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印海军在印度洋相遇,能打赢吗?转自知乎
送交者: 手术刀[☆★声望品衔7★☆] 于 2016-12-31 1:48 已读 254 次  

手术刀的个人频道

回答: 川傻这个喜欢冒险的生意人一定会算计哪里得失最大 由 手术刀 于 2016-12-31 1:28

 如果印度海军和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相遇....能打赢吗?
单纯讨论中国海军和印度海军的军事实力当然没有可比性,但是,是否可以探讨或者(推演)一下中国海军在现在(或者不远的将来)走向深蓝之后在印度洋与印度海军遭遇的状况(单纯从战术角度分析),中国海军能否在没有辽宁号的前提下,依据现有的”所有“武器装备(包括海军航空兵)打赢有多年航母使用经验的印度海军


在目前的印巴两国海上力量对比中,印度海军占据总体优势,尤其是其水面舰队,不仅仅有着世界第二多的航母战斗群,其他水面战舰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压倒了巴基斯坦海军水面舰队。不过,就水下力量里看,巴基斯坦海军占据一定的不对称优势,巴基斯坦海军目前装备有三艘法国造“阿戈斯塔”-90B潜艇和两艘“阿戈斯塔”-70潜艇,未来还将装备有8艘中国制造的先进常规潜艇,而印度海军尽管拥有从俄罗斯租借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和本国制造的歼敌者级攻击核潜艇,但后者性能不佳,其常规潜艇除了俄罗斯制造的基洛级就是德国的209级,一般认为其不足以完全压制巴基斯坦海军的潜艇部队。巴基斯坦潜艇部队一直是其杀手锏,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军“汉果尔”号就曾经击沉过印度海军的“库克里”号护卫舰。

如今在印度洋上印度海军需要防范的不再仅仅只有巴基斯坦的潜艇了,近年来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也频繁出入印度洋,包括攻击核潜艇,中国海军拥有70多艘潜艇,具备自主制造能力,其技术程度正变得越来越高,整体实力与印度海军潜艇部队不可同日而语。战时印度海军难以保证又足够能力对付进入印度洋的中国狼群。

目前印度海军对付潜艇最为有力的武器就是其装备的反潜巡逻机,印度海军此前装备有苏联制造的伊尔-38和图-142M反潜巡逻机,不过前者早在1977年就已经进入印度海军服役,还是苏联海军的二手货,机体寿命几乎已到极限,图-142M是在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基础上改进的,其低空低速性能不佳,可以作为巡逻机使用,但作为反潜机使用的时候不是很合适。2013年,印度海军订购的8架美制P-8I“海神”反潜机到货。近日,据外媒报道,印度政府决定通过美国对外军售计划额外采购4架P-8I反潜巡逻机,以弥补自身的空中反潜作战能力缺陷。这些新增的P-8I飞机将提升印度海军的能力,但需要采购配套的战力倍增器、开发相应战术,最大化地挖掘这种昂贵平台的潜力。

P-8反潜巡逻机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新一代海上巡逻机,用于取代老型号P-3C巡逻机,配置有5个内置与6个外置武器挂载点,可以发射最新型号的“鱼叉”反舰导弹和MK-54轻型反潜鱼雷,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岸基反潜机。印度版本为P-8I,公开资料显示,P-8I的巡航速度为每小时815公里,飞行高度可达1.2万米,航程也超越了采用螺旋桨引擎的P-3C“猎户座”反潜机。不过,在传感器和机载系统方面,要比美军装备的P-8A反潜机逊色,而且印度应该没有获得美国海军的数据资料库。

对此,军事评论员赵喜说道,印度海军目前正在通过一系列行动,包括购买先进反潜机和无人机、在印度洋多个岛屿部署监控雷达等设施,提高印度海军对印度洋的监控能力和反潜战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印度洋水下的控制力度。相比水面战舰和潜艇,岸基反潜机在对付潜艇的时候具备全方位优势,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其几乎处于不败之地,印度海军增购P-8I,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巴基斯坦海军,也是为了应对近年来不断进入印度洋的中国海军,补齐印度海军在反潜方面的短板。扩大自己在印度洋上对中国海军的不对称优势。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号 yingyanfangwuguancha


