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20军文工团,歌剧 《白毛女》在上海首演
送交者: 平民主义[品衔R1] 于 2023-01-22 10:21 已读 890 次  

平民主义的个人频道

歌剧 《白毛女》在上海首演

作者:胡逸尘


 

回想起自己当年曾参与上海解放后首演歌剧《白毛女》的盛况,至今仍记忆犹新。
  20军文工团原是我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文工团,是由新四军一师文工团、二师文工团和新四军浙东纵队政工队等合并而成,团员则大部分是从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投奔我新四军的充满革命激情的知识青年,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演艺素质,经过我军这个革命大熔炉的锻炼,日益成长为坚强的文艺战士。在解放战争时期文工团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在战役的空隙,抓紧一切机会为战士和驻地老百姓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鼓舞我军战士的革命斗志。1947年山东战场战事频繁,为配合一次次战役,我们文工团经常是行军三四百里路,来到一个村庄,搭起土台,挂上简陋的幕布,从老乡家借来桌椅等作道具,穿上随身带着的演出服,为行军过路准备去打仗的战士演出由贺敬之、马可等执笔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演出中,战士们群情激昂,无不为震撼人心的剧情所感动,他们不断地呼喊口号“打倒恶霸地主!”、“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报仇!”。看完演出后,战士们马上奔赴前线,而我们收拾好行装急忙赶到下一个村庄,再搭起土台为另外一批战士演出,这样连续演出十余场。当战斗打响后,我们文工团的同志便立即投入战勤工作,承担起护送伤员,押送俘虏等工作。在一次大的战役取得胜利后的庆功会上,部队领导向华野一纵文工团发出嘉奖令并批准我团荣立一次集体一等功。当年山东的《大众日报》头版头条醒目地登载了这条新闻。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宣告了大上海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是日,文工团随军队领导机关进驻上海市区。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轻歌曼舞,充斥人们耳畔的尽是些软绵绵的轻音乐和西洋爵士乐。为了展现我解放军的精神和风采,部队领导决定由我20军文工团在刚解放不久的上海演出革命歌剧《白毛女》。接到演出任务后,全团满怀信心,积极地投入到排练中。当时上海演艺界听说我们部队文工团要演戏,在新奇之余也热情地给了我们不少帮助,如对演出的舞台美术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为后来的演出效果增色不少。上海知名的电影明星石挥、蓝马、上官云珠和付伯堂等人还来我团参观。当他们了解到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并看了我们的排练后很是感动。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我们组成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的乐队,以期尽可能衬托出歌剧《白毛女》音乐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过精心准备和认真地排练,1949年7月,歌剧《白毛女》终于在上海乍浦路上的解放剧场隆重上演了,由熊兰(陈荣兰)和商晨芳分别饰演喜儿和白毛女,葛鑫导演,我担任指挥。上海市民第一次看到了来自解放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
  大幕伴着风格鲜明的主题音乐徐徐拉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中国北方一个破旧的农舍。只见一位美丽清秀的农家姑娘出现在舞台上,她就是剧中的主角“喜儿”,唱起了那首后来成为经典的主题歌《北风吹》。优美动听的歌声回荡在整个剧场,现场观众以陌生、惊奇和兴奋的心情,被带进了剧情的发展和演绎中。接着音乐从低声部响起,舞台上走来了为躲债外出好多天直到年三十晚才偷偷回家的杨白劳。随着父女相见,音乐立即呈现出欢快活跃的气氛,喜儿接过爹爹特地为她买的新年礼物红头绳,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此时欢快的节奏明显感染了现场观众,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高兴。当演到恶霸地主黄世仁硬把喜儿抢走时,观众的情绪转入愤慨。喜儿最后爆发出极大的反抗精神毅然逃出了黄家,躲进深山老林,过着似鬼非人的悲惨生活,渐渐变成了“白毛女”。这时,不少观众拿出手帕擦拭着眼泪,人们已被剧情深深地震撼。后来八路军解放了喜儿家乡,乡亲们最终找到了喜儿。伴随着“太阳出来了”明快有力的旋律,喜儿迎着曙光走出山洞,使全剧达到高潮。乡亲们满怀感激,迎向红太阳纵情歌唱“旧社会把人迫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大幕在激扬的音乐和人们无比激动的气氛中慢慢落下。全场观众爆发出热烈掌声,人们交口称赞、激情洋溢,那些刚刚经历了社会重大变革,即将步入新时代的人们心灵被激荡了……
  散场后不少观众还深深地沉浸在剧情中而迟迟不愿离去,演出获得非常大的成功。此后,我们20军文工团在解放剧场共演出歌剧《白毛女》40余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歌剧《白毛女》在上海的公演,形象生动地宣传了我党为人民谋解放的宗旨,同时也给这片土地劲吹起一股清新之风。通过观看我们的演出,不少优秀的知识青年踊跃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或南下工作团,成为革命事业的新生力量。知名电影明星蓝马就是在这以后加入我们20军文工团的,他后来在影片《万水千山》中扮演过红军指挥员。还有曾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出演男主角,在话剧和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出演童阿男一角的廖有梁同志,也是那个时期参加我们文工团的。
  6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当年一起演出《白毛女》等一批革命歌剧的原20军文工团的战友,不少人已谢世,作为他们的战友,我自豪地认为,当年歌剧《白毛女》在上海的成功首演,是极具深远意义和影响的。

喜欢平民主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平民主义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