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日军杭州湾登陆,淞沪会战防御战略疑问
送交者: 回龙观老王[★★声望品衔10★★] 于 2023-06-21 23:24 已读 2463 次 5 赞  

回龙观老王的个人频道

日军杭州湾登陆,淞沪会战防御战略疑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員会委员長蔣介石于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这标志着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由华北地区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淞滬會戰(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6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33万余人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是指吳淞江(发源於太湖,匯入黃浦江,後匯入長江,再注入东海。在中國上海市區內河段,吳淞江又称为苏州河,简称”淞”),”沪”是上海的简称。
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日本驻上海丰田纱厂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戎装,驾驶军用小汽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驶,要强行进入虹桥机场,被守卫机场的中国宪兵制止(这些机场守卫宪兵就是秘密到达上海不久的我正规陆军士兵)。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双方争执瞬间升级,两名日本军人不但不理会劝阻,反而是态度愈加蛮横,最后拔出手枪来威胁,中国宪兵见状遂对天鸣枪警告,大山勇夫等见事情不妙便仓惶驾车逃跑,在离机场大门北一二百米处被击坏车胎,汽车失控后冲进路边的菜地里,两名日本军人弃车而逃。我军一名炊事员投出一枚手榴弹,大山勇夫被当场炸死,惊慌失措的斋藤要藏拿着枪向旁边一荒僻的小丛林狂逃躲避。小丛林边我军正在秘密构筑工事,听见枪声后,哨兵正密切注视机场方向的动静,忽见一个日本兵拿着手枪向他跑来,便立即举枪射击将其击毙。
事件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命令第二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于第二师补充旅)。经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事件属突发事件,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当时中日双方在上海已经处在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两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8月1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上海警备司令部、日本驻沪领事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四方在市府开会谈判。日方代表冈本季正蛮横地提出包括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遭中方代表俞鸿钧严辞拒绝。事件愈演愈烈,日本驻上海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随即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日本佐世保待命的海军第一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8月13日,日军遂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大举进攻上海。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明确表示了“抵抗暴力,抗战自卫”的立场和决心。同时,军委会命令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三个师一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的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八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日本海军对长江口进行了封锁。
中国军队防御上海的第一批部队是第87、88师,原为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为国军精锐。军委会命令驻扎在苏州的装备优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二团换上保安队服装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战略重点,以充实上海兵力(当时上海的中国驻军受限于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无正规陆军)。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13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8月21日,随88师直冲日军阵地的中国战车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且在有外国租借的上海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并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8月21日,以日本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日军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约1万余人从日本出发奔赴马鞍群岛。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8个集团军又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0万人以上。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2万人包括海空军),鏖战两个月后,日军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因蒋介石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遂迅速即被日军击溃。就在敌人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蒋介石在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后,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却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国军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与此同时,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
