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辛酸!志愿军当年若吃到美军最痛恨的口粮,或将避免冰雕连的悲剧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1-01-18 22:15 已读 1432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抗美援朝战争绝大多数环境下,志愿军在火力和机械化程度上都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这还只是看得见的硬实力,如果深入观察双方的软实力差距,就会发现双方的差距之悬殊甚至超过硬实力对比。 6park.com

连炒面都供不上时,志愿军官兵们只能吃冻土豆 6park.com

一把炒面一把雪,是志愿军最著名的精神之一,而当年的所谓炒面绝非是今天某些餐馆的小吃,而是一种简陋至极的粗劣干粮。这种干粮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是当年一种很重要的单兵口粮,以志愿军入朝初期为例,这种炒面的成分包括7成面粉和3成玉米粉或高粱粉,外加少许食盐,这些材料炒熟后混合均匀,就成为一种保质期长的口粮。由于当时志愿军没有制空权,一旦生火做饭就很可能招来美军飞机轰炸,所以这种无需生火即可食用的炒面就成为志愿军最急需的口粮。然而即使这样简陋的口粮,也经常由于面粉短缺而掺杂了相当的杂粮,据记录当时东北华北的小麦面粉几乎全部耗尽,外加美军的绞杀轰炸带来的损失,以至于不少志愿军部队甚至到了吃纯杂合面或冷土豆的地步。单兵携带炒面时,一般将其装入一个直径10厘米长约1米的干粮袋,一次最多可以装20斤,可供食用7天。 6park.com

长时间吃炒面,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隐患 6park.com

由于美军猛烈轰炸一度切断了公路和铁路运输,所以志愿军单兵口粮的携带也只能通过士兵通过人力携带,这也就是美军情报部门口中所谓中国式的肩上后勤,这也直接制约了志愿军攻势的持续时间,并最终让接替麦克阿瑟指挥联军的李奇微找到了志愿军的重要弱点。而炒面本身的口感之差自不用说,长期食用必然会导致口腔溃疡和一系列肠道问题,而且还会导致夜盲症,这对于竭力通过夜战抵消美军火力优势的志愿军而言不啻于致命灾难!虽然朝鲜民众想出了松针汤这种弥补方式,但松针汤的苦涩远超过任何中药,即使勉强喝下去保证了夜视能力,也会让肠胃隐患问题雪上加霜!此外由于炒面完全脱水,所以下咽也很困难,而战场上饮用水的匮乏又导致志愿军官兵们只能生吃一把雪来解渴,虽然这勉强可以解决口渴问题,但同样导致肠胃疾病发作的可能性骤增。更致命的是,在朝鲜严寒的冬季这会导致人的体感温度骤降,以至于最后失去生命的热能最终被冻僵在荒野而永久失去知觉! 6park.com

美军宣传画中宣扬了其强大的后勤和伙食保障能力 6park.com

而朝鲜战争时美军的口粮体系和种类基本和二战时期类似,主要包括A、B、C、D、K五种。美军历来以物质优厚到让他国望尘莫及著称,而美军地面部队最热爱的莫过于A口粮,因为这是新鲜食材制成的,不但菜品丰富而且口感也和在和平时期的餐厅里进餐类似,美军基地遍布世界各地,所以A口粮的菜单还不时会增加当地的特色菜。但当时受制于新鲜食材保质问题,美军一线地面部队食用此类口粮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美军一线食堂里更多的则是利用真空包装半成品制成的B口粮,这些口粮一般以5-10人份额每天为单位装配在特定烹饪容器内,有时也会有炖肉和意大利面一类名菜,但更多时则只有面粉、炼乳、砂糖、燕麦和鸡蛋粉制成的薄饼和面包,最多的配菜则是土豆泥和斯帕姆午餐肉(最被美军士兵痛恨的一种食物)。因此挑嘴的美军士兵往往并不欢迎B类口粮,他们私下里将其称为黑心商和牲畜贩卖公司联合制成的饲料,而自己则是牲口。但B口粮也非一无是处,因为每个单兵在餐后都会得到布丁、黄油、果酱和速溶咖啡/果珍饮料,以及香烟和火柴,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士气,而且美军士兵还经常用此类物品作为黑市交易硬通货甚至自己的妓院交易货币。 6park.com

