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河边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送交者: light21[♂☆★声望品衔8★☆♂] 于 2020-07-12 16:33 已读 1007 次  

light21的个人频道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一)    时间: 13 8 2014 16:37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一)  6park.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架设计比较美利坚合众国的构架设计,除了中国不是联邦制外,中国的中央政府的构架和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构架其实很接近。就两国的宪法来说,主要的人民权利在中国宪法中也有明确的保障,所以如果中国今天开始真正行宪的话,至少在理论上不会有问题。但我认为,如果中国今日开始行宪,----即保障所有公民宪法规定了的权利,国家是否实际上可以正常运转是一个问题。读者或许不同意,因为前有台湾由训政一夜间走向宪政的成功例子,何以中国大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答案是,台湾没有西藏、新疆、内蒙等“非中华”地区,如果真正保障了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宪法权利,事情会如何发展实属难料。理由无他,盖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是中华帝国。  6park.com

中华一词,应当是“中原”和“华夏”的合体,包括了地域和民族。追根溯源,不外乎是秦帝国所包含的地域和民族。秦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在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中华所占的比例大约就是三分之一。其他的“非我族类”,不管称其为“夷”或“蛮”,所占地域近三分之二,大家你来我往,兵戎相见,各自的地盘互有消长,民族间有融合,但是中华一直立于长城以内,中华帝国的文化虽然对于周边国家有影响,但其制度所到之处,能够对其收税和征兵的地域和人民完全不是今天的960万方之大,也不统含今天13亿人所包含的各个民族。  6park.com

秦灭六国时,当时的中华帝国―――秦帝国所含的华族,除了有血缘的联系,语言亦属一统(尽管发音千差万别),同时还都是使用表意文字,但相同意思的一个字的写法各异,所以语言交流困难不说,文字交流也很困难。不过皇帝没必要和臣民都说上话,因此语音不同不是个大问题。而文字就非常重要了,因为皇帝要靠文字诏令天下,虽然诏令是天子的号令,但皇帝知道诏令断不可成为天书。所以皇帝不搞“语同音”,但是必须要搞“书同文”。现代人私心理解始皇帝的“书同文”举措是为了方便人民的交流和国家的强大,我觉得有点高估了皇帝的觉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向来是皇帝们的座右铭,即使是俄国女皇凯瑟琳娜对于自己的臣民对于伏特加的嗜好也要加以肯定,说醉鬼多了才好治理。  6park.com

可是“书同文”对于不论是藏、蒙、回等“非中华”民族不管用,因为人家开始并不住在中原―――不说汉语,后来又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加上人家主要是靠牧养农业,不是种植农业过活,移动性高,不是几辈子老死在一个地方听任皇帝来收税征丁。时而久之,“夷夏(华)之分”成为定论,秦以后的中华帝国和周边国家就这样打打杀杀过了一千多年,一直到蒙古民族开始发飙,一举横扫欧亚,包括彻底征服当时的中华帝国―――宋王朝。  6park.com

不过,被征服的华族欺负蒙古人不识汉字,写了一份自己的帝国史,把蒙古人说成是中国人,把蒙古帝国对于中华帝国的征服说成是中华帝国的朝代替换,于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变成了中国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其实成吉思汗的在位年份是1206~1227,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的寿命是1206~1259,蒙古人彻底征服中华帝国在北京建立元朝的年份是1271,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而不是成吉思汗。尽管忽必烈称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时已经衰落了,分裂成为数个汗国,并且相互攻伐不已。  6park.com

蒙古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文字,汉字不是皇帝用字,皇帝通过派下去的蒙古人坚持暴力统治来解决诏令下达问题。这种治理办法的成本之高可以想见,所以是元朝帝国的寿命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帝国持续97年(1271~1368)而亡。朱元璋领导的华族将蒙古人赶出长城,重新恢复了中华帝国的原有疆域,约350万平方公里。(而元帝国的疆域在1310年时据说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不过比较蒙古帝国曾经占领过的近90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还是太小了。)  6park.com

朱元璋恢复的中华帝国当然又使用汉字,他建立的明朝持续了约300年(1368~1644或1662)后,又一个华族之外的关外民族满族不仅征服了蒙古族、藏族等其他非华族,还打进了长城,灭掉了中华帝国―――明帝国,建立了清帝国。清帝国的统治者说的是满语,用的是满文,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被华族列为同一族类,所以清帝国不能算作中华帝国。  6park.com

可是,也许是汲取了前面的非中华帝国―――元帝国的灭亡教训,满族皇帝在保留自己的语言时,也使用汉语汉字为官方语言,用华族管理地方,并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汉字。除了在皇权的传承和婚姻上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语言文化上实行融入并篡改汉文化(例如编制全书等),结果缔造了一个混杂的帝国:非华族的皇帝统领一个华文化为主的国家。虽然帝国也有蒙、藏等非华族,但是非华族的皇帝独尊汉语和汉文化,原因当然是因为原中华帝国的疆域才是帝国的财源和兵源之地。  6park.com

如果清帝国后来又被华族推翻的话,满族还会退回关外,华族重新恢复中华帝国传统疆域吗?很有可能。因为满族虽然在融入华族文化,但是同时保留了其祖居地为满族居住地,保持了满族特权。可是,清帝国立国之时(1644)恰恰是欧洲文明开始进入启蒙时期,世界上原有的通过自然地理条件的分割而形成的地域文明很快都得面对欧洲文明的扩张,清帝国当然不能置身其外。到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时,满族皇帝们好歹有过200年的统治,但是帝国这次面对的挑战却不是来之华族,而是一个来之天边的对手。  6park.com

满族皇帝的日子不好过,其治下的华族日子也不好过。欧洲文明的早期扩张时期大行帝国主义,华族人饱受屈辱时,希望学习欧洲人的“民族国家”,驱逐满人,也不要西藏和蒙古,自管恢复自己的中华帝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于是有革命党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族皇帝内外交困之下,终于在甲午战争(1894年)又勉强维持了近20年后,于1912年通过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于时,历史上华族人第一次接手了一个不是自己开创的大帝国。或者说,欧洲文明对于清帝国的挑战的一个结果就是催生了第一个疆域达到9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由华族统治的大帝国。  6park.com

