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清朝修颐和园耗银800万两,其实只够买一两艘战舰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19-07-12 12:25 已读 1025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分析因果一般都会与修颐和园关联起来。不过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往往很粗略地说“只要不修颐和园,北洋水师就能买多少艘战舰”。

客观来讲,这种说法太小瞧先进军舰的造价了。具体来说,修颐和园的钱能买多少战舰呢?

为了给慈禧太后养老,清政府在颐和园修复上的花费,最专业和详细的数字,是2013年陈先松先生发表的《修建颐和园挪用“海防经费”史料解读》。经过详细资料的统计,“颐和园工程经费约为8145148两”。

其中,“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5148两、总理衙门经费770000两,除本为颐和园工程而筹的‘海军巨款’息银321183两外,属于‘挪用’性质的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3965两,而‘挪用’的海防专款数额不会超过668265两。”

修颐和园的花费大约为800多万两白银,但是不客气地说,这些钱如果用来买战列舰,只能买一两艘。


1894年左右,140万两白银够买一艘战列舰吗?

很多人曾经拿“定远”号举例,以证明“颐和园挪用的海军经费”之巨大。最夸张的是,有人竟然说修颐和园的钱可以买20艘“定远”号铁甲舰(二等战列舰)。这种说法,是对历史数据考证极不严谨的信口开河。

一般来说,修颐和园的经费可以买5艘定远号(每艘620万马克,相当于37万英镑或140万两白银),是相对准确的。但是,修颐和园花银子的主要阶段是1888年至1895年,这个时间点是买不到“定远”号的。

“定远”号为二等战列舰,排水量为7220吨,最大航速14.5节,拥有2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2门150毫米副炮,最大装甲厚度为305-355毫米。

清政府订购“定远”号的时间是1880年,而颐和园影响北洋水师的购舰经费是1889年以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军舰性能和造价有天壤之别!而且,“定远”号的造价是当时德国提供的非常优惠的价格,历史上基本没有第二家了。


以“吉野”号巡洋舰为例,这是日本政府在1891年向英国订购的,造价超过30万英镑,考虑到英镑升值和白银贬值,这个价格几乎和“定远”号不相上下。

但是,“吉野”号只是单单一艘防护巡洋舰,如果想接替“定远”号和“镇远”号,再购类似级别的战列舰,价格就不止这点了!

日本为了对抗“定远”号和“镇远”号,在1893年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战列舰,这就是“富士”号和“八岛”号。


日本买两艘战列舰,耗资2088万日元(合白银800万两)

以往都传说,日本明治天皇为了买“吉野”号,号召全国捐款,自己带头只吃一顿饭。但实际上,这个事件里日本试图购买的不是巡洋舰“吉野号”,而是两艘万吨级铁甲舰——“富士”号和“八岛”号。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排水量4217吨,最高航速达23节,拥有4门152毫米速射炮,8门120毫米速射炮,并且有115毫米厚的装甲。“吉野”号造价是30万英镑,相当于300万日元。

而“富士”号和“八岛”号则是一等战列舰,排水量超过12400吨,最高航速18节,拥有2座双联装新式305毫米主炮,10门152毫米速射炮,最大装甲厚度达356-457毫米。这两艘战列舰,造价分别为1038万日元和1050万日元,按照1893年的汇率(1两白银=0.402日元),每艘至少相当于400多万白银。

也就是说,日本倾尽国力购买的对抗“定远”和“镇远”的两艘新式战列舰,刚好是一座颐和园的造价!(甲午战后,由于白银贬值,一座颐和园只能换一艘战列舰了)

这两艘日本战列舰,刚好在甲午战争爆发时的1894年开工,战争结束后的1897年交付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买军舰的钱去哪儿了?

事实上,清政府修建颐和园的银子,多数并非挪用了买军舰的经费,挪用的700万两白银“海军衙门”经费只是修颐和园的集资招牌。真正挪用的海防经费,在66万两左右。修颐和园的经费,是清政府名副其实的靠各路东拼西凑攒下来的

但是,颐和园对中国海军建设的冲击不是这么简单的。最关键的影响在于,李鸿章“自作聪明”将真正的购舰经费存到外国银行里,即历史资料中所提到的“海军巨款”,用这笔钱的利息帮着修颐和园。李鸿章存入银行的这笔钱,总共260万两白银,最后获得了区区32万两银子的利息,为修颐和园出了把力。

可见,这260万两白银才是真正的购舰费,而且逻辑上讲,修颐和园并没有“挪用”这笔钱。但是,这种“存银行”方式对北洋水师依然是致命的。

存银行的260万两,加上颐和园真正挪用的海防经费66万两,共320多万两银子,足够买两艘“吉野”号巡洋舰。在1890年前后,清政府省一省的话,是拿得出这笔钱的,对颐和园而言只不过少了99万两修建费(66万两海防费和32万两利息)。

如果北洋水师能多出2艘匹敌“吉野”号的新式巡洋舰,甲午海战中足以扭转败局。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差那么一两个砝码!


清政府和李鸿章为什么如此抠门?

从1889年以后,清政府就以“财政开支不足”为理由,停止了南、北洋水师的购舰行为。甚至在甲午开战前,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请求花费60万两白银,为北洋水师所有军舰改装速射炮,李鸿章都拒绝拨款。

这些抠门行为,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清政府真的缺钱吗?答案是,真的缺钱。

从1860年代开始,清朝开始了声势颇大的洋务运动,似乎国家中兴有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洋务运动“治标不治本”的本质就暴露出来。尽管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上投入大量资金,但却没有真正推动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几十年来,清政府的实际经济规模和国家财政收入根本没增长多少。因此,洋务运动开创的造船、炼钢、造炮等这些不断烧钱才能继续运作的近代产业,就成了国家的巨大财政负担。连修颐和园,都要清政府打着“海军衙门”的招牌,让各省摊派才能凑到钱。

19世纪后期,世界海军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几乎每十年就要淘汰上一轮的军舰设计。最关键的是,军舰造价成倍提高,让清朝海军建设倍感压力。140万两银子,在1881年可以买一艘战列舰,在1891年能买一艘新式巡洋舰,到了1901年则只够买两艘新式驱逐舰了。

这种情况下,买新式军舰太费银子,而且十年前巨资买的军舰又很快变得落伍。这就让李鸿章等人对继续花银子买军舰产生了犹豫,于是产生了“再等一等”的荒谬想法,以及“太平无事,无需黩武”的自欺欺人感觉。


与此同时,日本也同样缺钱,却在明治的带头下能够集体节省开支,甚至不惜解散并重组国会以通过购舰提案。就这样,清朝东挪西凑省出了800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日本也是东挪西凑省出同样的钱,却买了两艘战列舰。

虽然,这两艘战列舰没有用在甲午战争中,但是中日两国对“如何花钱”的态度上,却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军备竞赛就是比赛烧钱,而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李鸿章、翁同龢,舍不得省下修颐和园的钱买军舰,最后只能赔得更大,在甲午战争后不得不赔给日本白银两亿多两。

甲午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在财政吃紧的条件下迅速挤出了能重造一座颐和园的钱(七百多万两白银,其中就包括了在银行“生儿子”的260万两),重新外购主力军舰,但是只买了五艘二等巡洋舰(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但是历史是不让人后悔的,日本拿到了至少相当于25个颐和园的巨额白银,在白银贬值、造价翻倍的情况下,一下子又买了六艘万吨级战列舰以及多艘一等巡洋舰。

从此之后,中日两国的海军差距直到一百年后才能再次弥补上。(作者:陶慕剑)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