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广州,新造的人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3-16 9:01 已读 2247 次 1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这个春天,不论是否看了《周处除三害》,

不管你还记不记得陈桂林,

都逃不过桂林仔 拿枪突突突时,

响起的这首洗脑神曲《新造的人》。


当然,广州新造和这首歌,纯属巧合,没有必然联系。

但也不妨碍最近这段时间,

这个距离广州塔十五公里外的江边小镇,出了圈。


很多人到新造地铁站打卡,自我调侃已是新造的人。

可一向在广州无比低调的新造镇,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


2021年夏天,我在新造住, 住的是村民们刚分到半年的新房子。

30多层,挺拔的高楼,大方的楼距,和那一排排刚搬了家还没肆意展开的大树一起,

都向外展示着,这地儿悉数崭新。


我一直记得那个夏天,每次傍晚从32楼阳台望出去,

一览无余的江边日落与渡船,

给初到广州的我,带来了一份特别的浪漫。


前几天,我再次回到新造。

还是那片日落,还是那栋崭新的高楼。

当耳机里循环着“曾经,我茫然前行……”,

突然发现和两年前初到陌生城市的我,心境莫名地完美契合。

一遍遍走过熟悉的路,很庆幸曾经在陷入茫然的漩涡时,

被新造很体面的接纳过。


欢迎来到新造

当地铁4号线穿过了整个大学城,过了江,便是番禺新造镇。

这段过江地铁的时间总是要长一些,地铁上上下下遇见的面孔,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新造的地铁站,是很明亮的红色。


以前上下班时不觉得广播里的“欢迎来到新造”,有这么多的亲切感。

更多的是,时隔快两年故地重游带来的吧。

比起我这个短暂住过的过路客,对于小王来说,回到新造,如同回“家”的感觉更浓烈。

作为小镇上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的毕业生,他在这里度过了最难忘的青春时光。



5年,既走过了18岁的青葱,也迈过了20出头的热血。

亦可以说,所有的美好记忆,都和这里的一街一巷密不可分。


在广州连续大雨后放晴的这一天,我们约在新造地铁站,准备重走小镇。

自带Bgm《新造的人》,但抹去了被陈桂林倒数10秒的压迫感,

心情和当天热烈的阳光一样,是廓然开阔,是简单地慢悠悠。


地铁B口出来,小镇的印象被一分为二。

左边是平坦空地,公交车和个人营运的小车严阵以待,右边一条不起眼的小河,不远处高耸入云几栋的写字楼和居民小区,明亮且晃眼。

去小镇中心,有点距离。要是不赶时间,可以搭乘小巴,2元一人,凑齐4、5人便可以走,性价比相当的高。

但其实呢,小镇的中心,也不过1.5公里外。

街边的老树郁郁葱葱,没有高楼,只有小店和老铺。



我们步行第一站,是新造渡口。

穿越广州城的珠江浩浩荡荡,沿江留下了许多渡口。

番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还有150多个渡口,随后都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仅剩下两个,一个便是新造。

它也成为了珠江新造水道上,广州地区现存唯一一个公路渡口。


坐渡船,渡的是生活。

很多新造人依然每天依靠轮渡,去对岸上班,到饭点乘渡船回家吃饭。

小王记忆中,以前是5毛一人过江,现在涨价了,1元且只收现金。

这个曾经小镇人们最快速便捷的过江方式,没有因为地铁的开通而隐没。

依旧以平均15分钟一班的节奏,往来于江两岸,一天累积开船90-100班。

送外卖的小哥,务工的人们,遛娃的家长,年轻的情侣……标配一辆小电动。



迎着初春广州最明媚的江风,

一班又一班轮渡平稳地驶离渡口,又在渡口停靠。

白鸥在船头偶尔歇脚后展翅,

我们明明在赶路,却也走了一段暖阳轻风拂过的光阴。


那边是被绿色盈满的大学城,这边是安静的小镇新造。


新造,距今570年

这一路,走走停停。

我们以渡口为第一站,最终又回到了江边,试图去探寻新造的起点。

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景泰五年,人们开始在珠江河滩筑堤造地,遂建成墟,取名“新造”。

