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有关陈庄战斗日军部队构成和伤亡数考证
送交者: DF31[☆品衔R3☆] 于 2020-09-21 7:31 已读 3655 次  

DF31的个人频道

有关陈庄战斗日军部队构成和伤亡数考证 5 月 12 日
6park.com

分佈式入口


1.有关陈庄战斗日军部队构成和伤亡数考证                                                                                  冈山大学·名誉教授·  姜 克實

 1.1国内陈庄战斗研究概况

   1939年9月下旬,河北灵寿县陈庄附近发生的战斗,在共产党八路军战史中是一个有名的战役,现在被通称为“陈庄大捷”。与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灵丘县小寨村,115D),七亘村,广阳大捷(1937年10-11月,山西省平定县,129,115D)大龙华歼灭战(1939年5月,河北省易县,晋察冀一分区),黄土岭战斗(1939年11月河北省涞源,晋察冀一分区,120D)等齐名。在国内有关陈庄战斗的记录十分丰富,现在,以当事者的回忆录类为中心,至少近百种。也有一部分贵重的档案资料。由于此次大捷进入了宣传,教育领域,其内容也不断在进步,美化。为了解国内有关陈庄战斗记录内容的演变,下面列出最初和最近几个权威性记录作参考。

1.初期的记录

a.《抗敌报》的战果报导:
1939年9月29日午后5时,据“前方专电”称:“灵寿之敌约七八百人”27日上午11时攻陷陈庄,是夜被我军克复。28日敌军主力被包围在高家庄与冯沟里间与我军激战,29日突围之敌又在坡门口以南山地被再次包围。

另同报10月1日号,
“本报三十日晨前方急电” :坡门口被我包围之敌分路突围不逞,“入晚解决战斗,将敌八百多全部歼灭”。“战利品缴获甚多,…据作战部队零星获得的计有: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一部又三挺,步枪四百余支,骡马一百多匹”[1] 。

图1-1 抗敌报 391004

 b. 《陈伯钧日记》

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校长陈伯钧在战斗后10月1日补记:
“敌十一时占陈庄,先头三百余人,迫击炮二门,后续部队不详”“计是役获敌长短枪约四百支,炮二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近十挺”[2] 。

c.1939年第10期《八路军军政杂志》的《九月份捷讯彚报》称:
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进攻陈庄之敌七百余,为我××部完全消灭,并击溃各路敌援军千余人,总计是役毙敌千余人(内旅团长一),缴获步枪四百五十支,迫击炮二门,山炮两门,无线电台一架,轻机枪十六挺,重机枪七挺,战马四十余匹,其余军用品及弹药甚多。俘敌军十余名,汉奸及民夫五十余,钢盔防毒面具二百余,大车八十余辆,日旗五面,刀二十把[3]。

   以上是最初报导,记录,应是未受到宣传管制(统一战果口径)时的较原始的记录。消息也不一定准确。特点是提到的日军总数七,八百名。袭击陈庄的日军为“先头300余人”。也没有之后记录中多见的大批敌方援军的存在。关于敌援军,《陈伯钧日记》记录,30日,赶到现场的日军增援部队数量为200名。从初期报导到1939年10月25日发行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0期,已有部分战果夸张,但比之后的宣传内容,离实际数相差并不太多。

2.战果总结期间

  战斗胜利结束后,八路军为了宣传胜利,各部队对此战斗进行了全面总结,第一次《庆祝陈庄胜利大会》,于10月4日下午召开,与会者超过千名。目的之一,是以事实粉碎国民党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传[4]。之后八路军各部队十月内,开始了大规模战斗总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并宣传陈庄大捷,向称共产党“游而不击”的国民党方面出示显赫的战果数据。推测此时,统一了敌军数量和战果数据面的口径。

1-2 八路军军政杂志 40-3期

d.1940年第3期的《八路军军政杂志》文章《论陈庄战斗》(战斗总结,一二〇师参谋长周士第文):

其中的重要基本情报如下(简要)
八路军参战部队:一二〇师一部和“我主力兵团另一部”。敌方部队:混成第八旅团长率领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及宋家庄,正定,无极,行唐各县伪军,总数约1500名。其中28日第一次从灵寿来援日军4-500名,30日第二次来援1000余名。作战过程:日军9月25日从慈峪出发,27日占领陈庄,28日在八路军攻击下放弃陈庄,又在陈庄附近高家口,破门口等地遭到我军伏击,进入激战。29日被包围在破门口西南鲁柏山一带。29日夜在我军攻击下,进攻陈庄之残敌被全部歼灭,“千余人无一生还”。战果中引用俘虏“山田泰治”供述,称被歼者共约1000余人,水原义重旅团长,田中省三郎大队长,川崎,本村中队长阵亡。另外:从灵寿增援之敌千余,也大部分死伤(被14辆汽车运回)。是役总计毙伤敌不下两千。缴获武器:“计长短枪450余支,炮3门,轻机枪16挺,重机枪7挺,掷弹筒9个,无线电2架,钢盔及防毒面具各200余,战马50余匹…”。损失:我军伤亡584人(内有共产党员387人)[5]。

   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战斗后“总结经验”中,经部队上级统一口径之后公开的战果宣传内容。其中出现了增援之敌千余的存在。从灵寿出动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数量也从当初报导的七,八百名上升到1500名。有关战果,可见在火炮,轻、重机枪数量方面都出现大幅度增加。此处出现的数字,成为现在的“陈庄大捷”宣传,记录的基本数据,被之后各种陈庄战斗的回忆,研究,报导所沿袭至今。

另外,若看通知给国民党方面的数字,可见比此总结数据还要丰富,中央社洛阳7日电称冀中(陈庄)大捷“歼敌两千余,…除获步枪手枪五百余支,轻重机枪二十三挺,及其其他军用品甚众外,并生俘敌伪五六十名”[6]。

3.最新的记录

   战后在共产党的抗日宣传,革命事迹教育中,又出现了大量有关陈庄大捷的回忆录,文史资料(口述历史)等。战斗情节,细节,人物,周围情报等越趋详细。但基本数据面并没有太大变化。下面是最近(2017年)出版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暨晋绥军区战史》中《陈庄战斗》部。

e. 《陈庄战斗》:(概要)
日军部队数量:日军独立混成第八 旅团第三十一大队及灵寿、行唐地区的日伪军共1500余人,挟持民夫200余人。八路军方面: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支队和独立第一旅(三五八旅)等主力约4500名。战斗过程:日军25日从灵寿县出动,26日退守慈峪镇,27日其主力1100余人袭击陈庄,在一二〇师反击下28日被迫撤出陈庄。后在高家庄,冯沟里,破门口附近被八路军包围。28日灵寿日军400名增援慈峪,16时被阻。29日,日军反攻失败后企图突围,后被包围在鲁柏山附近,此刻有“日军飞机两批6 架空投食品、弹药,大部落在我军阵地上”[7]。29日黄昏八路军对鲁柏山之残敌阵地总攻,将日军大部分歼灭,零星突围者也相继被歼。9月30日晨 慈峪方向三辆坦克来援被阻,午后退回灵寿,至此战斗胜利结束。战果:共歼灭日军1380余人,缴获山炮3 门、轻、重机枪23 挺、步枪500 余支、手枪30 支、掷弹筒9 具、电台1部,战马数十匹及其他军用物资[8]。

