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高原上的科尼亚,遇见诺亚方舟
送交者: 雷弋[☆品衔R3☆] 于 2021-10-09 19:11 已读 9407 次 1 赞  

雷弋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我们驱车行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上,短短的几分钟, 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变作一头公牛,一跃从欧洲到达了亚洲。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的唯一出口,因为有许多条淡水河汇入黑海,季节性的巨大水量使海峡时常汹涌湍急。 6park.com

6park.com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6park.com

海峡两岸都属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市,风景秀丽,亚洲的这一边,沿岸有许多世界级的私人豪宅,而欧洲一边,则伫立着奥斯曼皇宫和公共建筑。谷歌地图已经把古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改称为伊斯坦布尔海峡,今后人们更加不在意,欧亚大陆之间的这个小切口,对小亚细亚半岛形成的真正意义。 6park.com

6park.com

(欧洲一边的皇宫酒店) 6park.com

6park.com

(亚洲一边的私人豪宅) 6park.com

我们没有过多留恋伊斯坦布尔亚洲区的美景,而是直接驱车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这个横亘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脊背”,我们要去的是“脊背”上的城市科尼亚,也就是远古传说中人类劫后余生的第一个城镇KONYA。 6park.com

安纳托利亚高原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源头,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蓄水塔,小亚细亚半岛是人类文明混沌之初的见证者,农耕与游牧在这里“物竞天择”。 6park.com

……古希伯来人总是来回不赶趟,先是举族移民去了埃及,后又在族长摩西的带领下认祖还乡。他们生来就比邻尼罗河平原,背靠两河平原,在两大古文明发祥地之间左右逢源,不曾想这么一个来回迁徙,赶着早市出门,却挤末班车回家,凭添了几生几世的磨难…… 不过,这也因此造就了希伯来民族2岁就抬头的天聪,识来龙知去脈的慧性。 6park.com

6park.com

(这是今天人们想象中拯救生命的方舟) 6park.com

希伯来语的《创世纪》中说,亚当和夏娃曾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伊甸园,那时候的两河平原,正处在人类文明的农耕之初。突然降临的一场大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幸亏一个叫诺亚的人,预先造好了一艘被称为“方舟”的船,载上家人和一些配对的牲畜而幸免于难。 6park.com

后来大洪水逐渐消退,安纳托利亚高原最先露出水面,诺亚就把方舟停靠在阿勒山,大水漫漫,伊甸园回不去了,只好暂时栖身高原。 虽然安纳托利亚高原土地薄、植被浅,芳草萋萋,荒原如梦,但“方舟”中所载的牲畜家禽,可为繁殖,可作衣食,所以诺亚最后选择定居在科尼亚,......不久,科尼亚就变成了一个鸡犬相闻、牛羊成群的牧歌家园,人类的第一个畜牧业村落就此诞生…… 6park.com

至于后来科尼亚这个小村落,是如何衍生出更多的游牧部落,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科尼亚的故事断片了,一觉醒来已是公元十一世纪,这里成了塞尔柱游牧帝国的首都。 6park.com

6park.com

(苏莱曼大帝在科尼亚建的清真寺) 6park.com

西突厥民族的塞尔柱部落,生活在万里之遥的东亚,天山山脉以北的地方,他们误打误撞地杀到了安纳托利亚高原,在去伊斯兰圣地朝圣的途中,路径巴比伦,便顺手灭了雄居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严格说塞尔柱人只是夺了权名号未变,蒙古人来了才算真正灭了阿拉伯)。 6park.com

前面说过,大洪水消退的时候,方舟落在了阿勒山,那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最高峰,海拔有5100米。如果当时诺亚身处阿勒山顶,就应该可以看到一条浩荡的高原走廊,由东向西,从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汇聚到兴都库什山,然后穿越到伊朗高原,再经过亚美尼亚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到达地中海。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诺亚之后又经过千百代的传承,一个小小的畜牧村落,遍地开花,演变出无数个游牧部落,他们沿着这条浩大的高原走廊,辐射到东亚及整个北半球,人类文明从驯化到畜牧,从放牧到游牧,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薪火传递。 6park.com

6park.com

当我们在孔亚漫步高原的时候,能够强烈感受到,人类在初期大规模畜养牲畜的气候与环境条件,游牧部落因此强大,成为高原帝国。在这条高原走廊上最先崛起的,大概要算是波斯帝国了。所以说,小亚细亚半岛既是滋养农耕文化的源泉,也是哺育畜牧业文化的摇篮。 6park.com

