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什么台湾高中生回答不了大陆高校面试题?李登辉,蔡英文要向台湾学生谢罪
送交者: 木木山高[★★声望品衔9★★] 于 2021-06-28 11:33 已读 11573 次 7 赞  

木木山高的个人频道

2021 年 6 月 7 日-2021 年 6 月 8 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高考正式结束,从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高考放榜也吸引了台湾媒体和岛内台湾学生的关注。

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从2011年开始,台湾地区开放大陆籍学生(通称“陆生”,不含香港、澳门)报考台湾地区高等院校。

消息公布之后,不少大陆学子对台湾求学充满期待,把赴台求学作为选项之一,人生中最宝贵的大学时光在台湾度过,亲身感受宝岛台湾的人文风情,是一件值得令人兴奋的事情。

招生政策规定,台湾地区私立大学开放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班)招生,公立大学仅开放研究生招生(离岛的国立澎湖科技大学、国立金门大学除外)。

2014年,台湾地区教育部开放岛内公立大学本科招收大陆学生,每校限额5人,此项开放措施促使该年度报名的大陆学生大幅增加。

但是好景不长,2016年蔡英文领导民进党在台湾掌权后,对于大陆学生可谓是套路满满,政治操作不断,一系列针对大陆学生的骚操作之后,让蔡英文露出了真面目,宝岛的“人情味”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加上台湾当局对于将赴台求学大陆学生纳入台湾健康医疗保险系统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迟迟无法获得圆满解决。

尤其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民进党当局对大陆学生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引发广大学生强烈不满,抵触情绪愈发强烈。

2020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发布消息,综合考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决定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对已在台湾岛内高校就读并愿继续在台升读的陆生,可依自愿原则在岛内继续升读。

当大陆学生对于赴台求学的热情从最开始的希望,变成中期的失望,最后变成绝望,再到不少大陆学生把“赴台求学”从自己的愿望清单上删除的时候,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却迎来黄金时期,逐渐成为一股风潮在岛内蔓延开来。

最近几年台湾高中毕业生赴大陆求学蔚然成风。

2017年中国教育部出台政策,将台湾学生申请就读大陆高校的“学测”成绩要求由“前标级”以上,放宽到“均标级”以上,意思就是入学要求从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25%放宽到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50%,这一政策瞬间为台湾高中毕业生在大陆就学敞开了大门,铺平了道路。

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是台湾地区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考试,用来鉴定学生是否具备进入大学的基本常识,每年大约有15万考生参加。

台湾地区的学测,考试科目一共5科:

l国文(相当于大陆的语文,包含写作)

l英语

l数学

l社会(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

l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

各单科总分为15分,五科总计满分75分。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

顶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12%)

前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25%)

均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50%)

后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75%)

底标级(排名最后的一部分考生)

以2021年学测成绩分数换算表为例

由此图可见,国文、英语、社会、自然4门科目,考试成绩达到13分就是台湾地区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列为顶标级学生,简称学霸。数学科目只要成绩达到11分就可以列为顶标级学生。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显示,一名考生,只要国文考到11分,英语8分,数学6分,社会10分,自然8分就位于参考人数总数的前50%,简称超越了一半(50%)的考生。

台湾学测主要是为了检测和评价考生:

(1)是否具备高中生应有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

(2)是否具备接受大学教育应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通识导向,结合生活或整合不同领域

(4)重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2019年1月,中国教育部调整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到大陆求学的政策,可以说是再次降低入学门槛,台湾应届高中毕业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中任意一门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都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

平心而论,大陆教育部设定的这个大学入学标准,对于台湾学生来说是真的不高,达到均标就是超过一半考生的程度,而且只要求国文、英语、数学三门科目中,任意一科均标超过50%,就可能上985�这些好大学,享受大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政策几乎覆盖了60%以上的台湾应届高中毕业生。

与此同时,大陆宣布进一步放宽台生招收标准,具备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大陆院校从2018年的316所增加到2019年的336所,增加的20所高校里面,其中不少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就是中国大陆最顶尖的一批大学。

2018年台湾学生到大陆高校读书的人数是2017年的5倍,目前已有超过12000名的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就读。随着政策利好和入学标准趋于放宽,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大陆高校作为自己接受高等教学的首选目标。

台湾赴大陆求学持续升温,有部分台湾学生在网上晒出这几年中国大陆高校对台湾招生时的面试题,网友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大陆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会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例如:

以前有没有来过大陆?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为什么想要读这个专业?

