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未孵之蛹:二战德军Pz.Sfl.IVb型105毫米自行火炮小史
送交者: jeffg[★★太尉★★] 于 2019-03-23 8:25 已读 1008 次  

jeffg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德语中的Selbstfahrlafette(缩写Sfl)一词内涵比较丰富,从字面可以直译为“自行炮架”,泛指各类安装于机动车辆底盘上的火炮系统,几乎囊括了除坦克之外所有搭载重火力的战斗车辆,接近于今日熟知的自行火炮。在20世纪30~40年代,德国陆军开发了一系列自行火炮系统,与德军坦克、坦克歼击车多用猛兽命名不同,德军自行火炮多用昆虫命名,比如“黄蜂”、“野蜂”、“蟋蟀”等,除了上述列装服役的型号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试验型自行火炮,其中克虏伯公司在1939年至1942年间研发的Pz.Sfl.IVb是一款相当独特的型号,该车的整体布局与坦克非常相似,但在细节上又和同宗同源的IV号坦克大相径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量产,就像一枚未能孵化的虫蛹,在德国战车发展史上留下了鲜为人知的记录。

设计背景

1933年,正在秘密重建的德国陆军提出了“护卫车”(Begleitwagen,缩写BW)的概念,这种车辆在设计之初被定位为一种装甲较薄、火炮口径较大的支援坦克,以直射火力支援步兵和坦克作战,摧毁敌军阵地的各类火力点或反坦克炮位,比较类似于苏联的“炮兵坦克”或是英国的近距离支援坦克,后来“护卫车”项目逐渐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IV号坦克。



■ 1939年9月波兰战役中的IV号A型坦克。IV号坦克是“护卫车”项目的直接成果,最初安装短身管75毫米炮,主要执行火力支援任务。



陆军武器局于1935年进一步提出再行设计一种搭载105毫米榴弹炮的战斗车辆,具备可以伴随坦克机动的速度,与“护卫车”不同的是,该车以间接火力压制敌方目标,支援己方部队作战。为了掩盖其真正用途,这个项目被冠以“烟雾施放车”(Rauchwagen,缩写RW)之名。克虏伯公司于是以“护卫车”设计为基础进行开发,到1939年时该项目已经分化为三个作用各不相同的车型:

Pz.Sfl.IVa:搭载105毫米加农炮的反工事车辆,用于对付坚固的永备工事;

Pz.Sfl.IVb:搭载105毫米野战炮的火力支援车辆;

Pz.Sfl.IVc:搭载88毫米高射炮的反工事车辆,后来被重新定义为反坦克车辆,最终被设计为一种自行高射炮。



■ 1941年夏秋“巴巴罗萨”行动期间在东线作战的“大麦克斯”自行火炮,该车由Pz.Sfl.IVa项目发展而成。



上述三个子项目的概念图虽然是在同一天被提交给武器局评估,但它们的设计风格迥然不同。Pz.Sfl.IVa方案采用动力室中置、战斗室后置的布局,这就是后来在苏德战争初期以反坦克武器的身份大显身手的“大麦克斯”;Pz.Sfl.IVc则是一种采用交错负重轮布置、车体相对扁宽的车辆;Pz.Sfl.IVb在三个方案中唯一维持了类似IV号坦克的布局,即动力室后置、战斗室中置,然而也正是这种布局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克虏伯方面坚持认为后置引擎的重心位置更加合理,而且车辆高度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作为“客户”的武器局第六处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种布局会让战斗室的容积受到限制,战斗室后置更加先进合理。

技术性能

Pz.Sfl.IVb于1940年2-3月间最终定型,武器局的官员在看到该车的等比例木制模型后依然没有改变不满的态度。Pz.Sfl.IVb车体长5.5米,比IV号A型坦克的车体短了35厘米,两者重量相当,都大约为18吨,宽度也接近。因为采用顶部敞开式炮塔,没有指挥塔,Pz.Sfl.IVb的车高略低于IV号坦克。



■ Pz.Sfl.IVb自行火炮的侧视线图,战斗室中置使其外观非常类似于坦克。



在“护卫车”项目中试验采用的扭杆悬挂装置在测试中表现糟糕,而且导致车辆增重400公斤以上,因此Pz.Sfl.IVb依然沿用了板簧悬挂,每侧布置三组板簧,各对应一对负重轮。Pz.Sfl.IVb共有六对负重轮,外形与IV号坦克的负重轮相同,但直径较大,为520毫米,而不是IV号系列的470毫米,与III号E~N型坦克的负重轮直径相同,这也是该车型最为显著的识别特征。此外,每侧各有三个托带轮。在动力室上方固定有两个备用负重轮。除了行走装置部分组件、部分观察设备以及随车工具,Pz.Sfl.IVb与IV号坦克之间就没有更多的通用部件了。虽然有资料认为Pz.Sfl.IVb是IV号坦克的衍生车型,但实际上完全可以说是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的独立型号。



