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婚姻家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福建广东的新娘,为什么要在身上挂这么多黄金
送交者: 潜水人[♂★★★声望勋衔13★★★♂] 于 2019-07-02 1:09 已读 6858 次 1 赞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每到五月、十月婚礼高发期,新闻中总会出现「黄金新娘」的身影。照片中的她们大多坐在喜庆的婚房中,穿着大红的婚服。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们身上耀眼的黄金。






除了成套的手镯、长命锁或金猪,最让人惊叹的做法,还属将大量金镯子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在2014年引起关注的一场婚礼上,新娘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金饰,光脖子上的镯子就有约70个。






新娘散发着富有的金光,向每一位宾客炫耀新人家庭的财力。



即便家境并不十分富有,不要紧,万能的淘宝也可以让新娘金灿灿地出现在自己的婚礼上。



  

这种异常奢靡夸张的婚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并非传统婚俗



「泉州新娘」被视作「黄金新娘」的代名词,但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泉州。广东中山、顺德、佛山,福建泉州、晋江等地的「黄金新娘」都曾出现在新闻上。赌王何鸿燊女儿的婚礼上,炫目的嫁妆也为人津津乐道。




· 赌王女儿何超盈的婚礼



除却广东福建,其他地区也有「黄金新娘」的报道。如成都的一场婚礼中也出现了「黄金新娘」,但这位新娘来自深圳,是按照深圳的习俗打扮的。




· 四川日报新闻



因此,可以将「黄金新娘」们的地理分布确定于广东、福建部分地区。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些地方会有这样的现象?



批评者很容易将其归咎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礼节」,毕竟此类新娘的穿戴多数不是西式婚纱,而是红色的中式婚服,浑身金器看起来也与富贵满堂一类的中式审美相近。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能成立。



结婚嫁妆奢靡,自清代就是全国普遍的现象,广东福建也不例外。清代后期,粤北、粤中、粤东、闽东、闽南和海南的嫁妆都很高,中人之家也「动逾千金」、「用银至数百两、数千两之多」。



但嫁妆高,并不等同于都要挂在新娘子脖颈上让人看见。



巨富之家嫁女,往往是陪送店铺、土地和宅院。如雍正年间,年羹尧的女儿嫁进曲阜衍圣公孔府,年羹尧便在济宁买田19顷,作为女儿的「妆田」。




· 西方人笔下的晚清中国婚礼,服装相当简单



有钱人家还会陪嫁乳母丫鬟,如《红楼梦》中的平儿,就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普通人家的陪嫁物大多是衣物、首饰和日用品。不管有钱没钱,谁也没把一串金镯子挂到女儿脖子上。



事实上,广东福建各地的民俗文献都表明,当地传统婚俗完全没有黄金新娘的踪影。只是接新娘的花轿往往务求精细,结婚家具需是高级木料,而金银首饰有那么几套放在盒子里就够了。



1949年后,广东福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了新生活与新婚俗,「黄金新娘」更不可能出现了。




· 1950年代的结婚照



因此,「黄金新娘」只可能是一种改革开放后的新景观,它距离我们的历史并不久远。



此外,也有人试图从家庭财产分配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



据说,由于传统中国家庭观念不讲继承,只讲子女成家后「分家析产」,通常儿子获得田地宅子,女儿只能期待一份丰厚的嫁妆。于是,许多福建家庭会在女儿成年甚至出生之后,持续重仓黄金直到女儿出嫁。此种习俗结合计划生育政策,让福建广东的许多父母把一生的积蓄都花在了女儿的婚礼上。



然而,这种说法也有不能自洽的逻辑缺陷:



子女分家问题绝非广东福建地区仅有,其他同样风俗、同样政策的地方,为什么没有出现「黄金新娘」?而且如前所述,奢靡的嫁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并不用挂满全身的方式体现。这也不能解释闽粤市面流行的假金饰——哪有愿意给女儿的嫁妆作假的母亲?



这些答案都不靠谱。那么,黄金新娘真正的源头又在哪里?



闽粤人民的东南亚亲戚



想要破解「黄金新娘」的谜题,或许需要换个角度:这些黄金新娘到底嫁给了谁?这种铺陈夸张的婚俗,到底是给谁看的?