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期待?

评价一下两岸的大学有何不同之处?

这类问题看似非常简单,显然是为了增进双方互相了解,加强双方信任。

除了最基本的这些打招呼、寒暄之类的问题,有的台湾学生还被问到一些开放式、相对比较深入的问题。

例如:报考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的台湾学生,在面试环节,被问到假设现在是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你愿意作为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吗?

有的台湾学生在参加2021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湖北武汉)面试的时候,就被问到是否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

2020年报考该校汉语言文学系的台湾学生,还被问到了对孙中山的看法和评价。

今年2021年,有位台湾学生,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面试的时候,抽签被问到一个题目就是,分析一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大陆高校在招收台湾学生面试的时候,主考老师问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为难考生,也不强求学生给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想考察台湾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这也可以看作是大陆高校向外界的一种公开表态,要借此机会告诉台湾学生,向台湾学生传达一个信号:如果有计划到大陆接受高等教育,就要对大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要知道并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要有分离之心,不能把大陆当外国,不能忘了海峡两岸同为中国人,这是最根本核心要素。

但令人沮丧的是,过去20多年台湾当局坚持“去中国化”路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几次修改历史课程教学大纲,导致台湾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程度几乎为0。

面对这种情况,台湾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担忧地表示:绝大部分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面试中,根本无法回答面试老师提出的这些开放式问题,特别是那些关于历史的问题,台湾学生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人堪忧。

根据2020年台湾媒体报道的一条新闻,台湾初中二年级学生拿到的新历史课本中,新课纲将中国史改为东亚史,中国古代史被大量删减,《史记》、三国、南北朝、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统统不见,甚至完全消失。

从中国古代的商周到隋唐,再到明朝、清朝,2400多年的历史仅仅用1600字讲完了,只提秦始皇、汉武帝等寥寥数人,这就是台湾初中二年级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全貌。

关于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历史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被简化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背后又有台湾当局的哪些算计?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台湾历史教科书以前不是这个样的。

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撤退到台湾。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治理台湾时期,台湾历史教科书体现的是大中华史观与中国人精神,客观上起到维护中华历史价值观、反对“台独”的作用。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直至1975年去世,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还主要讲了他招抚“台独大统领”,台独始作俑者廖文毅回归的整个过程。从廖文毅宣布“台独”、放弃“台独”,一直到回台北参加建设,整个过程,蒋介石日记中都有详细的记录。

这里讲一个小小的插曲,在这段时间的蒋介石日记里,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内容就是谈到两岸互派“密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沈诚。

沈诚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受家庭的影响,自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就成为了蒋经国嫡系青年军中的一名师长。台湾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后,曾出任国民党陆军少将,后来又担任蒋经国的机要秘书,并与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为他后来充当两岸信使埋下了伏笔。

因为沈诚当时充当两岸的秘密使节,在促进两岸统一方面已经很成功了或者说接近成功了,如果后来不是因为蒋经国突然离世,两岸可能早就完成统一了。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邓小平提出两岸统一的方案,蒋经国接受了,还说“我是为了给国家、民族有个交代”。以蒋经国当时在台湾的权力、威望和地位,只要他同意,别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惜蒋经国去世得太早了。

1988年1月13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顺利继任掌权,开始着手调整台湾的历史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权力逐渐稳固后,李登辉逐渐放开手脚,开始与两蒋时期执行的两岸政策划清界限、分道扬镳,转向寻求所谓“台湾独立”。

