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金融时报:美国正在走向孤立主义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4-05-20 18:07 已读 1020 次 1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刊发题为《美国正在走向孤立主义》的文章,作者是爱德华·卢斯。文章摘编如下: 6park.com

美国正在与自己竞争,看哪个政党能够更快速地去全球化。14日,美国总统拜登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唐纳德·特朗普说,这不算什么,他承诺对中国汽车征收200%的关税,外加对从所有国家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10%的关税。 6park.com

按照这一“出价”速度,到11月时,美中脱钩将会成为两党共识。选择是,要拜登的有序分手还是要特朗普混乱的跳跃式分手。 6park.com

当然,美国大选所涉及的利害关系远不仅仅关乎残存的全球贸易规则。如果拜登的贸易战有助于在11月击败特朗普,人们事后将会善意地评判他。拯救美国民主的好处本该抵消对美国中产阶级征收新税和美国延缓向绿色能源转型的代价。 6park.com

但拜登此举是否会在选票上得到体现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特朗普每次出价都会高过他,所以有些选民可能更愿意支持“真家伙”。2019年,拜登批评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损害了美国农民和制造商的利益。拜登说:“如果是别人承受痛苦,态度强硬并不难。”经过四年的评估,拜登本周说,他将保留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所有关税,并且在其他方面提高他的关税。 6park.com

无论是哪种情况,美国的行进方向都是不祥的。不管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现在都支持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拜登的经济和气候变化论点本身都是站不住脚的。正如拜登所说的那样,他的保护主义隔离墙最终将创造和支持“成千上万的工会就业岗位”。但这将使数百万个依赖廉价钢铁和铝原料进行生产的现有就业岗位付出代价。这还没有算上中国很可能将会针对美国出口商品采取的报复措施的代价。 6park.com

正如拜登在2019年知道但现在似乎已经忘记的那样,关税成本是由消费者而不是进口商承担的。拜登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就业都在下降。为了象征性地增加一些重要就业岗位,拜登正在对中产阶级广泛征税并且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6park.com

此外,还有他的气候变化政策受到的打击。在过去十年里,所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大幅下降。中国的一些竞争优势是因为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其国内市场规模而形成的。拜登的影响将是提高美国国内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绿色投入的价格,并且延缓美国的能源转型。这也将使美国因为价格而失去出口市场。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售廉价的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物资。 6park.com

美国保护主义的另一个动机是国家安全。这解释了拜登所谓的“小院高墙”,也就是禁止向中国出口可以用于军事和民用目的的高端半导体和设备。此举将减缓中国的军事扩张还是会加快其本土的增值曲线上升,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6park.com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去全球化造成的难以估算的国家安全代价。全世界上次面对民粹主义崛起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初的反应是让情况变得更糟。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了美国的关税壁垒,并且在其他地方引发了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行为。这次,美国的本能又是脱离接触:特朗普是在各条战线,拜登只是在经济方面。 6park.com

美国已经厌倦了维护其在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后制定的规则。核武器很可能会确保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重演,因为它等同于集体自杀。今天最大的威胁是全球变暖。14日,拜登放慢了美国向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使美国朝着与中国的零和竞争又迈进了一步。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