1-3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暨晋绥军区战史 卷头

f.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9]《陈庄战斗》(上)270-271页

   战例总览记录中,按地区和参战部队,将陈庄战役划分为三次战斗。其中陈庄战斗:
(内容判断是28-29日,在冯沟里坡门口和鲁柏山一带的战斗)“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第一支队”,对战“日军独混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及伪军一部共1500余人”,“作战结果:毙日伪军1280余人,俘16人,缴山炮3 门、轻重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战马50余匹。八路军伤亡550余人。高阳庄万寿院战斗:(内容判断是谭庄附近对敌援军的阻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五团 对 “日军独混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一部及伪军一部” 作战结果。毙伤日军和伪军500人,俘虏日军官兵5 人及伪军19 人,缴获步枪42 支、手枪两支,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一挺、子弹2600 余发,战马及骡子12 匹、掷弹筒一具及其它军用物资一批。八路军伤亡110 人。大庄村战斗:(从内容看,描写的是28日上午在陈庄东地区的截击)我军参战部队,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特务团及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二、第五, 第六团。敌军参战部队: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700余人。作战结果: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各种枪30 余支及部分弹药。八路军伤亡39人,损失步枪两支。

   三个战斗合计:日伪军出动总数2200余名及“一部”,毙伤敌2080名,缴获炮4门,轻重机枪26挺,570余支,八路军伤亡699人。

此文的战斗区分方法不详,但结果类同各口碑(回忆录)中歼敌不下2000,敌出动近3000名的内容,或战斗和呈报国军媒体中央社的“歼敌两千余”。后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虽为权威正史,内容并不可信。

   以上比较了初期和现在记录的内容,可见随着时代变化,陈庄战斗的战果也有明显的添枝加叶倾向。各种记录中可综合得到的基本情报为:日军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讨伐队数量约1500名,增援部队约千数百名,合计日伪军总数近三千名。八路军方面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等约有6个团, 4-5000名参战。战斗结果,日军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大队长(田中省三郎大佐)中队长等几乎全部战死(最近水原战死的说法在研究中多被修正,但抗日的作品,横店剧[10]本中如旧),讨伐队1500名几乎被全歼。增援部队也遭到重大损失。共缴获日军炮三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500 余支。八路军在战斗中共死伤584名。

   在国内,此早已成为“定论”的陈庄大捷之战果是否属实?笔者以为,有关此类“战果”记录,在出现国际研究接轨可能的今天,有用作战对手国(日军)史料再次进行检证,核对的必要,以佐证,确认事实真相。检证过程中,应遵守“战损自报”原则,仅采录双方战损记录,除去政治宣传内容的影响。从笔者进行的多种战例研究中都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今日国内的抗战史记录中的战果部分,都来自共产党八路军一方的记录。绝大多数属于对外政治宣传内容,和实际上的战斗结果有很大差距。以下是笔者使用日方史料对陈庄战斗进行的核实考证。

1.2.独立混成旅团的概况,特征

   有关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水原义重少将)和陈庄战斗的主角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田中省三郎大佐),日军内部记录很少。因为独混第八旅团是在中国河北省组建的部队,构成人员大多是从日本国内各县拼凑的后备役(25岁以上的退役军人),补充兵。不同于正规部队乡土联队,人情,乡土纽带并不紧密。其部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作战记录,战后也没有成立过战友会组织。所以也无从收集战史资料,编写部队史。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虽活到战后,但也没有留下个人的日记,手记等,所以现在除了本研究介绍的丰田春满军医少尉的战例记录之外,没有方法从部队记录(联队史等)中掌握其活动细节,仅能掌握的是其部队编成情报,和上级部队的一些零星记录。

   一面,由于陈庄战斗对日军来说也是一个教训,所以还是留下了战斗记录,从周围的有关记录中,也可以掌握陈庄战斗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与增援部队的作战规模,参战人员概数,和比较精确的死伤数据。下面介绍一下现有的几种日军方面的史料,并进行分析。

   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隶属于北支那方面军第一军战斗序列。1939年1月在占领区的河北省正定组建。组建时有一个本部(42名),五个独立步兵大队(每大队定员810名,40匹马),一个炮兵队,一个工兵队,一个通信队。部队通讯号为“春”2980-2988[11]。编制定员为步兵3910名,野,山炮兵384名,工兵167名,通信队175名,其他等合计共4617名[12]。据部队编成后不久,1939年4月20日制作的《北支那方面军人马现员表》[13],实际在队情况为将校106名,下士官,士兵4153名,非战员112名,合计4371名,马347匹。充实率为定员数的百分之九十。

   下面的地图,是1939年10月陈庄战斗后,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的实际配备图,可见旅团此时有四个独立步兵大队(京汉线铁路警备专任的独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队除外),配属步兵第一六三联队第一大队,担任图中的井上(政广大佐)(31is,正定县地域),深田(荣寿中佐)(35is,井陉县地域),永泽(正夫大佐)(33is,石门-赵县地域),伊藤(32is,晋县地域),吉泽(正太郎中佐)(Ⅰ/163i)各地区守备[14]。另外还配属有独立机关枪第九大队的第二中队,第百十师团炮兵联队的一个半中队(6门)和第29号铁路装甲列车[15]。

1-4 『北支の治安戦(1)』183页其中“井上地区”是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守备地域。井上为田中省三郎后任井上政广大佐

   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编成时(1939年1月14日)部队通讯号为“春2981”,定员数有将校24名,下士官78名,兵782名,加非战员合计810名,马40匹。另据《帝国陆军部队调査表 集成表(原簿)》,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的补充担任部队为东京的本乡联队区(东京联队区前身),兵士为岩手,石川,福井,岐阜,富山等各县出身[16]。大队本部驻正定,第一中队驻行唐县,第二中队驻灵寿县,第三中队驻新乐县东长寿,担任京汉沿线守备,第四中队驻无极县。田中省三郎大佐1939年9月28日战伤,10月4日战伤死。后任大队长为陆军大佐井上政广(陆士23期)[17]。以上地图中的“井上地区”是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灵寿县附近的守备地域。此表作于陈庄战斗后之后(10月),所以按田中省三郎后任的井上政广大佐之姓称呼。
1939年2月1日的编制上独混第八旅团武器装备情况(编制定数)如下:92式步兵炮10门(每大队2门)改造38式野炮4门,41式山炮10门(旅团炮兵三中队)92式重机枪40挺(每大队8挺)11年式轻机关枪120挺(每大队24挺,每中队6挺)89式重掷弹筒160架(每大队32架,每中队8架)三八式步枪3680支[18]

