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62我军前沿报告,印军直升机正在降落,炮兵指挥部:十发急速射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1-09-13 19:06 已读 1552 次 3 赞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克节郎地区,我军两个炮兵连,共12门55式120mm迫击炮,备弹1900发,采用急速射、拦阻射、集火射击等方式,歼灭印军数百人、击毁直升机一架,创造了高原山地运用迫击炮的经典战例。

迫击炮,是一种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点简陋的武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一根管管,一块板板,两根杆杆,形象地概括了迫击炮的三大结构:炮身、座板和炮架。

这种“简单”的武器,在中国军队却有百年历史。
迫击炮来中国

中国的第一门现代迫击炮诞生于1923年,名为“沪式82毫米迫击炮”,从这个名字看似乎应该是在上海生产的,它是一种对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的仿制品。

虽然“沪式82毫米迫击炮”的射程只有不到三公里,但却拉开了现代迫击炮在中国百年辉煌的序幕——从北伐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迫击炮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般来说,现代迫击炮的雏形,被认为出现在日俄战争中的旅顺。 6park.com

俄军雷击炮 6park.com

当时,日军用挖壕沟的办法慢慢向俄军阵地逼近,这种看起来原始的办法,却让俄军焦头烂额,他们的直射火力对躲藏在壕沟中的日军毫无办法。

情急之中,俄军改装了一种原本用于发射水雷的臼炮。

他们给臼炮装上炮架,以大仰角发射一种带长尾的炮弹,用曲射弹道轰击壕沟内的日本兵,给日军造成大量杀伤。

这种火炮被称为“雷击炮”,它发射超口径炮弹,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之所以说它是雏形,是因为它还不具备现代迫击炮的特征,比如:弹底发射装药、同口径炮弹、缓冲机构、三大结构件(炮身、座板、炮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人斯托克斯研制的迫击炮,是公认的现代迫击炮开山之作,中国对它的仿制,标志着现代迫击炮正式进入中国。 6park.com

斯托克斯研制的迫击炮 6park.com

相比其他的陆军火炮,迫击炮造价低、易于操作、重量轻,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在民国时期,迫击炮是兵工厂的主要产品之一。

1931年,南京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了一种82毫米迫击炮,命名为“20年式迫击炮”,这是参照法国迫击炮对“沪式82毫米迫击炮”的改进。

有了这种成熟产品后,第二年南京就正式成立了专门生产迫击炮的工厂,主要生产82毫米迫击炮,1935年的产量是年产180门。

虽然迫击炮结构简单,但要想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耐用,还要标准化的产品,却一点儿也不容易。民国时期能自行生产82毫米迫击炮,已经算是个不小的成绩了。

迫击炮加工难度并不大,对中国来说难度是卡在材料上——没有合格的炮钢。中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60年代的事了,后文会详细介绍。 6park.com

6park.com

整个民国时期,随着军工加工水平的提高,中国生产的迫击炮口径也逐步加大,从50毫米、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直到150毫米,都有所涉及。

民国时期生产的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已经属于重型火力。这种炮的射程大约是5公里,1947年的时候,中国可以每年生产2000门。相比1935年的180门年产量,十多年中,民国兵工厂进步也很明显。
红色迫击炮

刚才我们说的是国民政府的迫击炮生产情况,与之相比,共产党方面的迫击炮生产和装备,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事实上,红军从1927-1935这几年,根本不具备制造枪炮的条件。这一时期仅有的迫击炮基本都来自缴获,不但数量少,炮弹供应也严重不足。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八路军却使用迫击炮创造了经典战例。1939年11月7日,在河北涞源的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杨成武部战士李二喜,用迫击炮击毙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使他成为正面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

一直到1940年,八路军才有能力开发简易的迫击炮,至于给正规部队配发自己生产的迫击炮,那都是1941年以后的事了。

据史料记载,1938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省榆社县韩庄村的一个大庙里,成立了总部修械所,可以进行武器修理。1939年7月,“总部修械所”搬迁到了山西省黎城县水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

山洞的名字叫黄崖洞,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黄崖洞兵工厂。1940年,朱德、彭德怀先后视察了黄崖洞兵工厂,这可是八路军的宝贝疙瘩。