为达此目的,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在政治上抛出“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提出两国论之后的李登辉,并未停止自己谋求独立的步伐,他很明白自己走的这条道路,前进的方向一片黑暗,需要更多后来者和支持者继续推动,所以更进一步将黑手伸进教育领域,要亲手培育天然台独派。

李登辉在任期间,多次召集台独派学者检查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凡是不符合台独派立场的用词,一律改掉,历史教科书经历了多次修改。

通过吹教育“台湾化”,推动“教育本土化”和“文化台独”等活动的名义,试图透过洗脑塑造年轻一代的“台湾本土意识”,与早先作为中华意识之下的一种地方意识有着本质区别,培养新一代“台湾本地人”,为“台独”服务,李登辉亲手用刀斩断未来台湾年轻人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血脉相连。

1999年历史课纲改革之后,“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但仍附属于“中国史”。这就是所谓的“同心圆史观”。

同心圆史观是台湾前教育部部长杜正胜于1990年代所提出的史学观点,以台湾为圆心,一圈一圈向外认识世界、认识历史,有如同心圆般扩散,因此而得名。

以台湾为中心,往外延至中国,再往外是世界。台湾是小圆,“中国”是中圆,世界是大圆。

台湾历史教科书开始使用“同心圆理论”之后,民进党在去中国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没有了大陆历史,现在台湾高中历史课本里蒋介石只出现过1次。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执政以来,在前任李登辉的基础上继续一意孤行,台湾史开始脱离中国史而独立成册。

陈水扁时期的历史课纲,最具台独色彩的操作方法,就是新版教科书中很多名词和旧版本中的都有了很大变化,凡是提到与中国大陆相关的内容,以前台湾的教科书都称对岸为“大陆”,台独派一律要求将名称改为“中国”。

2008年,台湾地区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的新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关于中国史部分,在许多细节方面完成了大幅度修改。

所以使用台独派教科书长大的新一代台湾年轻人,每当谈到海峡两岸的时候,口口声声都是说“中国”如何如何,而不是说“大陆”如何如何。

这就把台湾属于中国、中国包含台湾的意思,改为了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把台湾和大陆设定为两个互不隶属的,两个独立存在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强化了浓浓的“台独”意识,可以明显感受到,年轻一代已经接受这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

人为割裂中国史与台湾史,并开始使用《认识台湾》作为教材,书中刻意淡化“中国意识”,强调“台湾主体意识”与“日本殖民统治有功论”,这些都是陈水扁任期内的去中国化的骚操作,他必将被钉在历史教科书的耻辱柱上。

陈水扁下台后,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马英九时期(在任第六年)曾试图微调历史课纲,试图将教科书内容拉回正轨,还原历史原貌,例如:将“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多元文化发展”改为“中华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慰安妇”改为“妇女被强迫做慰安妇”等。

陈水扁时期的历史课纲刻意淡化近代汉人登陆台湾的史实,只称那个时期为“国际竞逐时期”,马英九时期的教育部要求改为“汉人来台与国际竞逐时期”;同样的,“大航海时代”要求改为“汉人来台与大航海时代”。

微调历史课纲,就是强调修改的幅度不大,但是马英九试图拨乱反正的行动引发民进党和台独派不满,他们拒不让步,还教唆青年学生公开抗议,岛内学生爆发了反高中课纲微调运动,马英九政府无奈只好让步妥协,课纲微调失败,并且成了马英九的“罪状”。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击败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于同年5月20日就职。

蔡英文和李登辉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国论时期。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恶名昭著的两国论,蔡英文正是负责两国论起草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李登辉对于蔡英文不但有知遇之恩,更有提携之情。李登辉比蔡英文年长33岁,他把蔡英文视为“干女儿”,曾在大型造势集会中把蔡英文搂入怀抱,公开为蔡英文站台拉票。

