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络文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对红楼的一点理解
送交者: 人二者无敌[布衣] 于 2014-05-26 15:38 已读 1900 次 11 赞  

人二者无敌的个人频道

以前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小说,我觉得这真是一句荒唐到家的话。如果是那样,它也就不会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了。以前毛泽东曾说过:“他是拿阶级斗争的观点在看《红楼梦》,那些小丫头就要被主子欺负嘛。”。对于这个观点我一半赞同,可以说曹雪芹描写了大观园封建社会的一面,大观园映射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这一点,从《红楼梦》里所描写的不同人物之间的言语和行为,就可以看得出来。贾母就如同皇上,一言九鼎;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就好比是以前的军机处,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而王熙凤就是中办主任,一个大内总管。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这些就是政治局委员;那些核心人物的贴身丫头诸如鸳鸯,袭人,平儿之流就是中央委员;以此往下到小丫头,婆子们依次按等级排下来。曹雪芹之所以要把这一切尊卑层级描写得清清楚楚,在我看来,如果以道家的观点来说,就是在告诉世人贾宝玉是“游心于物外”地,以出世的视野,看清了大观园的地位尊卑,也看清了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可贾宝玉也是这个大观园的一份子,当他走进大观园,走进这群人的时候,曹雪芹让他带着感情地走进那些女子,而并非冰冷的接近。在小说中,宝玉不同于贾琏等淫色之辈,他身上带着并传递给众女子的那份感情是一种真正的人的感情,而不是出于性欲或是色欲的淫色之情,这些从他对于芳官等小丫头的真诚关心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可以说,这“一出一入”就是《红楼梦》最伟大的地方,曹雪芹是在借贾宝玉告诉众人,要有跳出事物,以出世眼光看问题的能力,而当看清了这人间世之后,在入世时则要带有感情地去做事,去对待每一个人。论语中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爱是由近处逐渐向外扩充的,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真诚爱别人,才能发展到爱社会,爱国家,爱天下。宝玉的真实感情正是自古至今为政者往往最缺乏与真正需要的。可以说,宝玉的这“一出一入”就把《红楼梦》这本小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在小说中,贾宝玉不仅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更是一个多情的人。前面说过,因为宝玉的情并非贾琏之流的淫色之情,所以他的这份多情才具有极高的超脱世俗的价值。我们平时总在说做人要有菩萨的境界,什么是菩萨的境界?中国有句俗语说:“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是在说自己对于人生哲理觉悟之后,对于这世界,对于一切的事物非常多情,尽量施以助力。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明知世界不可救而尽力去救,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圣人的境界。所以说宝玉这“多情乃佛心”的境界让这个人具备了大彻大悟的高度。

而什么才叫对于人生哲理大彻大悟的境界?“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这一段就是在讲这个境界。宝钗生日,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宝玉不解其中好处,宝钗说这词填得甚妙,你看: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后来宝玉回去自己写了一首词: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和“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就是悟道的境界,所以宝钗在看过宝玉的这首词后说:“这个人悟了”,众人一笑。

小说中,引导宝玉悟道的是宝钗,不是黛玉。世人都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喜欢的人是黛玉,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是宝钗。小说中对宝钗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我前面说,曹雪芹虽然把贾宝玉写成一个不爱治学读书的人,但从他那“一出一入”的境界看得出他是一个明理的人,可以说,中国历来都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明理。论语里反复告诉学子,真正的学问在与通达人情世故,而不是诗文歌赋,后者只能叫知识而不是学问,小说里宝钗也曾说过:“男人读书就是要明理,不明理是被书耽误了,也是糟蹋了书。”。可明理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看书,就像南怀瑾曾经说的:“有些乡下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生活很苦,你去问他你苦吗,他说,这就是命!”。而这就是学问,真正的大学问,很多博士教授都不一定能有这样的学问。所以说宝玉既然是个明理之人,对于向宝钗这样通达人情,又学识渊博,并且容貌丰美的人不可能不喜欢。黛玉比起宝钗,学识毫不逊色,但她并不通达人情,为人刻薄,并且“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我觉得一个明理的男人,从外貌上讲,往往不太会喜欢特别瘦弱的女子,而喜欢体态丰满,甚至有一点胖也无太大关系的人。纵观古今,大英雄以及才子很多都是这样。况且黛玉有点太病兮兮的了,花落了还要去收回来,还要葬下去,情调非常美,文章也作得很好,那句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就是林黛玉!怎么不生肺病?你管他谁葬你,死了就死了。试想假如是宝钗如果也硬要来个葬花的话,那她诵的词很有可能就是龚定盫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玩笑而已)。另外如果宝玉并非喜欢宝钗的话,曹雪芹也就没必要弄出个“金玉姻缘”的配对项圈,来把关系交缠得扑朔迷离。

但曹雪芹为什么要让贾宝玉去追林黛玉呢?我觉得这是一种前面所提到的圣人境界的升华,就是“明知世界不可救而去尽力救”的境界。正是因为黛玉虽然学识渊博但不通达人情,而这不通达人情和黛玉幼年丧母并且在大观园里无父母照应有关。所以宝玉才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助她通达人情,这种境界一般人很难会有,但宝玉很容易会有。首先他在大观园里的状态是很逍遥的状态,贾母疼爱,众人争相攀附。并且在大观园里,他身边都是才女佳人,所以他看女人已经“齐物”了,也就是觉得女人之间都差不了太多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很小心的处理和众姊妹之间的关系,体贴黛玉,关心袭人,甚至在意平儿的喜怒等等。并且通过在大观园的玩闹,他看清了这个大观园的等级以及姊妹还有丫鬟的特点,所以当他入世时就选择了一个最不通达人情世故的人亲近,以救世之心救人。可以说这和《庄子》内七篇从《逍遥游》到《齐物论》到《养生主》到《人间世》到《德充符》到《大宗师》再到《应帝王》的逻辑是一致的。所以后人说曹雪芹从《庄子》的哲学中领悟到了许多,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版主:董小碗于2014_05_26 16:22:32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人二者无敌 加上 50 银元!

喜欢人二者无敌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人二者无敌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络文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