据记载,当时兵工厂每月可以生产步枪500支,小钢炮(日军89式50掷弹筒)8门。 6park.com

“小钢炮” 6park.com

相比国民政府的兵工厂,这点产量简直不值一提,但八路军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黄崖洞兵工厂,曾经付出过伤亡几百人的代价,可见当时军需补给的困难程度。

八路军唯一能生产小型火炮的工厂,只有黄崖洞兵工厂

日军的89式50毫米掷弹筒,是黄崖洞兵工厂最早的仿制产品。这种很受战士们欢迎的武器,也是一种“另类的”迫击炮。八路军就把仿制的掷弹筒命名为:“七一式解放区造50毫米迫击炮”。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1941年底时,黄崖洞兵工厂已经生产了1000门小钢炮,有力的支持了前方。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制造迫击炮,也经常维修战损武器。1942年,八路军在“反扫荡”中缴获了日军5门82毫米迫击炮,就是送到黄崖洞兵工厂进行修复后,又重新走上战场的。

1944年,随着“抗战”形势好转,根据地已有兵工厂14家;到了1947年增加到了19家,可以自行生产82、120、150毫米迫击炮和部分弹胚。不过,八路军兵工厂始终没有做到可以支撑大兵团作战,部队主要武器来源依然是缴获。 6park.com

黄崖洞兵工厂 6park.com

总之,在1949年以前,我军使用迫击炮时,根本没条件挑选,有就比没有强。当时工厂也是“有什么条件就造什么炮”、“缴获什么口径的炮,就配什么样的炮弹”。战场上出现的是各种规格、品种杂乱的迫击炮,后勤保障极其困难。

根据建国初期专家统计,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部队,枪炮口径达到了82种、型号规格有100种、各种弹药有274种、分别来自24个国家。
"万国造"迫切需要制式化

50年代开始,中国迫击炮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向国产化、制式化和专业化过渡。

1952年12月,由黄崖洞兵工厂和南京军械厂合并组成的迫击炮生产基地—国营307厂建成,1953年10月,该厂生产出了新中国最早的制式迫击炮——53式82毫米迫击炮。

“53式82迫”是严格按照苏联图纸、使用苏联炮管材料生产的,是一种在苏联“手把手”支援下制造出的产品。 6park.com

五六式160mm迫击炮 6park.com

1954年,307厂又根据苏联图纸生产出了55式120毫米迫击炮,这是仿制苏联“1943年式120毫米迫击炮”的国产型号;1955年,307厂试制成功了生产技术较为复杂的160毫米迫击炮,标志着“红色兵工厂”对迫击炮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6式160毫米迫击炮一共生产了412门,于1961年停产。

整个50年代,中国迫击炮的生产都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

在苏联专家驻厂的7年半时间里,307厂从“修”到“造”,在技术上从“不统一”到“统一”,向正规化逐渐过渡。先后仿制出了"5"字头的三种迫击炮,是当时最优秀的火炮成果之一。在抗美援朝、炮击金门和两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同口径迫击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二战后期的水平,但关键材料炮钢,却直到60年代初才能自行制造,始自于63式60毫米迫击炮。 6park.com

6park.com

63式60毫米迫击炮,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制式迫击炮,全部材料完全实现了国产化,累计生产了5500多门。从60年代开始,中国的迫击炮开始进入积极改进、自主创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还出现了一门很有特点的迫击炮:师属140毫米迫击炮。

这门炮的研制是在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之后,当时炮兵科研部提出研制一种新型迫击炮替代56式160毫米迫击炮,因为这种炮太笨重,进入、撤出阵地都非常缓慢。

为了显示当时第三世界大国"反帝反修"的气魄,新迫击炮的口径选择也很有特点,取了一个介于“北约”和“华约”之间的口径——140毫米。

140毫米迫击炮1973年生产出样炮,它改进了“56式160迫”的缺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增加了底板爆发器,便于撤离。新140迫击炮战斗操作方便,射速提高,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缩短,机动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6park.com

1971年式100毫米迫击炮 6park.com

不过,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中国迫击炮研制水平、最有中国特色的应该是国产100毫米迫击炮-1971年式。这种炮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部队称为"功臣炮","功勋炮"。