   可得知每个独立步兵大队(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炮兵小队)装备有8挺重机枪,两门步兵炮,24挺轻机枪,32架掷弹筒。必须了解,这里出示的是仅仅是编制表的理论数据,实际上很难达到指标。若参考独立步兵第四大队(堤赳中佐)的实际编成,可见步兵炮并不是92式(1932年制式),而是日俄战争时使用的31式(1898年制式),重机枪也并不是92式而是旧型的3年式(1914年制式)。即此类守备专门部队所配备的多数是旧武器。按堤赳大队记载,其所在大队此时增加配给了两门旧式的11年式曲射炮,但没有炮兵人员编制,“若有必要时从各中队抽出要员自行操作使用”[19]。

    被称为“独立混成旅团”的部队不是作战的精锐,都是在后方占领区进行地方守备的专职部队(第二线部队)。如上图所示,在占领区各地有多处常住据点。按『北支の治安戦(1)』记录,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全体,此时在铁路沿线有70,其他地方73,共143个据点[20]。每大队平均要有25个据点守备,所以并不常出击作战。若需要“讨伐”出动时,要从各据点抽调部队组成临时的讨伐队,并留下至少1/3以上人员和重武器等守备据点(特别是县城)。

所以一个步兵大队出动时最多只能动员一半到3/4兵员(最大两小队)。战斗员仅780名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要管辖正定,新乐,行唐,无极,灵寿五个县的治安,其中还包括地域内最重要的京汉铁路地段,怎可能出动比倾巢数量还增倍的“1500名”部队赴陈庄扫荡?上面的守备分布图,作成于陈庄战斗后的10月分,也说明此时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800名兵员,并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除了陈庄战斗受损的104名外,此时至少生力军还剩650名以上,继续驻守在此东西长约200余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的广大地域内进行守备。 

   有关步兵大队讨伐队构成情况,可参考笔者对雁宿崖战斗中辻村宪吉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的详细考察结果。一般讨伐出动规模都是两中队。加上配属炮队共约300-400名兵员,4-6挺重机枪,1-2门步兵炮。此时旅团炮兵的一部分(约2-3门)会临时配属给讨伐队使用,与大队的步兵炮小队组成一个临时炮兵中队(约4至5门炮)。

按前述独立步兵第四大队大队长堤赳中佐的记录,
此种担任地方治安的部队若出动作战时,中队由于不能放弃地域警备,至少要留下一个小队以上坚守据点,中队能指挥的兵力普通只能在两小队以下,且不谈中队的战斗力不足,大队长指挥两中队作战时,手中也总是没有应急的预备部队,不可能如意运用兵力来对付意外情况。所以像独立混成旅团之类的守备部队,编制上每中队应有四小队才能取得主动。[21]

   独立混成旅团与普通师团的不同处,还有一点是因为守备为专职,建制上并不具备辎重部队。旅团没有辎重大(联)队,大队也没有行李队。因为编成方针仅仅是为了地方守备,并不是机动作战。此为每个独立步兵大队,在武器装备上等同于师团的步兵大队,但定员只有810名的理由(普通师团的步兵大队编制定员1092名)。所以,每次出动讨伐作战时,若在平地,旅团可以临时配置数辆卡车协助运输[22],在山地,偏僻地,要另行雇佣民间骡马,车辆,苦力组成运输队。民间的车马运输效率比起有经验,有装载设备的步兵大队的大,小行李队(大行李为物资,小行李为弹药)要低的多,又难于管理统制,这是混成旅团部队在进行讨伐时,要协同部分伪军,且讨伐队构成员中也要有近三分之一是民间运输队的缘故。

 

1.3.陈庄战斗中出动的日军部队数量

从现有日军史料中,可判断陈庄战斗中日军部队是仅仅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一部,救援队为29日夜到达的步兵第一六三联队第二中队。其余并没有任何部队出现。

   要是一个大队规模的讨伐队,按前述惯例,全体应在300-400名之间,加上征用的民间运输队,全体人员约500名左右。关于增援部队,如前述守备需要,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自己不可能有能力增援。所以陈庄战斗中的救援部队,除讨伐队在慈峪镇留守的一中队外,只有从石门乘车来援的步兵第一六三联队第二中队(约百名)。

   田中讨伐队的兵力构成如何,现在有两个可以了解其内容的重要史料。一个来自八路军“从俘虏身上得来”的《独立步兵三十一大队命令第九十四号之三》[23]。内容是命令书。本是日军的文件但日方史料中并不可见。作战中绝大多数重要命令,必须由下级受领者(一般为将校)笔记。此缴获文件在战史研究中非常重要,但之前国内并未有研究者注意到其重要性。实际上有军事知识者可以从此文件推定出整个田中讨伐队构成,规模(军队区分)。文件为战斗开始前,从灵寿县出发前一天的行军命令文,从行进序列中可以判明其部军队区分(兵力构成)的全部内容。

1-5《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三期,30页尖兵为北村中队,配属一工兵分队(约10名)。本队中有独板小队,川崎队(配属行唐县警备队10名),山炮队,大岛队(配属无极县警备队6名),粮秣车辆,混成警备队,小田岛小队(赴正定县警备队11名)。

  可判明北村,大岛,川崎队为中队,独板,小田岛为小队。即讨伐队全体有三个中队的架子。但如前所述,此处的中队,肯定都是各一部(缺员中队)。按其他史料,可知北村队为驻灵寿县守备队的第二中队。同月10日于同县青廉对八路军第五分区第八团实施扫荡时,曾出动“北村中尉以下101名”[24]。陈庄战斗中作为尖兵应是其队熟悉地理的缘故。

从配属的各县警备队可得知,川崎队为驻行唐县的第一中队,大岛队是驻无极县第四中队。小田岛队配属的是正定县警备队11名,可判定正定县第三中队只出动了一小队。本队中的独板小队,应是旅团配属的独立机枪第九大队第二中队的一小队。“山炮队”是独立步兵大队直属的山炮小队(两门炮)。

从前出警备地域图的中的地名看,驻新乐县东长寿的第三中队,并没有派出主力部队参加讨伐(仅抽出一小队,小田岛队)。此部队担任的是京汉沿线守备的重要任务,本文后出的同战斗期间的一个别档赔偿文件《方军经监第123号》,也可证明其队此时在新乐至邢台间的铁路沿线活动。

   因为前述据点警备的理由,中队最大只有两小队。从后出丰田春满资料判断,田中讨伐队总数为“步兵六小队”,机枪(MG)一小队,山炮一小队,工兵一分队,救护班十余名。另外还有与水原旅团长同行的工兵一小队。

   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中还有一个机枪中队,编制上有8挺重机枪。但从讨伐队记录中不见其存在。推测都留用于县城和各据点的守备中。即田中讨伐队的重火器中,仅有独立机关枪第九大队第二中队独板小队的重机枪2-3挺,步兵炮两门。