美军C口粮中也包含各色饼干和肉类,还有餐后甜点 6park.com

在没有野战厨房时的长期行军以及战斗任务中,美军也要被迫食用简易口粮,其中C口粮是其中最常见的,曾被志愿军大量缴获并视为珍贵的应急储备品。然而美军单兵C口粮由6个罐头组成,按照食物种类则可以划分为主食类(B类)和配菜类(M类),一般而言每顿饭的主食包括五块饼干、三块硬糖一份软糖、一罐雀巢速溶咖啡(午餐和晚餐饮料则是果珍和热巧克力),也有部分口粮的饼干减少,进而由麦片、糖衣花生等食物作为替代。其主菜则一般都是荤素搭配,主要菜品包括牛肉猪肉以及胡萝卜、豌豆、土豆和卷心菜等,一些特定品还加入了意大利面、火鸡腿肉以及香肠。按照计算,6个罐头是每个士兵一天的口粮,而这些罐头内还会自带一卷卫生纸、两片口香糖、一个开罐器、一瓶四块装的食盐、9支一包的香烟以及一瓶12粒的净水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净水片可以让美军士兵在任何区域内将取来的自然水迅速净化到可以安全饮用的标准,按照说明书一片即可在30分钟内净化0.6升水,曾有志愿军士兵看到被俘的美军士兵用这种药品迅速加工出立刻能喝的水之后,震惊之余还以为对方会变魔术。此外,C口粮的罐头以及内置的食品包装都经过专门的杀菌和密封处理,这就足以保证美军士兵在任何气候和环境下食用都会尽可能避免健康问题。然而美军自己对C口粮却十分厌恶,某个曾参与太平洋战争的美军士兵回忆:这里(所罗门群岛)炎热潮湿至极,各种咬人的蛇虫无处不在,日军狙击手经常袭扰我们,敌机和敌舰的轰炸不断,但最让我们无法忍受的是有时我们要连吃5天甚至更长时间的C口粮! 6park.com

巧克力棒(D口粮)可在高寒环境下提供宝贵的热量 6park.com

然而比起C口粮,D口粮(巧克力棒)就更被美军厌烦,这种好时公司开发的压缩巧克力棒只需2-3根即可提供相当于2公斤C口粮的热量,而且还有提神作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这些巧克力可以在C口粮运输都中断时作为紧急口粮提供给官兵。然而由于早期型D口粮口感在美军看来欠佳(高层特地要求的,避免其被士兵们当做零食胡乱吃掉)外加高温时易融化,所以一度被恶评为敌人的秘密武器,直到后来好时公司技术团队专门改进了这两点问题。据统计,这种D口粮曾创造过每周产量2500万条的惊人记录,根据美军营养师报告,这种D口粮在二战时期的阿登以及朝鲜长津湖这样的高寒地区可谓维持士兵健康和生命的黄金品,很多人因此在第一时间补充了足够的热能以便维持了战斗。曾有一名美军狙击手在冬季寒夜中依靠巧克力棒接近志愿军阵地附近进行潜伏狙击,依靠维生素速溶饮料,他的视力也得到了保持,再加上红外夜视狙击枪的协助,以至于不少外出取水的志愿军都牺牲在其枪口下!曾有志愿军缴获美军D口粮后,吃着吃着就回忆起曾在朝鲜动辄零下二三十度严寒中活活冻死的战友,进而泪流满面。是啊,这种让美军痛恨的巧克力棒如果在长津湖战役中能够大量供给到志愿军手中,会有多少生龙活虎的战士们会免于被冻成冰雕! 6park.com

美军对罐头食品恨之入骨,但志愿军却将罐头视为应急的珍贵物资 6park.com

与D口粮一样属于应急食品的还包括1941年问世的K口粮,这种口粮原本是提供给长期飞在天上的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以及深入敌后的伞兵部队,所以简易程度更甚于C口粮。这种口粮一般为12人一份的箱子,每个人的单日三餐分三个盒子,其早餐包括火腿鸡蛋罐头、饼干、果酱、速溶咖啡以及糖衣花生,附带有香烟、开罐器、卫生纸和净水片;午餐包括罐头奶酪火腿、饼干、巧克力/奶片,其余和早餐类似;而晚餐相对丰盛,因为其包括了巧克力棒以及鸡肉派或猪肉罐头,以及肉条。此外,K口粮也附带有果珍粉和巧克力粉。由于K口粮重量轻成本低,所以很快被普及到了更多兵种,但由于美军士兵认为其口感还不如C口粮,因此就用他们特有的美式幽默进行评价:从让人恼火的花生酱到毫无美感的肉条,再到难以下咽的饼干,K口粮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彻底远离肥胖症,饱尝这种口粮后会让你回国后深感妈妈的手艺是多么可贵而令人怀念的事。不少美军士兵最终将K口粮大量丢弃,或干脆将其作为交换品,但某志愿军老兵缴获并品尝K口粮中的肉条和巧克力后,却直言如此美味,是自己过去家中过年都无法想象的美味佳肴。 6park.com

美军依靠海陆空强大运力,可以将各种口粮迅速运抵一线 6park.com

此外,借助于绝对优势的机械化后勤能力,美军经常利用道奇卡车、威利斯吉普、C47运输机和大量万吨货轮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口粮大量运输到一线部队手中。而志愿军本就匮乏的口粮却只能通过人力和牲畜运输的方式抵达前线,其效率同样有着天壤之别。由此不难看出,双方在软实力的巨大差距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战斗的走向,尽管志愿军凭借出色的战术发挥和坚定的意志最终让无比强大的对手坐回到谈判桌前,但其背后的艰辛和牺牲也是所有人不得不正视的。所以回顾抗美援朝战斗,除了敬佩一把炒面一把雪的顽强精神外,也必然要深思软实力带来的深刻影响,只有最大程度提升后勤和生活条件,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保障。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