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关于飞虎队你可能不知道的12件事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10-23 13:29 已读 515 次 1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就像在不列颠之战中拯救了英国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一样,飞虎队也成了另一片战场上一个历史黑暗时刻中的英雄象征。 6park.com

Bill Yenne 2016/08/21 09:13浏览 31.4w来源:界面新闻字体:宋 6park.com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6park.com

本文作者比尔·耶讷(Bill Yenne)是最近新书《当老虎统治天际》(When Tigers Ruled the Sky)的作者。作为一位美国航空和空军史学者,他还著有数十本军事和历史书籍。耶讷曾为一战和二战百科全书供稿,也曾出现在《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史密森尼频道播放的纪录片中。

“这些美国人在缅甸稻田上空取得的胜利所扮演的角色,堪比不列颠之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在肯特的啤酒花地上空赢下的战斗。”——温斯顿·丘吉尔

当美国人对珍珠港遇袭感到震惊,徒然渴望着能听到有美国人在世界其他地方回击轴心国时,飞虎队似乎是突然间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

1941年12月,报章头条都是有关驻珍珠港美国舰队主力和在菲律宾的一支美国空军遭重创的报道。可就在这时,美国战斗机飞行员在中国领空横扫日本轰炸机的消息也出现在了报纸上。在美国很少有人听过他们的名字。美国人不禁要问:飞虎队队员都是些什么人?

就像在不列颠之战中拯救了英国的皇家空军战机飞行员一样,飞虎队也成了历史黑暗时刻中的另一个英雄象征。

如今,飞虎队很可能依然是有史以来最为有名的美国战斗机团队。他们的名头仍旧和二战历史记忆产生着共鸣,正如他们带有鲨鱼头涂装的P-40战斗机一样,那依旧是美国空中力量在这场大战中的标志性图案。

1. 飞虎队并不属于美军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由于飞虎队在美国军事组织中名垂青史的伟大形象,人们很难想象他们其实并不是身穿美军制服的军人。他们并不是美军军人,而是受雇于一家神秘公司的雇佣兵。

飞虎队的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成员虽然都曾在美国陆军、海军或海军陆战队的航空兵部队服役,但他们都已从军中退役。他们与中国的中央飞机制造厂(CAMCO)签订了民事合同。中央飞机制造厂是一家1930年代开始运作的公司,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飞机制造商柯蒂斯-莱特公司(Curtiss-Wright)成立的合资企业。

中央飞机制造厂则与一家名为中国国防供应公司(China Defense Supplies, Inc)的实体签订合同,该公司由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幕僚汤米·柯克兰(Tommy Corcoran)与中国统帅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共同创立于华盛顿。作为一项向中国国防输送资金的机制,该公司负责处理用现金、融资方式以及此后通过《租借法案》实现和执行的物资采购事宜。

2. 飞虎队实际是“赏金猎人”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以中央飞机制造厂“员工”名义受雇于美籍志愿大队的飞行员和维护保障人员们按月领取工资,月薪从地勤人员的250美元到飞行员领袖的750美元不等,月薪和其他补贴经由一家中资银行发放。

此外,飞行员们还被口头许诺每击毁一架日本飞机就可以额外获得500美元的“奖金”,这一金额大致相当于2016年的7,000美元。

这一许诺并没有以书面形式出现,飞虎队的志愿者们当时只是被告知有“流言”说中国政府会支付奖金。事实证明“流言”是真的,国民政府最终确实是这么做的。总计有296笔奖金被发放给67名飞行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击落了多架日本飞机。

3. 飞虎队从没输过一场空战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像亚历山大大帝和军事史上少数其他英雄人物与部队一样,飞虎队从未在空战中被击败过。这支美籍志愿大队打了大约50场重大空战,从没输过一场。在与日军的各种交手中,飞虎队队员几乎总是以少敌多,很多时候是以一敌二甚至以一敌四,但他们总是能获胜。

日本东京广播电台(Radio Tokyo)当时估计飞虎队大约有300架战机,而事实上飞虎队平均而言鲜有超过36架战机同时作战(飞虎队最初有约100架P-40),不过在任何给定时刻都有超过12架战机在空中盘旋。

日本人虽然心知肚明其飞机在数量上远超飞虎队,但却一直摸不清后者确切的数字。当飞虎队队员打开东京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收听敌人播报飞虎队的战绩时,他们都会开怀大笑。

从成立到解散,飞虎队共击落敌机296架,而仅有14名队员在作战任务中丧生。有19名飞行员被认为是“一流的”,这意味着他们在空战中至少击杀过五名敌军。按照MilitaryHistoryNow的统计,其中有九人获得过10次以上的空战胜利,排名居首的罗伯特·尼尔(Robert Neale)一人便获得过15次以上的胜利。

