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张熇揭秘:嫦娥四号论证“漫长而艰苦”
送交者: 两极的世界[♂☆★★声望品衔11★★☆♂] 于 2019-03-23 8:30 已读 863 次 3 赞  

两极的世界的个人频道

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

在这一全球瞩目的历史突破背后,中国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千锤百炼?3月23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副总设计师张熇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我是科学家”年度盛典,揭秘了嫦娥四号揽月背后的故事。

多年前,还在上初中的张熇,因一本《航天》杂志,燃起对航空航天的兴趣与热爱。2001年,她开始从事中国探月工程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工作。此后至今,她亲身经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论证,并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研制。


3月2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副总设计师张熇在演讲中。

嫦娥四号论证过程“漫长而艰苦”

2013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嫦娥四号的论证工作开始。但是嫦娥四号的目标着落点设在何处?让它像嫦娥三号一样继续落在月球正面,还是落在其他地方,比如月球背面?科学家有不同看法。

对于全人类而言,月球背面都是一片神秘的处女地。有科学家提出,既然没有任何国家去过,有两种可能,去月球背面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技术难度太大。

“经过充分的论证和优化,我们认为可以实现着陆在月球背面的目标。但许多科学家还是有质疑。”张熇回忆,嫦娥四号经过了很多轮漫长而艰苦的评审。每轮评审后都会面临新的疑问,研制团队就要做相应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评审和论证工作一直持续到2015年。张熇说,在一次“决定嫦娥四号目的地最终命运”的关键评审会上,还是有科学家存在不同意见。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工程总设计师叶培健据理力争,凭借多年的工程经验和战略思考,争取到了大家的共识。

“空间探索的目标就要探索未知,"没有人去过"本身就已经是很大的意义。在月球背面,我们也可能有更多首创的科学发现。”张熇说。


2019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成功着陆。探测器落月瞬间,48岁的张熇掩面而泣。74岁的叶培健走到张熇背后,紧紧握住了她的右手。图自网络。

着陆前飞越了复杂崎岖的地形障碍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张熇给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三维成像图。着陆区域是大片的蓝色,意味着这里的地形相对平坦。但月球背面的高地、撞击坑很多,没有这样面积较大又平坦的区域。


图片左二展示了嫦娥三号的着陆区域。

复杂崎岖的地形给嫦娥四号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嫦娥三号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着陆,对控制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背面只能在很小的区域着陆,对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熇说,后来选择的主着陆区域大概范围只有50×30公里。


月球正面左和背面成像对比。

除了着陆区域小,嫦娥四号还面临航迹地形起伏剧烈的问题。原来,从距离月面15公里的空中到着陆,嫦娥四号并非垂直降落,而是飞过了大概450公里的距离。飞行中,它先后经过了高地中的凹坑 、凹坑中的高地,最后才进入到冯·卡门坑。

“航迹起伏的曲线,最多可以达到四五公里”,张熇介绍,地形起伏给测距测速带来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导航误差。为了实现安全着陆,嫦娥四号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精细化轨道设计与控制、 精细化发动机标定、优化动力下降策略和接力避障。


嫦娥四号降落前通过观察计算才确定最终着陆地点。右下角微微发红的图片就是嫦娥四号拍到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要在地面上模拟月球的环境并攻克上述难关,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张熇举例说,帮助嫦娥四号减速的发动机必须有7500牛的推力,哪怕推力的偏差只有1%,着陆点也会偏差到几公里。

到了距离月面100米时,科学家还为嫦娥四号设计了一个几十秒的悬停,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去拍摄着陆区域。“可以明显看出,下方有两个大坑,右边还有坑。”张熇说,凭借这张照片和精密的计算,嫦娥四号得以识别出安全地点并成功降落。

对航天器科学家当做孩子也心存敬畏

据了解,嫦娥四号上搭载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

距离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它的工作情况怎么样?很多人对此都非常关心。张熇说,目前所有科学载荷都在正常工作。但她也提醒“科学数据的分析积累有一个过程,大家可能不能太着急。”

她介绍,嫦娥四号还做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测量月壤温度。“以前我们都是看国外的资料,这一次自己实测了一下。”由于释放巡视器所用的梯子底端正好会接触到月壤,科学家就把测温敏感器放在梯子上。现在的发现是月球背面的月壤在夜间的温度达到-190℃。

为了实现月夜测量,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的“同位素温差电池”。让同位素元素衰变产生热再利用半导体材料把热转换成电。张熇说,尽管目前可以提供的电能还比较少,但相关的技术突破后,会给未来的深空探测奠定比较好的应用基础。

回想起自己落泪的画面被媒体拍下,并走红网络,张熇也很感慨。“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是航天任务成功、我们激动欢喜的场面。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很多遇到挫折的情况最难忘。”她说。

有一次,研制团队进行全系统试车,也就是整套系统的验证。着陆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研制团队在两三百米外的测试间。没想到,发动机点火几十秒就着火,冒出滚滚浓烟。实验被紧急叫停。

张熇说,仔细排查发现,着火其实是非常小的疏忽造成的。但就是这样一个疏忽,导致推进系统的产品全部报废。“我们说把航天器当做自己的孩子,其实不只当做孩子。对航天器我们心里也更有一丝敬畏。 ”


张熇的一位资深同事曾对她说,航天器是有感情的“你认真对待它,它就好好工作,你糊弄它,它到时候就糊弄你”。张熇深以为然。她相信只要用心地对待工作,就一定能实现人类历史上的更多突破。

“深空探测充满未知,也充满挑战。”演讲最后张熇大声说,“我喜欢”。

采写:南都记者 冯群星

喜欢两极的世界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两极的世界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