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什么在宋朝失传的美食,会在日本走红?
送交者: yy888[♀★★★★天佑世界★★★★♀] 于 2020-11-21 15:43 已读 1595 次 1 赞  

yy888的个人频道

虽然说起“吃饭”这个事儿,大部分人都觉得一日三餐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放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件让人奢求的事情。

哪怕是在盛唐,普通百姓也是一日两餐,诸侯士大夫一日三餐,皇帝一日四餐。

一天吃几顿饭,那时候是身份的象征。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实实在在的匮乏。

最早,普通百姓不仅吃不到肉,连素食都很单一,除五谷外,多为野菜。

后来,中国历史经历了 “唐宋大变革”,社会风貌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在饮食上尤甚,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

01

从豪迈到精致,从吃饱到吃好

良种水稻的引进、农田的开发、精心的育种,以及深耕细作技术的推广,让人们从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厚的馈赠,农作物创造出更丰富的食材。

6park.com

平民的饮食习惯在这个时期从 二餐制演变成三餐制。

另一方面,唐朝以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人和胡人的生活习惯不断融合,唐朝贵族对于胡人的食品非常热衷,“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而宋代则对于前朝各类胡食文化的甄别改造,逐渐使它们“汉化”,最终从盛唐的豪迈粗犷过渡到细腻精致。

摆脱了饥饿威胁的人们有了更闲适的时间、更从容的心思来琢磨饮食,研究烹饪之道,发明各种美食,以满足舌尖上的享受。

这甚至吸引了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比如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完美的人——苏轼。

红烧肉,中国人食谱上最常见的一道菜式,今天的人们相信,正是苏轼在黄州发明的,这道美食也被命名为 “东坡肉”。



刚好比苏轼晚生了一百年的南宋人 林洪,是宋朝的另一位美食家,他热衷于舌尖上的探险,曾流连于山野寻访美味的食材。

《山家清供》是林洪记录美食的著作,书中收录了各种以山野所产野菜、蕈菌、水果、动物为原料的食物,并介绍了这些山家美食的用料与烹制方法。


用筷子夹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热气蒸腾的汤水中一撩拨,马上变出云霞一般的色泽,再蘸上“酒酱椒料”制成的调味汁水,入口一咬,一种更鲜美泼辣的味道立即便激活了味蕾。

林洪将这种烹饪方式命名为 “拨霞供”。

随后“拨霞供”从山野间传入市井,人们从中得到创造美食的灵感,将“涮”字诀广泛应用于餐桌之上,不独兔肉,其他肉片与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酱食之。此法传至今天,人们称之为 “涮火锅”。


02

宋代餐饮业的发达

可见,两宋时的烹饪技艺已经相当高超。

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在宋朝已经成熟起来。

对吃的讲究实实在在推动了当时餐饮业的繁华,也带来了市坊餐饮间的竞争。


开封饭馆中杯盘碗筷等餐具开始慢慢齐全,各种菜品争奇斗艳,当时招幌广告流行挂名画、就连节日促销的手段也绝对不比现代差。

1997年,美国《生活杂志》回归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的100件大事,中国有6件入选,其中排在第56位的就是宋代的开封饭馆和小吃。

《清明上河图》中,酒楼、 食店、 饭馆、 茶肆比比皆是,能辨认出是饮食店铺的就有四十几家。

如此繁华的市井,即便是身处皇城的君王也会在深夜望着城中漫天灯火心驰神往。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内旋买饮食,不置家蔬”,那时候的饮食店肆遍地开花,有钱人们也养成了经常下馆子的习惯,很少买菜回家做饭了。

而且吃过了晚饭,也不用像在唐朝人一样担心回不了家。夜市什么时候都会有,吃好了也可以悠然回家,这可真是羡煞唐人。

除了夜市,那时可是连外卖也有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且不说官家,即便是市井餐馆,用的餐具最次也是金银器,更甚者有玻璃玉器等等。店家也不怕会被人盗走,食物送上门之后店家自会在几日后再次上门取回餐具。


若是遇到大的宴席,“箸瓶” “止箸” “渣斗”这三样可是缺一不可。餐具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店里的装修,更是清幽淡雅,极具文人气质。

不似唐朝有坊市之别,由于没有了诸多禁忌,宋市的饮食越显得丰富多彩。但就其饮食来说,却不会过于“接地气“。

翻阅宋人关于饮食的笔记,“或藉烹庖以谈玄理政治,或假酒馔以喻人生哲学,或寄黍离麦秀之悲于市食,或倾文采诗心之巧于哺啜”。

在宋人的饮食里,不仅仅有色香味,更有政治、人生、玄理、道术等等,他们赋予了食物更加独特而高深的文化和意境,比如不起眼的油条!