1971年式100毫米迫击炮火力密集、威力大、精度好,非常适合山区丛林战,是团属炮兵的理想武器。它可以破坏观察所、野战工事,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不构筑工事进行射击,2001年入选了《世界王牌武器库》一书。

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迫击炮,于1984年进行了改进,对炮身、座板和炮架重新设计,1989年定型,命名为PP89式100毫米迫击炮。
威震边关

迫击炮在建国初期,曾是我军步兵团、营一级的标准压制火力。在历次边境作战中,显示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重型身管火炮使用受限的高原山地,发挥了重大作用。

53式82毫米迫击炮

在1962年中印边境著名的邦迪拉之战中,解放军使用53式82毫米迫击炮,伴随步兵作战。打出了“听音开炮、交替前进”的经典战例。

1962年11月17日,解放军一个步兵团,经过7天5夜艰苦的强行军,切断了德让至邦迪拉的公路,将守卫邦迪拉的印军步兵两个营共1500人包围。 6park.com

53式82毫米迫击炮 6park.com

在邦迪拉山口以北约1000米处,有一道天然屏障——2891高地,要想全歼邦迪拉山口守敌,必须要先拿下2891高地。

1962年11月18日中午,在一名副营长的带领下,解放军两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携带三门53式82毫米迫击炮),开始向2891高地搜索前进,他们的任务是占领高地。

在前进到距离目标1500米时,步兵观测发现,高地上有印度士兵正在修筑工事,我军步兵开始隐蔽接敌,准备靠近了再打。

就在我军逐渐接敌的过程中,突然遭到印军猛烈射击,进攻部队在敌人火力压制下,不得不停止前进。

这时,伴随步兵行进的迫击炮排,迅速占领一块林间空地作为发射阵地,开始轰击2891高地。

他们携带的“53式82迫”重36公斤,分解后重量尚可。但是,2891高地附近的地面覆盖着厚约半米的腐殖质层,人马行走极为困难,只能在季节性小道中艰难穿行,所以炮排只能携带3门炮和64发炮弹。

进入阵地时,他们又被浓重的雾气包围,这里山间谷地常有规律性云雾。云雾大时,目视距离仅有数米,观察和联络都变得很困难。

为了快速压制敌人火力,炮排只能采取“根据枪声概率估算距离”的方法进行射击。

他们根据经验,仔细辨别敌人机枪的射击位置,判断距离应该在1800米左右。53式82迫击炮的射程是2540米,于是炮排以1800米射击距离装定目标诸元,连续打了5发。

大雾中从天而降的炮弹,砸懵了印军机枪,射击停止了。被压制的我军步兵开始继续前进,炮排也紧随步兵转移阵地,随时准备再次进行火力支援。 6park.com

53式82毫米迫击炮 6park.com

没想到,仅仅向前推进了不到200米,敌人机枪居高临下再次开火,步兵连又被压制。炮排再次采用概略射击法轰击敌人,这次只打了3发炮弹,敌火力点就被迫停止射击。

为了能持续压制敌人火力点,炮排决定充分发挥迫击炮灵活、轻便的优势,用三门炮交替射击,依次前进。

他们始终保持一门炮在原地进行监视射击,另外两门跟随步兵前进,等拉开一段距离后,监视射击的火炮停火追赶步兵,前方两门炮开始接替射击,保持压制。

这种“交替转移、持续射击”的办法,为两个连的步兵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火力支援。下午6点,我步兵顺利攻占了2891高地,彻底将印军第48旅合围。战斗结束后,炮排仅剩一发炮弹,但他们却圆满完成了任务。

55式120毫米迫击炮

除了轻便灵活的82毫米迫击炮之外,“55式120毫米迫击炮”作为重型火力,也在对印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park.com

55式120毫米迫击炮 6park.com

1962年10月,成都军区前指命令西藏军区,集中三个团、两个120毫米迫击炮连,对入侵克节朗地区之敌实施自卫反击。

西藏军区将12门120毫米迫击炮,编入前指炮兵群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章多空投场和支援步兵作战。

章多,是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盆形台地,海拔4800米,地势险要,通行极为困难。印军在这里建立了指挥、补给中心,有600余人驻守。还配置了75毫米山炮4门、106毫米迫击炮4门,并建有空投场1个,筑有多处野战工事及地堡。

