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之五】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大理

送交者: clock [♂★★声望品衔10★★♂] 于 2020-12-21 18:37 已读5969次 3赞 大字阅读 阅读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01.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当时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屋舍俨然。

02.大理十景:古城漫步

03.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东部的旧址上修建,提督偏图,将南城门移至双鹤桥前,周长扩大为12里。

04.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05.

06.

07.城为棋盘式的建筑,部分城墙保存完整,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楼上修建巍峨的城楼。城内从南至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弹石与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市容古朴。在古城内还有不少的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显得古意盎然。

08.大理城的介绍

09.城墙上

10.

11.

12.城墙上俯瞰大理老街。

13.

14.

15.五华楼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既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35年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兴智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元世祖忽必烈攻下羊苴咩城后,把大军驻扎在五华楼。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忽必烈赐重金重修五华楼。
从南诏到元朝灭亡,大理发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发火灾,五华楼三次被火烧毁,又三次得到重建,由于苍山巨大的树木已越来越难以找到,五华楼也越建越小,在新建或重建五华楼工程中,剑川木雕是必不可少的。剑川素有白族木雕之乡美称,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剑川白族木匠就承担了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
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又被烧毁,明洪武年间,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时,将城中的钟鼓楼改称五华楼,但其规模格局已远远不如南诏时期的五华楼。
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资重修五华楼,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
今天的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16.大理古城游客中心。

17.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18.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19.老街风貌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天主教堂,教堂主体结构为土 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28.

29.

30.

31.

32.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33.

34.

35.

36.

37.

38.蒋公祠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123号,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蒋公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清王朝为褒奖蒋宗汉镇压杜文秀起义等功,谥壮勤,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四牌坊下建祠,称蒋公祠,辛亥革命后改为鹤庆会馆。现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39.蒋宗汉(1836-1898年),云南鹤庆人,清末参与镇压杜文秀起义,官至参将,腾越厅总兵,贵州提督。蒋宗汉热心桑梓建设,修书院、兴水利、办交通。

40.

41.

42.大理王府,地处古城洋人街与博爱路交汇口的大理王府(酒店)是解放以来大理最大的砖木结构白族风格建筑群。这家胜似景观的酒店内皇家园林式样的建筑林立,体现出自然、华贵、高雅的王府风貌,再现千年古国的神韵,已然成为古城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43.大理喜洲严家民居-侯庐,座落于喜洲古镇,始建于1935年民国时期,因历史原因经历多年风雨沧桑, 1999年严家第二十代后裔严学侯先生拍卖购得,经过修缮翻新,加上严学侯先生多年来对严家传统建筑的研究和考证,2002年严家民居-侯庐,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出白族传统民居的精髓。

44.侯庐在建筑风格上保持白族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等建筑形式;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上使用了白族民间的传统做法,木雕、石刻、泥塑等技艺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5.

46.

47.现在侯庐已成为在大理的集餐饮,购物和娱乐的一个重要景点。

48.

49.

50.

51.侯庐的白族歌舞表演。

52.

53.

评分完成:已经给 clock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clock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clock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clock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