“华族人统治的大帝国”究竟有什么意义?难道和满族统治的大帝国有什么不同?我以为清帝国向“华族统治的大帝国”的转变可能寓意深长,关系到如何看待过去中国君主立宪的失败和未来中华帝国的转型等问题。  6park.com

(待续)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二)     时间: 14 8 2014 16:54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二)  6park.com

《语言本能》的作者哈佛的平可(Steven Pinker)教授曾说,对于2500年前的希腊人来说,甚至相邻城邦的另一个希腊族群就是一个下等人群,只配做自己的奴隶。所以相互征服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因为如此,帝国现象遂成为人类过往几千年历史上的普遍现象,通过征服而组成帝国在所有的主要区域文明内都发生过。对于被征服的民族来说,做为帝国的臣民就意味着被异族所统治;而在统治者眼里,被统治的异族当然是下等人。异族统治的问题在于它违反了人类固有的平等诉求,所以总是不稳定。  6park.com

对于在现代中国这一地域的文明变迁,除了中间有蒙古帝国的数百年崛起,最有影响的始终是秦以降各个中华帝国,被其它文明称为China,译为“中国”,该词在历史上就是与“蛮、夷、戎、狄”等对举使用,并不包括中原以外的地域。清帝国一向自称“大清”,及至开始与欧美、日、俄等列强开始外交后,才逐渐将Chian加在“大清”前面,目的不过是顺应国际习惯而已。例如: 
1689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大清国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大清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中华大清国 
1858年6月中美天津条约:中华大清国 
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大清国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大清帝国 
1901年9月中法辛丑条约:大清国 
1906年4月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大清国  6park.com

尽管“中国”和“中华”常在条约中作为清帝国的简称出现,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名仍然正式号称“大清帝国”。可见清帝国的皇帝们对于“中华”和“非中华”的区别有清楚的理解。  6park.com

清帝国被华族继承后,取名“中华民国”,据说此名字是章太炎的发明。章是排满主义者,且不说他的思想对于他创造“中华民国”究竟有何影响,仅就国名本身而论,“中华”一词就违背了国家当时的实际疆域和民族构成。章太炎等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就有即刻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诉求变换为汉、藏、蒙、满、回“五族共和”的号召,国旗也是五色旗,而不是后来的青天白日旗。但是,“中华”一词又明明白白地告知世人,这五族的的关系如何。所以“民国”此时最多不过是个愿望,现实还是中华帝国。因此,如果要谈今天960万方疆域中华帝国的历史,到今天应当是1012~2014共102年才对。  6park.com

那么,回到上一节的问题,由清帝国向中华帝国的过渡究竟对生活在清帝国疆域内的人们都有些什么影响?愚意以为有下面几项值得讨论: 
1、彻底堵绝了将清帝国改造为君主立宪国家的可能。 
2、帝国陷入长期的统治权力的内战。 
3、打开了选择共产主义的道路。 
4、将由清帝国继承而来的、不同于史上“中华十八省”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华大帝国说成是“自古以来”的大帝国,就此不惜篡改历史,伪造历史。 
5、此一继承恰逢世界各帝国纷纷解体的“全球化”,对于“中华”和“华外”各民族的制度转型的现代化过程成为一个“帝国难题”。  6park.com

下面我试图给出我的粗浅分析。  6park.com

1、君主立宪的破产 
甲午战争以后又过了十年,又经历了“拳变”事件后,清政府终于在1905年派员赴西洋和东洋考察宪政,于次年宣布启动宪政改革,三年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自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用12年完成宪政改革起,清廷能在三年决定实行并颁布一个仿照日本宪法的宪法大纲,无论如何都是一大进步。可惜大纲颁布不满三个月皇帝和皇太后就在两天内都去世,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继位,清帝国再没有铁腕人物来推进改革。  6park.com

尽管如此,改革还是唯一的拯救帝国的办法,立宪过程没有中断,1910年9月资政院举行第一次会议。资政院200名议员民选和钦定各一半,不算西藏,分给当时的22省,结果新疆尚未开咨询局,最后民选代表为98名,钦定98名,加上秘书长等三人,有199人开会。一个昏聩的帝国能在5年内聚齐这么多人辩论国是,不能不说是出人意料的进步。即便在20年前,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年的明恩溥(Arthur Smith)在他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谈到中国的改革时,还引用过别人的话说“---总之,中国必须开化。要完成这一切,一千年都嫌短,除非借助某些外力来加速这一过程。”(明恩溥是向美国政府建议退还“庚子赔款”的人物之一。)  6park.com

但是,对于鼓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族革命党人来说,清廷代表的就是专制、腐败、无能、满人的专断权力,其所做所为不过是通过立法将现状法制化而已,所以不锄之无以谈改革,汪精卫1910年3月甚至谋刺摄政王载沣。其它的革命谋划也在进行中,最后终于导致次年事发后不得不进行武昌起义。  6park.com

平心而论,说清廷所做的一切都是假改革并不公允。即便以汪精卫的谋刺为例,汪被捕后经审判判为无期徒刑就足以显示清廷已经不是过去那样地颟顸残暴;即使在1903年,一直被清廷追捕的章太炎也不过审判入狱三年,1906年如期出狱。但是革命党人不看这些,孙中山说,“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革命成了民族之争。  6park.com

(待续)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三)      时间: 15 8 2014 15:26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三)  6park.com

1、君主立宪的破产(续) 
到1910年资政院第一次开会时,清廷的改革已经有相当的成就。具体说有新学校的建立,一定的办报自由和组党自由,司法的改革,矿业的开发,等等,这些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钦定宪法〉虽然有将皇权写入宪法,但是其保障民权、确立法治,分权制衡也是明确的。所以革命党人对于〈钦定宪法〉的完全否定显然是过激的。清廷后来又进行了一系列吏治改革,并于2011年10月颁布〈宪法重大信条19条〉,进一步推动宪制。但是还是无法阻止革命党人化解清帝国的努力。  6park.com

