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甲午海战了
送交者: 有良知的疯狗[♂☆★★声望品衔11★★☆♂] 于 2023-04-13 14:11 已读 9168 次 22 赞  

有良知的疯狗的个人频道

    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甲午海战了当前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最近在中国南海和东海都有美国、菲律宾和日本的军舰都在密切地注视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正在进行的利剑行动军演。而且就在这火药味已经很浓了情况下。北韩的金正恩又肆无忌惮地向南海的水域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这是耀武扬威?还是战争的信号?反正日本的自卫队却十分警惕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了。那就是我们应该详细地解读一下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海战了。
    据资料记载,1895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清朝士兵是用大刀长矛和日本兵厮杀,其实当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大清并不比日本相差多少。因为,当时日本明治维新也才20几年,而同时大清也进行了自救的洋务运动。首先,从经济上说,那于中日两国在GDP上的对比,有资料认为中国是日本的5倍,也有其他说法,但我搜索到的资料里,最少也是日本2倍。在财政收入上,清朝和日本均为8800多两白银,日本只比中国略高十几万两,两国相差无几。在进出口上,大清是日本的两倍多。这反映,当时大清的经济体量还是远大于日本的。在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工业生产上,在总的体量上,大清略逊一筹,但在军事单项上,确胜出日本不少
。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单项。在现代交通上,1895年,日本有铁路3000公里,大清只有500多公在机器纺织上,首先说棉纺,大清四大纱厂有纱锭13万枚,而日本是38万枚。这一项日本超过大清。但是在丝织方面又倒过来了,在生丝产量上,日本是3000多吨,大清是5000多吨,大清又反超日本。在钢铁产量上,1994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已经投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而日本的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八幡制铁在1901年才投产。在煤的产量上,当时大清开平煤矿一年产煤就达到49万吨,而众所周知,日本缺煤。在军工企业上,大清更是远超日军事工业:甲午战前,日本有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筑地海军造兵厂等4 大骨干军工企业,1893 年,军工企业合计雇用职工10132人;
       中国据零星资料,中国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四大骨干企业外,另外还有山东机器局等16个军工企业。仅福建船政局就有工人 26003人, 21个军工企业的雇佣人数当大大多于日本。日本1893 连陆海军工厂的机器动力共 2205 马力,而大清的江南制造局一厂 1891 年便有 4521 马力。我们再比较造船。1884 年至 1890 年横须贺厂造军舰七艘,其中除高雄号外都不到二千马力。同期福州船政局也造船七艘,其中除广甲、广庚外都在 2000 马力以上,当时福建船政局还可以生产钢甲舰,日本则没有这样的技术。我们再来看看军事方面。就兵员和枪炮数量上来说,大清远远多于日本。大清有兵员100多万,但是大多数是不堪一战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新式陆军。我们来看看清军的新式装备:清军大炮和机关炮总和1733门,日军大炮294门,炮械比5.9 : 1。清军洋枪装备23万支,12万参战部队枪械装备率85%。我们来看看海军,中日两国海军都是倾两国财力武装的高科技兵种,清朝进口的外国战舰在吨位上名列亚洲海军第一。
      1887年,日本加速引进新锐战舰,至清日战争开战,前者性能优异的战舰吨位已经超越清朝,只能说两国各有优势。但清朝的镇远和定远两舰是亚洲巨无霸,号称"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装备305mm后膛炮。当年两舰访问日本,曾引起日本的恐慌。舰上官兵上岸与当地居民发生了互殴事件,最后以双方相互赔偿了事。日本的民间甚至发起捐款来造船应对清朝的镇远舰。   
     但是,清朝为什么败了,而且败得那么惨?首先,大清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在“战”还是“和”上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高层在决策上互相制肘。而日本的战略意图相当坚决,指挥统一。日本作战目标明确:、引诱清军进入朝鲜,然后日本登陆朝鲜,牵制清朝军队。清朝派援军时,袭击运兵船,再和北洋水师决战。2、如日本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日本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河北)平原决战,一举消灭清朝主力。3、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4、如日本舰队决战失败,清朝取得制海权,则以日本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反观清军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在没打之前,准备不足,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
  
      其次,在指挥系统,军制等方面,大清虽然有新式武器,却没有近代化的建军思想。军官素质底下,没有指挥近代化战争的经验,指挥系统凌乱,军队各自为战。比如,北洋海军的提督丁汝昌,原来是太平天国的降将,没有受过新式海军教育。带兵进入朝鲜的陆军最高指挥官叶志超是伙夫出身,靠不断平定匪乱而升官,完全没有受过新式军事教育。带领的军队是太原镇总兵聂士成布,也属于临时抽调性质。反观日本,专门为战争组建了第一,第二集团军,设立大本营统一指挥,相比之下,清军的战略战术还停留在封建社会平叛的水准。
      其三、清军没有专门的情报系统,情报来源纯属于瞎猜测,导致几次决策失误,而日本蓄谋已久,做了充分的情报调研。日军占领朝鲜之后进攻鸭绿江,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日本辽东半岛登陆,清军也不趁日军立足未稳,歼敌于滩头,而是放任日军用十天时间不伤一兵一卒登陆,接着血洗了旅顺。清朝判断失误,唯恐祖陵有失,集重兵于东北防守。而对于真正的战略重地,北洋海军所在的山东半岛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结果日本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海军向日军投降,提督丁汝昌等将领先后自杀。
         其四、在战争爆发前几年,光绪帝大婚和慈禧太后修圆明园,挪用了不少海军军费,导致北洋海军军备,尤其是火炮和弹药上,没有及时更新,被日本迎头赶上。历史就是这样,大清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纵使国力或者军力超过日本,也注定会失败。 
以上就是当年甲午海战时中日两国整体实力的纸面上的比较。和失败的原因的基本解析。这种情况是不是和现在也很相像呢?我以为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现在从纸面上分析,我们厉害的国确实也不会输于当年的大清帝国,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经济总量和国内军工生产能力 还是造船能力都不会低于日本的。但是要是论及军队的战斗力,恐怕号称是人民解放军的共军和大请国的八旗兵也不会强大多少的。当然论及热血男儿。也一定会有诸如邓世昌之类的民族英雄的。但是这能左右战争的结局吗?我以为这是不会的。尽管我从内心里也不希望100多年以前的悲剧再重演一次、但是我必须实话实说,中国的国力和军力都还没有强大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号称第二大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打成了什么狼狈样?这还不足以让中国的决策者猛醒么?良言逆耳,我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

评分完成:已经给 有良知的疯狗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有良知的疯狗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有良知的疯狗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有良知的疯狗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