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连毛主席登上《时代周刊》都还原一模一样,这剧8个细节堪称神迹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11-26 11:36 已读 1525 次 3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党中央的这次大迁移,让所有保卫工作人员都严阵以待。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目的地北京香山。

当时的北平局势还不够稳定,潜藏在各地的敌特也伺机搞破坏,300多公里的路途,没人敢掉以轻心。

神奇的是,在转移的近3天时间里,国民党竟然没有一个特务发现领导人们的这次转移,党中央成功把驻地迁到了香山。

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香山的181天里,办了6件大事,离开香山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快要诞生了。


脍炙人口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都是毛主席和党中央从香山发出的。

最近皮哥看到一部电视剧,讲述的正是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电视剧的名字叫《香山叶正红》,刚刚播出两天,收视率爆表。直播关注度高达1.38%,市占率更是超过7个点。


剧中的演员,依旧是我们熟悉的那一批特型演员。


剧集的脉络,是从党中央进驻香山,到迎来全国解放,举行开国大典之间的种种历史事件。

看完三集,在皮哥心里,这毫无疑问是一部精品好剧。

因为除了精湛的演技和高质量的制作之外,仅在这三集的体量中,皮哥就发现了八处并不为人知的真实细节还原,不妨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

01、毛主席吃茶叶

刚开始看《香山叶正红》,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用一个细节就打动了我。


在跟几位老总开会的时候,毛主席用两个手指抓出了缸子中泡过的茶叶,放在嘴里嚼了起来。嚼完以后顺嘴就给咽了。

很多人知道,毛主席的两大爱好是吃饭放辣椒和工作抽烟,但他吃茶叶,尤其是隔夜茶这个细节,皮哥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并不多。


这其实是历史史实。

毛主席年幼时家贫,一杯茶翻来覆去,直到茶叶泡到完全没有味道了才作罢。

年幼的主席喝不到茶,于是打起了茶叶的主意,之后喝茶吃茶叶的习惯,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这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少年贫困的成长经历,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节俭。


节俭的习惯,主席保持了一生。《香山叶正红》里有很多细节,都反映了他这个特点。


开会的时候,一位战士一直测量主席的身型尺码,说要给他做新衣服。

知道要做新衣服,主席瞬间变了脸:“我这(旧衣服)不是好好的吗?不做不做。”

不光不愿做新衣服,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一直保持着极度节俭的生活作风,为了节省一条毛巾,他洗脸擦脚用的都是同一条。

一件睡衣穿了20多年,上面打了73个补丁都没舍得扔。


鞋不破不换,一生只用竹木筷子和普通餐具。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一位能做到像毛主席一样节俭。这样的人,谁能不敬佩?

02、建都北京的原因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当时叫北平)的原因,坊间一直众说纷纭。而《香山叶正红》,十分恰当地呈现了党中央当时决定定都北京的原因。


朱总司令首先提出了中国古代几个经常建都的城市,像南京、开封、西安和洛阳。

而叶剑英和聂荣臻当时的看法,是定都北平。


关于定都北平的原因,王稼祥说了三点。

首先是排除南京,因为距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国防的角度考虑,缺陷太大。


其次,排除西安,因为西安太偏向西北。


之后,排除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为当时中原地区经济落后,一时半会难以改观。


最后,选择北京,是因为它当时经济上比较发达,考虑国防方面,北平地处东北和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时又临近苏联和蒙古,没有战争之忧,东面的渤海又是我国内海,有辽宁山东半岛拱卫,战略位置安全。


寥寥几句,为什么不选其他城市的原因,为什么选择北平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观众也一目了然。

真实历史上,关于定都的问题,也确实是王稼祥大力建议北平,后得到党中央的同意。

03、“清道夫”李克农

清道夫这个词,一般是用在黑帮片中,形容为暗杀等行动善后的秘密人员。将这个词用在李克农身上,似乎有点不妥。

不过,《香山叶正红》中,李克农却亲口说自己“干着清道夫的活”。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看李克农的工作性质了。

在党内,李克农将军素有“特工之王”的称呼,他从未带兵上过前线打过仗,却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就是因为他一直工作在最危险的隐蔽战线,是隐秘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和杰出代表。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李克农立功无数,数次拯救党中央于水火。

顾顺章叛变的时候,就是因为李克农的情报,党中央和地下党组织才得以安全撤离。

后来在三大战役中,李克农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无数,为党中央的诸多战略举措提供了依据。


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京之前,国民党、阎锡山以及英美等间谍组织在北京的特务还有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被李克农指挥的行动逐一清理干净的,党中央的安全也因他而有了保障。


所以李克农自称我党“清道夫”,完全没有错。他也绝对当得起共和国上将的军衔。

04、军装混色

《香山叶正红》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历史细节,就是几位领导人的军装,并不是一个颜色。


仔细看,毛主席的军装颜色偏深,周总理的偏浅,朱老总的偏灰,任弼时的干脆就是蓝色。

而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军装则都是土黄色,他们身后又有穿蓝灰色军装的战士。


陈毅的军装,则也是土黄色。


为什么到了1949年,解放军的军装还没有统一呢?