关于伪军数量,从命令文中可确定有正定县警备队11名,行唐县警备队10名,无极县警备队6名,加一个混成警备队,推测共有45名前后。丰田春满记录有配属部队的数量记录,为“工兵一分队,无线班,救护班,县警备队等共约80名”。所以除去工兵一分队,无线班,救护班,所剩的配属伪军总数共约45名,不会有大差。

伪军都是“县警备队”成员,伪政权县警务局所属(一种职业警察)。按『北支の治安戦(1)』记述,此种组织并没有像样的武器,也没有经过作战训练[25]。日军讨伐中与县警备队同行的目的,考虑并不是为了作战,任务应是侦查,带路,搜集情报,配属给各中队的县警备队员,应用于统制行李队等作战辅助面。

将以上日军部队的军队区分情报再整理如下。即讨伐队的总兵力为:
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部分:大队本部,第一(川崎),第二(北村),第四(大岛)中队共步兵6小队。配属机枪一小队,山炮兵一小队,工兵一分队。旅团部分:本部,工兵一小队,无线一分队,和救护班。伪军部分:行唐,无极,正定,灵寿县警备队,共约45名。全体人员应约400名。另外还有民夫队约百名。

以上计算了田中讨伐队的人员,武器,车马等概数。得知水原义重,田中省三郎率领的这支讨伐队人员总数(包括伪军,民夫)约500名前后。此数和《抗敌报》最初报导中的“灵寿之敌约七八百人”的数字较为接近。进入大捷总结期以后,此数字不断被扩大,越传越多。至今,已增加至近2000名。

另外还必须了解的是,此为田中讨伐队兵力构成总数。并不是进击陈庄,在坡门口村附近,鲁柏山脉(日军称三笠山)被两次包围的日军数字。

从丰田春满的详细战斗记录考察,9月27日凌晨偷袭陈庄作战时,讨伐队轻装出发,将山炮小队和大岛中队留在慈峪镇。28日夜,在坡门口南山地被包围时,受命增援的既是留守慈峪的大岛中队。以下丰田春满记录中的附图,标记了战斗部队(被包围部队)的军队区分。

1-6 丰田春满记录截图

此图左下军队符号记录了进入陈庄战斗的被围部队区分。可见,大岛中队和山炮队不在其中。构成为步兵两中队半共5小队(第一第二中队的2/3,和第三中队1/3),机枪(MG)1小队(第二中队1/3),工兵1小队(中队1/4)又1分队,无线队,救护队,大队,旅团本部。即证明了大岛中队和山炮小队(慈峪留守队)并没有在其中。推测被包围的田中讨伐队最大人员数约350-400名(包括所有伪军,民夫),重机枪2挺。

驻陈庄抗大二分校校长陈伯钧,27日1130陈庄陷落后用电话通知军区“敌十一时占陈庄,先头三百余人,迫击炮二门,后续部队不详”[26]。此可信性大的电话报告记录,也证明田中讨伐队奇袭陈庄时的部队数量。

八路军前线指挥,在田中讨伐队占领陈庄后也错误判断敌军数量,称“敌若只三百余人占陈庄,其主力必在长岩附近,保证其袭陈庄的部队的安全.如此我在山地消灭其主力,以一部钳制。并歼灭陈庄之敌为有利”。为此“十一时四十分”,命令杨嘉瑞(一二〇师第一支队长),范忠祥布置一个营“占领陈庄以南山地制高点”。迟滞敌人主力于山地,或长岩隘口,“待我主力到达后消灭之”。杨家瑞亲自带领一个营紧急赶到陈庄南附近高地,14时,主力的七一六团先头部队也到达陈庄以南山地,却不见一支队的任何“动作”[27]。即没有发现日军的后续主力部队。此时才恍悟日军主力早已进入陈庄。

据日军方面记录,此时所谓“后续部队”只有留在长容(日军称长容,八路军称长岩,正为长峪)隘口警戒的一小队。所以陈伯钧在战斗当时时刻(11时后)记录的此数字300名,应最正确。因为是轻装奇袭,日军并未携带炮队。“两门迫击炮”,可能是对掷弹筒的误记(掷弹筒为日军作为轻迫击炮开发的武器,威力小得多,但发射原理相同)。

关于独立步兵大队讨伐时出动的人数,笔者曾按辻村宪吉(雁宿崖作战中的独立步兵第一大队长)的详细资料,对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的各次讨伐作战时人数进行过考察,结果得出一个基础数据,即独立步兵大队在出动一个步兵中队进行讨伐时,总员数(包括炮兵,MG)约为250名前后,出动两个步兵中队讨伐时,大队总员数约为370名前后,若出动三个步兵中队讨伐时,总员数可达450名。从未见有过四个步兵中队(编制定员)一起出动的先例。

辻村大队属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机动(预备)部队,驻地仅宣化一处,并不像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那样要管辖五个县。所以曾经有过两次出动三个中队讨伐的记录(都是参与配合驻蒙军全体组织的与国军部队的大型作战)。1939年10-11月的涞源南部山区讨伐(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作战,属于旅团规模的扫荡,出动了两个大队,每大队约两个中队强,共390名。

  民夫,马车数量等,也可参考同等规模(两个步兵中队,一个炮队,大队本部)的辻村宪吉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于同年7月在灵丘附近的讨伐记录,辻村大队战斗详报记录如下:
大行李用驮马(驴)35匹。炮队用驮马(驴)37匹+乘马1 匹。第一中队用 驮马10匹 +乘马4匹。第三中队用驮马(驴)10匹+乘马3 匹。本部用驮马(驴)15匹+乘马10匹[28]。

 合计雇用驮马(驴)107匹,军用马(乘马)18匹,运输队人员应约150名前后。必须注意的是辻村大队此次出动的特征是在灵丘地区的山地作战,道路险峻不能使用车辆,所以物资全部要用驮载,且炮兵数量多,以致征用驴骡数量增多。河北灵寿地区道路状况要好得多,可使用车辆,炮数量仅为辻村讨伐队一半,所以骡马数应是以上出示的数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另外,陈庄战斗的田中讨伐队,虽旅团长水原义重亲自挂帅,但不见其他大队出现。战斗指挥者(下命令者)也是田中大队长,所以可以肯定讨伐陈庄仅仅是田中大队的作战计划,水原旅团长同行的目的,仅仅是来监督指导。 

  

1.4.讨伐队损失考证

   

按笔者最新考证结果,八路军陈庄大捷中,共击毙日军50名(不包括负伤)。这是一个用各种资料作交叉验证的结果。以下记录的是摸索到此结果的过程和证据资料。

1.4.1. 田中大佐的死亡速报

一,日军并不会对战死者家属隐蔽或推迟报告死亡消息。关于陈庄战斗中田中讨伐队的损失,对外第一报是田中省三郎大佐的战伤死消息。田中在9月29日午前指挥三笠山救援战中负重伤。突围战中被救护班用担架抬回慈峪。10月1日晨被从慈峪送往石门陆军病院,4日死亡。10月5日,国内《朝日新闻》即进行了如下速报:
1-7 朝日 391005