塞尔柱人建都科尼亚就像候鸟的长途迁徙那样,知道这里是他们远祖的故地,不过为什么匈奴人没有来,蒙古人也没有来,偏偏塞尔柱人有记忆遗传?传说塞尔柱人在皈依伊斯兰教之前,是信奉犹太教的,这似乎听起来有点扯,不过塞尔柱国王给自己的四个儿子,都起了犹太人名字是千真万确的。而且继承帝国大业的王子,名字就叫做以色列,而这个Israil王子和今天的Israel国家,只差一个字母。 6park.com

6park.com

(每一个伊斯兰教清真寺都会有的“洁身喷泉”) 6park.com

科尼亚是最早被伊斯兰化的城市之一,至今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宗教氛围。漫步街头,除了民居就是清真寺,昔日的帝国风彩荡然无存。游牧帝国通常能留下的遗迹很少,他们征战四方、攻城拔寨,只住帐篷、不筑堡垒,所以历史如烟,风去无痕。 6park.com

科尼亚的地标建筑是一座纪念梅乌拉纳.鲁米的博物馆。这里原先是塞尔柱帝国皇宫的玫瑰园,不过你别指望看到皇宫遗址,因为当年的宫殿肯定也是用帐篷搭的,就像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皇宫,最早也是帐篷搭的,后来奥斯曼人打算长住地中海,于是就拆了帐篷换石屋,所以奥斯曼帝国的老皇宫一看就是个兵营的格局。 6park.com

鲁米是很了不起的人,整个塞尔柱帝国,乃至后来的奥斯曼帝国都尊称他为“老师”。这一下子就把游牧部落的地位,提高到了文明文化的维度,有点像我们尊崇孔子。 6park.com

梅乌拉纳的意思是导师,导师的博物馆原本是一所伊斯兰宗教学院,校园里有一排整齐的校舍,据说后来西方大学的建立,就是参照了公元十世纪以后伊斯兰宗教学院的形式。 6park.com

6park.com

梅乌拉纳博物馆,里面包括鲁米家族陵墓,宗教学院和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所建的小清真寺。鲁米的拉菲派和跳旋转舞的祈祷仪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每年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来这里瞻仰他的陵墓和石棺,探一探他神秘主义的究竟。 6park.com

鲁米受到广泛的尊重,因为其思想有超越自身宗教的部分,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波斯语诗人,特朗普的小女儿,曾经引用鲁米的诗回怼她父亲:“你尽管研究我,你永远不会了解我。因为我和你眼中的我,有一百种不一样。请你把自己放在我的眼睛后面,像我一样,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我选择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 6park.com

6park.com

还有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阿凡提和科尼亚有关,他云游四方,大智若愚,巧言善辩,经常戏弄商贾权贵。阿凡提的故事诙谐幽默,流传广泛,他的足迹从北非到中亚和中国的新疆地区,遍布伊斯兰各民族国家。其实阿凡提就出生在科尼亚附近,也曾经在鲁米门下拜师学艺,和苏菲派有很深的渊源。 6park.com

当年塞尔柱人接手阿拉伯帝国移师巴比伦时,狡兔有三窟,他们在科尼亚留下了罗姆苏丹国。后来塞尔柱帝国被蒙古人打散,罗姆苏丹国却得以保全,后继的奥斯曼人,在此基础上再次崛起,一举摘下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冠,成就了之后600年的地中海霸业。 6park.com

然而,一个游牧帝国之梦,成也科尼亚,败也科尼亚。当奥斯曼人冲下安纳塔利亚高原,攻陷伊斯坦布尔的那一天起,作为游牧帝国便完全脱胎换骨,高原霸主,变成了平原皇帝,人类农耕文化,从此一统天下。 6park.com

6park.com

梅乌拉纳博物馆,绿色尖塔下就是陵墓的主墓室 6park.com

6park.com

这里原先是塞尔柱王宫的玫瑰园 6park.com

6park.com

画面中一排带小圆顶的房间,就是宗教学院的教室,这里的建筑风格很像苏莱曼清真寺。 6park.com

6park.com

鲁米家族陵墓的入口,里面有几十口石棺和墓穴。 6park.com

6park.com

名人留念的字匾 6park.com

6park.com

黄金浮雕 6park.com

6park.com

小喷泉 6park.com

6park.com

这扇门叫“紧闭的嘴唇” 6park.com

(图文原创,谢谢阅读!) 6park.com

贴主:雷弋于2021_10_09 19:25:55编辑 6park.com

贴主:雷弋于2021_10_10 3:14:10编辑 6park.com

贴主:雷弋于2021_10_10 21:43:40编辑
贴主:雷弋于2021_11_13 2:06:05编辑
喜欢雷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雷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雷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