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婚姻家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别跟话少的人结婚:真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0-01-21 5:45 已读 1264 次 1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前两天,树妈又重温了一下韩国综艺《英才发掘团》。

这是一档韩国的真人秀访谈节目,目的是找出民间的高智商高能力人才,记录他们的日常,试图从中发现这些人们“优秀的根源”。

有一集,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节目跟拍的是一个叫卞艺潭的孩子。

他只有40个月大,聪明活泼,语言方面尤其有天赋。


总是语出惊人,语言、词汇积累得非常多,运用也非常准确。

对于各类恐龙的名字,如数家珍。 6park.com


很多深奥的科学现象也都能解释出来。


认字还特别快,刚刚3岁,就已经能独自阅读故事书了。


节目组给他做了专业的测试,证明他的语言理解力拿到了99.9分,远远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


而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培养。

卞艺潭的爸爸在他出生后开始,就会每天晚上花半小时或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地给他读故事书。


除此之外,卞艺潭在家里还是个小话痨,但他的父母,总是兴致勃勃地看到他的所思所想,看到他的兴趣点,及时跟他搭话,陪他聊天。


小卞艺潭在语言方面的天分,可能还有别的因素。但无疑,父母给他读故事,多跟他聊天,也起了“助攻”作用。

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能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

多和孩子聊天,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孩子之间潜能的差距,在于3岁前的词汇量

英国著名医生萨斯金德曾在书中讲述过两个孩子的故事:

在她众多的患者中,有两个孩子,年龄相仿、智力相当,家庭条件相同。

不幸的是,他们都患有先天性耳聋。

两个孩子都在她这里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让人欣喜的是,手术都很成功。

可术后一段时间,萨斯金德医生却发现,两个孩子康复的结果大相径庭:

小扎克是8个月时接受的手术,到三四岁时,他已经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差异了,各种话都会说,后来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水平也达到了正常三年级的水平。


小米歇尔就不太乐观了,她是7个月时植入的人工耳蜗的。

按说,比小扎克还要早一个月。可几年过去了,米歇尔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说一点点话,阅读水平也停留在幼儿园水平,尽管她后来进了“特殊学校”,可学语言依然非常慢。

原来,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在于:小扎克的父母,从小就非常爱和他聊天,说话,家里兄弟姐妹也是,大家每天交流特别多。


图片来源:电影《生在幼子》

而米歇尔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很少跟她聊天或交流。这导致了两个孩子后来的差别。

孩子幼年时的语言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学者也曾耗时2年半,跟踪42个家庭,记录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得出“3000万字差距”实验:


图片来源:《父母的语言》

4岁前,这些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孩子们听到词汇量,竟然达到了3000万个英语单词的差距。

而听到单词最多的孩子,智商为117,听到单词最少的孩子,智商为79。

在孩子们10岁时,两位学者又进行了回访,他们发现: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不难看出:影响孩子智商、潜能等的关键因素,不是父母的经济水平,而在于:孩子3岁前,所听过的词汇量。


父母的说话方式,影响孩子思维能力

脑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印证了一点:

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都产生深远影响。

芝加哥的苏珊·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曾对44名孩子进行过家庭追踪。

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有的孩子只听到4个有关数学的词汇,而有些则听到超过250个与数学相关的词汇。

一年累计下来,这些孩子听到数学词汇量的差距多达10万左右。

在随后的数学测试中,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的孩子,理所当然表现的更加出色。


图片来源:电影《天才少女》

并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更聪明,而是他们通过语言,让大脑的理解力和思维力更灵敏。

作为父母,我们跟孩子聊天聊得越多、越广,孩子就越容易养成成长型思维,他们会懂得更多,也更乐于处理各种问题。


跟孩子聊天,这样做

脑科学家曾研究出和孩子聊天的3T原则,即 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只有当没有负面语言干扰时,孩子的大脑链接才足够强,才能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想通过聊天,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父母需要更科学的方式。

但树妈觉得,平时我们真和孩子聊起天来,恐怕很难记得这些“科学点”。

其实,平时跟孩子聊天说话,我们做到下面这三点就足够了。

? 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和孩子说话。

做了多年幼儿园老师的闺蜜曾跟我说,她们组织孩子们活动时,最忌这种对话:

“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这个游戏啊?”

孩子:“喜欢”。

“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孩子:“好听”。

“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这个游戏啊?”

孩子:“喜欢”。

“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孩子:“好听”。

这种谈话,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是“把天聊死了”,对孩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正确的跟孩子聊天的方式是:用开放式的提问,积极促进孩子去想、去说、去思考。


图片来源:电影《美娜的文具店》

比如,同样的情景,我们可以这样征求孩子们的看法:“你们觉得刚刚这个游戏,好玩在哪里?”“这首歌,你听完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平时,我们和孩子说话时,也一定不要“把天聊死”,多用那些让“聊天”越来越“活”的提问,才是和孩子有效的聊天方式。

?共情关注。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说:“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如果聊天,光是父母“倾吐”,那就变成了讲课或讲述。

树妈曾看过一个视频:女孩因为爸爸喝了她的汽水,非常不开心地哭了,爸爸通过聊天,教女孩如何处理情绪。

而交流中,女孩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感受,爸爸就代她说出来:

“是因为我喝了你的汽水吗?”女孩点头。

“那你就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可女孩还是哭。

爸爸又说:“我没经过你同意喝你的汽水,这是我不对。可你要告诉爸爸你的感受,把不舒服说出来。”

女孩停止哭泣,开始跟爸爸交流。

“是因为我喝了你的汽水吗?”女孩点头。

“那你就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可女孩还是哭。

爸爸又说:“我没经过你同意喝你的汽水,这是我不对。可你要告诉爸爸你的感受,把不舒服说出来。”

女孩停止哭泣,开始跟爸爸交流。

无论孩子有没有处于情绪上,充分关注孩子感受的聊天,才能说到他们“心”里去,才会对孩子产生效果。


图片来源:电影《现在去见你》

? 聊天随时随地,不需要多么高深和专业,但需要刻意引领。

跟孩子们聊天时,之所以会促进他们大脑和潜能的开发,还在于,聊天这种方式,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唤起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共鸣。

我们平时跟孩子聊天,也没必要把它当成任务。

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每时每刻,我们都能聊天。

比如:

在街上,过十字路口,可以聊聊交通安全;

看到警察叔叔,环卫工人,可以聊聊各种职业;

去买菜,可以聊聊植物或各种食物;

孩子上学路上,聊聊每天的所见所闻……

在街上,过十字路口,可以聊聊交通安全;

看到警察叔叔,环卫工人,可以聊聊各种职业;

去买菜,可以聊聊植物或各种食物;

孩子上学路上,聊聊每天的所见所闻……

跟孩子聊天,随时随地,不需要父母有多高深的话术,只要适当向外拓展话题,帮孩子们多多科普,就能对他们达到引领的效果。

曾听过一句话“那些最珍贵的东西,都不用花很多钱。”

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很多“不用花钱”的捷径可走。

就像书上所说的:“本质上,孩子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孩子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和孩子们“聊”起来吧。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婚姻家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