距今已有570年。


到了清代,这里是茭塘巡检司驻地。

民国时期,更是作为番禺县府所在地。

生活和历史,杂糅在小镇的街巷里,路过老屋,看见围塘,还有古迹。



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爱国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屈大均、革命烈士黎炎孟、著名粤剧演员文觉非的故乡。

也有屈大均墓、八泉亭、“二·一八”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等等。


当然,如今到新造,有个地方是要去看看的。

穿过街道,一直朝江边的方向走,豁然开朗的地方是良仓。

比起海珠声名在外的太古仓,新造的良仓更小众一些。


这个由粮仓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同样有着广州江边分分钟出大片的实力。

一座座仓房换上了色彩缤纷的装潢,几辆明黄色的起重机在江边保持着造型,江边餐厅等着落日染红江面,氛围感全数拿捏。



对岸的小蛮腰和大桥,彷佛近在眼前。

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总能在仓房前、江水边,或是咖啡小酒馆里,找到一些绝佳的角度,新潮、时尚、梦幻,新造给人们留下了反差。


但如果褪去明亮的色彩,再看这里。

良仓,以前为粮仓,是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的第二仓库。

新造良仓诞生于新中国初期,因处于珠江后航道,成为了储存粮食的重要战略之地。


尽管,如今只能靠想象。

想象着上个世纪,一艘艘货船在此停靠,一袋袋粮食在这进进出出,忙碌的珠江带给这座小镇一段不平凡且辉煌的岁月。

尤其是80年代,这里粮仓的储量达到了6万吨,掌管着整个广东省和海南的粮食调运。



江边热闹了几十年。

直到进入20世纪,省内新的仓库陆续建立,新造粮仓慢慢退休。

人们有了闲暇,到江边散步,待日出日落。


处处新造,处处新意

比起大学城的人来人往,小王更喜欢小镇上的简单。

在渡口过了江,我们没有下船,又折回新造。

沿着江边渡口右侧一直走,远处大桥车水马龙,

这边人们或垂钓,或树下谈笑风声。


我念叨着这里很不像印象中的广州,小王倒觉得,这里反而很“广州”。

务实、包容、随性。

从江边拐进小巷,穿过一些居民楼,朝着小镇CBD去。


沿路的招牌很多都带着新造的字眼,比如“新造型”、新造商店、新造美术馆、新造创意等等。




还没开口,小王懂了,解释道,

“在电影之前就有了,这些铺子是来开店的人,直接取了新造之意”。

处处新造,处处新意,又处处“处变不惊”。




站在CBD十字路口,一家应该是小镇上最大的超市,让这里总算有了些繁忙之意。

小王一路如数家珍,指着这家好吃,那家一般,全是回不去的美好记忆。


新造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这十字路口。

而在一些没有什么人走过的老巷子里,平静、淡然是这里生活的基调。

有些小院子还能够看到主人家的特别心思,种满了小花,任小猫在屋前晒太阳。



医科大学很多学生会选择租住在这里,

安静的环境,实惠的租金,和开阔的视野成了他们在进入社会前,挑灯夜读拼搏的最后一片“净土”。

不管最后有没有考上研究生,最后都会搬离这里,各奔东西。


跟着小王,我们回到了他曾经住过的六层小楼。

180度的开阔大阳台,足以将珠江和渡口一览无余。


360度无死角的顶楼阳台,足以看遍整个新造。


小王很喜欢在这里看江边日落,“那是广州最慷慨、最美的日落”。


不只是学生,这几年,很多人到广州的第一站,也是新造。

附近有广州大学城和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

以及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示范点等等。

便利交通让这实现了4站万博,5站琶洲,6站金融城,10站珠江新城的便捷通勤。


新造360度敞开怀抱,拥抱着年轻人。

尚未成熟的梦,和朝气蓬勃的年少热忱,都在这有了一片自在的休憩之地。

没有人会一直停留在这里,但总有一些人,从这里出发。

那些被夕阳和木棉花浸染的春天,就像一颗温暖的种子,落在了青春里。


“回新造,像是回家了”

这一句,小王说了好几遍。

趁着太阳还没落下,他回了一趟母校。


和好久不见的同学们,酣畅淋漓地踢了一场球。

青春在小镇,没有终场。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