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敦煌回来一个月,我还没走出来…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3-16 9:00 已读 2192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大家好,我是Tanya。

今天的文章来自于好友 冰珊 ,这个反向旅行在冬天去敦煌待了半个月的姑娘。


如果要写敦煌,就不能只写敦煌。

此话不假。

敦煌过年回来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依然捧着出发前看过的几本敦煌相关书籍二刷,甚至三刷,仍然感觉读不完,根本读不完。


从来没有一座城,让我如此感觉知识量之庞大,就像进入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

怎么看怎么读怎么走怎么记,都远远不够。

承着“不能只写敦煌”的厚重,生出了“不敢轻易写敦煌”的敬畏感。


但好在,敦煌从来也不只有“飞天”。

这个春节,我们一家,三代人,在游客相对稀少的这里,得以“贴地”感受当地人的年味和烟火气。

这种朴素的感受,无关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的人文,而是对真实的敦煌,真实的喜爱。


01

小城街巷的citywalk

雄浑壮阔,长河落日,苍茫千年。

到敦煌旅游的人,最先感受到的都是各个景区之大而美。

但在敦煌市的城区,却是另一番小而美。


出租车起步价5元,结账时基本也就是5元。市区远一点的鸣沙山月牙泉,也就是20元左右就能到达。

真不是为了省钱,后来的我们,几乎,天天放弃坐5元舒适的出租车而果断选择脚步丈量,俗称轧马路。

不得不说,敦煌的市区街道,真的太太太值得citywalk(遛弯)。


首先是非常非常干净,是那种连头发丝都找不到的极致的干净。

由于路面敞亮,你会发现,沿路走着,一低头就是各式各样的藻井图案、敦煌特色的神兽形象等,一步一景,赏心悦目。




▲敦煌市区主干道的路面嵌入各种藻井图案

再抬眼看,正值农历新年,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枝丫上挂满了红黄色的灯笼,很密集很艳丽,市政府一条街上还有特色的敦煌花灯,那些时尚咖说的敦煌配色 ,满城皆是。



我们到的那几天,适逢暴雪过后。天空蓝得不像话,阳光明媚,空气冷冽清澈,却出奇的温暖。这让我一度怀疑,这真的是印象中黄沙萧瑟的大西北吗。




▲敦煌市区的小街小巷也非常迷人

在沙洲夜市附近的一条巷子深处,我们找到了一间画坊。

敦煌刚下飞机我就直奔这里,跟着美术老师在石壁(砖头材质)上临摹,勾勒飞天的模样,一点点上色,再一点点用砂纸打磨,从白天到黑夜,不知不觉,5个小时就在指尖溜走。




夜幕,在画室的两个小姐姐商量着,“我这画上了就舍不得走……”俩人相视一笑,那就,在这点外卖吃吧,不走了。

画室老板是个帅气的小哥哥,除夕早上,他忙着写对联,笑说春节只休息吃个年夜饭,初一就上班,因为这正是他的家乡。

画室隐匿在老旧的平房里,暖气片加上煤炉总是热烘烘的,墙上红纸写“甲辰年”“敦煌年”。


不爱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制作香丸,拍拍打打捏捏,敦煌好像就适合这样慢慢地做点什么。而更神奇之处在于,有些家长原本是带孩子来体验的,等着等着竟全家上阵。

同为异乡人的我们,在此相逢,任凭时光虚度。



▲大年三十,别人搓汤圆,我们搓香丸

大多数人如我这样无绘画功底,但却非常着迷这石壁上一笔一划的心流。

发丝、飘带,配饰,每一处细节都需要观察入微,这好像也为后来的我们进入莫高窟观察壁画奠定了“视力基本功”。


citywalk,本来也不只是年轻人的爱好。

62岁的老妈,像当地人一样逛逛市场,买瓜子橘子红枣,看见市场边上的手工黄面店,买了6元钱一袋带回民宿天天清水煮,这是她连吃5天的早餐。

令老人家出乎意料的,不只是好吃的黄面。

出发前,她曾对自己默念“西北的面食我可能吃不惯,西北的天气我可能会受不了”,而真实的敦煌,给她这个传统到固执的南方人,一个柔暖的回应:日走两万步健步如飞,每天总感觉身体“挺热”。



▲敦煌传统民俗:耍社火

敦煌之于老妈,是“惊艳”的,无关任何“网红”城市的标签,她感受的是干净、热烈、亲切的市井和人情。

那,敦煌之于我呢?