后人评论清帝国的灭亡,基本都是批评清廷改革不力,延误了时机,最后积重难返,终致革命爆发而不可收拾。我以为此种看法没有点到问题的症结。清帝国的灭亡恐怕是“命定之数”,非亡不可,因为清廷不愿意和人分享“祖宗打下的天下”,又有一批汉人(为方便习惯,我将“华族”和“汉族”、“汉人”交替使用,旨意相同。)铁了心要灭了它,所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由双方力量的消长所决定。  6park.com

清帝国时期,尽管汉人被清廷所用,满族皇帝们继承了大量汉文化,但汉族仍然是被统治民族,汉族的官定地位低于满族。当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汉族构成的革命党人要推翻满族人的统治、满族人就坚持要镇压汉人的反抗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现象。不过这种对抗是否符合双方的最大利益则又当别论。而一个民族对于压迫的反抗也不等于这个民族一旦有机会时一定不会压迫别的民族,所以这种民族间压迫-被压迫反复置换的现象历才会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6park.com

清廷的改革固然根本上是为了挽救爱新觉罗的家天下,但是改革在诸多方面也符合其它各民族的利益。改革如果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相关各方能够就各自的利益交接部分进行合理的最大化,并对此有理性的认同。在此问题上的关键两家是满、汉民族。满族的代表是清廷,汉族的代表是谁则变动不定。清廷除了有在朝中为官的汉人的支持,1905年启动宪政改革后又得到了在野汉人改良派的支持(包括如章太炎这样的由革命派转变而来的人),但始终没有得到如孙中山为代表的汉人革命党的支持。而革命党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因为有日本人的支持,实际上是清廷真正的对手。革命党人的不妥协和清廷对革命党人的追杀使得双方失去了共存的基础,此一现实断绝了清廷的政治改革的和平出路,只有以暴力消灭一方为最后结局,所以,清帝国最终在它对于自己的压迫对象作出的让步和妥协最多的时刻完结了,以君主立宪破产告终。如果清廷早将革命党作为汉族的代表与其坐下来谈判,或者革命党放弃推翻满清,转而支持满清的政治改革,后面的局面将是个什么模样是无法想像的。  6park.com

2、帝国权力的争夺 
清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清帝国完成向中华帝国的转变之日,即为中华帝国的统治权力争夺的开启之刻。  6park.com

历代中华帝国的朝代更替,包括元朝帝国的灭亡,无不是经由多年血腥混战后,在遍野尸骨上实现新朝换旧朝的。清帝国比较它以前的各个帝国,总体来说不是最差劲的帝国。直到今天,中国大陆帝王电视剧的主角们还是清朝皇帝。清帝国虽有过太平天国的挑战,但并没有失去其统治。当清帝宣布退位并指定袁世凯主政时,过程也是相对和平的。可是,清帝的和平退位,同时也无意中给华族出了一道从未碰到过的难题:你们汉人有能力和平继承帝国权力吗?  6park.com

〈清帝逊位诏书〉(据说是袁世凯起草)发布与1912年2月12日,六个星期前,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已经继武昌的骤变发表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确认各地自武昌起义后脱离清廷,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联合成为新的国家,看起来多少有点像要效仿美国革命的模式。而清廷及实权在握的袁世凯北洋集团的解决方案则不同,短短的〈清帝逊位诏书〉全文是:“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诏书除了前面一半说的是“皇帝遵天命转移权力”外,后一半说的是权力转移给谁。但是如何转移?---“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而已。   6park.com

显然,权力如何转移的问题此时已经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变成了清廷保护人的袁世凯的愿望。除了在汉人掌权这一点袁世凯和孙中山意见一致以外,在完全继承清帝国的疆域而不是“恢复中华”这一点上双方也一致,意见不同的是权力归于谁。孙中山不同意由袁世凯掌权,次日即给袁世凯打电报,以“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大枝节”相威胁。但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本来就最多只能代表帝国的南方数省,又如何代表“中华民国”?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并在〈党章〉中写明“总理有全权组织本部为革命军之策源”、“本部各部长、职员悉由总理委任”、“凡进本党者必须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力而荼革命成功为条件,立约宣誓,永久遵守”等,甚至提出“孙文革命”,开启了党内独裁的恶例。连黄兴都要说孙其实内心向往的不过是“以人为治,羡袁氏之所为”而已。  6park.com

显然,清帝退位虽然名义上是遵循“禅让”,但自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只是传说(或愿望),从来没有过关于具体过程(程序)的记载。没有程序,自然就要先设立程序。遗憾的是,设立和平转移或继承权力的程序恰恰是中华文化的短板,两千年没有解决过的问题。结果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是通过武力在1949年落下帷幕。〈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距今已经过去了102年,可是华族文化里还是缺失着完整的关于统治权力的和平转移和继承程序,中华帝国里的权力转移和继承的大戏仍然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着。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四) 时间: 2014-8-18 周一, 下午10:28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四)  6park.com

谢谢诸位朋友对这个话题的关心。注意到欧客等诸网友提出的问题,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路的连续,我还是沿着原来的思路――――立宪问题、权力继承问题、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帝国历史的解读问题、转型问题――――逐一展开后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讨论起来可能容易些。  6park.com

下面回到主题。  6park.com

2、帝国权力的争夺(续)  6park.com

权力的转让和继承的程序问题不解决,权力的监督自然就不可能。因为通过暴力胜出取得的权力只有暴力才能对其制约,所以难以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更为糟糕的是,权力的程序问题不解决,一旦制度的改革遇到权力问题,改革即走入死胡同。自民国成立以后,无论是一年后的宋教仁遇刺,1913年的立宪协商失败,“二次革命”的突厄和失败,军阀的兴起,联省自治的失败,以致后来的国共纷争,中共利用抗日战争坐大,到中共掌权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甚至放弃共产主义实践后的罢免胡耀邦和六四镇压等等,无一不有权力斗争缠绕其中,竟至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治早已进入选票政治后,中国的政治还是停留在较原始的权力政治阶段。  6park.com