1962年10月16日清晨,迫击炮连开始向预定阵地机动。

55式120毫米迫击炮的全重276公斤,一发炮弹重16公斤,主要依靠骡马或者车载牵引方式机动,但在山高林密的克节朗地区,只能依靠人力肩挑手扛送入阵地。

克节朗地区道路崎岖难行,有的地段即使单人通行,也需要手攀足蹬,战士们负重后行进更加困难。而且这里山高林密,离开道路就不能通行。

从当天早晨开始,迫击炮连在一个步兵连的协助下开始搬运火炮。20公里山路,几百名战士用了30多个小时才把这12门炮搬运、部署、组装到位,可见地理条件之恶劣。

相比身管火炮,只有迫击炮能进入海拔落差如此巨大的阵地。也正是这12门秘密部署的大口径迫击炮,在后来的战斗中给印军带来极大杀伤,立了大功。

第二天,上级再次动用三个步兵营,给炮连运送炮弹。部队用了20多个小时,才把1900枚炮弹运输到位。充足的炮弹,是取胜的有力保证。 6park.com

当年拍摄的照片中,迫击炮弹清晰可见 6park.com

一切准备就绪后,炮连开始精确标定射击诸元,印军的炮兵阵地、指挥所、暗堡、后勤仓库等目标都被精确测绘,只等上级命令就可以发起攻击。

1962年10月20日上午7:30,战斗打响。

率先开火的炮三连,对印军章多空投场进行了20分钟的火力急袭,将这个补给点的物资全部摧毁,敌人火炮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全部报销。

炮二连则用火力急袭的方式,从绒布丢到扯冬,逐次对印军工事进行火力覆盖,每个目标轰击5分钟,把印军阵地挨个点了一遍名。

我军参加炮火准备的12门重迫击炮,从威力和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为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我军还是决定开火前不进行试射,而是一边打一边校正,不给印军逃窜和反应的时间。由于战前都对目标进行了精确测绘,所以炮火准备的效果很好。

上午9点,一股印军终于顶不住我军进攻,开始逃窜,这一情况马上被我炮兵观察哨发现。

我军马上集中两个连的迫击炮火力,对这股敌人进行拦阻射击。炮弹精准砸落,把逃窜之敌又赶了回来,随后被我步兵消灭。

上午10点左右,炮兵观察哨发现了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情况:印军一架直升机出现在章多空投场上空,并开始降低高度,看样子是要降落。

这个空投场地是附近山林中唯一的平整空地,战前是印军重要的补给场地。但这里刚被我军火力覆盖过,印军应该清楚此地已经完全处在我火力控制之中。但不知为何,这架直升机依然准备强行降落。

究其原因,也许是印军的通讯体系已经崩溃、直升机完全不了解战场态势;也许是飞行员想要冒一次险,接走某个大人物吧。但不管怎样,我军的回应很直接:印军直升机刚一落地,我炮兵阵地的口令也已下达:十发急速射,放!

瞬间,直升机就被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6park.com

6park.com

中午12:00左右,又有大约500名敌军企图沿一条小路向山口方向逃窜,炮兵连又对其实施了拦阻射击。其中一个连往逃跑印军的前、后方向轮番开炮,打的他们既不敢向前,又不能后退,只能原地卧倒,就地找掩护。

这时,已待命多时的另一个炮连开始发威,对动弹不得的印军进行集中射击。印军都隐藏在山林中,并不容易发现。炮兵们索性用炮弹把敌人隐蔽的这400米范围,全都"耕"了一遍,总共耗弹180余发,就将这股敌人彻底打残。随后步兵发起冲锋,将其全歼。

后记:

迫击炮结构简单,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虽然它很早就被引进中国,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到真正发展。

从苏联撤走专家开始,一直到新世纪道来,这一时期中国独创了100毫米和140毫米迫击炮,自主研制了60毫米迫击炮,并且给空降兵、装甲兵开发了新型迫击炮,研制出成功的外贸产品,独立开发了超高强度炮钢和多种先进引信,我军更是在历次战斗中,用迫击炮创造出无数辉煌。

迫击炮,至今仍在战场上大放光彩,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大道至简,取胜才是硬道理。(全文完)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