“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宋朝的美食追求艺术化,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相比胡化的唐食,宋代更推崇饮食的清淡。

这种清淡,并不是他们不喜重口,而是代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的清美人格,也是一种清雅的生活品味。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 花馔。

花馔,是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或点心,是典型的“不要吃破肚皮,而要吃出意境”。


这种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清淡饮食风尚,折射出的他们对于生命及其养护的理解。

宋人有强烈的贵生思想,养生是宋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食花便是养生的方式之一。

林洪的《山家清供》中直接传达了宋人的饮食审美观。

这里的“清”,说的不仅仅要口味清淡,还不能人为加入过多的调味品以扰乱食物本色的味觉体验,而将观赏性花卉加入菜肴,则能去腻增鲜。


在宋人看来,生命本身就具有价值,与外在评价无关。

就如宋画,大河山川是美的,飞禽落叶也是美的。

任何生灵都不应肆意践踏,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东坡先生曾一度身陷囹圄,险遭杀身之祸,出狱后他便不再杀生,这不是为了修来世,而是不想“有生之类”感受到自己切身体会过的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的性情,也是极为难得的。


一盏茶,些许花馔,再配上素色如烟的瓷器,这般的简约和质感,是宋人的日常,更是他们心中的山水,所有的柔美素雅,也都被认真交付给了这一日三餐。

民以食为天。汪曾祺先生曾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从宋代美食“管中窥豹”,宋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一定是历代王朝之最。

重新发现宋朝,其实更有利于我们的“寻根”之旅。

在这种愿景下,看鉴联合今日头条、咪咕、百度等60家新媒体平台+开封、安徽博物馆+数十位宋史学专家 发起了“拍一拍,宋朝”的活动,

↑ ↑ ↑

我们的内容体系齐全,非常便于泛历史爱好者循序渐进的学习。

除了我们自己出品的 《超简中国史·宋》,用10集的内容,每集10个知识点,从宋朝的十个层面,由宏观到微观,为一个朝代做3D式梳理;

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目前活跃的宋史专家、历史达人,开设了配套的《超简公开课·宋》,他们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 生动讲解宋朝不为人知的趣事。

本期饮食篇,我们邀请的学者是 桓大司马。

桓大司马除了从单纯的饮食方式讲解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外,还将饮食的流变上升到了礼仪层面。

宋代的饮食不仅能看到如今中餐、西餐、日料的影子,还奠定了如今南北的饮食格局。

同时,为了让各位泛历史粉快速升级为资深历史粉,这次“拍一拍”的活动还通过视频和图文两种形式,打造了一款 《宋朝知识局》的栏目,以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为大家拓展更多的宋朝文化。

暂定栏目有《书法之美》(10集)、《盛世余晖》(10集)、《词牌记事》(10集)、《优雅集》(7集)、《微观历史秀》(5集)、《宋画回忆录》(1集)、《宋画风流》(6集)、《最美中国色》(15集)、《百家姓》(20集),9档节目,84集。

吃什么,怎么吃,塑造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基因,若您也是隐藏在人群中的历史大咖,或者您对宋史也有别样的见解,哪怕您是单纯的美食爱好者,还可以参与我们的活动:

1.登录百度APP搜索#拍一拍宋朝#,在话题内发布内容(长文章、图文、视频、文物均可),或者登录百家号APP或电脑端,发布图文、视频或动态时,携带话题#拍一拍,宋朝#,就有机会轻松解锁现金大奖!(具体参与和评奖方式,登录后会有说明)


2.登录微博,带话题#拍一拍宋朝#,发布与宋朝相关的(视频、图文、文章、文物均可),我们会赠送互动量高的博友名贵书籍《清明上河图密码》和看鉴VIP权限1个月。


虽然宋代距离我们有千年之久,但当你看到传承至今的烹饪手法时,就会体会到两宋文明发达的高度,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喜欢yy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y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