■ 上图为Pz.Sfl.IVb自行火炮的存档照片,其行走装置采用类似于III号坦克的六对负重轮,车体正面的观察窗采用一真一假的伪装设计。



Pz.Sfl.IVb的防护水平与二战期间其他执行二线火力支援的自行火炮类似,比较薄弱,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为20毫米,可以抵御20毫米机关炮的穿甲弹,侧面及后面装甲为14.5毫米,可以抵御轻武器直射和炮弹破片溅射。Pz.Sfl.IVb的前部左侧为驾驶室,仅设有驾驶员席,而车体前部右侧空间被用于布置弹药架。在首上装甲位置设有两个观察窗口,不过左侧窗口是真的,为驾驶员提供视野,而右侧窗口是用于迷惑敌人的伪装窗口,没有观察功能,这种设计在很多德军装甲车辆上都有采用。因为炮塔座圈直径较大,在车体上层结构两侧还设计了向外凸出的弧形结构,以容纳炮塔座圈。车体后部动力室上部设有冷却空气进气口,车尾设有出气口,形成两个类似于气道的结构,排气管消音器位于中间,车尾右侧装有烟雾施放装置,尾部中央的牵引基座也比IV号坦克更大。

动力室中置的Pz.Sfl.IVa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迈巴赫HL120V12引擎,只能把较小的HL66直列六缸引擎搭配来自II号坦克的ZF SSG46变速箱使用。Pz.Sfl.IVa与Pz.Sfl.IVb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后勤的便利性,计划采用相同的动力和传动装置,但是HL66的最大功率只有188马力,相比HL120近乎腰斩,实际表现较为一般。有资料显示Pz.Sfl.IVb的最大速度为3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240公里,也有45公里/小时和行程250公里的说法。在Pz.Sfl.IVa的生产计划取消后,Pz.Sfl.IVb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与其他项目在动力上保持一致,于是换装了最大功率为360马力的HL90P20K V12引擎,推重比由原来的10马力/吨上升至17.7马力/吨,甚至比某些轻型坦克还要高,明显改善了机动性。这种引擎在试生产阶段采用,后来对样车也进行了相应改装。由于车体缩短,其履带接地长只有2.9米,每侧履带板为89节,履带宽度为400毫米。IV号坦克的履带接地长为3.5米,每侧履带板为99节,另一种基于IV号底盘开发的自行火炮“野蜂”的每侧履带板为104节。

Pz.Sfl.IVb的炮塔外形呈八边形,前高后低,顶部敞开。炮塔内安装一门105毫米leFH18/1型榴弹炮,该炮是leFH18型榴弹炮的车载型,相比原型炮有较大的改动,结构上与III号突击榴弹炮使用的105毫米StuH42型榴弹炮接近,驻退/复进装置都在炮架顶端,没有后座滑轨,炮口装有大型制退器。该炮使用分装式弹药,高爆弹重量14.81公斤,穿甲弹重量14.26公斤,后来还配发了重13.5公斤的破甲弹,弹药基数为60发,炮弹和发射药筒分别储存在车体内的若干弹药架上。Pz.Sfl.IVb的最大射程为10675米,射速可达4~6发/分,火炮仰俯角度为-10~+40度之间。比较特别的是,Pz.Sfl.IVb的炮塔可以有限旋转,但无法做全周旋转,其水平射界为左右各35度,不过这种射界对于一种二战支援车辆而言已经足够了。克虏伯曾计划在量产型上改为全向旋转的炮塔,但最终维持了原始设计。


■ 105毫米leFH18轻型榴弹炮是德军的制式师属轻型野战炮,Pz.Sfl.IVb搭载的是该型火炮的车载型号。

■ Pz.Sfl.IVb的炮塔内部,车长位置有一个可以摆动和升降的炮队镜基座,其左侧可见信号枪和一个防毒面具容器,右侧是火炮防危板。炮长的座位可以整体往前推,其前方可见两套炮瞄镜,分别用于直瞄和间瞄射击,其下方可见容纳炮弹的容器,火炮右侧可见发射药筒储存架。


■ Pz.Sfl.IVb的炮塔可以做有限转向,其水平射界为左右各35度。



Pz.Sfl.IVb的车组成员为4人,除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外,车长、炮长和装填手都位于炮塔内,车长和炮长在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炮长座席上装有两套瞄准装置,分别用于直瞄射击和间瞄射击炮塔后部设有尾舱,用于容纳一部Fu.Spr.a语音通话装置以及附属设备。Pz.Sfl.IVb的炮塔虽然比IV号坦克的炮塔更大,但内部空间并不宽裕,十分局促,不便操作,不如后来采用固定式战斗室的自行火炮。除了车内作为车组成员自卫武器的MP40型冲锋枪外,Pz.Sfl.IVb没有任何形式的辅助武器。德军曾经试图将Pz.Sfl.IVa的105毫米加农炮移植到Pz.Sfl.IVb上,但发现该车的底盘难以承受这种加农炮在平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所以未能将这两个车型合二为一。