可知田中死因为“腰部贯通枪伤”,4日午后1时半毙命。5时,原队用电话通知了和歌山县新宫市矢仓町的田中未亡人。 10月6日、《朝日新闻》和歌山地方版面中也出现以下新闻。介绍了田中大佐的经历和家庭情况。 出征之前,曾兼任熊野地区的新宫中学,新宫商业学,串本商业学校三校的军事教官。六子之父,未亡人名ふさ子。

1-8 朝日 和歌山391006

重要人物之死,一般都为此类速报形式。普通部队成员的死亡消息,约10天至两周后,也可见地方新闻版面,特别是一次战斗有数人以上死亡的批量战死伤事例,一般不会遗漏。消息推迟约10天发表的理由。考虑主要是为了核实,调查。

日军因为是按兵役法(1927年)征兵,法律面属于国家对兵役者的(强制)雇用,所以对每一位军人,国家都保存有详细的人事档案记录(现在都有留存)。不仅仅是对家属负责,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对死亡者进行补偿的义务,还牵扯到户籍,护国神社,靖国神社合祀等行政问题。所以对每位死者的验证程序十分复杂,严密。找不到尸体的战场失踪者,若没有确实证言,在1-2年内是享受不了死亡待遇的。一直要继续进行多种追踪调查。死亡的证据,即战死者的尸体,有可能全部带回处理。紧急情况下,在现场焚烧尸体前也要取下“生体标志”如手指,耳朵等带回。常见的日军报复性扫荡目的,很大程度在回到现场寻找战死者踪迹。此时若找不到死者踪迹的话,常常要要放火,杀村民泄气。

按后的出丰田春满记录,水原旅团长突围下山后还未脱险,首先亲自带队连夜在河滩地收容散兵,伤员。战斗结束后八路军还未完全撤退“10月1日,2日连接两天,水原部队长亲自带队返回鲁柏山战场打扫战场(搜寻失踪者),但没有很大收获”(895页)。晋察冀军区《抗敌报》2日也电称“慈峪敌又增兵共约千人,连日来不断出发游击,企图搜寻此次被我歼灭之敌军尸首…” 又称“守慈峪之敌,甚为恐慌,经我军连日猛烈袭击…于昨日(3日)下午七时狼狈向灵寿退去,我军当即收复慈峪”[29]。可见以慈峪为根据地,水原部队的搜尸活动战斗结束后连续进行了两至三天。

10月5日以后,旅团又组织了大规模报复性扫荡。当然不会遇到早有戒备的八路军主力,实际其扫荡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打扫战场,寻找死亡者的遗体,遗品。《陈伯均日记》记录:“是日(10月7日)黄昏前,敌寇七、八百又进到坡门口、石嘴及其以南之高地,打扫战场,焚烧房屋以示报仇之意”。484页

1.4.2.战场速报时的损失数据     伤亡67(内战死18)名

报复扫荡于10月8日结束,搜尸的任务,也于此告一段落。此时死者,失踪者人数姓名基本确定。10月9日,在正定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本部通过原队(本乡联队区),向征兵地(各地)用电话通知了陈庄战斗的死伤者情报。10日,征兵地的地方报刊版面,登出乡土部队出征者的死亡消息。下面是笔者调查发现的三条:

一,朝日新闻的岩手版:《灵寿县战斗中,六勇士战死,9日田中部队发表》。
据9日原队发表,田中(省)部队9月25日至30日在河北省灵寿县战斗中,战死18名(内将校3名),战伤死将校1名,负伤48名(内将校一名),付出了67名死伤的沉痛代价。此战斗中化作兴亚之础石的本岩手县战死者姓名,出身如下:少尉小田島靖一氏(籍贯略),少尉菅原義雄氏,上等兵網取新太郎君,同関正一郎君,同清水福松君,同桜庭末子君(后面为战死者家族构成情况等,略)。

1-9朝日岩手391010

同日朝日新闻石川县地方版内容如下
 

1-10朝日石川391010“田中(省)部队9月25日至30日在河北省灵寿县的战斗中,战死18名(内将校3名),战伤死将校1名,负伤48名(内将校一名)”(此部分与前岩手县内容一致。不同处是记录了石川县出身的牺牲者六名的详细情报如下)“曹长船津庄一(出身地略),上等兵九里荣吉,同浅井弘,同辻村田豊,同长谷三次,同若林敬造”。

   同日富山版,也记录了灵寿县战斗中,上等兵前誠治、高畑宗弘、北島次作三名的战死消息。此三报共记录的15名陈庄战斗死亡者的实名。加上先行速报的田中省三郎大佐的死亡,可掌握16名死亡者的真实姓名。其余2名也会记录在其他地方报刊版面。

问题在田中讨伐队“死伤67名”的数字是否准确?笔者回答是否。但并不是为了隐瞒,此67名仅仅是扫荡结束后,截止于10月8日田中部队所能掌握的可靠死伤数。从下节的战斗过程记录看,田中讨伐队9月28日出陈庄后,曾两次被包围,特别是29日至30日夜间突围撤退中十分狼狈。勉强能把伤兵带回,但出现了许多没有能收容尸体的战死者。之后由于是胜利者八路军在打扫战场,所以日军虽两次返回战场搜寻死者尸体,但似乎也未见成效。可以说此战斗的败退结果,使该队出现了相当数的“行踪不明者”。即没有找到尸体的战死者。人命关天,有立刻通知原队,地方,家属必要,所以大队本部在8日扫荡结束后,立即将能掌握的最初损失情报先通知给原队(本乡联队区)。原队立即通知媒体,并向关系各地发出电话通知。此为第一次死伤67名(内战死18名)报导产生的由来。



1.4.3.北支那方面军的内部通报     死伤104名(内战死41名)



 关于讨伐队损失的较准确记录,可见以下北支那方面军提出的1939年9月下旬报告书中的军医部统计。记录独混第八旅团9月30日在慈峪镇(灵寿县北方约9公里)的损失数为战死41名,战伤63名,合计死伤104名。此数是方面军全体统计中的一部分,作成时间应是10月20日后。从文件全体的传阅印看,最早的阅览印为10月25日,陆军省(?课)。

1-11旬间战死伤统计 战时旬报 JACAR:C04121715300 6park.com

统计对象,是作战地区(慈峪)的上级部队(独混八旅)全体的死伤总数。所以不仅田中大队,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的其他参战部队(如与旅团长同行的工兵小队,救护班,电台,29日来援的木村救援中队,战车队等)的死伤数,也应包括在表的104名中。