本地男性是婚龄女性的第一选择,前文的成都小伙也是娶到黄金新娘的幸运儿。但除此之外,「外国人」也是闽粤地区不容忽视的选项。

 

据2017年上半年民政部数据,广东、福建分别以3773和2387宗涉外婚姻成为全国前两名的省份。




· 2017年民政部数据涉外婚姻数量前五名



嫁给了哪国人?其实,这些涉外婚姻中的绝大多数,依然是福建人和福建人结婚,广东人和广东人结婚,只不过,是马来西亚福建人、文莱福建人、菲律宾福建人……



继续追踪,可以在2014年对广东中山一次黄金婚礼的报道中发现这样的细节:当事的新郎恰好就是一个外籍人士,而本地新娘的父亲则无奈地说:「他们喜欢(这样办婚礼),我有很多外籍亲戚,我作为一个老头子有什么办法。」



黄金新娘的真正来源,恰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不妨提前透底:闽粤地区黄金新娘的婚俗,就是由东南亚的海外华人传入的。



中国人去东南亚做生意,自古以来。但闽粤人民大举下南洋,还是清代放开东南亚大米贸易后的事(往期文章:大清真的闭关锁国么|大象公会)。尤其晚清时期,因为「猪仔贸易」,福建广东下南洋的风潮如同当代农民工进城。





· 当时福州流行闽剧《马拉加(马六甲)》,剧中台词唱到:「老妈你莫拖,我去马拉加;番钱五十块,给你先安家」



这些来往于闽粤与东南亚之间的华工,为两地都带去新的风俗。



今天的游客在泰国街头经常能吃到的泰式炒面(Thai Phad),最初叫做「泰国炒粿条」,起源于潮汕的炒粿条。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你也能发现炒粿条的身影。





· 泰国炒粿条vs.潮汕炒粿条



而当代潮汕牛肉火锅店不可或缺的调料沙茶酱,则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马同印尼都有沙嗲酱,传入中国之后,一路成了粤语区的沙爹酱,另一路则作为沙茶酱杀上了潮汕人的餐桌。



闽南语中的许多词语也来自于他加禄语、马来语、印尼语。泉州话中的西红柿读作「Kam-a-tit」,同普通话绝无相同之处,反而和菲律宾他加禄语中「kamatis」如出一辙。



但在这一时期,南洋华人还不可能习得黄金新娘这一婚俗。一方面,此时的南洋华人大多作为苦力出洋,仍属穷困,赚到钱还要寄回老家补贴家人,穿金戴银遥不可及。




· 侨批,即华侨通过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暨海南等地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东南亚华人在回乡娶妻和叶落回归这两件人生大事上仍长期坚持着传统的乡土伦理,完全不用在乎异邦的风俗。他们认定:媳妇,还是家乡的好;自己,还是埋在祖坟好。海外华人始终与故乡和本土家族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这种交流在五十年代戛然而止。



1946年,中国陷入全面内战,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同一时期,民族主义和反殖民浪潮席卷东南亚。1945年,印度尼西亚、越南独立;1946年,菲律宾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1948年,缅甸、斯里兰卡独立;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



从此,在东南亚的千万华人成为了尴尬的存在。

 

1908年的《大清国籍条例》秉承血统主义,不管出生在哪里,只要是大清国的后裔,就是大清国人。中华民国也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许多东南亚殖民政府都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只要在本地出生,就可以获得本地国籍。因而在二战前,许多东南亚华人都是双重国籍。




· 大清国护照



二战后,新独立的东南亚国家获得了自我立法的机会。随之降下的冷战铁幕,让这些新生国家唯恐红色中国利用华人群体操纵其内政,要么掀起排华浪潮,要么要求华侨必须放弃中国国籍。



中国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史无前例的强大国家面前,传统社会下的地域、宗族网络逐一被降伏。同样在冷战背景下,1950年代的中国将具有「海外关系」的人标记为可疑分子,认为他们是反动阶级的基础。在「十户人家九户侨」的闽粤地区,人们噤若寒蝉,绝口不提自己的海外亲戚。



流落异乡的海外华人,从此只得选择另一条道路。



黄金新娘的祖国



20世纪中叶开始,东南亚华人群体融入东南亚本地社会的进程陡然加速。许多原来自我认同属于中国的企业或社团,重心只得偏向本地。



华人的本地化(localization)始于明清时期。例如,从明清以来就生活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早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定居社区。他们被叫做峇峇娘惹(Baba Nyonya),这个词来自闽南话,峇峇指的是男性,娘惹指女性。



一直到今天,这些峇峇娘惹还在重大场合穿着「唐装」,不拘是明制还是旗袍。比方说——婚礼:




· 峇峇娘惹的婚礼



不过,今天的人们也可以在另外一场婚礼中,看到年轻的新娘胸口挂着亮闪闪的黄金:

 


· 峇峇娘惹新娘



在这些峇峇娘惹身上,混合了中国文化和东南亚风尚。明服和旗袍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而那些浮夸摇曳的首饰,则显然来自本地人婚礼习俗的影响。



在东南亚,黄金新娘广泛存在于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地。其中以印尼的黄金新娘最为夸张,其他地区稍逊。




· 印度尼西亚布吉人的传统婚服




· 印度尼西亚米南加保人的传统婚服





· 印尼南苏门答腊省的传统婚服




· 柬埔寨地区的传统婚服




· 巴厘岛传统婚礼



东南亚本地人对于大面积黄金首饰的爱好,又来自哪里呢?



