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婚姻家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南京火灾逃生的孕妇,做对了3个细节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4-02-24 21:10 已读 11940 次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1



2月23日,南京发生火灾。 6park.com

6park.com

灾难总是猝不及防,代价惨重。

很快,南京消防调集8个消防救援站、25辆消防车、130名指战员到场处置。

等到明火扑灭,搜救结束,发现已有15人遇难。

44人受伤。

遇难人员中,有一家4口全都不在了。孩子才4岁。 6park.com

6park.com

亲属悲怮欲绝,令人扼腕叹息。

水火无情,灾难残酷,一旦来袭,我们就会发现生命非常脆弱。

可能一不小心,意外来临,有些人永远留在了昨天。



2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起灾难中,也有人成功逃生。

其中一个,是怀孕8月的孕妇。

她住在起火楼栋(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的30楼(总楼层34楼)。

身体不便,楼层太高,火势极猛。加上黑灯瞎火,浓烟滚滚,都是逃生的致命障碍。 6park.com

6park.com

从事后的讲述来看,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可能晚一分钟,做错一件事,就是另外的结局。

但她还是成功从凶险万分的高楼逃离。

她姓祁。

下面我们叫她祁女士。

怀孕8月的祁女士的成功逃生经验太过宝贵,实操性也非常强。

请大家一定一定要看到最后,好好学习借鉴。



3



火灾发生时,是凌晨4时左右。

人们都在睡觉。

浓黑的天,伸手不见五指。

祁女士和爱人也在睡梦中。

忽然,爱人听见楼下有人惊恐地大喊:“着火了,着火了......”

6park.com

重播

00:13 / 00:13





爱人没有打扰妻子,自己悄悄起了床,查看情况。

一打开卧室门,他就惊了。

刺鼻的烟雾扑面而来,客厅里已弥漫着大片浓烟。 6park.com

6park.com

有幸存者后来描述当时情况:“当时外面风很大,火势也特别大,浓烟滚滚。从凌晨4点多一直到5点都还在烧。”

祁女士的爱人一看,大事不好。赶紧赶回卧室,将妻子叫醒。

此时许多情况都是不明的。

不明白起火原因;

不明白明火楼层;

不明白情况是否紧急,是该看看情况,还是马上逃生;

也不明白消防是否到场......

但是,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哪怕犹豫一下,可能都会错失逃生良机。

好在,他们没有瞻前顾后。

祁女士和爱人非常冷静,并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判断:逃。

接着,夫妻二人没有换衣,没有换鞋。

没有收拾钱物。

什么都放下了,只专注于一件事:马上逃生。

在离开家门时,二人身上穿的仍是睡衣,只披了一件随手抓的羽绒服。

而脚上是起床时趿的拖鞋。 6park.com

6park.com

非常邋遢,毫不体面。

但不关注财物,不关心衣着,为他们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事实也证明他们做得太对了。

当他们从家里出来时,火势极速蔓延,客厅已被浓烟填满。明火已烧到了邻居家。

也就是说,只要晚一步,只要犹豫一小下,他们就会被危险吞噬。

住在他们楼上的3408号房的业主说,从惊醒后到发现无法出门,只有短短20分钟。

20分钟,就无法脱困了。 6park.com

6park.com

之后,她感到大势已去。 6park.com

6park.com

开始留遗言。 6park.com

6park.com

作好了最坏的准备。 6park.com

6park.com

苍天保佑,她最后被救了下来。

但从3408业主的记录里,我们也能看到,逃生时间太有限了,堪称分秒必争。

稍慢一点,不说一定失去生还机会,至少,逃生难度会指数级增加。

好在夫妻二人足够果决,争得了宝贵的几分钟,最终脱险。

而这是他们做出的第一个正确判断。



4



他们做对的第二件事,是在极短时间内,做了防烟熏措施。

如果没有这一步,逃生也是险之又险。

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火灾遇难者,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因浓烟中毒而死。

因为火灾浓烟非常毒。

它里面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物、苯、甲醛等有害物质。

一旦大量吸入,会引起窒息、缺氧、中毒等症状,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严重就会致命。

大家还记得杭州保姆纵火案吧。 6park.com

6park.com

遇难母子四人被找到时,身上并没有烧灼痕迹。

但面部全黑。

消防员断定,死因是吸入了大量黑烟。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如何穿过浓烟,如何在大量高温有毒气体中保命,

