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络文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创]
送交者: T2[布衣] 于 2012-12-15 21:40 已读 469 次 2 赞  

T2的个人频道

肥水不流外人田 www.6park.com

尧舜禹禅位,和美祥瑞,温文尔雅,给历史留下了一段童年时期的纯真意趣。此后,禅位不再,传子世袭,国而家,家而国,国家国家,国便是家天下。
禅位唯才是举唯贤是让,所以接替帝位者,英明伟大之名早为世人知晓,众望所归。舜接了尧的棒,禹接了舜的棒,有幸参加这场政治接力,正是因为他们贤德。接棒者,祭祀罢天神地祗便临朝视政,普天下没人不放心。
禅位生变,是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的。这件事客观说与禹的关系不大。禹东巡狩死于会稽,于是让位于益,几年以后是益让位于启。启是世袭制度的始作甬者,从他开始,传位于子嗣,世袭罔替。
于是便有麻烦出来。这麻烦在于,被传位者,未必是心智成熟的成人,有的时候可能是刚刚揭下尿布的孩子,有的时候又可能是玩兴正浓的少年,被抱上龙椅或被推上宝座,都是别人的意志。刘备家的娃子和大清帝国的许多阿哥,都这样成了主子。而对于这等主子,必须要实行必要的监护和辅佐,否则便是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
于是在主子之外,又多出一个角色,便是摄政者。
周公旦,堪称摄政楷模。周武王灭商后随即重病在身,周公便设坛而祭,祈祷先祖保佑武王,并表示愿意以自己一死换取武王健康。周公祈祷之册书被史官藏于金滕中,若干年以后成王发现它,读罢,大泪小泪哭得一塌糊涂,因此而消除了对周公的芥蒂。事实上,周成王继位之初,周公行摄政之职。他一方面东征西伐平定天下,一方面以“君子所,其无逸”来训诫国之幼君,要求他以史为鉴,以“知稼穑之艰难”为要,效法殷王中宗、高宗、祖甲以及周文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恤民勤政。《尚书。周书》中周公频频出现,风头不让周之文、武二贤王。
我不知道周公为何能把摄政王做到如此境界。在我看来,面对天下,摄政王是实际意义上的君,面对幼主,摄政王是不折不扣永远的臣,治国,辅君,频繁地在两种角色中穿插,忽而甲,忽而乙,但是必须永远保持头脑清醒,头大不得,血压高不得。
许多摄政王干着干着就长野心,要么想取幼主而代之,要么就玩弄幼主于股掌之间,总之是不能安分。
按理说,摄政者应该先为自己的心态定位:是视幼主为主子,还是视幼主为玩偶。
俗人都一样,权力一旦大起来,自己就不禁要飘飘然,曾经的清醒便化作癫狂。清朝有几个摄政者因此吃了亏,比如最典型的多尔衮和鳌拜(约等于)。
事实上摄政王从根上起就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幼主幼时费力气,而等幼主一旦长大,便看不得权力在摄政王手中,看不得摄政王威信比自己高。摄政王及时还政,或许会落得囫囵全尸,否则粉身碎骨且遗臭万年。
诸葛亮算是个幸运者,刘禅弱智,给他留下了发挥空间,于是他生前有作为身后又有美名。而其同时,他前一份《出师表》后一份《出师表》,留下白纸黑字,无异于给自己留下了旷世忠臣的纪念碑。然而象他这般幸运的,实在不多。
纵观中国之历史,无论是君王主政还是他人摄政,转来转去,国家的玉玺和权力总是循环在几个人之间,最多是在一个家族间,肥水从来不会流向外人田,除非有人豁出命不要,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尔后揭杆而起,但是遗憾的是,起义成功,便又造就了几个人或是一个新的家族。玉玺和权力,与百姓总是不相干。类似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式民主”,中国直到现在都不敢奢望,更甭说以前。
孙中山倒是想“三民主义”,可惜其人短命,早早将权力遗落到蒋介石手里,而蒋介石被毛泽东评价为“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两边讨不到好。
至于毛泽东以及之后的时代,就恕我不细说了。 www.6park.com


喜欢T2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2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络文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