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志愿军创造一大战法,竟让美军每660发炮弹才能杀伤1人!
送交者: BLUESKYUK[★★★★声望勋衔17★★★★] 于 2020-08-30 18:33 已读 1175 次 3 赞  

BLUESKYUK的个人频道

志愿军创造一大战法,竟让美军每660发炮弹才能杀伤1人!

当1951年志愿军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形成对峙后,志愿军创造性地运用坑道战,使美军丧失打破战争僵局的机会。可以说,坑道战是中外军事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大创举,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上让美军倍受困扰的一大法宝。

这场战争爆发后,美军一直试图用空中优势打击志愿军在地面上的兵力。他们每天出动200架次飞机,以至于志愿军战士将美国飞行员比作“吸铁石”,“因为他们肆无忌惮地将钢铁制成的炸弹投到地上”。

这种毁灭性空袭要求志愿军积极寻找保存实力的方法。 6park.com


在1951年的夏季防御作战中,驻守在“三八线”西段的志愿军率先开展挖掘地下工事的运动。他们最初挖掘的是一种“J”形猫耳洞,洞口隐蔽在背对美军阵地的山坡上,可躲避美军弹片及凝固汽油弹的杀伤。

不久这种防炮洞性质的简易工事得到改进,出现了相互挖通的“J”形猫耳洞,成为马蹄形的坑道,坑道的顶端则有两个出口,通向外面的交通壕。 6park.com


这样一来,猫耳洞、坑道和交通壕构成三位一体,志愿军可在猫耳洞内躲避美军的轰炸和炮击,当美军接近时,又可从多个出口迅速出击,使美军难以达到“火力覆盖,步兵占领”的预期目的。

意识到坑道作业的优越性后,志愿军司令部很快向全军发出号召,从1951年春起,志愿军展开大规模建设坑道工事的运动。

95%的地下坑道由步兵自己挖掘,主要工具是十字镐、锤子、钎子和锹。志愿军司令部还紧急从国内运来专用的风镐、混凝土搅拌机、气体压缩机等机械,加快了挖掘速度。战士们也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挖掘工具。 6park.com


由于阵地上有许多美军轰炸后留下的钢铁弹片,许多志愿军开始搭起铁匠炉,利用废弹片制造挖掘工具。仅志愿军第12军就建造了40多座铁匠炉,打制了1.6万件新工具,修理工具7.5万件。

刚开始建造地下坑道时,志愿军以班、排为单位修筑自用的猫耳洞或山洞掩体并没有考虑到攻势作弓战的问题,直到后来坑道越挖越深并相互连接起来,逐渐将几个山冈和高地连成一片,变成了同地面交通壕和掩体相连的马蹄形坑道。

通过这些地下坑道,志愿军可以快速移动到危险的防御地段,这样就构成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6park.com


那么志愿军到底挖了多少坑道呢?这里当然要用数据来说话。有资料表明,在1951年5月以后的一年时间里,志愿军在其总长度大约是250公里的正面防线上,破解了工具、地质构造等各方面的难题,共挖了多达7789条坑道。那么总长度是多少呢?多达198700米!其中大部分是志愿军战士们用极为简陋的工具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人民军也从志愿军学习借鉴了这一战法,他们的挖掘力度和成果虽然没办法跟志愿军,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交出的成绩是1730条坑道,总长度约为88300米。

在中朝军队的共同努力(当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志愿军)下,他们在构筑起了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长城”。 6park.com


那么,坑道战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同样可以用数字来直观呈现。这个数字就是采取坑道战法前后,志愿军在战斗中伤亡人数的对比。

在1951年的夏秋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的坑道战法尚未成形并广泛应用,这一时期敌军每发射40至60发炮弹或炸弹,就可以对一名志愿军官兵(主要是战士)造成杀伤。

然而,到了1952年1至8月,也就是坑道战法大行其道的时期,上述这个数字却骤然变为660发。美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却只能换来这么低的杀伤率,怎么让美军苦不堪言!

坑道战这一独特战法的效果到底有多好,通过这组数字的对比就不难看出来。

喜欢BLUESKYU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LUESKYUK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