中国在中共夺权胜利后,在中共领导下走上共产主义集权道路不止加重了这一灾难,中共能够将中华帝国领上共产集权道路,却又同时依赖中华帝国的确立所产生的催化效应。  6park.com

3、对共产主义的选择  6park.com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帝国”、“帝国主义”、“民族国家”三个概念做一点澄清。  6park.com

3.1首先说“帝国”。“帝国”是个相对古老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扩大疆域和增加人口而形成的“帝王统治的国家”简称“帝国”,是古代大国的普遍形式。如罗马帝国、秦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印度莫卧儿王朝等。那时的人们把武力征服视为为天经地义,掳掠其他民族的人口、强奸人家的妇女、抢劫人家的金银是“武功”和通往强盛之路。古代的人这样做却不是因为有“帝国主义”的概念。  6park.com

但是,也有一些小的、单一民族的帝王专制国家,如不丹王国。所以,帝国未必一定有民族问题。有的古老帝国,如秦始皇开辟的中华帝国,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帝国初创时期的民族问题便会逐渐淡化。  6park.com

3.2再说“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近现代概念,始于1700年前后,是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随着欧洲文明的世界性扩张而形成的。它的基础是欧洲文明优越论,强调欧洲人有权利和义务向世界落后地区转播文明,视扩张和殖民主义为理所当然,以后发展为抢夺殖民地,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达到顶峰,即所谓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时代,表现为英帝国和俄帝国等在伊朗等地的争夺。(后来随着俄国的共产化,大博弈转化为冷战。)随着帝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在欧美形成了一批帝国主义国家,包括美、英、法、俄、德、等等,在欧洲以外有日本。  6park.com

因此,帝国有古老帝国和现代帝国之分。在帝国主义思想出现前产生的帝国属于古老帝国,特点是帝王专制,例如上面例举的罗马帝国等;随帝国主义思想出现的是现代帝国,有帝王专制和政党专制两种,例如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希特勒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还有一种是古老帝国在帝国主义思想出现后转变为现代帝国的,如俄罗斯沙皇国在1721年由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除了俄罗斯帝国在一战期间(1917年)通过推翻沙皇转变为政党专制帝国外,现代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解体了;古老帝国也都解体了,剩下的有清帝国在1912年由清帝“逊位”将帝国权力转移给汉人,汉人的夺权斗争导致中华帝国在1949年分裂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帝国实质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  6park.com

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建国思想早已过时,现在已经难得有哪个国家公开奉行帝国主义了。但是帝国主义的思潮并没有消失,现在还是有人认为通过帝国主义行为来维持国际秩序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6park.com

3.3“民族国家”。欧洲文明里发生帝国主义思想后,在欧洲造成持续不断的相互征服,终于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呼吁,逐渐形成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的思想。民族国家的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现实生活里纯粹的民族国家很少,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民族混杂的,不过也同时是血缘相近的。如美国、加拿大等这样的血缘混杂的移民国家是在帝国主义国家解体的基础上,随着个人解放和平等的观念发展而形成的。所以撒切尔夫人说美国是按照哲学建立的国家,欧洲国家是历史形成的国家。  6park.com

“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是来自欧洲,可能最早由意大利人提出。第一次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首次以国际领袖身份提出“每个民族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国家”,民族国家从此成为西方关于组成国家的主要思想。在民族国家中,并不排除如前面介绍的不丹那样的民族帝王国家。  6park.com

明确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何以清帝国向中华帝国的转化为中国选择共产主义开辟了道路。  6park.com

前面说到,现代帝国现在还剩下俄国,而古老帝国还剩下中华帝国。不无巧合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曾经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的国家。要理解这一点,要从共产主义的专制和帝国的专制入手加以分析。  6park.com

帝国专制是帝王个人专制,而共产主义专制是政党(一党)专制。一党专制固然会发展到极权,形成个人专制,但却不能离开政党,因为共产主义的专制控制极为严格,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要求国民不仅接受统治者的权威,还要认同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直到按照统治者规定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所以必须依靠一个社会核心,即政党,才可以实行统治。帝王专制一般无意识形态控制,只要承认并接受帝王的权威即可。因此,这两种专制并不互容,帝王掌权时,不可能有一党专制;要实行一党专制,必须要首先消灭帝王。  6park.com

所以,希特勒的法西斯党专制可以出现在没有德国皇帝的德国;俄共必须要消灭沙皇后才能掌权;清帝国转变为中华帝国后帝王消失了,实行统一的意识形态下的一党专政才成为可能;柬埔寨国王曾经在朗若政变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和座上客,一旦柬共上台了,中共便必须立即抛弃他。西班牙在二战后曾经有过长期的独裁统治,但那属于帝王专制,没有转变为一党独裁。日本虽然有君主立宪下的一党执政,但不是一党独裁。  6park.com

总而言之,同样是专制,帝王专制不可能与政党专制共存。一个帝王专制国家的帝王一旦垮台,在古代就会有帝国解体(分裂)和产生新帝王(重新统一)两种出路,如古代中华帝国多次发生的所谓“统一和分裂”、罗马帝国的逐渐解体;在现代就有帝国解体和转为政党专制,如法兰西帝国的解体和俄罗斯帝国的转入政党专制。  6park.com