蔡英文视李登辉为“精神导师”。所以在推行“台独教育”上,蔡英文不仅沿袭了李登辉的传承,甚至比李登辉、陈水扁更用心险恶。

李登辉、陈水扁在“台独”的道路上似乎还有所顾忌,所以做很多事情都是暗箱操作,蔡英文则在“台独教育”和“去中国化”问题上胆子更大,步子迈得更快。

蔡英文当局自2016年上台后,立刻否定前任马英九微调课纲的动作,在2018年强行通过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主导推动“12年国民教育历史新课纲”。

其最大变化在于,中国历史部分不再采取传统的编年体方式教学,将“中国历史”纳入“东亚史”框架,提倡“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中讨论中国历史”,企图把中国历史推向区域历史、世界历史的范畴,并大幅压缩“中国历史”课程。

新版教科书体系混乱、内容错漏百出、价值导向扭曲,引起台湾各界强烈不满,遭到岛内舆论持续批评,但新课纲还是在新学期“强行上路”。

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在台湾掌权以来,虽然口口声声宣称要“维持两岸现状”,但在意识形态上的这些操作,完完全全是在建构一套完整的“台独历史观”。新课纲表明“台独”势力要从根本上剪断两岸历史连接。

台湾著名的大学教授戚嘉林表示:如果按照新课纲,台湾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会稀稀落落,没办法形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概念。这是‘台独’势力对下一代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灌输,为‘台独’铺路。”如果任由台独派为所欲为,台湾的未来不堪设想。

从李登辉、陈水扁、再到蔡英文,20多年以来,台湾的教育资源被用来逐步构建一套‘去中国化、反中国’的历史所诠释。

以后会有更多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也会有更多大陆的高校在面试时向台湾学生提出一些类似的历史问题,且不限于历史系或政治系等文史哲科系。

嘉义大学吴昆财教授建议台湾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国学常识和中国通史能力;就算学校没有教过,也必须超前部署自己花时间去学,不然的话很难通过面试。

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学生想要到大陆来接受高等教育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台湾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差。

20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核心措施之一是“广设大学”,最明显的例子是陈水扁在2000年曾经提出“一县一大学”的宏伟蓝图。

台湾的高等院校从1994年的130所,增加到目前的162所,大学的录取率,从过去的30%以下,猛增至如今的95%以上。

虽然上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私立学校把学生当“摇钱树”、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日益降低的现象。

与此同时,最近一些年,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大陆高校办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持续看好,赴大陆接受高等教育为台湾学子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关于台湾人在台湾考大学的难度,再多说几句。

台湾目前一共2300万人,总计162个大学,随着大学数量越来越多,每年报考人数不超过20万,这就形成了大学多、生源少的局面,再加上考试难度系数并不大,因此台湾学生上大学是比较容易的,录取率达到95.58%左右。

台湾的入学门槛逐年降低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连入学考试都不需要,就可以进入大学读书。

对于很多私立大学来说,根本不看学生成绩,只要招得到学生,有人来上学就好。

这样的情况,能教育出来什么水平的大学生?

台湾新一代年轻大学生,从基础,努力程度,聪明程度,眼界,思维的开阔程度,甚至英文水平,完全被大陆学生甩开十条街以外。

有负责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网友评论说,大陆排名前10大学的本科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平均水平完爆美国前10大学的本科生。 

大陆太多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各种国内、国际的交流交换项目,以及世界级大公司的实习机会。

过去10年我面试,招过台湾的、大陆的、美国顶尖大学的本科生到我的组里,大陆本科生素质的神速进步,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最顶尖,一点疑问都没有。

如果台湾最好的学校的学生(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到大陆的顶尖高校求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都是只能排在后面。 6park.com

6park.com

贴主:木木山高于2021_06_28 11:39:40编辑
贴主:木木山高于2021_06_28 11:40:40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木木山高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木木山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木木山高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木木山高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