试制与夭折

1940年11月2日,陆军武器局向克虏伯订购了2台Pz.Sfl.IVb样车,同时向莱茵金属公司订购了4门火炮。克虏伯公司当时疲于应付IV号坦克的生产任务,无法在该项目上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导致V1、V2样车一直拖延到1942年1月才完成,随即被先后送往梅彭和库默斯多夫的试验场进行火力和机动测试。1942年7月,由于克虏伯公司负责战车生产的格鲁森工厂已经不堪重负,Pz.Sfl.IVb的量产总装工作被移交给鲁尔河畔米尔海姆的钢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上图是在进行越野测试的Pz.Sfl.IVb自行火炮。



在1941年至1942年间,Pz.Sfl.IVb的代号发生了如下改动:

1941年8月:leFH 18 (Sfl.)

1942年1月:Pz.Sfl.IVb Ausf. A

1942年3月:Pz.Sfl. leFh 18 Ausf. A


武器局在1941年12月订购了200辆Pz.Sfl.IVb自行火炮,但是在“黄蜂”自行火炮问世后,这项订单被取消了,最终只完成了2辆样车和10辆试生产型。“黄蜂”的底盘是基于II号坦克改进而成,其生产不会占用中型坦克的产能。“黄蜂”采用后置的固定式战斗室,内部空间更大,可以直接使用野战炮装车,其成本和生产便捷性要远远优于结构复杂的Pz.Sfl.IVb。与“黄蜂”相比,Pz.Sfl.IVb除了较大的水平射界外并无明显的优势。随后,克虏伯为Pz.Sfl.IVb换装150毫米s.FH.18重型榴弹炮的尝试也宣告失败,整个项目于1942年11月被彻底取消。设计方还计划利用该车底盘搭载75毫米反坦克炮,作为坦克歼击车使用,也因为IV号坦克歼击车的率先投产而作罢。


■ 基于II号坦克底盘改装的105毫米“黄蜂”自行火炮


■ “黄蜂”自行火炮的战斗室内部空间相比Pz.Sfl.IVb更宽敞,结构也更简单。




10辆试生产型于1942年8~12月间陆续在克虏伯格鲁森工厂完成。与样车相比,试生产型除了换装HL90引擎外,行走装置也略有改动。这些车辆全部配发给第16装甲师下属的第16装甲炮兵团,其中6辆被编成一个实验炮兵连送往前线进行实战测试,可能全部毁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其余4辆没有参加战斗,后来用于训练,但没有一辆幸存到战后。
类似于Pz.Sfl.IVb的武器概念在1943年下半年死灰复燃,武器局要求阿尔凯特和克虏伯基于GW  III/IV底盘(“野蜂”和“犀牛”的通用底盘)设计一种搭载105毫米榴弹炮的多用途自行火炮,其火炮要具有全周旋转能力,同时还可以从车体上拆卸下来单独使用,或挂在车后牵引。这些特征与克虏伯公司在1942~1943年研制的“蚱蜢”10型自行火炮非常相似,值得一提的是,“蚱蜢”在外形上与Pz.Sfl.IVb十分接近,很容易混淆。然而,这两个公司的设计方案都未能让军方感到满意,而当时的战局也不允许德国再投产一种吨位与中型坦克相当,却只能搭载轻型野战炮的自行火炮,这一项目最终止步于样车阶段。


■ 与Pz.Sfl.IVb外观十分接近的“蚱蜢”自行火炮,其显著特点是可以拆卸的炮塔。



Pz.Sfl.IVb型105毫米自行火炮存在生产成本高,结构复杂,车内空间狭小,无法搭载重型火炮等诸多缺点,并不符合德国的战时需求。不过,如果从自行火炮的发展历程看,其可以有限旋转的炮塔式战斗室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了后世自行火炮具备全向射击能力的发展方向,尽管这种前瞻性很可能是因为设计师无法摆脱坦克传统布局的刻板印象而无心插柳。二战时期的自行火炮绝大多数都采用固定战斗室布局,水平射界狭窄,或者是直接将火炮嫁接到坦克车体上的产物。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带有全向旋转炮塔的自行火炮逐渐成为主流,时至今日,除了一些基于卡车底盘改装或搭载大口径火炮的型号外,已经很难找到无炮塔的自行火炮了。


■ 由于Pz.Sfl.IVb自行火炮没有实车保存下来,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模型对这种稀有战车做直观了解。


喜欢jeff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eff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