敦煌书局,是遛弯的功夫就可以顺便一去的。

这里,玻璃地板设计是网红,1900咖啡是网红,二楼的阅览室喝着咖啡酒能看到落日。虽然的确有一些游客是来拍照的,但也还是能看到寻觅到珍贵敦煌画册的读者,坐地上旁若无人,如痴如醉。




▲为什么是1900咖啡,因为莫高窟的藏经阁是在1900年被发现的

在敦煌日日漫步,我也非常推荐你沿着党河岸边走一走。


我们居住的小区民宿就在党河风情线上,河畔是每天进出必经之路,这也是本地市民休闲的一条步道。

党河主要依靠冰川冰雪融水、泉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到了冬天,河水抽干,河床上长满了黄草。


▲抽干的河床上长满了黄草,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呢

岸上成排的杨树,挺拔,洁白,透亮,让人豁然开朗。

到了晚上,两旁的杨树包裹着窄窄的步道,向上看是高高的,向前看是深深的,像步入了宫崎骏笔下的神秘通道,灯光昏暗,却是一种深邃的心安。




除夕,零点的钟声敲响。我们站在民宿的窗边,党河上空绽放烟火连成了壮观的一片,此起彼伏,次第绽放,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

听说本地的年轻人不在家守岁,结伴出来唱歌、喝酒、党河上放烟花呢。

不禁感叹,我曾以为辽阔寂静的敦煌,原来是这样的活力滚烫啊。


02

向前走没有尽头

敦煌“网红”已久。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研学热、卷娃潮,使这里的夏天异常火爆。网上还有“堵骆驼”的段子:

“上一次见到那么多骆驼,还是攻打匈奴的时候。”


我们主打一个“反向旅行”,冬季是敦煌淡季。原本我只是纯粹想要避开人潮,后来发现竟“赚”了不少:春节期间,莫高窟从240元降价到140元,可以看的洞窟从8个增加到12个;市属景区,如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雅丹魔鬼城等,全都是,免门票!

更别说,敦煌最重要的体验感之一,就是要感受人烟稀少的辽阔:四周寂静无人,十方诸佛都在微笑,不远处,是呼啸的风声……



当然,我也还是会恍惚,离开敦煌小小的城区,敦煌真的好大好大好大啊,每一条路都这么长这么空无一人,向前走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旅途的第一站,我们先去了被称之为“小众”的雷音寺。


我一向是喜欢寺庙的,对老僧入定的境界更是怀有崇敬。据说,这里是从长安往西域唯一一所叫雷音寺的,竺法护、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这里留下踪迹。

听当地人说,守岁夜“全敦煌人都会去雷音寺”,我们信以为真。除夕下午四点就到了雷音寺,一看,空无一人。工作人员都忙着摆放大批香烛,想必是迎接年夜饭后的人潮吧。


这座寺庙的建筑美得很大气,红墙在阳光下如奶油般化开,光晕摇曳,孩童在长廊里肆意奔跑,明媚,静好。




寺院里有一处“关煞洞”,小朋友说是地上画了“迷宫阵”,循着这“九宫图”的顺序走啊走就能穿过那个洞,据说这是敦煌地区独有的民间传统建筑,“钻关”是敦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有“关(祛除)煞气保平安”之意。


▲红墙在阳光下如奶油般化开

鸣沙山月牙泉,就在雷音寺前行不到1公里。

明明,大漠不少见,黄沙亦寻常。

但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中有泉,泉水似月牙,五色沙折射出亮光,一汪绿水永不干涸。

怎么不说,大自然也是懂相守的浪漫?




▲鸣沙山与月牙泉

当我手脚并用,以爬三步滑两步的艰难,终于攀到了鸣沙山的顶峰,俯瞰如碧玉一般结冰的月牙泉时,眼前确实是一眼万年的震撼:

落日余晖,映照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面亮一面暗。红日、蓝天、黄沙、碧泉。绝妙的组合不过如此。


传闻,公元366年,乐尊和尚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莫高窟)。

没人能说清这佛光从哪儿来,但也许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神秘的召唤。



莫高窟也是在市区打车能到的距离,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敦煌游的重头戏。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被誉为映射中国古代文明璀璨的艺术宝库。


前面提到,淡季我们可以看12个窟(普窟,随机分配讲解员带着看),游客也可以选择自费看特窟。

进洞窟是不能拍照的。一旦入了洞窟,那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不远万里与「历史真迹」相逢,刷新的当然不仅仅是对千年之美的认知。


更是刷新了对人类超强大意志力的认知。无数工匠、画匠倾尽心血将信念付诸双手,他们如此笃定,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莫高窟参观流程是:两个小电影(其中一个是球幕,很好看)——参观普窟(或增加特窟)——莫高窟陈列馆(内有1:1复原的特窟)。




▲莫高窟陈列馆,卖特窟票的小姐姐竟然说,你们其实可以先去陈列馆看看复原窟,没必要花钱买特窟的票……这么实在的么??