这说起来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我军的军服和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是相同的,不过戴了红布袖章作为区分。

1931年,红军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军装,但因为条件太差,布料稀缺,染色手法又不同,红军各个方面军军装的色差都很大。

到了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后,八路军的军装颜色就更丰富了,既有老红军军装的影子,又有国民党配发的军装,还有缴获敌人的服装,可谓是正儿八经的“杂衣军”。


解放战争开始后,1945年到1947年这段时间里,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的军服差异也很明显。

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各个野战军的军服五花八门,像晋察冀军区保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服样式,晋冀鲁豫军区则夏服为草黄色,东服为蓝灰色。

而党中央几位领导人的军装,基本沿用抗战时期的军装制作土法,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七届二中全会开会的时候一眼望去,各种各样的军装都有。

直到1948年11月1日,也就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军委才有了统一着装的要求。

但革命队伍比较节俭,军装只要没坏到不能穿,一般都不会换下来,这也导致直到1949年中,解放军军装还未完全实现统一。

05、毛主席登《时代周刊》封面

在《香山叶正红》中有这么一幕,美国总统布鲁门在一次吃早餐的时候,收到了一期《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肖像,正是毛主席。


当时红色的中国给了美国极大的震动,全世界都对这位中国领袖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这期《时代周刊》(《TIME》),现实中也存在,即1949年2月7日的《时代》封面。


这期《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上,毛主席神情坚定,面带微笑,仰望天空,背后则用中文写着“民主统一”四个大字。

而在期刊的报道中,外国记者称:“毛泽东主席把中国划入了国际共产主义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

其实,毛主席是全世界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国家领袖之一,从1949年2月7日到2005年6月27日,他先后12次出现在了这个国际知名刊物的封面上。


当然,在西方媒体眼中,常常无法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其报道也不尽真实,但多次登上《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正说明了当时毛主席以及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提高。

能拍出这个细节,《香山叶正红》可谓十分用心了。

06、毛主席的座驾

党中央到达北京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要在西苑机场阅兵。

《香山叶正红》中有一个情节,是北京当地的民主人士,纷纷要将自己好的座车送给主席,认为只有这样的车才能配得上主席的身份。


但主席认为不妥,并表示,走南闯北,什么车都能坐。


众人劝说主席收下几辆坐一坐,主席不肯,所以按照原计划,主席和朱总司令,都坐上从国民党缴获的美国吉普车检阅部队。


这辆吉普车,就是二战时期美军著名的威利斯吉普车。


1949年3月,主席就是坐着这辆美国威利斯吉普,在西苑机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


主席身后是朱总司令,《香山叶正红》对这一历史细节做了真实而深刻的还原,甚至连主席的八角帽以及大衣都一模一样。


当然,剧中也用了历史史实中的一个镜头,虽然画面模糊黑白,但看到这个景象,依旧振奋人心。


如今去香山游览,在双清别墅东门外小院里,还能看到这辆特殊的威利斯吉普车。

虽然不是主席乘坐的那辆,但与那一辆的型号一模一样,它伫立在这,也是在向国人默默讲述这段历史。


07、毛主席的书架

毛主席一生爱读书,不管战斗多惨烈,生活多艰苦,他总是书不离手。

《香山叶正红》里,从西柏坡动身之前,主席还熬夜看完了一本借来的书,第二天才让警卫员还到了曹先生那里。


这个细节,反映的就是主席爱读书的特点。

有的书虽然已经翻烂了,但他就是舍不得丢,一直随身带着,视若珍宝,搬家的时候都不让战士动,要自己整理。


在真实历史中,毛主席双清别墅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旧书架,摆放的全都是他平时爱读的书。

这个细节,电视剧也做了精确还原,在双清别墅毛主席的书架上,我们能看到《尚书》、《搜神记》,以及《后汉书》、《文论》、《北史》等等书籍。


这些书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主席仍然爱不释手。


最后离开香山的时候,它们也被带到了中南海,一直陪伴着毛主席。

毛主席不仅自己爱看书,还常常给身边的同志们开必读书单。

在延安的时候,他就指示成立了中共中央图书馆,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平,图书馆一直跟随着中共中央。


进驻香山之后,香山慈幼院图书馆的小白楼就成为了新的中共中央图书馆,受中宣部管辖。


08、秘密“防护之盾”

中央进驻香山之后,一直有一个“防护之盾”很少有人听说,在《香山叶正红》中,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进驻香山以后,有一个情节,是警卫员柳二勇测算从别墅到防空洞之间的步行时间。

这个防空洞,就是香山中共中央的“防护之盾”。


虽然香山有茂密的丛林,但当时青岛还没有解放,国民党的轰炸机很容易就能对北京进行轰炸。

所以,在中央进驻香山的前十天,叶剑英市长才紧急让四野工兵二团三营修建了这个防空洞。


别看花费时间不多,但这个防空洞不仅质量好,而且空间大。

全长46.25米,基本宽度1.4米,最宽1.9米,基本可以容纳主席及身边的警卫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使用。


这个防空洞也成为了当时北京市最早的人防工程之一。

才仅仅三集,皮哥就发现这么多历史细节,这也是《香山叶正红》斩获爆表收视率和口碑的底气。

一部与真实历史接轨的,与史实基本相符的历史剧,才是对这段历史的负责,也是对中共中央在香山奋斗的这181个日夜的负责。

通过这部剧,我们方能窥知,在那个时代巨变的转折点,中国最核心的领导集体里,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香山叶正红》目前放出三集,好戏才刚刚开始,如果剧荒了,赶紧追起来吧。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