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鸡蛋轶事by南通日报
送交者: 别动队[☆品衔R3☆] 于 2023-03-14 1:58 已读 866 次  

别动队的个人频道

缪建红

“立夏胸挂蛋,吃了不疰夏。”

儿时盼着立夏并想吃煮鸡蛋的感觉,对于“奔六”途中的我有些遥远了,但一想起来仍是那么亲切。

往年“五一”期间,十多位在外工作生活的家人都会不约而同赶回如皋乡下老家,老宅畅叙,大快朵颐、其乐融融。

今年疫情吃紧,我和妻子在“五一”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傍晚,赶回老家探望独自留守的孃孃,陪今年82岁的她一起吃吃饭、聊聊天,顺便帮她备些常用药和食品。由于我要赶回参加一个紧急会议,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返程。孰料刚到南通不久,孃孃就打来电话,说细舅舅送来一盒鸡蛋,估摸有百十来个,还有六个大鹅蛋。

这位细舅舅是耄耋老母的堂弟,今年72岁了。长姐为母,长兄为父。母亲对她这位小堂弟也一直格外关照。记得我们孩提时候,母亲曾郑重请托本村的一位老木匠收小堂弟为徒。这次,细舅舅开电瓶车跑了二十多里来送蛋。孰料,他的堂姐即我的老母亲,春节过后就随我哥嫂去了上海,一直住在她孙女家。细舅舅送鸡蛋一事,倒让我浮想联翩起来……

乡村“硬通货”

20世纪60年代,在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无论是鸡,还是鸡蛋,都是稀罕宝贝。当时,每户一般只能养两三只鸡,最多不超过十只,不然没那么多草料和粮食投喂;如果养多了,也容易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鸡蛋,一般社员都舍不得吃,等攒起一些来,卖到大队“双代店”(当时基层供销合作社委托村或农户开办的商店),才可以称盐、打酱油或火油(即煤油,点灯照明用),买些其他日用品;也可以等走村串户的货郎担子来了,换些针头线脑的稀罕玩意儿。当然,一个鸡蛋也可换上一大块敲砧糖(麦芽糖),让馋嘴的小孩乐个一整天。一句话,鸡蛋是硬通货,鸡就更为宝贝了。

顺手牵“鸡”

记得我五六岁时,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酷暑难耐,忽然一阵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有人喊了一嗓子“下雨喽” ……大人们纷纷连奔带跑,赶往生产队晒场去“抢场”:人们纷纷随手拿起各种农具,迅速将摊晒的粮食集中堆成堆,用麦秸蓬头(当时一种用麦秸、草绳等编制成的雨具)盖上。转眼间,漭漭暴雨、倾盆而至……

雨住天晴,暑意全无,空气凉爽清新。大人们早已纷纷散去,我跟一同打猪草的小伙伴还沉浸在刚才大人们“抢场”场景的欢乐中。忽然,数声轻微的鸡鸣,引起了我俩的注意,掀起“蓬头”一角,两只母鸡静静地窝着……我和小伙伴面面相觑了片刻。记不得是谁先提议“各捉一只带回家,可以下蛋,也可以杀了美美吃一顿。”

懵懂的我提着重重的篮子回到家,惴惴地跟母亲说了这只鸡的来历。母亲听完后什么也没说,抱起这只鸡便出门,挨家挨户去打听这鸡的主人……

顺手牵回一只鸡,母亲再没提起过这事儿,但我一直印象深刻。

“抗震”三件套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各地防震的形势一下紧张起来。有意思的是,当时流传一种说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为孙辈们预备“抗震神器”三件套。

其一,白玻璃盐水瓶一只。大人用棉线蘸煤油,绕盐水瓶底部数圈,点燃充分燃烧后,快速淬入冷水中,瓶底掉落,一个完美的玻璃罩就有了。再配上托底和小煤油灯,铅丝捆扎固定,一个土法的马灯就制成了,小煤油灯的火苗无惧风雨,遇上地震照明也不成问题。

其二,炮仗一桶。炮仗即鞭炮,可在地震的极端情况下,用作“狼烟”,作为求救信号。趁大人不在时,我偷偷燃放了一只,左手握持炮仗底部,炸响之后手掌乌黑、半身麻木,险些酿成大祸。

其三,煮鸡蛋九个。据说,当时煮鸡蛋也和其他干粮一样,是预备在地震后度饥荒用的。相传当时就有小孩,当抗震紧急演练时,没想到害怕,没有赶紧逃跑,反而扯着母亲的衣角:地震了,快拿干粮吃……当时,鸡蛋真是奢侈品,外婆送了九个煮鸡蛋,我分得了三个。

外婆离开我们已30多年了,她老人家送给我们的煮鸡蛋,滋味令人念念不忘。

“奖品”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我,属于“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小学时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农村学校不仅有寒暑假,而且还会根据农时需要,安排次数不定、长短不限的“(农)忙假”,虽然年龄较小,但也直接参与拾棉花、拾麦穗、打猪草等辅助性农业劳动。总体而言,那时候大多数人对文化学习不太重视。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周边小学担任算术老师,母亲是乡间远近有名的裁缝,每天抬着缝纫机为乡亲邻里缝制衣服,两人早出晚归。父亲的亲妹妹——我的孃孃,因腿疾留在家中,就一直帮衬着我们全家,照顾着我们几个兄妹的日常起居。

我上的初中,由原来的二年制改为三年制,随后农中(“农业中学”简称)停止计划招生。我们初二结束,前一批未考上正规高中的学生,其中不乏基础较好、天资聪慧,而高中招考中失常的翘楚,都平行并入和我们班同上初中三年级,因而对我们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和考高中的压力。有一次,孃孃对我说:“如果你初三能考总分第一名,我给你煮七个鸡蛋。”

一次,我真考了个年级总分第一。孃孃真给我煮了七个鸡蛋。

“处方”

父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他罹患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我们起先未能觉察,仅视作一般老年退行性病变。后来症状逐步明显,我们做子女的就到处寻觅良医。

后来,经一位朋友引荐,我陪病重的父亲前往市区城山路一个小区,找通大附院一位退休十多年的顾姓女主任医师。顾主任七十出头,戴一副眼镜,精神矍铄、恬静温和,她的家可谓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顾主任总是心境平和,拿个橡胶榔头,在我父亲膝盖等处敲击几下,用听诊器在父亲的胸部仔细地听听,然后认真进行诊断分析,随后开出处方,交代病情现状、后续可能症状,以及用药、护理等方面注意事项,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总是耐心解答。

药补不如食补。我想尽尽孝心,就向顾主任咨询该给父亲吃哪些营养品。顾主任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最好的恐怕还是炖鸡蛋羹,方便食用。她说,一只鸡蛋都能萌生出一只有生命的小鸡,营养足够丰富均衡,而且吸收率可以达到近乎百分之百。

鸡蛋,是顾主任开出的一剂食疗处方。对父亲来说,也是最好的处方。

喜欢别动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别动队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