340,16,17,323,328,61,259,257,249,244,237,96。

这是我们看的12个洞窟的编号。


说到莫高窟,不得不提藏经洞。带着一丝耻辱、惋惜、愤怒,而又夹杂着大国自尊再立的欣慰等复杂情绪。

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洞内5万多件古代珍贵文物,经由三分之二被盗被贩卖而流失国外。如今它们“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秘,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


▲藏经阁在16-17窟

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首先是强大,强大才有底气,然后再才是胸怀……这条路,我们走了好久、好久。

敦煌游再走远一点,就会分为东线和西线。像我们比较佛系二选一的话,就去西线吧。


▲西线途中,玉门关

一路西行,影城和拍照打卡地我们都没去,直奔雄风猎猎的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我向来不是“历史迷”,有关汉武帝秣马厉兵,卫青、霍去病征战沙场的来龙去脉和细节,我知道的可能还不如小学生。


儿时背诵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眼光回落到眼前残缺的黄土堆,忍不住还是在风中凌乱了,显然,“行万里路”不够,敦煌回去更要“读万卷书”啊。




▲阳关故址

敦煌令人着迷,跟它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有关。而只有身临其境,才感受到那种苍茫的悲壮,它没有愉悦之美,却时时刻刻给人一种震慑感。


地理与大自然就足够让瞳孔“地震”了。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敦煌,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而对我来说,让心灵“震慑”的,不是沙场将士,而是那些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描述,上世纪60年代,北大学生来这里,喝碱水,做考古,修洞窟,临摹壁画,屋外刮风屋内下沙,但纯粹的信念感,还是牢牢地留下了他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几百年前莫高窟的画匠,和后来一代代的敦煌研究者和建设者们,都没有停。


03

异乡人的敦煌年

敦煌的出租车司机跟我们介绍家乡的时候习惯用东西南北,这对于只会分左右前后的南方人来说一脸懵。他讲起,儿时爬到鸣沙山背面的“野沙漠”上打滚,在干涸的党河上烧炮仗,还笑说要带我们买烟花去他一个秘密之地放。

在敦煌,我们遇到了这位豪爽的本地司机,有时候会电话让他接送,从他口中,得以听见不一样的,却又是寻常的敦煌。

敦煌的住宿也非常友好,酒店到了春节也没有涨价,哪怕是五星级酒店也是五六百元一晚,民宿也很多,只要是市区的都很方便。我们住的民宿在小区里,楼下有生活超市,前门是党河步道,地暖充足,我们在这里像“回家”一样买菜、打火锅、煮茶、看春晚。


▲敦煌山庄(五星级酒店)我们没住,只是去吃饭,餐厅可以望到鸣沙山

因为春节时间宽裕,我们是一半旅行一半旅居的心态。常常是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在民宿煮茶吃早餐,到了中午才出门。

唯一遗憾的是,春节的确有一些“网红”美食店没有开。好在,大部分想吃的,还是能吃到的。觉得好吃的,我们甚至一吃再吃。


▲这家“城边边烧烤”是一吃再吃

杏皮水,也叫杏皮茶,是我每天都会喝的。这种酸酸甜甜的水,我毫无抵抗力啊!小超市的本地老板推荐了本地爱喝的牌子,名叫“老敦煌”,我们就直接买了好多瓶回来放进冰箱,每天出门我都会自带。


▲沙葱炒蛋

沙葱炒蛋,不记得吃了多少回了,每到一个餐厅必点,总觉得离了西北吃不到了,真的吃不到了。


▲胡羊焖饼

胡羊焖饼,敦煌的招牌。其实这个“饼”是面皮。不管有名气的大店,还是街边随机的小店,这道菜的水准都很稳定,都很好吃。


▲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驴肉第一次吃,黄面倒是很惊艳,水煮不放肉也可以,是我妈连吃五天的黄面。


▲大盘鸡

大盘鸡,原以为是新疆特色,本地人说这里的鸡肉很紧实,上面铺的粉条(不同焖饼)超级美味!


当然,还有著名的红柳烤羊肉及各种烤肉,和我在新疆喀什吃到的羊肉不同,这里的肉类是我这等南方人能接受的口味,也让小朋友直呼怀念……

美食让胃妥帖了,人也就精神了。

这一趟我们旅行了15天,在敦煌吃吃吃的那些日子,可谓“最踏实”——常常是因为每道菜分量都比料想的大,每次花一顿钱就能吃两顿,打包吃不完的回民宿煮青菜吃,也是极好的。


▲29元的羊骨汤,端上来惊呆了,这么大!果断打包回民宿煮青菜

吃饱喝足,旅途的最后,赶上了回程高峰。

加上敦煌没有直飞航班,我们经西安转机回到广州(去程则是在兰州中转)。

虽然是从静谧到喧闹,虽然的确是肉痛买了全价机票回来的,但终归是让我一种“万物复苏”的窃喜:拥挤、繁忙、热闹。我们期待的“旺季”到底是回来了啊。

流光对照,熟悉与陌生,变与不变。

当我在朋友圈发出故地重游的感慨时,一位朋友留言,他说: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