果丰收”—细长的豆角、云朵般的花菜、胖胖的冬瓜、藕断丝连的莲藕,形神兼备的花生、大大的西瓜、长长的大白菜、瓢形的沙田柚等活灵活现,唯妙唯娋。

25.“鸟语花香”

26.一串串鸡冠花开得正艳;妖嫩的花蕾沐浴在朝露中,正待开放。

27.“原始森林”

28.

29.

30.“小甲虫”

3276

31.“闲居仙境”

32.

33.

34.“舞台帷幕”处,彩灯闪烁。据说,那是歌仙刘三姐曾经出入的地方。

35.“幽境听笛”

37.洞內美景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

38.“青松”

39.

40.

41.

42.

43.

44.“珊瑚礁”

45.

46.

47.

48.

49.

50.出口处一石笋状如雄狮,只见它昂首摆尾,嘴巴微张,这就是洞内的最后一景“雄狮送客”。

51.桂林从象山景区的二号门进入,可以看到石头上刻着“象饮清流”四个字。

52.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上的普贤塔因形似剑柄,故又名“剑柄塔”。

53.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因此也就有了“象饮清流”一说。

54.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55.今天进象山公园看“象饮清流”,漓江的水依然很清,也依旧向下流,但是大象的鼻子已经喝不到水了。随着水位的下降,漓江上多出露出了沙石河床,最有诗意的水月洞里平日贯穿的小水沟也已经干涸,象鼻子的冲蚀断岩口处高出水面达两米多,也就是说这只大象已经喝不到漓江的水了,“象饮清流”已是昨日传说。

56.形单影只一鸬鹚。

57.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

58.洞内有宋代蓟北处士所描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副的“象山水月”奇观。历代石刻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宋人题刻。这些石刻,反映了象山水月一年四季给游人的感受。

59.水月洞内

60.通向象鼻山顶的山道旁的“西南保障”石刻。为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于1935年冬天题刻,说明桂林自古以来都是南方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61.在象鼻山顶俯瞰桂林

62.象鼻山山脚下的景色

63.

64.

65.连心锁

66.

67.

70.

71.

72.

73.“桂林城徽--象鼻山”石刻

74.象鼻山观景台

75.从象鼻山观景台远眺象鼻山全貌

76.中间靠左的山崖看上去就像一头公象,十分神似,与象鼻山遥遥相望,形成了“双象伴月”奇景。中间山顶上是古老的舍利塔,在开元寺遗址内,开元寺建于隋代,唐时称善兴寺,宋改为宁寿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

77.从这里前往“爱情岛”

78.爱情岛上的情侶雕塑

79.

80.

81.母与子

82.壮族绣球文化园

83.

84.这就是壮族姑娘抛的绣球

85.树上掛满了绣球,十分喜庆。

86.离开象鼻山,将开始下一站“漓江之游”。

评分完成:已经给 clock 加上 500 银元!


贴主:clock于2020_11_18 17:07:06编辑

喜欢clock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clock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