4. 飞虎队的行动只持续了七个月

图片来源:US AIR FORCE

尽管飞虎队的突出表现使他们的战斗生涯看起来像是贯穿了二战的大部分时间,但其实飞虎队的“不败赛季”仅仅从1941年12月中旬持续到了1942年7月中旬。

飞虎队的合同于1941年7月4日生效,但由于把飞行员和战机运抵远东地区的后勤问题,他们直到当年12月20日才打响了第一场空战。飞虎队队员们所签的雇用合同在1942年7月4日正式过期,不过55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同意额外坚守两个星期。7月18日之后,飞虎队便成为了历史。

5. 一位农民领导了飞虎队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是位时刻叼着烟头的前美国陆军航空兵,他的脸就像是用钝刀从粗糙的皮革上切下来的一样。在陈纳德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近乎耳聋,饱受慢性支气管炎折磨,而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他仍在服役。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因肺癌去世。离世前九天,他被晋升为美国空军中将。

1937年,43岁的陈纳德选择从美军退役重拾平民生活,当时打算退隐到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农场。就在陈纳德卸下戎装、退伍合同墨迹未干之际,他突然收到一份迷人的工作邀约——前往中国担任蒋委员长的首席军事航空顾问。

1937年5月1日,陈纳德在刚刚退役24小时后前往远东。他本以为自己只会在这份新工作上干三个月,但最终却一待就是八年。身为农场主的陈纳德的护照信息上,他被认定为一名“农民”——尽管官方给他的头衔是中国中央银行的“顾问”。

陈纳德从未被中国空军授予任何级别的军衔,但他总是被中国人以及他后来的飞行员部下称为“陈纳德上校”。1941年,陈纳德用组建一支“外籍航空军团”的疯狂想法说服了罗斯福总统,获得了后者的支持,并成为飞虎队的平民领导者。

6. 飞虎队成员不能自称“飞行员”


就像陈纳德一样,飞虎队队员们的护照上都没把他们列为飞行员。1941年夏天,中央飞机制造厂发给他们每人一本新护照,上面写着他们的另一个职业身份:银行家、办事员、乐师、学生等等。

搞笑的是,一位名为格雷格·博因顿(Greg Boyington)的队员不仅酗酒斗殴还沉溺于女色,而护照上给他的职位却是教士。在飞虎队队员们乘船横跨太平洋的时候,一名美国传教士几乎立刻就识破了博因顿的伪装身份。他问博因顿是否愿意在下一个周日去布道,这位面红耳赤的前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直接就回绝了。

7. 白宫否认与飞虎队有牵连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人们普遍认为是罗斯福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授权批准了这支美籍志愿大队的行动,但这并非事实。实际上,飞虎队的存在是美国在不遵守当时中立政策的边缘上走钢丝。

南京大屠杀让日军声名狼藉,罗斯福急切希望帮助中国在日本战争机器的蹂躏下保全自己。当陈纳德向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外籍航空军团”计划时,罗斯福的机会来了。

不过为了避免法律上的不便,罗斯福对陈纳德的支持是在台面下的,因此并没有行政命令。在1941年由总统签发的381项行政命令和《联邦公报》中,都没有提到过任何有关飞虎队的内容。

事实上,飞虎队的合法性模糊不清,这让许多权力决策中心的人深感不安,例如时任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美国陆军航空兵团首长哈普·阿诺德(Hap Arnold)和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也心存担忧。

8. 飞虎队打响了美国抗击日本“第一枪”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1942年1月3日,为了打破紧张的地区形势,杰克·纽柯克(Jack Newkirk)、吉姆·霍华德(Jim Howard)、特克斯·希尔(Tex Hill)和博特·克里斯特曼(Bert Christman)四名骄傲自大的飞虎队队员决定“对敌人发动战争”,策划了一场针对日本位于泰国曼谷北部Raheng附近Tak机场基地的黎明突袭。

克里斯特曼由于发动机故障不得不在任务初期打道回府,另外三人则继续实施了袭击。来自《军事时报》的历史学家道格拉斯·斯特纳(C. Douglas Sterner)认为,这一心血来潮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行动,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第一次有预谋的攻击行动。当然,这三名飞行员都是拿人钱财的雇佣兵,而非军队军人。

9. 飞虎队改变了中国的抗战进程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尽管常常在历史书中被忽视,但飞虎队在怒江峡谷的行动很可能改变了中国抗战历史的进程。飞虎队在这里终止了日军的一场进攻。