  日军的损失统计中,死亡数一般都是比较准确的定数(统计时的正确数字),而负伤数由于判断标准不同,经常有大小出入。此处记载的负伤63名,应来自下述军医少尉丰田春满的报告(报告重轻伤员63名),即军医掌握,上报的数据。从此表还可以得知北支那方面军在9月21日至30日间,管区(华北)内所有部队(约30余万)的损失总和为战死71名,战伤144名,合计旬间战斗死伤215名[30]。在此十日间,陈庄战斗的损失比率最大,八路军取得“大捷”的确是事实。但即使将方面军的旬间全体损失都计算给“陈庄大捷”,其数量也不到八路军公布的战果1500名的六分之一。

   当然会有人问,此记录是否可靠?可参看文件的封面,属于北支那方面军向陆军省呈报的《军事极密》文件,经过了陆军省几十个担当部门近两个月的传阅,可以称是一个正式的档案密件,数据是可靠的。并不是对外宣传。但此件记录的数字范围仅限于日军的军人,军属,不会包括协同作战的伪军和运输物资的民夫,苦力的死伤数。所以陈庄战斗日军死伤104名,并不是八路军一二〇师陈庄大捷的全部战果。实际上,如下所述,“战果”中包括大量被八路军击毙的没有武装的民夫,超过日军的死亡记录数据的41名。(下述)。

1-12旬间战死伤统计 战时旬报2 JACAR:C04121715300 6park.com

1.4.4.遗骨送还50柱

此损失104名的统计中,会不会有遗漏?笔者认为很可能有少数遗漏,或未确定的战死者(战伤死),因为这个数据也仅仅是截止于10月中旬,战斗结束约三周时的数据。由于仓惶撤退中战死者尸体被遗弃于战场,之后对“失踪者”的尸体,遗物的寻找,调查并不容易,短时间内很难判明真相。

笔者在继续搜寻之后的死亡记录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即11月22日,田中(省)部队灵寿县战斗中的死者“遗骨”归还日本时的报导。可查到岩手,石川,富山,岐阜四个县的《朝日新闻》地方版面登载了这条消息。各县报刊并且各自列出战斗中本县死亡者的名单。除了死亡者名单外,报导内容一致,应是联队区统一对关系各县的通知。报导内容如下
在北支那灵寿县附件的激战中,名誉战死的田中(省)部队50勇士的英灵,将于12月4日于○○上陆,6日无声凯旋故乡。本县战死者为…(各县的名单)

1-13朝日四县 19391123 图为笔者合成

 从内容可知道是遗骨护送队从现地出发前,原队(本乡联队区)提前发出的通知。日军的遗体送还过程,是一个统一组织行动。若参考约半个月后返回日本(12.27到达)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的遗骨送还过程,可知隶下各队由一名(或数名)将校组成护送团,携带遗骨汇合到旅团,师团等上级大单位处。后编队乘车到上海集结(每次(船)约数百名)。乘专用船(东亚海运会社运输轮长城丸)经门司到神户上岸,之后在前来迎接的遗族家属代表等护送下,改乘火车到达东京车站。在月台“陆军三长(陸軍大臣、参謀総長、教育総監)代理等出迎,举行慰灵仪式后,由各队护送者将骨灰送回原队出身地。

1-14 朝日报刊公布战死者名单集成 笔者做表

 仪式比较正规,有提前通知各亲属准备的必要。以上报导既是这样一个对各出身县关系者的通知。这里出现的重要数字,是陈庄战斗的 “英灵”全体数被称为50名(50勇士)。比起一个月前,北支那方面军军医部统计又新增加了9名。推测是新认定了部分无尸体的失踪者为“战死”。各县为此还在地方报刊出示了本县的战死者姓名,出身地等信息。可知主要是石川县,岩手县,富山县,岐阜县的出身者。以下是笔者汇集各地方报刊出示的人名,统一作成的战死名单,共41名(还有未查到的它县部分)。

经过之后的核对,发现此时的报导名单并不准确,不仅多有人名汉字的误植错误,还可能有将对象人物搞错的情况。但至少,在报刊报导下,笔者首次搜集到约40名的战死者实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因为用此41名战死者名单,可以检证另外一个更重要文献史料。  

1.4.5.五,合祀名单中的59名

  最后一个重要资料,是发表于太平洋战争开始后1942年的靖国神社合祀名单。年3月,9月共发布两次,都记录了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战死者。其中包括陈庄战斗的全部死亡者。名单特征是没有死亡时间,和部队名。但按照部队顺序,军阶顺序排列。每一段,基本上,也应该是一次战斗的统计。1942年共公布两次,每次约40页,共记录了1939(昭和14)年度的战死者约14000名。从此庞大的数据中,寻找数十名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死亡者位置是不容易的,最重要的线索既是要知道复数战死者的实名,和出身地。这样才能正确地寻找,判断其所属部队的所在位置。以上从两次报刊报导(10.10,11.22)中收集的战死者41名的名单,正好提供了这个重要线索。

   以下的两图既是笔者在战史研究者G.X氏协助下,确定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在陈庄战斗中的死亡者位置。与上述名单对照,记录准确无疑,共网罗了59名合祀“英灵”。

1-15 官报合祀名单420328
1-16 官报合祀名单 420925

比约两年半前,1939年11月22日遗骨送还时的数字,又多了9名。怎样来解释?笔者认为,1939年11月22日通知的灵寿陈庄战斗死者遗骨50柱,肯定都在此合祀名单中。但两个表中记载的59名,并不一定都是陈庄战斗的战死者。此表并不是按作战日期的记录,而是按部队别记录,所以此59名肯定都是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1939年9月前后的死亡者,但有可能包括其他战斗中的死亡,或其他场所,其他原因的死亡者(但不包括战病死,靖国神社合祀名单中战病死部分另报)。比如下表中的坂野建二(岩手)中尉,基本可以确定不是讨伐队的死亡将校4名中(将校战死3,战伤死1,都可掌握实名)的人员。

  所以笔者判断,11月22日报导的所谓“遗骨”送还者50名,是陈庄战斗确切的战死者。其所有人名,都应出现(包括)在靖国神社合祀名单的以上59名之中。以下是笔者作成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靖国神社合祀名单。大都数都可以和以上地方报刊报导的人名重合。其中的50名,应是陈庄战斗的死亡者。可疑者9名,应出现在与地方报刊报导的非重合者之中(见备考栏)。

1-17 官报名单集成

 从此表中还可以知道,在战斗命令,战斗记录中出现的主要干部将校的三个中队长,北村,川崎,大岛都未死亡(未在表中),小队长独坂也无恙,负伤的五十里中尉(见丰田记录,担架抬回)也并未因伤死亡。八路军记录中出现的死亡者“本村中队长”等,也根本不存在(有一名北村二三雄的上等兵)。将校死亡数4名,仅占将校总数的约1/3弱。此点也证明了八路军将田中讨伐队全歼的战果报告,并不是事实。   



1.5 民夫的受难   

国内的宣传机关为了美化自己为抗战“中流砥柱”,总喜欢用“日伪军”, “敌人”一词混淆歼敌内容。或用“歼灭”,“死伤”,“消灭”一语来糊涂死伤区分。其中,非日军的部分,负伤的部分,定义并不明确,最容易被利用做手脚。