最可能的答案,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在传统中国,金器饰物虽然也被广泛使用,但秉持儒家价值观的历朝历代都反复强调人们衣着的等级秩序,声讨奢侈的穿戴。但在印度教中,黄金被视作洁净的象征,通过佩戴黄金,人的精神可以得到净化,再夸张的铺陈都不在话下。



黄金是印度教婚礼的必备之物。印度民间的黄金储备高达15000吨,占据世界黄金总量的10%,而印度人的绝大部分黄金消费,都用作了女儿的嫁妆。所以,电影中的印度豪华婚礼,盛大且金光四射。




· 在宝莱坞电影中穿着黄金的新娘



在印度内部,黄金的高消费以及夸张的黄金婚礼习俗,高度集中于次大陆的南部,尤其是西南端的喀拉拉邦。该地自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记载,一直到西方殖民时代,都是东方香料贸易的中心,积累了难以想象的财富,也培养了对黄金的热诚。



现代的喀拉拉邦犹如中国的广东福建,有超过两百万居民离开本土,前往迪拜、沙特、阿曼等富裕海湾国家或欧美国家务工经商,再将赚到的钱汇回国,单这些汇款就超过该邦收入的三分之一。加之平日生活朴素,便足以将巨资注入婚礼。




· 印度南部婚纱商店的宣传照




· 现实中的印度黄金新娘



位于南亚与东亚海域中央的东南亚,自古也是印度海上贸易的重要对象,深受印度影响。



除了受中国影响更强的越南北部,印尼、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广大地区都曾盛行来自南亚的梵文和巴利语文化。这些地区的古典文学,基本就是罗摩衍那和印度佛教文学的地方版本。而梵文和巴利语的词汇,也大量进入这些地方今天的语言中。



南传佛教至今流行于东南亚,而印度教也曾在历史上传遍这片土地。巴厘岛居民至今信仰印度教,而很多地方则在本土宗教中继续祭拜印度教的神灵。




· 印度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印度人对于黄金的喜爱,自然也随着印度的影响而传遍这片岛群。黄金新娘们从印度次大陆开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遍布东南亚。前文提到的马来西亚和巴厘岛的黄金新娘,其实就是当地的印度教信仰者。




· 马来西亚泰米尔新娘的传统装束,泰米尔人本身就是南亚民族,分布于印度、斯里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斐济等多个国家



除了印度和被划入印度文化圈的东南亚,还有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散落着着黄金新娘的现象。但这些地区对黄金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如库尔德新娘的黄金首饰需是婚礼当场由新郎和客人赠送佩戴上),无法找到明确的传播路径,是否同一起源仍有待考证。




· 阿尔巴尼亚的传统婚服




· 利比亚和突尼斯地区贝都因人的传统婚服




· 土耳其库尔德人新娘的黄金



现在,话题可以回到华人身上了。



当年的东南亚华人,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的华人,长久生活在当地黄金新娘的文化环境中,且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越来越多的要和本地人展开交往,其传统婚俗受到影响,自然是情理中的事。



而且,随着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善于抱团斗争的华人,很快成为这些地区的新富阶层,甚至经济上的优势族群,也有了效仿黄金新娘的财力和相互攀比摆谱的动力。



黄金新娘随他们传入中国,只差一个合适的契机。



侨胞与黄金



历史的转折在1970年代到来了。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5年,中国同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建交。1977年,邓小平带头批评「海外关系复杂论」:「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



今日的民族主义者或许对东南亚国家颇有轻蔑,但在当时一穷二白的环境下,东南亚侨民被视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最重要的来源。



原来避之不及的「海外关系」,很快成为各方争抢的香饽饽。



那一代身无长物的华人苦力已经老去,他们的子辈孙辈则变成了故乡各地政府竞相招揽的「爱国侨胞」。改开初期,侨资企业约占东南各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侨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为中国的发展建设助力甚伟。




· 2004年人民日报对侨胞贡献的报道



回到国内的侨胞不仅投资办厂,还如同他们的上一代人一般,成功娶到了家乡的女孩,并效仿东南亚的习俗,为他们的新娘戴上了夸张的金饰。





· 2014年那次引起媒体关注的豪华婚礼,新郎正是外籍人士



除了直接的婚配,还有更多家庭恢复了与海外亲属的联系。这些亮晃晃的婚俗,更可能是像穿西装皮鞋一样,作为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从海外的亲戚或最邻近的海外华人圈那里打包习得,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变成地方操办婚礼的惯例。



「黄金新娘」的习俗是东南亚华人带回来的,但是,不管有没有黄金,他们都愿意娶一个家乡的太太。不管是印尼籍,马来籍,这些人都始终相信自己的福建人、广东人。不管是被当作「海外关系」,还是「爱国侨胞」,这些身处国外的闽人粤人都心系故乡。



这个故事不妨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现代国家钉下了界桩,但风俗和传统始终是系在人的身上。我们并非由国家造就,国家由我们造就。


评分完成:已经给 潜水人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潜水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婚姻家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