到1942年5月,怒江峡谷已是横在日军第56师团面前的由缅甸进攻中国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一旦日军越过怒江,就再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进军昆明甚至是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昆明也是飞虎队的总部所在地。

飞虎队没有直接向日军纵队投掷本已稀少的炸弹,而是将峡谷陡峭的堤岸作为目标。峡谷里蜿蜒盘桓着一条条盘山公路,投弹爆炸后,峡谷间的道路瞬间崩塌。大量落石和数十吨泥石流如冰川崩解般从峭壁上落下。

几百名日军士兵和数十辆军车与岩石砂砾一道被冲向山下,埋葬于滚滚尘埃堆积的峭壁下。没有了前进的路线,第56师团被迫撤回缅甸。他们从此再未能从这一方向威胁中国。

10. 一名飞虎队队员是著名漫画家


在博特·克里斯特曼加入飞虎队的时候,他的名字在美国便已是家喻户晓。1930年代,克里斯特曼是连载漫画《斯克奇·史密斯》(SCORCHY SMITH)的插图画家,这部漫画讲述了一名自由职业飞行员打击犯罪的故事。此外他还是美国DC漫画《睡魔》(Sandman)的画家和共同创造者。

渴望冒险的克里斯特曼成了一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曾驾驶“游骑兵号”(USS Ranger)航母上的SB2U“守护者”轰炸机,下班后,他仍会提起画笔继续漫画创作。

克里斯特曼还想体验更刺激的事。1941年,他从美军退役并加入了飞虎队。这位真人版的斯克奇·史密斯终于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冒险,而他的飞行员战友们也在团队里找到了一个能给他们的战机鼻子创作梦幻彩绘的画家。

1942年1月23日,在缅甸仰光上空的一场空战中,克里斯特曼攻击了一支敌军轰炸机编队,但他的座驾也遭到数架日本战斗机的袭击。他成功跳离被击中燃烧的战机,却无助地在降落伞下被日军飞行员射杀。

克里斯特曼保存在其他几位艺术家手中的漫画手稿得以幸免于难。而《睡魔》则经历了数次“复活”,常常不时在DC系列漫画中以配角形象登场。

11. 飞虎队队员被抓后戏剧般逃脱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只有三名飞虎队队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抓。阿诺德·香布林(Arnold Shamblin)据信从飞机上跳伞脱离险境,但此后再未回来,据猜测是在被俘后被杀。另外两名队员卢·毕晓普(Lew Bishop)和威廉·麦加里(William “Mac” McGarry)都曾成为阶下囚,但成功脱逃。

毕晓普在越南被维希法国傀儡当局抓获并移交给日本。令人称奇的是,毕晓普在1945年年初的一个夜晚,从一辆由上海驶往满洲里的监禁火车上成功逃脱。

他独自在夜里解除了腿上的镣铐,没有引起看守的注意。当火车驶到一片开阔的乡村时,毕晓普站起身从车厢一边滚到一条水沟里。火车上枪声响起,但火车并没有停下来。毕晓普最终联系上一个会说英语的中国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后者悄悄把他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麦加里则是在驾驶的飞机于泰国北部被击落后,被泰国警方抓获交给日本人的。但日本人在讯问后便把他送回到泰国警方手里。当局将他监禁在曼谷。在一名监狱内线人士的帮助下,美国战略情报局(OSS)伪造了一份死亡证明。麦加里就这样被装进棺材,成功脱离监狱,逃出了泰国。

12. 一名飞虎队大英雄差点在美国被捕


1942年7月,美籍志愿大队解散后,飞虎队队员吉姆·霍华德在回到家乡时收到了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的邀约,让他做军官。

作为一名曾经的海军航空兵,霍华德设法回到了他曾在战前服役过的圣地亚哥北岛海军航空基地。他手上还有着之前服役时的通行证,在前门挥手示意后便进去了基地。当他前去拜访基地指挥官时,那位壮汉长官怒气填胸,威胁要以非法闯入为由逮捕霍华德这位曾击毁六架日军战机的一流飞行员。

霍华德很快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并再次被派往海外。这一次他服役于第354战斗机大队,在第八空军驾驶P-51“野马”战斗机于英国以外战斗。霍华德在对战德国空军的战斗中取胜过六次。

1944年1月11日,他独自一人与大约30架攻击美国轰炸机的德国战机在白雪皑皑的德国境内战斗。那一天,他利用从远东雾气缭绕的丛林中学来的技巧击落了三架敌机,甚至在用完弹药的情况下还在继续骚扰德国人。由于这次行动,他获得了美国最高军事荣誉勋章。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