陈庄战斗也不例外。若提出日军的死伤证据,还会有人强词“其他歼灭的都是伪军”。此战斗中,八路军 “歼灭”日军以外之战果到底多少?前节曾提到过,从讨伐行动中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9月24日的命令书内容计算,伪军部分为行唐,正定,无极三县的警备队员计27名,及一个混合警备队(应以灵寿县警备队为主)。总数从丰田春满的记录,“其余人员为工兵一分队,无线班,救护班,县警备队等共约80名”来推算,伪军(各县警备队)全体员数约45名。其中应出现近半数(按日军死伤比率计算出的概数)死伤,即可以说“歼灭”伪军20名。

  此外的战果中,还有以下日军两个档案文件中记录的雇佣民夫的损失,仅死亡者就达46名,负伤者不详。前节中,笔者算出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运输队规模,应小于是年7月于灵丘地区山地扫荡的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的行李队,最大约有100名前后的民夫(车夫,苦力),和征用的车马等。从死亡者46名的数字看,可见其中的约一半,被一二〇师部队作为“伪军”消灭,所谓“16名俘虏”中,也应有一部分是做苦力的民夫。

日军档案中,文件名《方军经监第五二三号/伤害慰藉料赋与之件报告》(赔偿支出报告),是1940年8月10日,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向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提出的报告。记录了赔偿金受领人“李朱氏”以下43名的姓名,和赔偿金额。

  支付日期为1940年1月10日,对每位受难亲属一律赔偿150圆(日円)。“支付部队”名记为独混八旅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第四中队。“事故发生日期”记载为1939年9月24-30日期间,“事故发生原因,状况”记录如下:

1939年9月24-30日间,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第四中队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附近战斗中,作为苦力雇佣的民夫在战斗中遭到敌袭战死[31]。 

1-18 赔偿记录 JACAR:C07091648900

  死亡者并没有姓名记录,记录的只是金额受领者的死者亲属姓名。从中可见日军对此类雇佣者的生命保障并不认真,若无遇事故、付佣金后完事,不会留下任何记录。但为何对此次损失进行了如实赔偿?笔者认为苦力的雇佣,都是由驻守地区当地的正定,行唐,无极各县伪组织(维持会)代行,有雇佣凭证,肯定还有负责的监工,管理者(即各县警备队)。守备部队有常驻之地盘,为了维持治安,必然要和伪组织维持好关系。若此件民工苦力的契约,监督者是维持会等伪组织或中介商的话,从交易契约面就产生了日军(雇佣者)对此件支付赔偿的义务。若仗势赖账,拒不赔偿,会影响到统治者形象,不利于部队本职的地方治安。所以此笔支出,也可称为是日军的“安民,宣抚”工作的一环。   至于此44名被八路军击毙的民夫是否都是由驻无极县第四中队所雇佣,还有疑问。从前述作战命令内容看,是参战的各中队从警备地区各县(灵寿,无极,行唐,正定)带来的民工。所以考虑在赔偿金的会计处理时,为了省事,全部都记录到第四中队账头上。支付者,反正都是上级部门财会,和各中队不发生关系。

1-19 赔偿记录2 JACAR:C07091507100

   除了此44名民工之外,还有一个同类报告,是1940年2月28日的赔偿记录,名《方军经监第123号》。记录了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对“八月二十一日后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附近战斗中死亡”的马夫焦三姥,王海卿两名的赔偿,受领者为焦三姥之弟焦六十,王海卿之母王门王。金额相同,都是150圆。因为有陈庄附近战斗一词,笔者考虑“八月二十一日”是“九月二十一日”之讹。很有可能也是陈庄战斗的关系者。支付日期比前者早,为1939年12月31日[32]。若加算此件,八路军一二〇师部队在陈庄战斗中(前后)共击毙民夫,苦力数为46名。约等于击毙日军的总数。占八路军实际战果的约1/3。当然,此拉马,抬担架的民夫不会上第一线作战,正因为没有武器,抵抗力,所以大多成为八路军战史“歼敌立功”的活靶子。   赔偿金150日圆,在当时有多大价值?从军薪看,相当于最低等级2等兵的基本军薪(6圆)约两年分。或日本兵最低一等死亡赐金(国家抚恤金)的约十分之一。从在日本国内的购买力看,此时大米10公斤的价格约3圆。

  此件资料中最后一项,是同大队第三中队于 “河北省新乐县东长寿驻留中,对蒿城,邢台间战斗中白振江战死的赔偿(金额相同)。此件没有日期,但记在一处。若为同时间段,可佐证第三中队(新乐县东长寿,铁道警备队)与大队分别行动,此时没有主力(中队)参加陈庄附近战斗。 

   综上考证,可得知八路军一二〇师在陈庄附近的战斗中,共击毙日军约50名,击伤日军63名,击毙民夫46名(以上为准确实数),毙伤伪军约20余名(推测概数)。可称毙伤日伪军130余名。若将民夫、苦力也视为“伪军”“敌人”的话,又可称陈庄战斗战果为“歼灭敌人”180余名。又,民夫的统计仅仅是死亡者,若再算上击伤民夫,俘虏民夫数字,“战果”还能再多出一些,只是内容面,并不太光荣。但不管如何拼凑,离自报的1500余名,还有相当距离。八路军所称的13-16名俘虏中,仅提示过日人“山田泰治”一人的实名,若真存在,推测绝大多数都是民夫,伪军。



1.5.日军救援部队人数,损失

  按晋察冀军区《抗敌报》最初报导,进攻陈庄的水原讨伐队人数只有7-800名,还是比较接近日军实际出动人数500名(包括伪军,民夫)的。但之后陈庄战斗日军出动人数,或八路军歼敌人数为何越传越多,仅歼敌数就能称1000名,1280名,1380名,1500名,不下2000名?从各种记录的内容和构成方法分析,可得知主要是加算了“歼灭”所谓“救援”陈庄的日军部队数字。从以下有关陈庄战斗的最初记录中即可看到这种战果计算法。
“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进攻陈庄之敌七百余,为我××部完全消灭,并击溃敌援军千余人,总计是役毙敌千余人…》[33]”,

以此为例,之后战果报导中,从田中讨伐队本队和前来增援部队的两方面,将歼敌总数不断扩大。即陈庄大捷中公称“歼敌700-1000名”以外的战果部分,都来自于所谓对歼灭日军“增援部队”战果的一种估算。

  日军到底是如何增援陈庄作战的?如前所述,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本身,除据点守备外早已倾巢出动,不可能有任何救援兵力。28日战斗危机时,按八路军的记录,在慈峪北上,下五河,白头山一带,曾发生七一九团对日军援军部队的阻击战(后述)。称28日增援的此部敌人数为“当日由灵寿又增至慈峪敌军三百余名,连同原有敌人共计八百余名”[34]。或“灵寿方面增加到慈峪之敌约四五百人,下午三时又由灵寿增慈峪敌三百余,下午四时慈峪之敌八百余,向南北五河、白头山我津南自卫军阵地进攻”[35]。即28日从慈峪增援的日军部队为800名。