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而防烟熏,是这对夫妻做对的第二件事。

他们没有鲁莽地冲出门去。

在出门之前,他们用最快的速度,随手披衣,并随手抽出枕套,冲到卫生间将它打湿,捂住口鼻。

并火速奔出卧室,穿过客厅。

就这片刻之间,客厅里的浓烟,已经浓得无法视物。

他们捂住口鼻,冲过浓烟滚滚的楼栋,没有丝毫犹豫。

等后来到了楼下后,他们才发现,有人虽捡了一条命,但因吸入毒烟,身体严重不适。

也不知有没有损伤气道黏膜,影响肺功能。

希望通过后续治疗,能安全无恙。

而这对孕爸孕妈因及时、果决、自救精准,不仅死里逃生,还规避了中毒风险。



5



他们做对的第三件事,是选择了安全楼梯逃命。

没有走阳台。

这次火灾中,有一个6楼的住户,曾试过走阳台用安全绳下楼。

但他发现不行。

——“我本想拉个绳子从七楼下去,但发现阳台外也有火,下不去。”

外面的火势,比屋内的更猛,用安全绳从高楼降落更容易被烈焰、浓烟吞噬。

也没有走非常危险的电梯。

他们知道——

1,火灾发生时,电梯安全系数太低。

这次火灾中,有逃生者说,当他们下来后,发现地下室配电房也着火了。

配电房失火,意味着无法供电;

再加上消防员抵达后,出于灭火需要,也会切断电源。

在这个过程中,万一电梯停电,或发生机电故障,逃难者会被困在轿厢之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2,电梯会在火灾时产生烟囱效应。

电梯井直通楼房各层,一旦发生火情,火场烟气会涌入电梯井,形成“烟囱效应”。

如果你正在电梯里,随时会因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3,电梯的疏散能力有限。

发生火灾时,电梯一次只能载运十几个人,需要等候太长时间,延误逃生时机。

综合以上种种,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逃生通道——安全楼梯。

但安全楼梯在此时,也并不100%安全。

“打开家门才发现,楼道里全是烟雾,什么都看不到了。”

挺着大肚子的祁女士开着手机电筒,顺着楼梯,和爱人一起,从30楼一步步往下走。

此时四周一片漆黑,视线极差。

即便有电筒辅助照明,但光线穿过浓烟后,能见度也极低。

“什么也看不到,只能靠直觉走。”

他们高一脚,低一脚飞快下楼。

内心忐忑。

气喘吁吁。

但此时早已顾不上别的,只想活下去,活下去。生死未卜之际,她在心里默默求平安。

而楼道烟雾越来越浓,外面尖叫声、求救声越来越大。

不知到了哪一层,他们竟遇见了一对爷孙。

一老一小,情况都非常危险。

“老人和孙子的脸都被熏黑了。老人抱着孩子很吃力,我老公就帮忙抱着孩子,我们4个人一起往楼下走。”

与善良相遇,行义人之举。

这样的出手援救,值得所有人大赞一声:危难之时见仁义,中国处处有好人。

经过短暂又漫长的逃生,4人来到了地面。

惊魂未定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危险终于过去了。

命,保住了。

祁女士这才发现,自己全身上下,全沾满了烟灰。

手上、头发上、衣服上,全是黑漆漆的一片。 6park.com

6park.com

其他幸存者也一样。 6park.com

6park.com

个个一身黑灰。

但再多灰,又算得了什么。生死面前,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现场有人嚎啕大哭,有人电话报平安...... 6park.com

6park.com

大家互相鼓励,抱头痛哭。

一个幸存者说,短短两个小时的经历,让我感悟在自然灾难面前生命真的很渺小,很无助,很可怕。 6park.com

6park.com

最后她说,庆幸我活着。

活着才是最大的幸。

安全才是一切之本。

而根据这对夫妻的成功脱困,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火灾逃生,一定要注意这四要点:

果断迅速逃离火场;

防烟熏;

寻找逃生之路;

无法自救的人全力配合他救。

意外无法预料。

灾难防不胜防。

但我们可以做好万全之策,更新自救知识,保全自己和家人。

记得转发此文,从这个成功版逃生故事中,学习正确的火灾应对方式。

说不定,你的一个转发,就能挽救一条命,一个家庭。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婚姻家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