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狗咬狗骨鬼打鬼,这件事,为什么西方媒体选择性失声?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19-10-22 7:41 已读 1380 次 2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这件事,为什么西方媒体选择性失声? 6park.com

事件追踪
6park.com

一次寻常车祸,引发了不寻常的风波。

8月27日,19岁的英国青年哈里·邓恩,驾驶摩托车在北安普敦郡的克劳顿皇家空军基地一带行驶,此时一位名为安妮·萨科拉斯的美国情报官之妻驾车从空军基地驶出,由于萨科拉斯逆向行车,邓恩来不及反应,两人迎面相撞,邓恩在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这件看似简单的交通肇事案却引起了一场英美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

最开始,这位肇事女司机说她会负法律责任,不会动用外交豁免权。这时,英国人还很相信这位美国女性。


▲(左)安妮· 萨科拉斯 (右)哈里·邓恩

谁知道,案件进入调查阶段后,美国使馆却说这位美国情报官的妻子有外交豁免权,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个肇事者从英国弄出境,回到了美国。

英国外交部门和司法人员对此完全不知情。

于是,英国人和英国媒体愤怒了,并扒出了肇事者丈夫“间谍”的身份。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希望美国方面敦促肇事者返回英国配合调查。不久前,哈里·邓恩的父母应邀前往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出面,试图调解此事,但却公开拒绝了英国首相提出的“交人受审”呼吁。

显然,为了一个情报官的家属,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齐上阵,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事件的不寻常之处很多,“时间”算一个: 交通肇事发 生在8月27日,但10月5日英国媒体才开始大规模报道。


▲《太阳报》10月5日报道

按理说,西方媒体一向“跑的比谁都快”,这次的“出头鸟”《太阳报》还有在英国政府内部“买料”的前科,更是消息灵通。为什么这次如此反常,过了一个多月才曝光?


“暗流”从何而来?

谭主:对这件事中,西方媒体的反常行为,您怎么看?

杨晋:西方的媒体现在其实已成为能够决定政治方向的一股很大的力量。

所以它在引导大家相信一些事儿,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场合。

——谭主对话CCTV《世界周刊》资深记者杨晋

跳出这起事故本身,谭主能隐约感觉到:水面下有股力量,在推动舆论不断发酵。 不得不说,在该事件中,英国媒体非常善于议题设置和贴标签,个个都在击打英国民众的情绪:美国“间谍”之妻、逆行、撞死青年、外交豁免权、逃逸、特权,舆论发酵要素一应俱全。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声地撩拨民众的情绪。

我们看一下这次消息曝光的时间节点,英国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情报官妻子肇事逃逸案”的时间,是在10月5日。时间倒推两天,也就是10月3日,英国首相约翰逊的“新脱欧计划”递交英国议会,开始接受审阅。

从10月5日再倒推10天,9月25日,约翰逊表示:在英国退出欧盟后,将为税率最具竞争力的美国企业“铺开红地毯”表示欢迎。不难看出,英国方面十分希望英美关系升温,约翰逊除了坚定“脱欧”外,还比较“亲美”。

但有人不太高兴


哪只“大鳄”在兴风作浪?

默多克:“在形势变得艰难的时候,我旗下的报纸是唯一能为政府提供支持的媒体。

布莱尔:“我已经注意到了。——摘自《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

在这次事件中,英国主要有两家媒体充当了“马前卒”:天空新闻台和《太阳报》。而英国第一大主流报刊《泰晤士报》,也迅速跟进报道。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人——鲁伯特·默多克

如果没有默多克的福克斯新闻,就不会有特朗普总统了。

这是《名利场》杂志下的断语。

但是7月10日,特朗普连发多条推特怒骂福克斯新闻,双方矛盾正式公开化。

在此之前三天,7月7日,英国媒体《星期日邮报》披露了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辱骂特朗普的多封密电,引发两国外交风波。

