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92年,年近90的邓小平站在南浦大桥上,拍下了这张照片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21-09-29 12:34 已读 2907 次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1992年2月7日,年进90岁的邓小平同志亲自前来视察这座举世瞩目的大桥建设,与此同时留下了一张宝贵的合影…… 6park.com

6park.com

一、黄浦江上的桥梁梦

1991年12月1日,上海第一座跨越黄浦江大桥的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桥梁填补了上海跨江大桥的空白,也为世界留下了教科书般的桥梁建设案例。浦东的建设开放便在南浦大桥建设之后正式揭开了帷幕之后的壮丽景象。

建设跨江大桥可能吗?

在1910年时,晚清的小说家曾经创作一本名为《新中国》的小说,小说中描述了对未来世界的无限幻想与渴望,小说当中,有过江隧道,与跨江大桥,有地下铁路,一切在当时看似不可能的奇幻思维在今天已然实在,而在积贫积弱的过去却显得如此的虚幻飘渺。

八十年代之前的上海,没有一座跨江大桥,浦东到浦西的轮渡是两地交通最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每年一百零四万人次的客流量,日复一日地在黄浦江上飘荡,承载着浦东人前往浦西的工作、生活。 6park.com

6park.com

1987年冬日的一天,由于大雾弥漫,黄浦江意外停航,所有前往浦西工作的浦东居民只得默默等待,等到通航之时,人潮便如流水一般涌向了熙熙攘攘等待接客的摆渡船只……

黄浦江上没有跨江大桥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是浦东浦西两地差异的重要原因。心系上海的邓小平同志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开放上海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巨大的助力,建设促进交通的跨江大桥是必要的。

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在上海度过春节,此后的七年更是年年都留在了上海,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门户,对其的开放规划一刻钟也未曾停歇。

浦东地区的条件是打开发展阀门的重要入口,跨江大桥的建设提案很快经过中央委员会的同意,正式提上了日程。邓小平在积极推动浦东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说道: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6park.com

6park.com

二、跨江大桥的建设难题

改革开放后的黄浦江之上不能没有桥梁,这座桥梁要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但是修建南浦大桥的难度极大的,以往的大桥需要利用桥墩作为地基,但是在黄浦江上进行桥墩的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桥墩的修建很有可能将水路航道堵塞,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如何修建这一桥梁成为了一个难题。

南浦大桥的建设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一丁点都不能马虎,一番谨慎考量之后,这个桥梁的设计与规划任务交道了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林元培的身上。 6park.com

林元培 6park.com

林元培认为黄浦江上建设大桥,有着三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黄浦江江面跨径超过四百米,而那时的中国仅仅只有二百米的建设经验。其次,斜拉索桥的建设技术欠缺,与国外差距巨大。其三,建设跨江大桥所带来的沉降可能会对上海的软土地基造成影响,如何克服是一难题。

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林元培等一众专家前往加拿大的著名斜拉桥安娜西斯桥考察。

但得到的结果却恍若在众人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安娜西斯桥的桥梁之上出现了诸多的裂缝,已经有一百多处。可林元培却并没有为此停下实施斜拉桥的计划,他决定为斜拉桥寻找“实验样本”,将目光瞄准国内的小型桥梁以求其可行性。

1985年,林元培在上海新客站恒丰北路建设了一座小型的斜拉桥,这座斜拉桥的建设解决了软土地基和桥梁拉索所存在的问题。

在1987年,其参与的第二座斜拉桥设计过程中,他又解决了江面大跨径的问题,在这座斜拉桥完成之后,他当即激动地说道:“黄浦江上的跨江大桥建设是可行的!” 6park.com

6park.com

“要造就造最好的桥”,在一众桥梁建设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浦大桥历时三年,最终建设完成,与安娜西斯桥上的裂缝倍出不同,在2011年例行大桥结构性检查时,这座大桥上一道裂缝都没有,令世人为之所惊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依靠摆渡过江的交通历史自南浦大桥的建立以后便一去不复返了。 6park.com

6park.com

三、心系上海的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向中央的干部叮嘱道:“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而跨江大桥作为上海开放的桥头堡更是让他无比地牵肠挂肚,他不止一次询问上海跨江大桥的建设情况。

上海为何让他如此牵挂?除了浦东开发的巨大潜力之外,上海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记忆里抹不去的地方。上海是邓小平同志生活、学习、为革命战斗的地方。早在青年时期,邓小平同志便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6park.com

6park.com

十六岁的邓小平同志和同学们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上海留给他的印象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头,更为坚定了其赴法留学,拯救民族之决心。

9月11日,邓小平同志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登上了鸯特莱蓬号邮轮,从欧洲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大革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邓小平再次承担了党组织的任务来到上海工作,他负责着所有地下党同志与机关的所在地址,每日都往返于秘密机关之间传达与处理情报文件。