  若对照日军记录可知,此来自慈峪的救援队,并不是什么外来部队,而是讨伐队轻装奇袭陈庄时,留守在慈峪的大岛中队,即田中讨伐队的一部(约1/3弱)。若都出动的话,最大兵力也不过步兵两小队,山炮一小队,约百名。灵寿县留守部队,如前所述,可以用于县城守备的部队此时仅剩一小队,从距离面是有可能增援的,但日军的战报中并没有来自灵寿县的增援记录。况且从本务的县城守备讲,也是不允许其小队做此类冒险的。若真来增援,最多也只能再挤出约10余名(约一分队)。

田中讨伐队以外的增援部队,是上级百十师团长桑木崇明从石门派出的步兵第一六三联队第二中队主力,附有战车两辆。当事者证言救援中队总数约百名前后。此部分增援部队于29日下午或夜间(两种说法)到达,任务是收容死伤者,所以没参加战斗(29日晨日军向南方鲁柏山系突围后,打通陈庄道路的增援作战,已失去现实意义),也没出现伤亡。主要进行了夜间在河滩地附近(沙湾)的对讨伐队脱出人员的搜寻,收容。关于此增援部队行动,《步兵第百六十三联队史》中有一个史料价值不高、仅可作参考的回忆材料,记录了第一六三联队第二中队对陈庄战斗的救援行动。

本部驻保定的第百十师团(桑木崇明中将)与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驻石门)为同地域守备队。管理面为上下级,本没有直接隶属关系。陈庄战斗前1939年9月15日,出于需要(与陈庄讨伐的关系不明),原来驻石门东90公里深县(衡水)的第百十师团百六十三联队第二中队,临时被配属给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本部直辖,进驻石门。担任旅团的留守机动部队。陈庄战斗危机时,此中队的一部分被派往陈庄救援,并留下了救援队记录。

   按第二中队第三小队第五分队士兵衫原贡的回忆,此队于“10月6日傍晚,接到水原义重少将的紧急求援电报后,将在西兵营的中队一部分组成救援队,携带两天口粮紧急出发”。兵力数为“指挥班,第一小队(吹野少尉),第三小队的一半(田中少尉),旅团无线一分队,山炮一分队,总数约百名”,乘车出发。下车后急行军两小时,当夜赶到了战斗地点慈峪附近。但由于兵力太少,夜间又难辨敌我,没有主动打击敌军(八路军),只在战场附近进行了虚张作势的佯动牵制,以通知敌我两方,日军的援军“大部队”已到达。次日正午前,发现率手兵数名乘马出围的水原旅团长,傍晚又将田中大佐的“遗体收容”。第三天也在战场附近收容散兵。傍晚任务终了,深夜返回石门。此文还称水原部队的指挥统制失效,最后下令“自由脱出”。失败原因是因为“两侧山顶没有派出侧卫部队”。

 同百六十三联队史还记录,10月3日至10月11日,第一机枪中队和第四中队的一部分,也因为陈庄战斗后的报复扫荡,配属给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赴灵寿县参加了讨伐[36]。 

 衫原贡此手记并不是什么档案记录,只不过是一个下级士兵的事后回忆。根据应是自己在“军人手帐”(部队发的笔记本)留下的几笔简单记录。即出动时间,编成内容那一段。其余的战斗过程叙述部分,应是凭记忆的还原。与实际对比之下可见基本情报有复数错误。明显的错误之一是搞错了战斗时间,称10月6月晚间出发。若按其记忆,两天后返回石门的时间应是8日深夜,或9日凌晨,与陈庄战斗事实不合。二是错记了田中省三郎大佐的死伤情报。按正式记录,田中是28日负伤,10月4日13时30分于石门陆军病院死亡,并不是死于战场。三是因为不是指挥官,所以不了友军情报,称水原旅团有两个大队以上兵力参加了陈庄战斗。

 

1-20救援队指挥官一六三联队第二中队木村喜义大尉,率兵约百名,两辆坦克

此类个人事后的回忆,可以说是战史研究中,最没价值的部分。本人虽经历了此战斗,但绝不是经历者叙述的就是历史事实。基本情报根本不可能正确记忆,所以回忆录中,经常要出现想象还原,添枝加叶等不实部分。衫原贡记忆中可参考部分,实际上仅仅是“手账”中的编成记录。即“指挥班,第一小队(吹野少尉),第三小队的一半(田中少尉),旅团无线一分队,山炮一分队,总数约百名,乘车出发”,其余应是回忆,于夜间在河床摸索搜寻友军,应是一个鲜明的记忆。但收容了田中大佐的尸体,属于想象还原。另外10月6日晚间出发,应是把另一条记录,即第二次讨伐出动时间,错戴于第一次救援出发。

 救援队派出的准确时间,可见第百十师团长桑木崇明中将的日记,称“9月29日,接到水原少将在灵寿西北方陈庄附近扫荡中,与优势之敌进入激战的报告,派战车增援”。10月1日,“接到田中大队长以下多数死伤的报告”。10月4日,记录了田中大队长的“战伤死”。10月5日,参加了田中大佐遗体告别式[37]。

 田中省三郎死于10月4日午后13时30分的事实,还可《朝日新闻》10月5日报导。死后约三周的10月25日,因战伤死特别晋升陆军少将(『朝日』19391026夕刊一面)。田中从中佐晋升大佐的时间,是死亡前一个月的1939年8月1日(『大阪毎日19390803』),10月25日再次晋升少将(东京『朝日』夕119391026)。仅两个月走完了普通军人需要六,七年所走的仕途,但付出的是生命代价。

桑木日记中提到了派“战车”增援。陈庄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长陈伯钧,在日记中也记录了30日到达的敌增援部队为“二百余,汽车五辆,坦克两辆”,与事实较接近[38],其他几个战斗详报,也称29日到达的木村中队,为200余。当时的标准军用卡车(称自动货车,94型)为载重1.5吨,最大可搭乘兵员20名。所以5辆汽车可载者不会超过百名。此点,和前述衫原贡记忆(人员百名)吻合。

日军真正的大规模出动,是陈庄战斗结束后, 10月6日开始的报复性扫荡。前衫原贡回忆中的“10月6月晚间出发”,指的应是此扫荡作战。10月7日《陈伯均日记》记载:“是日黄昏前,敌寇七、八百又进到坡门口、石嘴及其以南之高地,打扫战场,焚烧房屋以示报仇之意”。晋察冀军区《抗敌报》也报导:
灵寿敌人增到千余人,五日,附汽车?十辆,坦克车四辆又向北进犯,六日下午三时到慈峪,七

喜欢DF3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DF3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