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不如甩开膀子 不怕打仗
送交者: 小月子[品衔R1] 于 2014-05-26 10:25 已读 1608 次 2 赞  

小月子的个人频道

和平很多时候并不是谈出来的,不是妥协出来的,而是通过战争

图片来源:路透社 五月以来,中国南海的"硝烟"骤起:越南方面先是纠集海军和海岸警卫队29艘弹药充足的舰船前往中国西沙群岛海域,阻碍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搭建,后又纵容其民众通过暴力手段恶性排华;菲律宾海警则在中方管辖区域内无故扣押中国渔船,擅自将中国渔船扣押至菲律宾巴拉望岛,并无视中国的抗议擅自对渔船相关人员提起诉讼,进行审判;东盟也"不顾"中方提出的"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的问题"的声音,先后由东盟外长和领导人发出了意在给中国施压的联合声明  事实上,2008年金融风暴后,美国为了其经济安全重返亚太,挑动日本、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与中国针锋相对,频频给中国制造麻烦,并试图通过与其盟友构建C型包围圈和以美式规则、价值来打造新的经济规则TPP协议,来压缩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空间和限制中国经济在亚洲日益增强的领导地位。习总书记在柏林演讲时指出:"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海欲平而人不让。中国要实现民族的复兴,要踏踏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然要打破包围和封锁;要保证领土不被侵犯,就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坚定的国防态度;要有自己掌控绝对话语权的空间,就必须给予挑衅者以最强硬的回应,在区域内建立起中国的规则和中国的规矩!面对周边国家接连不断、屡教不改的"挑衅",中国除了应继续坚持外交、经济和行政的"柔性"应对外,还应当做好"硬性"应对的准备和表明不惧怕以"硬性"方式应对的态度,以"战姿"促"和"未必就不能是和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中国具有绝对的国力、军力优势的前提下。  历史经验一次次告诉我们,和平很多时候并不是谈出来的,不是妥协出来的,而是通过战争"逼"出来的:三十年战争,打出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开创了通过战争以国际和谈会议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模式;拿破仑与反法联盟的战争,打出了维也纳体系下的百年和平(总体和平,局部冲突);二战的残酷,催生了雅尔塔体系,维持了半个世纪的世界稳定。结合中国自身经验,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战争等,都让中国的边境获得了几十年的和平。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有段精彩的论述:"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我们需要发展,但是面对挑衅的时候,我们也不怕战争,因为我们坚信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毋庸置疑的正义之举。如今面临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的不断挑衅,中国首先必然是以外交、政治和经济的手段谋求解决,但如果外交、政治和经济手段始终无法化解争端,如果"柔性"应对只能不断的逼迫中国做出主权的退让,如果"来犯者"见中国"软弱"而愈加步步紧逼、有恃无恐和不识好歹,那么,在适当的时候,中国不妨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战略思路和方针,可以尝试以区域小规模战争的方式或以具有"进攻性"的主动的行政手段—包括强势修建军事前沿、经济单位、派兵驻扎等,震慑一下那些执意挑衅的国家。从当前中国海疆形式来看,有三个模式可供选择: 1. 对越战略。 当前的南海之争的实质是岛礁之争和划界之争,而中国与多个国家都存在此类争议,且大多国家都不愿意接受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这是一个瓶颈,需要寻求一个有效的办法予以突破。升级对越南强硬的态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越南作为东南亚的区域性大国,同时也是在南中国海内与中国有着最大领土争议的国家,它占据着中国九段线内多达29个岛礁,并常年掠夺相关海域内的石油,以及肆意的挑衅和对抗中国。越南动作虽大,但其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和所拥有的条件却又是极其不堪的:一方面,越南的军力自不用提,与中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越南的外援很有限,因为,越南与美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安保协议",它只得到了美国的"口头"鼓励。因此,中国一旦决定对越采取必要"隐性"行动,那么可预见的效果将非常明显,同时,可预见的代价也非常之低。通过对越的"动作",中国将重新树立在九段线内的威望,而其他争议国在看到中国的态度后,也自然会重新思考中国的南海政策和建议。持久的和平,在那时,或许会比此时更容易些。   2. 对菲战略。   与钓鱼岛争端类似,南海争端的背后是中美之争,而中美之争当前正陷入一种窘境: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必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压缩美国在亚太的活动空间,而美国已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绝不接受这种趋势,更不接受这种改变,中美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基本无法通过外交或者其他和平和公平的方式来化解。对此,美国已经先手开出了"亚太回归战略"的药方,并辅以TPP的药引子,以软性暴力的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崛起。面对这种境况,中国方面希望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式来缓和当前的中美问题,并且希望继续以退为进,来换取和平发展和崛起的时间。可现实是残酷的,08年以后,我越退,美国越进,中国周边的局势也愈加的混乱。