在这期间他时刻保持小心谨慎,在租界便穿着绸缎的马褂,到平民居住区便穿上工人服装,稍有不慎便会丢失性命。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张锡瑗,共同的革命理想使其一同走进了婚姻殿堂。1928年的春节后不久,在广西中路的聚丰园饭馆里,他们宴请了包括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等三十多名友人一同见证。

1929年邓小平同志因党组织的委托离开了已经怀孕的妻子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领导了广西的党的工作与组织武装起义。

直至再次回到上海汇报工作时,方才见了妻子一面,不幸的是,二人久别重逢不久,妻子便因分娩难产几天之后不幸去世,孩子也随之夭折,可邓小平同志再次接到继续革命斗争的任务,顾不得亲手掩埋妻儿便再匆匆奔赴广西…… 6park.com

6park.com

自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解放上海的战役已然摆在了眼前。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国民党数十万重兵把守,为此如何安全解放上海是摆在面前的难题,邓小平作为总前委书记常常彻夜和陈毅一同研究攻占上海的战略,并不断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补充战略计划。

5月23日,我军发起上海总攻,顺利攻克大部分上海市区。

上海顺利解放后,邓小平首先关切的仍然是上海的经济恢复问题,他多次强烈主张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制定大的方针、原则,让干部活学活用,放手发挥,为上海的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工作绘制了一幅指导性的明确蓝图。 6park.com

6park.com

1988年至1994年,邓小平同志多次前往上海视察,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据点,不断积极推进上海的改革开放工作,他多次说道: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出来是一条捷径。

自黄浦江畔启航赴法追求真理的那一刻起,邓小平便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这座在老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城市已赫然进入新征途。在邓小平同志的嘱托下,上海的开发势如破竹,辐射世界,成为独具使命感的重要城市。 6park.com

6park.com

心系上海的邓小平同志万分关切这座连接浦东浦西的南浦大桥的建设进度,在上海度过七个春节的他,两次专门视察南浦大桥。

他曾多次说到:浦东的开放晚了,但是还来得及,既然已经错失了先机,那么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

邓小平同志还专门提到: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希望上海市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6park.com

6park.com

可见邓小平同志对于上海的未来寄予厚望以及开发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南浦大桥的工程指挥朱志豪想起邓小平同志登上大桥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看看南浦大桥的建设情况,彼时,大桥仍然处于施工状态之下,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视察的地点临时改在了浦西轮渡的一个浮码头上,以便于邓小平同志了解南浦大桥的工程状况。

在视察期间,市领导邀请邓小平同志为在建的南浦大桥题字,邓小平同志欣然同意,当今南浦大桥之上的“南浦大桥”四字便是邓小平同志亲手所题。 6park.com

6park.com

1992年,邓小平第五次在春节期间来到上海。

2月7日,邓小平首次登上了已经完工的南浦大桥,一年之前所题下的字此刻已然在大桥之上,工程指挥朱志豪热情地向邓小平介绍道:“您现在距离江面已经有58米了。”

邓小平听完饶有兴趣地问道:“那这座桥现在是不是世界第一呀?”“不是第一,是世界第三。”朱志豪笑着答道。

当看到自己所题的字已然被刻在大桥之上时,邓小平幽默地讲道:“看来我为大桥题的字,并没有给大桥丢丑呀。”一番话令周边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也许是看到大桥建设顺利,邓小平同志的兴致非常高,凛冽的寒风并没有阻挡他讲话的热情,每次讲话都迎来周边雷鸣般的掌声,趁着兴致,邓小平同志便在大桥之上留下那一张著名的与南浦大桥的宝贵合影。

在经过南浦大桥的巡视之后,邓小平同志又来到了正在规划建设的杨浦大桥的模型前,朱志豪为邓小平详细地介绍了桥梁建设的规划信息,邓小平听完赞许地连连点头。

当看到不远处的施工人员时,邓小平便径直向施工地点走去,寒风瑟瑟,他依然挺直了身子朝着建筑工人们招手示意鼓励道:“你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应该向你们学习!”

当晚邓小平同志乘坐了“友好号”游船游览了浦江,看着江上美景,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道:“二十一世纪会越来越好,这都是未来年轻人的。” 6park.com

6park.com

浦东的开发建设便是在这位老人的嘱托与殷切期望之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时间来到1993年,上海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取得了大丰收,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了上海,他最为关注的依然是那个过去极为落后的浦东地区发展。

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冒着雨仍然坚持视察了浦东,他细致观察了南浦大桥、罗山路、龙阳路的立交桥,这些桥梁无不气势恢宏,沿途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幕映入邓小平同志的眼中,他不禁笑吟吟地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一旁的邓小平同志的女儿听到后笑道:“四十年了,我还没有听到过你作诗呢。”邓小平答道:“我这不是诗,我这是出自内心的话。” 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真诚而热烈的伟人。

细细揣摩诗句,邓小平同志所述的“百年书“指的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百年间,无数革命先辈历经的风雨艰难所获的真理之书,而”今日路“不光是当前上海喜获的建设成果,更是中国可预见的美好未来,是立足于真理的开放之路……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