恩,谢邀,很久不来刷知乎了,一上来就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题主已经说了是在印度样的背景。那我就简单下个结论,基本上打不赢。
为什么呢?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实力不如对面,事实上,在舰艇数量上,发展速度上,我们基本上比对面高一点。但是问题就在于,双方目前的发展战略不一样。什么意思
中印两国都在发展蓝水海军,而且都在走向深蓝。这个没有问题,问题在于
中国海军目的发展战略是建设一支具有区域反拒止的深蓝海军。中国发展海权和海上力量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大陆东邻太平洋西岸边缘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近代以来,频频遭受来自海洋领域的安全威胁,台湾问题和南海问 题以及钓鱼岛问题都是这段侵略历史的遗留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与相邻相近的八个海上国家专属经济区重叠,进出海洋的海峡水道容易与沿岸国家发生纠葛,这也是中国近年来周边海上安全问题频发的客观原因。此外,随着 冷战后新军事革命的发展,美国开始了海军战略转型,其核心理念就是把战 线从公海大洋推进到欧亚大陆边缘的濒海地区,压缩对手的海上战略纵深, 直接打击其内陆目标,这对中国的传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方针。第二,国家海上经济安全需求。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海外贸易量和商业运输船队逐年增长。1978 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 额 381. 4 亿美元,至 2012 年达到 38667. 6 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 90% 左右通 过海上运输实现; 主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 50% ,其中约 45% 来自中 东,32. 5% 来自非洲,3. 5% 来自亚太,这使海上交通线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生命线”。中国海外投资迅速增长,海 外机构、人员和资产遍布全球,海外经济安全和人员安全也越来越需要海上 力量去维护。发展海权因此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因此,虽然我国近几年频频有突破岛链,远洋演习的举动。但其主要目标和举措还是在于“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有效遏制来自海面上的几个国家的海军的威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根据军事科学院出版的《战略学(2013年版)》,海军继续完善机械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着重提高海基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海上机动作战能力、基地防御能力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着重解决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联合作战体系存在短板、兵力结构不够优化、官兵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化素质不够高等突出问题,逐步构建与打赢信息化海战需要相适应、与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相适应的海上防卫体系”。