清帝国灭亡时,由于原来服务于清廷的汉人如袁世凯和唐绍仪等个人实力的坐大,并且已经转入“倒清”阵营,成了实力超过了孙中山的革命党的竞争对手,所以新帝国的权力只好转入袁世凯手中。由于帝国的本质没变,所以帝国的维持就只能靠专制。在这个原则之下,袁世凯要么称帝实行帝王专制,要么组织政党实行政党专制,要么解体帝国(也就是实行与专制相反的宪政)。以上三个选项,袁世凯虽然未必都清楚,但是他实际上除了没有尝试过组党外,另外两条路都尝试过,也都失败了。  6park.com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又坚持了十年,期间的“联省自治”算是规模较大的持续了六年多的帝国转制运动。无奈北洋和革命党都不支持,最后由国命党领导的“北伐”统一了大部中国,青天白日旗替代了五色旗,中华帝国终于正式走上了政党专制之路。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家都依靠共产国际的意识形态设计的革命党,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权力争斗,最后由共产党在中国实行专制,将中国引上了共产道路。  6park.com

在我看来,以上过程就是中国选择共产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河边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五)   时间: 19 8 2014 18:05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五)  6park.com

3、对共产主义的选择(续)  6park.com

帝国既然是靠专制维持,在帝国行宪当然就是反帝国。“君主立宪”因此是帝国名存实亡的帝国转型,是诸种帝国转型的选项之一,前提自然是帝国是在帝王统治下。这种转型方式的特点是避免帝国解体(或快速解体),减少社会动荡。一旦帝王被废,帝国的转型就只能通过其它形式,而帝国解体则始终是帝国(不包括民族帝王国家)转型的选项之一。中华帝国虽然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放弃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但是这一改革并未改变中华帝国的实质,所以不能放弃一党专制,否则必然面临帝国解体的困局。这个情形和俄国的放弃共产主义后的变化相像,两国都经由政治放松后再次加强一党专制,虽然俄国的执政党已不再是共产党。而这种情形在民族国家形态的共产国家放弃共产主义后就不容易出现,我以为帝国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6park.com

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将中国引上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既不是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存亡问题,也不是解决了中国的富强问题,而是使中华帝国免于解体,将原来2000年来形成的旧疆域通过继承清帝国而扩大了近三倍,并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得以稳固并取得国际公认的地位。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是中共放弃社会主义后融入全球化的结果,不是中华帝国改变帝国体制的结果。我将在下面对这些论点进行分析。  6park.com

4、权力写就历史  6park.com

前面介绍的清帝国的国名的使用过程表明,一直到1908年钦定宪法的颁布,清廷都自称“大清帝国”,首次称“中华民国”是在其1912年退位诏书中,实为按照“倒清”的汉族的要求来做,因为此前“中华民国”已经宣告成立,孙中山也已被占据南方的革命党选为大总统。如果清帝决定逊位时还能够自己决定皇室的前途,最好的选择应当是退回东北,建立自己的满洲国,这要比留在中华帝国内,指望华族的优待更靠谱。袁世凯是否和清廷讨论过这个选择不知道。不过,如果清廷有这个要求,那倒恰好是响应革命党的要求。清廷或许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或许根本就吓昏了,将一切都托付给袁世凯了。不论哪一种可能,我想结果都是一样:汉人只会要求全部继承清帝国。  6park.com

这样分析的理由有三: 
-----中华文化里面并没有发展出关于现代国家的学说,也从没有见过有人研究过如果清帝国解体,究竟对于汉族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恢复中华帝国,和周边藏、回、蒙、满各族发展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上的关系,抑或直全部承接清帝国为最好。 
-----中华历史上不乏主动扩展疆土的先例。中华帝国的基础是汉字文化,对于这一文化的接受程度和中华帝国的国力决定了中华帝国的疆域,而不是中华民族天生地爱好和平。 
-----1912年仍然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是时代的特点之一。疆域广大符合并适应时代的特点。  6park.com

汉人承接了清帝国后,照理说,国号用“中华帝国”其实最为容易也最符合推翻满清后的帝国现状。但是,如果用这个国号,必然尴尬,于情于理都难以向世人解释以“中华帝国”替代“大清帝国”的正当性,况且那时候还没有人创立过没有帝王的帝国。接掌清帝国的袁世凯和孙中山等虽然不能说不为权力所诱惑,但若否定他们全无将昔日的清帝国变革为先进国家的宏图大志,却也不公平。所以,“民国”一词,即避免了“帝国”的尴尬,又烘托了新权威的志向,更符合不会引起一般民意对于帝制的恐惧,是完美的选择,因此有人说“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人章太炎才是民国的缔造者。  6park.com

但是,“中华民国”的选用,也就开启了民国肇始便为之奋斗的至今的“混”写历史的历史。在国民党,其主要的手法是围绕着“民族国家”做文章;在共产党,则是用“阶级斗争”来写历史。  6park.com

4.1 《中国之命运》  6park.com

1943年6月,时年32岁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吴文藻以民国政府官派身份在新疆考察半年。若以吴的学养和勤奋及过往对于民族问题的重视而论,半年时间的考察足以让他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报告。可是,吴竟然事情过后无一字公之于世,完全成了哑巴。道理何在?因为蒋总裁中正先生该年三月发表了他的名著《中国之命运》。  6park.com

蒋氏为政治人物,吴氏乃一介学者,何以蒋的政治著作会影响到吴氏的学术发言?内中的隐情是蒋介石在书中第一章(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中通过提出“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和而成的”而认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  6park.com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最早由一向提倡“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留学德国的学者傅斯年提出。傅斯年在世人印象中是历史学家,自由主义者,一向敢于批评专制,治学唯史实说话。但傅斯年这样的知识分子一旦遇到“中华帝国”问题(或“社稷”问题),也会想尽办法来避免帝国解体问题,将维持帝国作为优先考虑。(这种心态,即便到了胡适那里也差不多,两人都在抗战时期对激蒋介石的不断增长的独裁倾向予以容忍。)所以,傅的侄子说傅斯年对于“中国民族问题,孟真先生始终坚持着‘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原则。他认为中国民族自古至今经常与外族同化,合成一体,中国境内现虽仍有若干种族,但也正在同化混合的过程中,不足影响中国民族的整体性。他对某些学者的巧立名目,强分中国为若干民族,表示不满。他认为政治固不应支配学术,但如果某种学术对国家民族有危害的可能,政府应加以取缔”。  6park.com

