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开放低空和航空制作业的关联(纯个人看法)
送交者: 睡觉中的胖子[☆胖有胖福☆] 于 2015-04-18 2:24 已读 1099 次 2 赞  

睡觉中的胖子的个人频道

在从当年莱特兄弟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到今天,航空工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了.在其中发生了无数个公司之间的倾轧,兼并后终于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伫立在世界航空工业之林,那真是会当凌绝顶独揽中山小.当然其中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在美欧.这不仅得益于美欧率世界之先首先进入工业时代令其早日完成工业化,更得力于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强大推动.当美欧完成工业化,并且不断完善工业化之际..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是沦落为殖民地就是在内部严重撕逼....日本得益于其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又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点紧跟着欧美等巨头进入了工业化.不过其自身匮乏的原材料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令其在最终还是跪倒在了一个全方面压倒他的巨人面前.而红色政权的苏联在经历了卫国战争那赤与铁的历练后走上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航空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迈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好了废话了这么久开始进入正题吧!

首先先从航空制造业开始说起,美国的莱特兄弟造出第一架飞机后.各国都开始研制飞机,什么三翼的,双翼的螺旋桨飞机在那时基本是主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双翼飞机. 一战后,伴随着发动机马力加大,以及各种理论的完善,单翼单发飞机逐渐成为主流. 在单发螺旋桨飞机时代,苏联的拉-5,美国的P-51,英国的喷火,德国的FW-109,日本的零式那都是那时航空业的明星武器. 其实从二战开始之前,德国就已经对喷气式战斗机有一定研究,甚至已经有一定成果只是因为高层对时局的乐观并且要求飞机制造单位为飞机追加对地攻击能力导致了其喷气式战斗机出身较晚.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梅塞施密特262 (me-262).二战之后各国也争先恐后的加大了对喷气式战斗机的研究和投入....二战可以说是人类航空工业的一个分水岭,二战之后很多原先老牌的航空公司因为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最终被淘汰出局.不过有一家新的公司却脱颖而出,那就是普惠!!一度被认为是超时代战机的F-22和F-35上就安装者普惠制造的发动机. 二战的结束不但没有令航空工业发展减速,反而由于冷战的开始使得各国对航空工业的投入变得更加的巨大.无论是今天称霸蓝星的美帝,还是饱受战火摧残的欧洲,又或是苏联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当时的喷气式战斗机还都是涡喷发动机,不过也已经显示出了比螺旋桨飞机强大的多的战斗力.在这之后很快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取代了涡喷战斗发动机的地位成为了战斗机发动机的主流.在喷气式客机方面也是如此.今天无论是美国的波音还是欧洲的空客都是以涡扇发动机作为商业客机的动力核心.当然也有一部分使用的是螺旋桨,这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

现在来谈谈开放低空这个问题. 在早期螺旋桨飞机为主的时代,美欧在民间时常都会举办飞机比赛.这些驰骋在空中的骑士得到了大量少女的青睐.也为美欧培养了大量有一定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为其在之后的战争中不用为缺乏飞行员做出了最基本保障.而且基于美欧的工业化能力,社会发展的程度,以及财富分配相对来说较为平均令很多家庭都有能力去学开飞机.毕竟那时还是螺旋桨飞机.这一点即使是在今天的美欧也不稀奇,很多家境比较富足的人或多或少的会去学开飞机.而在东方的日本就没有美欧那么好了.数量足够的飞行员,雄厚的工业基础,已经日益出色的战机是美国能够最终打赢太平洋战争的条件. 同在欧洲的苏联所走出的是另一条坎坷的道路.同时苏联的航空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后来很多红色政权国家效仿学习的准则.而中国是苏联教出的最好的学生.以各个航空设计研究院为核心进行配套的院校和生产单位.在苏联早起助华的150多个项目中,大半部分都与航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中国的航空发展也都是由国家牵头,分派项目,获取经费.从新中国建立起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停的被周边的动乱所牵连,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后来和印度的战争,又或者越南战争,甚至还要对付从台湾方面飞来的U2侦察机. 新中国无时无刻的不被战乱所包围着,开放低空在当时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议题,一切又都以战备为主旨自然不会有多少人会去思考.毕竟自己都不太稳当的时候哪来时间去想那富人的生活?而且中国航空的发展历来都是缺钱,缺材料..即使是改革开放后,航空的发展依旧要为航天的发展让路.在一切都以满足战备为先决条件的时代,航空的发展只是纯粹为了国家安全而服务.  至于说航空发展交由民间公司来负责...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绝对没有可能的.民间也没有哪家公司能有这么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基础.

开放低空的最大优点并不是直接带动民间制造业,而是在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飞行员之后间接的带动航空工业的发展.即使在今天,一家民营企业也未必有能力制造一架小型的喷气式飞机.不仅仅是因为航空发动机,其中牵扯到的空气动力方面的布局,设计,然后定型,试飞,接着得到适航证..要经历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最终还未必有市场. 但是如果开放低空后,得到许可的民营企业却可以从单发,双座的螺旋桨教练机开始入手.毕竟螺旋桨飞机成本较低,设计也相对简单,其中对航电的要求也不那么复杂.你没开过车怎么知道什么车好呢?民间没有足够数量的飞行员怎么能够带动民间对小飞机的需求量呢?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胖子本人对小飞机的看法一直都是以小型的单座或者双座的螺旋桨飞机为主. 一个1000匹左右马里的活塞式发动机是民间企业有能力做到的...毕竟二战时期国民党都还试过搞出个一千匹马里的螺旋桨飞机.... 航空院校招收飞行员也都是从螺旋桨飞机慢慢教起,接着是喷气式教练机最后是到战斗机或者客机驾驶员...但是在开放低空后,这个螺旋桨飞机的环节就可以有民间制造商分担承包掉.虽然之后肯定也会出现兼并,倾轧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发展却相对比较合理..而这样的周期也的确是10~20年左右. 

补充一点,中国由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城镇到城镇之间的货运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也低.一架小型的通用飞机也就是给富豪展现下其土豪金气质,对货运物资的输送和客运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实际上还是中型飞机的使用更为广泛.

结语,低空的开放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获得一定形式上的松动.毕竟国内现在这么多的钱,必须要为其寻找突破口.在国外买企业始终都是有限的. 而民用航空则是一个很大的未被开发的大蛋糕. 在我看来3000米以下低空的开放可能会先以培养基础飞行员开始.所以单发的桨叶飞机的需求会相对较大.这也将会为培养出一个稳定的市场机制作出贡献.如果真要从一砖一瓦开始,那么小型双人的桨叶飞机机无疑是航空工业的砖瓦! 

最后说说胖子自己在国外的生活经验.这个得从去年去纽约说起..我当时选择的是从多伦多坐飞机去纽约..很多朋友也和我说过,可以考虑坐灰狗到美国后在美国坐飞机这样会比较便宜.从多伦多到纽约如果早些订票的话,票价在300至400刀左右.在飞机上大至是1个半小时..具体的细节我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了,当时坐的是波音767.而波音767貌似是波音开发宽体中型客机哦?而国内推出的ARJ21,和新舟60也是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哦?至于从多伦多去温哥华或者渥太华,甚至是魁北克的蒙特利尔...我还是会优先考虑开车去...也许有自己飞机的土豪会考虑直接坐飞机从多伦多到温哥华哦?

评分完成:已经给 睡觉中的胖子 加上 150 银元!

喜欢睡觉中的胖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睡觉中的胖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