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在商言商是骗人的,顶着亏损八百亿也要把港口亿230亿的价格卖给美国,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投资,真正的在商言商,是资本家看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跑。国家?国家是啥玩意儿?能挣钱吗?2025年第一季度即将结束,中国经济直接上演了外资、外贸、消费三大领域“超预期回流”的精彩大戏,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纷纷忙着上调中国资产评级,路透社更是用“资本大迁徙”来形容这一震撼现象。看到了吗,除了李嘉诚,全世界所有的资本都在往中国跑,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现在成了中美贸易战的胜利者,真正的商人只会和胜利者站在一起。先来说说外资回流,它就像一场全球配置逻辑的大变革。如今,科技革命正重塑着估值体系,苹果、特斯拉等跨国巨头瞅准机会,纷纷在华扩产。高盛报告提到,AI驱动6万亿美元科技市值增长,而中国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让中国科技股远期市盈率从历史低位回升到23倍,和纳斯达克的估值差距一下缩小到26%。这说明啥?资本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技术的全球竞争力,中国可不只是靠低成本优势,从芯片设计到AI应用,已经打造出完整的创新生态。与此同时,政策周期和制度红利也在相互配合。2月民企座谈会后,高盛编制的“监管强度指数”降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民企板块表现亮眼,超额收益创2019年后新高。德意志银行预言,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即将消失,因为政策重心转向“激活市场”印度股市的“虚假繁荣”泡沫破裂,蒸发1万亿美元时,中国反而吸引了290亿美元从印度撤离的资本。现在的中国就是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再看看外贸回流,这背后是供应链韧性的价值重估。2025年前两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出口均价三年累计上涨50%,可海外订单依然同比增长35%。路透社发现,美国商人就算要承担575美元关税,采购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比本土采购节省20%-30%的成本。这得益于中国“技术+规模”的双重优势,中国光伏占全球产能80%,动力电池专利数量超过欧美总和,关税在这种强大的“不可替代性”面前,威力大打折扣。消费回流同样热闹非凡,内需觉醒和国货自信正相互呼应。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前两月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超10%。这次政策和2008年“家电下乡”不同,更注重“供给创造需求”,华为折叠屏手机、小米汽车热销,展示了国货通过技术创新激活高端消费的实力。文化认同也催生出新的消费范式,《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大卖、冰雪旅游热潮兴起,消费从单纯的功能满足转向情感价值。德意志银行调查显示,超半数中国消费者愿意增加消费。真正受到打击的主要还是西方的老牌奢侈品品牌。这场贸易战,已经变成了中国展现实力的舞台。中国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定义规则”。全世界所有资本都看好中国市场,生怕晚来一步就吃不上饭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一边喊着在商言商,一边为了和中国市场切割不惜大面积亏本,就显得非常好笑。说不定21世纪中叶的全球贸易史,真会把2025年记载为“中国结构性胜利”的元年。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