傅斯年甚至给顾颉刚写信说,“有两名词,在此地用之,宜必谨慎。其一为“边疆”。夫“边人”自昔为贱称,“边地”自古为“不开化”之异名;此等感觉云南读书人并未有也,特云南人不若川粤人之易于发作耳。其次即所谓“民族”。犹忆五六年前敝所刊行凌纯声先生之赫哲族研究时,弟力主不用“赫哲民族”一名词。当时所以有此感觉者,以“民族”一词之界说,原具于“民族主义”一书中,此书在今日有法律上之效力,而政府机关之刊物,尤不应与之相违也。今来西南,尤感觉此事政治上之重要性。.....” (顾其时在昆明《益世报》主编《边疆附刊》,傅的信收在傅斯年全集中。顾也服从政治正确,随后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文。)  6park.com

“中华民族是一个”当然不符合事实,吴文藻曾经多次发文和傅斯年理论。但是,当蒋总统也这样说了,吴氏就只好沉默了。但是,蒋的话虽然有权力的支持,奈何没有史实的支持,不要说中国的学者们(包括中共的陈伯达的批判文章),美国学者费正清说(《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第20章),“必须说明,在翻阅了大半本《中国之命运》后,我实在感到震惊。我从未见到过有谁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如此卑劣地竭尽歪曲历史之能事了。书中大量篇幅都以坦率叙述历史为幌子,说什么中国在帝国主义脚下遭受灾难,仿佛所有苦难都归咎于帝国主义。”“人们可以推测,《中国之命运》远非个人偏执的表现。其用意不但要人们相信:中国之所以摆脱了帝国主义的魔爪,应该归功于国民党和蒋委员长,而且还打算重新点燃排外主义的怒火,以激起爱国情绪而促成其内部的凝聚。”  6park.com

我没看到过傅斯年的有关评论,但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很多一旦遇到国家分裂问题,便立即转向支持专制却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少见的事情。70年前的例子中,且举哈佛毕业的钱端升博士(政治学)。钱说,“英美法等民主国家终将采用何种制度,是无法推测的。不要说英美法,即俄意德现行的独裁制将演成何种的最后制度,我们也难悬拟。我所敢言的只有三点。第一,民主政治是非放弃不可的。这点我认为已有充分的说明。第二,紧接民主政治而起的大概会是一种独裁制度。第三,在民族情绪没有减低以前,国家的权力一定是无所不包的——即极权国家。”  6park.com

从“五族共和”向“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演变,终于使得中华民国有可能名正言顺地宣称自己为民族国家了。对于蒋总统而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主义”就也同时成为名正言顺的号召了。但是,蒋总统除了要说服自己和下属外,在国内还要能说服藏、蒙、回等民族和压住共产党,在国际上要能说服刚成为二战盟友不久的英美和苏俄,遗憾的是,蒋介石在这几方面都是失分,六年后丢掉大陆不能说和此书无关。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河边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时间: 20 8 2014 19:54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六)  6park.com

4.1《中国之命运》(续)  6park.com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间被列强欺辱是个事实。这一事实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当然是列强凌辱我们,但从人家的角度看不过是帝国间的较力,不用说符合帝国主义的原则,甚至也不违背中国人“成王败寇”的说法。现在通行的国际秩序那时还没有,“民族自决”要到一战后才为美国率先实行,也才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普遍接受的国际秩序。所以在帝国主义时代,不论是清帝国或后面的中华帝国和其他帝国冲突时,要求其他的列强主持国际公正是不可能的。  6park.com

美国一战后虽然放弃帝国主义并提出“民族自决”,但其对外政策却转入“不干涉主义”,坐视欧亚大陆的此起彼伏的战火,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1941年12月8日对日宣战)才介入二战,随之中国和美国成为盟国,中华民国也在美国介入的次日(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其时中国对日抗战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已经进行了四年多了!美英中成为同盟国后,美英第二年主动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国取消国内的禁止华人移民法案,并开始大规模援华,这才有抗日战争的大逆转。  6park.com

但在同时,蒋介石的独裁日益严重,政府腐败。费正清在其回忆录里援引自己1943年11月9日自重庆写回国的信:“在我过去留驻重庆的一年前,我相信我对这儿的局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一年来局势变得更加恶化。因此,我对局势的最充分的理解,尽管我理解得不够透彻,恰恰是局势已恶化到了顶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认为这个国家尚若要在战后避免发生严重的内部政治动乱,那已不大可能。这是因为现政权已沦落为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原始法西斯主义’的整体,意味一个小小的政治集团顽固地独揽着政府的权柄,并期望利用工业化为维护他们的权力、使其永存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观点看,他们用以支配行为的思想却是保守倒退的,而不是力求跟上时代潮流的。例如,他们那种工业化显而易见地会引起农业的进一步凋敝,而农业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但我发现没有一位政治领袖能拿得出解决土地问题的任何方案,只能听任目前的制度沉沦下去。”  6park.com

国共之争,造成共产党最后胜出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包括苏俄的支持,中共通过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支持,具体战略方针的前瞻性,等等。但是,我以为国民党逐渐失去美国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的支持恐怕也是主要的原因。而《中国之命运》的发表起到了将美国的政策制定和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推向有利中共一边的作用。现在人们论述“美国为何会丢掉大陆”,常怪罪于当年美国国务院的左派被共产党欺骗,误导美国国家政策。岂不知蒋先生自己在其书中表达的观念和决心,恰恰不仅给费正清等提供了部分关于中国问题的答案,也给共产党的领袖提供了国共绝无可能共存的理由。蒋在其日记(1943年10月7日)中写道:“《中国之命运》出版以来,最反响者一为英国,一为中共。此乃预想所及,然未料其反感有如此之大也。”蒋没有读到过费正清等的评论,否则很可能会将日记中“英国”一词会换作“英美”。  6park.com