而这片混乱中,菲律宾一直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菲律宾一直是美国在南海的重要军事基地和进行扩张的跳板:早在19世纪末,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战争实现了夺取菲律宾的目的,之后,美国一直试图在菲律宾扶植亲美政权。二战结束以后,菲律宾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但与美国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一方面,美国需要菲律宾境内的军事基地作为冷战的前沿哨所,作为越战的重要后勤基地,作为在东南亚震慑共产党势力的扩张的一个重要屏障。同时,美国还希望通过改造菲律宾,将其打造成第三世界中的民主、法治的理想国度,以此来削弱共产主义阵营在第三世界人民中的影响;另一方面,菲律宾需要美国的军事支持,以增强菲律宾抵御外来威胁及本土防御的能力。再加上美军基地的存在能为菲律宾政局的稳定、治安的加强、就业的改善、经济的刺激和人心的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菲律宾也乐于美军驻扎于菲律宾。这种情况直到冷战的结束才发生了改变。1992年,因为菲律宾国内反美声浪的高涨,以及美国不愿继续支付高昂的海外驻军费用等原因,,美国开始撤出菲律宾的驻军,美菲关系进入冷冻期。但随着中菲岛礁冲突的增多,菲律宾政府再次祭出了"引美入室"的大招,以此来对抗中国。这也就有了1998年,美菲签订《来访部队协议》(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以及今年4月28日的《增强防卫合作协议》(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美军驻军的存在,从客观上极大的限制了中国在南海的实际控制权。因此中国要获得南海的绝对控制权,就需要对菲律宾采取一定的"硬性"行动,以坚决的态度迫使美国做出退让。这一选择的目的就是冲着《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去的,虽然具有一定风险,但由于菲律宾角色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力的衰退,美国为菲律宾与中国完全摊牌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所以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海洋力量的优势,在硬性推进自己对争议区与的持续、有效和排他的控制后,再辅以外交和军事的施压,向美国宣誓中国捍卫领土完整的态度和决心,从而迫使美国退出南海,进而获得对南海的绝对控制权。对菲的行动可能会付出一些外交,及一些表面上的海上摩擦的代价,但效果将远超对越作战,它将对当前的南海格局,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比较微妙的影响。   3. 对日战略。   中国的对日态度,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它又将是思考中国如何打破美国对中国的亚太围剿的问题时的关键所在。毋庸置疑,在美国围剿中国的链条上,日本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国家,它为美国限制中国提供了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条件:日本与中国有难以抹去的历史恩怨,容易被美利用;日本的经济能够为美军战略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日本岛将是美军在东亚永不沉没的航母;日本的工业技术也能为美军的军事研发、制造提供有效的支持。日本是美国牢牢掐住中国咽喉的有力臂膀,更是C字型包围的"命门"所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必然会对世界资源进行再分配,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再调整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此时,如果美国无视自身的衰退和中国的强势崛起,一味的固执于当前限制中国的战略,那么它只能逼迫中国在某个战略机遇期到来后,选择与日美同盟放手一搏。在那个时候,中日冲突的升级恐将无法避免,但真到了那个阶段,它恐怕也将成为中国最好的和最低成本的"硬性"选择。一方面,与日本作战是对日美同盟的直接回应,是中国对美国的"围剿限制策略"响起的最强硬的反击号角,美国要么全面涉入,要么就只能选择时机,以体面的方式与中国做出利益交换,并最终让出东亚的领导权。当然,即便美国全面介入中日冲突,面对中国家门口的冲突,中国的压力将远小于远程行动的美国;另一方面,与日本的冲突毕竟不是同美国的直接对抗,因而,美国的涉入终将有限。当然,更主要是,中国与日本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都将具有非常正当的理由,这既可以是国仇家恨累积后的爆发,又可以是对冥顽不灵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教训,此等正义之举必能得到全体百姓的鼎力支持。 当然,中国一旦选择升级对日冲突,那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摊牌的准备,以及坚定了要美国彻底退出亚太的决心。虽然中国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不会,也不想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但这不意味着中国会为了和平而放弃领土主权。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步步紧逼和毫不退让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杀手锏":战略核反击能力,以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冲突的姿态,来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  简而言之,你不惹"事",不意味着"事"不会来找你;你越怕"事","事"反倒更容易骑到你的头上。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甩开膀子做点"事",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说不定"事"也就就此打住了。以"战姿"促"和",为何不能是一个选项呢?   原注:作者雷希颖是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小月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小月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