福克斯新闻和《星期日邮报》也都是默多克控制的媒体。

这些媒体之前都有“亲美国政府”的标签,而现在日常放出不利于英美两国关系的系列报道,这也许预示着一些事情。

当黄金链条和官方链条连接在一起时,标榜自由公正的西方媒体自然就蜕化为精英政治的工具。而就商业媒体操纵舆论,干预政治来说,默多克的媒体帝国颇具代表性。

在一些分析看来,金钱控制下的西方媒体的生财之道就是“交叉补贴”,同时收购大报和小报,用赔钱的严肃媒体影响精英,干预政治,推动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另一方面在消费性媒体上大做文章,挑起各种对立,靠假消息不择手段地炒作新闻事件。

世界越乱,他们越能渔利

在2011年,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就因 “窃听丑闻”事件,涉嫌干预英国政治,遭英国国会质询,被迫关闭了被看作是“现金奶牛”的小报《世界新闻报》。

同年,澳大利亚对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在澳分公司干预政治事件展开调查。


▲默多克和儿子因“窃听门事件”在接受质询

更早些时候,也就是2007年,默多克准备收购《华尔街日报》。但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大股东班克罗夫特家族的部分成员认为,默多克有干预报纸编辑事务的“不良记录”,这将毁掉《华尔街日报》。

对此,默多克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证:收购后,将不会干预报纸采编流程。

结果,默多克食言了。

《华尔街日报》的一位离职记者曾对外媒表示:迫于压力,他必须在报道默多克的公司时网开一面,对默多克的竞争者则颇为强硬。

有外媒曾对默多克及其家族的行为,给出了精准的评价:

默多克家族处于全球剧变的中心,其媒体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右翼政治。

而这其实正是西方媒体缺乏独立性的集中体现


谁在吹响“金喇叭”?

霍恩斯奈格尔:“在我们美国,人民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斯洛鲍布:“当真?”,“那么,在美国是怎么样的呢?

霍恩斯奈格尔:“在我们美国不用什么‘金喇叭’,我们用的是各种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

斯洛鲍布:“这倒挺有意思,可是是谁占有这些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呢?

霍恩斯奈格尔“有钱人。——摘自《雅普雅普岛的金喇叭》

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在英国脱欧、欧盟面临分裂、美国退群、贸易战阴影弥漫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微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后果。这一点,不仅仅是准备狙击欧元和英镑的金融大鳄们看得到,媒体大鳄和“旋转门”后的政客们也看得到。

回过头去看,“缺位的一个月”,并不是这些媒体没有得到这些信息,而只是一种议程操控的手段。经常选择性忽视某些事实,或者推迟某些选题的公布时间,以达到最大的操控效果,或是最低的负面影响。

这种套路已经屡见不鲜

而此前不关注本国自身问题的西方媒体在一个多月里又注意到了什么呢?

远在东方的中国香港局势就引来了西方主流媒体的鼓噪,此前在香港“反修例暴乱”发酵的过程中,曾有段时间,外网关于“特首林郑月娥辞职”的假消息甚嚣尘上。

而路透社特意挑了9月初某一天,公布了来路不明的林郑月娥和工商界人士的私人谈话录音。对林郑月娥辞职的假消息传播起到了助推和佐证作用。


▲路透社公布“林郑和工商界人士的私人谈话录音”

“金喇叭”的故事不仅仅在美国,也在其他西方国家上演

类似事例还有很多,西方媒体制造的每个阶段性的舆论高潮,几乎都出于某种政治利益和资本利益的操控和驱使之中,难以摆脱资本逻辑。

美国传播学教授雪莉 ·贝尔吉说过:要想了解美国媒介,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驱动美国媒介的中心力量就是赚钱的欲望,美国媒介是产业, 巨大的产业。随着资本的集中,各种寡头也控制着名为独立,实为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西方媒体。

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本是件值得悲伤的事情,但却由于某些原因,被西方媒体吃了人血馒头。可叹,也可怒。 6park.com


看完此帖如果还有余兴,请到自建频道→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bbs&bbsid=2031“谝闲分享”(寻宝抢红包、祝好运)、或听老李讲述“70年经历及见所闻讲”(一)…故乡见闻、(二)…童年时期、(三)…外出谋生、(四)…香港闯荡、(五)…英国打拼、六…生活点滴、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