蒋总统领导抗战的功绩可称史无前例。如果没有中国四年多的坚持抗战,恐怕日本也不会挑战美国,不仅中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还会遭受更长时间的痛苦。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他们像是被中国人托下水的。中国自此被其他列强承认为“四强之一”,也算是世界对于中国的报答。但是,中国是一个落后而虚弱的帝国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蒋介石的“三个一”主义的结果是权力的失控和政府的腐败,将更多的知识分子推到了共产党一边;在西方开始认清了法西斯独裁的危险后,却给了共产党采取策略上和他对着干的大肆宣扬自己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机会。而蒋在战后又只是靠着鼓吹民族主义来获取支持,把土地改革机会给了中共,哪有不败的道理。  6park.com

但是,蒋介石从“五族共和”到“一个民族”的转变却是自孙中山那里继承的。同盟会的纲领本来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最初的三民主义,其中并无“反帝”一说(要说有,反的是“清帝国”)。但是,清帝国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满族人的问题,因为满人继承的是汉文化。所以,“若夫政治专制之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今革命者,曰言文明,何至并一国而坐罪株连之;革命者,曰言公理,何至并现成之国种而分别之,是岂不大悖谬哉!”(康有为语)但是,孙中山他们当时并不同意,汪精卫说必须坚持“以一民族为一国民”的立场。革命党人恐怕没想到的是,民族主义革命是把双刃剑,一旦到清帝垮台,蒙古民族也开始要立国,藏族地位不定时,这就知道原来的同盟会纲领管不了一个大帝国,只有改换为“五族共和”,挂五色旗。但是“共和”肯定是没有的,原因自然不言自明。  6park.com

这样当然不是长久之计,要把帝国维持下去,还需要政党专制。何家栋曾指出,同盟会的纲领到1912年时只保留了“注重民生政策”一民主义;1914年国命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则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到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才在1920年公布的党章中写明了“本党以三民主义为宗旨”。并从此将民族主义作为大旗,以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切入点,甚至有孙中山临终“至嘱”:“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期内实现”。  6park.com

孙的这一套来之共产国际的设计。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说,“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的国家的独立之获得。”也是在此前提下,越飞声明孙中山“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孙去世后,国命党与1926年1月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宣言》称“中国国民革命,实为世界革命之一大部分。其努力之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才有后面的彻底摧毁“联省自治”的北伐,统一中国。孙中山需要民族主义来维持帝国的统一,苏俄希望中国成为其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所以要支持中国反帝(当然不包括苏俄自己)。  6park.com

一旦统一完成,国共的合作自然就必须终止,因为帝国的政党专制只能是一党专制。其后的两党斗争,在专制的层面上来观察,更像是希特勒党和斯大林党的争夺,无论谁胜出,帝国的统治都只会是专制。由此可见,一旦汉人决心全盘继承清帝国以后,一切就变成围绕防止清帝国解体转,竟至最后演变为国民党从统一大陆到失去大陆的失败。  6park.com

4.2 “万众归心吻地皮”  6park.com

蒋介石失去大陆退居台湾后,实际上在台湾建立了一个一党专政的民族国家,直到1987年在继承人蒋经国手上实现转型,放弃一党专政。台湾虽然有“族群问题”,族群的差异没有到达藏汉或回汉的差异的程度,所以不至于撕裂体制,中华帝国的传人于是在台湾建立了中华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政权。  6park.com

中共统治大陆以前的故事就免了,单说统治大陆后,中共不用蒋介石的“民族国家”的办法,而是采用类似“五族共和”的办法,当然不是真共和。但是,中共不怕民族自决,因为共产主义早就说明白了,世界上人的分别不是民族,而是阶级。“无产阶级无祖国”,大家都是求解放的穷人无产阶级,五族一家,只有共同的敌人――――剥削阶级;或者更简单一点,人要么是属于革命阶级,要么是属于反革命阶级。共产党是革命阶级,反对或不同意共产党的属于反革命阶级。对反革命的唯一手段就是镇压,所以事情就简单了。斯大林就是这样干的,其他共产国家基本也都是这么个逻辑,只有暴烈程度的差别。  6park.com

中共的阶级专政(或革命专政)有一个随着独裁者的安全感受不同而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在1957年中共执政八年后发展到一个转折点,起因在于前一年毛主席听说了赫鲁晓夫讲述的斯大林的故事。杀人魔王斯大林的故事的确耸人听闻,当我第一次有机会读到赫鲁晓夫的那份报告就没有读完,觉得难以置信。这个报告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国家里造成的震荡可想而知。中共那时真值威望最高的时候,毛泽东正于是信心满满地要搞一下自我批评,鼓励人们向中共提意见。  6park.com

谁知意见一提开来,竟全然不如中共的预料,毛泽东和中共判断是反革命的进攻,意在夺权,于是决定沉住气,待大小毒蛇都出了洞来个一网打尽。据李慎之说,毛氏本来估计大概有四千多条蛇,结果没想到一年下来逮住了55万条蛇,毛主席说这个胜利实在不容低估。从此以后,毛主席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镇压反革命,把外面的反革命镇压光了,再镇压身边的反革命,直到归西,不知道最后一刻是否还在找反革命。数千万条无辜的生命随着毛的臆想失去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无须我赘言。  6park.com

共产党的作家聂绀弩也在上述55万条“毒蛇”之列。他惊骇过后,痛定思痛,写诗形容毛泽东和他的臣民之关系如同“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我觉得这话挺贴切,也正好说明何以中共治下的年代恐怕是中华帝国史上来之内部的挑战最少的年代。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河边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七――完) 时间: 2014-8-22 周五, 上午12:50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七――完)  6park.com

4.3 自欺欺人后面的错乱  6park.com

一个国家的实际构成是决定国家政策和任务的决定因素。如果虚构一个国家的实际构成,必然导致政府政策的失败和国家行为的错乱。清帝国延续到中华民国和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同样的一个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古老落后的帝国,这一点决定了它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专制制度、经济落后、教育落后、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文化上、经济上、地域的分配等)、和世界强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等。蒋介石将中华帝国定义为“民族国家”、毛泽东将其定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都是人为制造的不符合事实的国家定义,由此来制造不实的国家目标。  6park.com