综上,我国海军的目前战略和发展方向你们看明白了吧。
接下来我们看看印度的
冷战后印度海军战略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文件构成: 即《印度海洋学说》( The Maritime Doctrine) ( 2004 年 4 月) ,《印度海军远景说 明》( Indian Navy’s Vision Statement) ( 2006 年 5 月) , 《印度海军转变路线 图》( Roadmap to Transformation ) ( 2006 年 10 月) ,《自由利用海洋: 印度海洋军事战略》( Freedom to Use the Seas: India’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 MMS) ( 2007 年 9 月) 。其核心 思想在于:印度海军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向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 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 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逐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 印度海军具有如下四种用途: 军事用途、外交用途、治安用途、人道用途。印度海军承担的军事任务包括: 控海、 海基威慑、支援陆上战斗的行动、阻断敌人海上贸易、封锁敌方港口、牵制敌军、设立禁区、在作战区域显示存在、保护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海运控制、低强度海上军事行动等。印度海军战略认为,典型的海上战役包括八个阶段: 确认危机、兵力生成、部署、控海行动、实力投送、支援岸上行动、轮换、撤退。实际上,这些阶段 可能会不容易区分,而且某特定战役计划的阶段划分也不必要完全与其一 致。第一,确认危机。最初的危机迹象来自许多方面,包括: 战略情报、广域监视系统、诸如新闻媒体等公开来源。对任何潜在对手军事能力的早期评估,在确定应对危机需要的部队规模和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兵力生成。应对危机所需要的部队规模和构成由几个因素决定。它应该包括一个 可靠灵活的、反应迅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部队规模和威胁。战役的可能持续时间,维持或增加部队规模的需要,整个战役的后勤支援需要,都将对兵力生成产生深远影响。第三,部署。向战区部署包括: 从本土基地上船、航渡; 进入作战区域; 转移上陆; 到达战区并形成与威胁和任务 相适应的态势。协调的部署需要详细计划,与外交人员、其他民事机构以及 可能的外国政府紧密联络。必须考虑部队的合法地位,选择规则,使用民间船只如租用的商船和征用船( STUFT) 。运输部队的航线必须仔细考虑确保安全。第四,控海行动。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海上力量的行动自由受到挑战,尤其是在接近作战区域的时候,就需要建立海域控制,控制的程度要足够保证安全,并使后续行动能够顺利实施。缺乏对海域的控制,海上力量的各种能力都将受到不利的限制,包括机动、集中实施作战、利用放大效应、向岸上投送力量,以及不让对手拥有相同能力等。第五,实力投送。随着适当程 度海域控制的建立,海上力量就能向岸上投送力量。实力投送可采用许多形式,包括战斗撤离、两栖作战、海上空中支援、对岸打击和攻击。两栖作战中, 一个“稳健”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必须能在岸上部署、收集情报、集中战斗力、对战场空间产生影响,这是实力投送作战中的关键功能。第六,支援岸上行动。 一场干涉战役的焦点一旦转向岸上,海上力量作战的重点将转为支援。这并 不是说给海上力量指定的任务将必然发生极大的转变,但是这些任务所能达 成的广泛的目的将发生改变。在战役的这一阶段,海上力量将继续提供所有 的主要作战功能。用最适当的学说术语来说,海上力量能提供执行岸上行动所需的所有能力。第七,轮换。前沿部署的海上力量的有效能力可以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尽管在人和系统两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内在持续能力,仍然需要经常进行作战轮换,在高强度作战中这将更频繁。如果舰船在作战前处于较高的战备维护水平,人员通常会在舰船之前显现出过度疲劳的信号,但是 两者都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作战,作战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因此,需 要有精心考虑的轮换程序以应对作战持续期间的意外情况,使舰船可以休息、维护和重新训练。作战所承担的责任,如果要持久和连续的存在,这些都是确定兵力水平的关键因素。第八,撤退。战役成功结束后的部队撤退,如同向作战区域部署部队,需要仔细地计划。还可能存在另外的复杂性,如恢 复失效以及快速撤离和返回的政治要求等。而且,如果成功的条件没有实现,撤退需要在持续或升级的冲突中进行,将更成问题。如登陆行动中对撤 退的保护,就需要建立必要的海域控制。
核心这个意思就是说印度海军的出现就是以控制印度洋为主的。到目前为止,印度海军的舰队结构是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一支“海上控制”型海军,其主要战役目标在于夺取并使用制海权;:而中国海军的舰队结构 则是潜艇为核心的一支“海上拒止”型海军,该类海军舰队的主要用途在于海 上拒止我们就设置在一个常规海军兵力的对抗上。地点,印度洋,对方主场。一支是为了防止别人干涉的拒止型海军(我的存在是要你不要轻易干涉我)。一支是控制型(我的存在就是为了成为这个地区的扛把子)。基于两者的方向不同。目前在印度洋对抗,基本上中国赢不了。

不过,凡事都有个不过不是嘛,近年来中国海军逐步加大对以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为代表的大型水面舰艇的投入,其舰队结构开始向“海上控制”型海军过渡。未来怎么样,可说不好哟。

仓促写稿,粗枝大叶。关于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想听的,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会及时更。
以上资料引自《海权视域下的当代中印海军战略比较》 《南亚研究》2016年01期 作者是复旦大学杨震,蔡亮两位研究院
喜欢手术刀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手术刀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