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行山简评:强五、飞豹和斯贝
送交者: 憨厚熊[♂☆★★声望品衔11★★☆♂] 于 2023-11-14 10:08 已读 1617 次 1 赞  

憨厚熊的个人频道

这两个是国内两代主力攻击机,当然实际上都是战轰,不算常规意义上的攻击机。

强五是歼六也就是米格19的变体,实际就是米格19的两侧进气版。改成两侧进气究竟有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好说。这样的好处一个是视野变好了一些,但是没必要为了这点收益付出性能上的代价。第二个是座舱后边有了多余空间,可以放置一个弹仓,看起来有点轰炸机的意思了,但实际上因为飞机航程太短,所以后续很快就取消了这个弹仓,改成了油箱,这样这个设想看起来也是失败的。第三个好处是颜值确实变高了一点,尤其是80年代国内都是机头进气的时候,这架两侧进气飞机确实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问题是这个两侧进气飞机基本没安装过雷达,也完全没办法空战,所以实际上就是个样子货而已。

强五的问题跟歼七系列差不多,本身都是60年代早期的苏联气动结构,随后二十年航空技术大发展,这种结构早被淘汰了,但在国内却延续下来。

历史上强五有两个改进的机会,一个是70年代歼12出来以后,终于有了一种靠谱的45度后掠角机翼,完全可以改一下放到强五上去,丢掉落后的60度后掠角机翼了。但没人这么想。苏联的战斗机一开始是二战后学习德国的后掠翼,最开始米格15后掠角32度,改进到米格17变成了45度,为了突破超音速门槛又开发了60度后掠翼和60度三角翼。也就是米格19和米格21。当然同一技术水平下还开发了一系列攻击机,比如苏7,苏9之类。

但是这一代飞机起降性能都巨差,所以一开始只能搞轻型机,太重了就起不来了不是。

后来很快就开始搞可变后掠翼,把60度后掠角外侧搞成可动的,于是起降性能改善了,再加上发动机工业不拉跨,大推力涡喷出来了,于是有了苏17-19-22一系列变后掠翼攻击机,再然后是米格23这种,算二代机里的顶峰之作,但搞出来以后发现西方的三代机都出来了,性能碾压米格23,于是又抛掉原来的基础重开一条技术路线,也就是米格29跟苏27系列。

对我们来说这后面的眼花缭乱的历史都跟我们没关系了,因为工业水平就那样,所以长期锁死在60年代初水平上,就这还一直吃不透。

所以实际上强五应该早点抛弃60度后掠角这种超音速时代早期的气动布局,改回用45度后掠角,反正是攻击机,不如反过来追求起降性能和机动性,这也是a4的思路。

第二个机会是70年代和西方关系改善以后,某位领导很偶然的买到了一批斯贝发动机,这可是三转子涡扇,虽然现在看来性能也就那样,对当时的国内航空工业来说也算神器了。

问题是这批发动机买回来以后,发现没有装机对象。于是全国都在想办法把这批斯贝装到飞机上去。当时至少出了4个方案。第一个是装到轰六上去,用四台斯贝代替两台涡喷8。第二个是沈飞的老歼13,就是仿制幻影f1,安装一台斯贝。这个真的造出来其实是不错的飞机。第三个就是把斯贝装到强五上,一台斯贝替换两台涡喷6,也是如果搞成其实很不错的一个方案。第四个就是飞豹,全新研制的一种飞机。

很诡异的就是当年那些多快好省的改进方案全部下马,反而是花费最高的飞豹最终修成了正果。

当然飞豹也是不错的飞机。但研制成功后完全竞争不过进口仿制的苏30系列,所以也没有大的起色。

不过斯贝版强五确实是个好方案,斯贝虽然推比不高,但三转子带来了极大的省油特性。能极大的改善强五的载荷航程性能。一直到21世纪还有人在军事论坛上讨论这个方案,当时斯贝已经完全过时了。

喜欢憨厚熊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憨厚熊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