蒋介石将反帝和统一放在第一位来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结果是对内实行“三个一”主义加强专制而忽视改革,对外不能结盟于已经演进到民主人权阶段并试图重建国际秩序的美英强国(失去战后五强的大好机会),专制伴随着腐败更失去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支持,最后丢失帝国败走台湾。  6park.com

毛泽东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树敌,也将美英作为敌人,其后又加上苏俄,在国内逼迫达赖“改造”,将民族问题变为意识形态问题,更在权力欲的驱使下凭着幻觉制造敌人,最后将中华帝国拖入地狱,人民生命损失无数。毛身后的改革虽然放弃了毛的意识形态,可是帝国的现实迫使中共重拾蒋介石的民族国家法宝,不同的是用“境外敌对势力”代替了“帝国主义”而已。  6park.com

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通过一个世纪的熏陶,“左、右”两派都视而不见中华帝国的事实。要民主不问帝国是否有解体问题,要统一不问专制终将帝国引向何方。汉族一家坐大,以少数民族的“施主”自居,国家至上,但却漠视自身权利。下面布朗运动转贴的“中国是谁?”的所谓中国疆域的变化地图则是当下的例子,不知作者哪来的根据尽然能把夏、商的疆域画出来?!再看一眼地图后面的评论,唯有叹息而已。  6park.com

五、帝国的未来  6park.com

说实话,我没能力预测中华帝国的未来,我甚至认为讨论帝国的未来的条件都不具备。说这话的理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帝国的民族问题是汉族和穆斯林以及藏民族的问题,但是网上所有的讨论都是一面之词,根本听不到非汉族人群的声音。某次我去四川藏区,见到那里有一座喇嘛庙在翻修,猜想是当地政府的工程。我见到庙的正门上是汉字在上,藏文在下,且小了不少。我于是问一位喇嘛是否有汉人来转经,他指点我去问一位看来年资较高,戴眼镜,但没有穿袈裟的人。我问了那人同样的问题,他只是含糊答道“嗯,嗯”,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把我上下打量了一下就走开了。由于多年来帝国盛行的大汉族主义,我以为华族和非华族的真正交流恐怕已经被阻断很久了。  6park.com

所以我下面只从华族的角度出发提些问题,或许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能给我们某种启发。  6park.com

A、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汉族自继承了清帝国的100年间,每一个汉人究竟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 
B、如果清帝退位的结果是恢复明帝国疆土,满、蒙、藏、回各居东北、内外蒙、西藏、新疆,结果会如何? 
C、或者清帝退位时谈出的结果是满汉两家合在一起以中华十八省加东北,其它三大族各回老家;今天这一地区会如何? 
D、如果1912年的结果是在十八省基础上重建中华帝国,中华帝国有可能和日本帝国联盟吗? 
E、如果蒋中正1943年在《中国之命运》中不已“反帝”为首要目标并以此来凝聚人心,而重启联省自治;或要求美国战后帮助在中国建立联邦制,结局会如何? 
E、和达赖喇嘛谈判究竟会损害汉族的哪些利益? 
F、新疆1100万穆斯林究竟是如何看待新疆的变化的? 
G、内蒙的500万蒙族人民究竟是如何看待和汉人的关系的? 
H、普通话自1956年推广至今,一个广东人如果不说普、粤双语就无法受到教育。可是欧洲如此多的国家说不同的语言又是为何有比中国更发达的文化的? 
I、现今中华帝国的疆域里的13亿多的人口,维吾尔族人口现在是1100万,藏族约600万,蒙古族人口(内蒙)500万,总数约2200万,剩下的13亿主要是汉人。中华帝国如果引入民主制度,国家一定分裂吗?少数民族如何通过选票获得独立?如果是县、市的胜出,那样可能独立吗? 
J、尽管少数民族占人口的比例不到5%,汉人如果不断向少数民族区域移居真的能不引起冲突而逐渐“同化”掉人家?即使可能,道德吗?是否有一个界线? 
K、网路的发达和少数民族在国际上的发声会逐渐加大对中华帝国民族问题的关注,中国可以无视这些关注吗? 
L、广东人说粤语,但是无法再像古代一样用没有正音的汉子来记录自己用粤语的思考了。如果他们的拼音系统完善了的话,他们可能发展出一种独立的语言吗?  6park.com

可以问的问题很多,就像可能做的事很多一样,例如反恐、反贪、派汉人进喇嘛庙、移民、办更多的民族学院、修更多的铁路和公路和机场、在‘春晚’上唱‘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边疆区域开发更多旅游区、喇嘛自焚、武警封锁某个城市、国际抗议、中国抗议、和某个外国打一仗、再打一仗、弄一个‘五族’太空员组登陆月球、鼓励汉人娶藏族媳妇、鼓励汉族故娘嫁给藏族汉子、等等、等等。  6park.com

但是,可以做的事情里应该不会包括重拾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大唱大家都是“龙的传人”,又要谈“各民族平等”,自相矛盾又何妨?-----汉族人关心少数民族如何感受的极少。总之,100多年的征战和融合加上建设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族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中华帝国虽然问题很多,但是空前强大,再次陷入大规模内战形式的内乱的可能性极小,更可能的是没完没了的内斗,这是这一地区的文化特征----思维的模糊性----所决定的。认知过程的研究证明有两个学习,一个叫Learn,另一个叫Unlearn。要把经过Learn获得的并已强化了的东西改变,必须经过Unlearn,并不容易,------这是人们不容易被说服的秘密所在。在十三亿人中一点点完成对于传统的Unlearn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损失的是全世界,因为七十亿人中的生活在中华帝国疆域里的十三亿人在思想上做出的贡献太不成比例了,世界还要耐心地等待。 

我提出的这个话题其实很大,不是我能驾驭的。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大家的注意,或许可以对大家思考中国问题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阅读!  6park.com

(完)

喜欢light2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ight2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