淞沪会战爆发后不久,戴笠就曾派遣情报人员搜集侦察沿海敌情,首批就派往南汇、金山卫侦察杭州湾敌情,进而发现浦东白龙港至金山卫沿海,常有日军间谍活动,夜间不时发射不同颜色的信号枪弹并散布谣言。在上交蒋介石本人的报告中,戴笠对这一带海岸线敌军兵力、谍特动向、敌军意图、地质地形、滩涂港湾、水域深浅甚至海匪湖盗的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和分析。他由此还提出5条建议,其中最重要和最有预见的一条是:因金山卫硬滩地带港湾水深,日本很可能选择此处登陆,应加派重兵防守。
然而,直到10月中旬,军事委员会仍未对此引起重视,认为日军即便在杭州湾北部登陆也最多投入一个师团的兵力,不会对上海战局有多少什么实际影响。其实,日军紧锣密鼓筹备登陆作战之事,南京统帅机关并非全无所悉。10月22日,顾祝同曾将所获的情报报告何应钦,“闻敌将有三个师团来沪增援,其先头部队有(26)日可抵沪。”但此项情报并未引起南京统帅部和第三战区司令部的重视。11月5日凌晨,在金山卫登陆的日军主力第10军所辖主力恰好就是三个师团。
旷日持久的淞沪会战已进行了近3个月,中日双方百万大军的鏖战,陷入胶着僵局。
9月28日,原先持“不扩大主义”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被调离。接任的下村定就提出了在杭州湾组织大规模登陆奇袭中国军队侧方后的大胆计划。10月4日,参谋本部决定从华北抽调兵力驰援上海。根据计划,驰援的兵团将不隶属上海派遣军,而作为另一支独立的军来调用,名义上直属天皇,这就是日军第十军。
日军登陆杭州湾,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在5日当夜与顾祝同通了不下20次电话,了解事态。为此,蒋介石曾指点陈诚询问对话。陈答道:“急宜缩短战线,苏州河部队应速转进武进一带国防线中。”若如此,便宣告放弃淞沪而败退。思考半小时,蒋介石表示同意。淞沪会战的大势已难以逆转。同时,驻扎金山枫泾与浦东的中国军队曾试图从东西夹击登陆日军,但由于联络不畅、行动迟缓而未能如期实施。9日,日军攻占松江后,中国军队仍未能完成集结,结果被各个击破。
在此前日本参谋本部为第10军拟定的作战指导方针是,“须与海军协同在杭州北岸登陆,尽速前进到上海市西南地区,同上海派遣军一起消灭上海周围的敌人。”为达此目的,参谋本部要求三个师团的主力并列,突进黄浦江以西至上海市以西,与上海派遣军沪西部队对接。不难发现,参谋本部没有准备扩大上海战事。所以,这个计划是按部就班的,以上海市区为目的地,以“协助上海遣军完成任务”为作战目标。
然而,第10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不但违背了参谋本部的“作战指导原则”,而且僭越了适用范围。第10军将作战方针改为“在金山卫城东西两面地区登陆,迅速进入松江附近。尔后尽可能远离淀山湖东面地区,向苏州河北面地区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主力,消灭敌军主力”。换而言之,第10军不满足于配合上海派遣军作战结束上海战事的战役目标,而是打算完成对中国精锐军队的战略大包围。11月5日日军第10军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撤退时,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几十万军队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后上海就告沦陷。事后,日军高层并未追究第10军自行其是的大胆计划,反而在1938年初予以肯定。淞沪会战后,第10军的三个师团都参与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则有30万余的将士为保卫祖国献出了鲜血与生命! 我军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由于中方海军司令官的“沉船战术”泄密,中央海军全军覆灭。
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从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计:40372名。 不过至11月8日中国军队虽已开始后退,但战斗仍然非常激烈,上海的大多数日军仍然不断前进、战斗中,战场形势一片混乱,这时及以前是无法统计日军准确的伤亡数字的。最后日军确认从上海登陆到占领南京,截至12月27日,日军累计战死、战伤死、战病死共23104人,负伤约5万人,合计伤亡在7万以上。(见日本资料:洞富雄著《南京大屠杀的证明》。)考虑到日军在追击战和攻占南京作战中伤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约战死2万人,受伤约4万人,合计约6万人 。此战国民革命军伤亡33万多人,为日军损失的5.5倍。
谈到以上淞沪会战经过,我们可以看到,国军的失败主要是久攻敌人不下,被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抄了后路,被包围形成恐慌。在撤退过程中,又没有统一指挥,70万大军被日军各个击破,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特别是几十万大军变成了日军飞机的活靶子,损失惨重。兵书上说,“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胜利之师,不光要会进攻,也要会防御撤退,这样才能够能攻能守,保护好自己。消灭敌人。我们在总结“淞沪会战”的经验时,不禁提出在防御战略上的几点疑问,供大家参考。
(一.)在淞沪会战的过程中,蒋总统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犹豫不决的,一开始想用两个德械精锐师把驻上海的3200日军吃掉,但事与愿违,在消灭不掉日军的情况下,战事扩大,蒋总统又企盼于在西方列强的调停下,能和平解决战事,但殊不知西方列强是崇尚丛林法则的,难道巴黎和会的结果蒋总统不知道? 一个军人,尤其是一个军队的统帅,在战略上不能犯天真的毛病,不能犹豫不决。否则,士气会遭到破坏,所谓将怂怂一窝也。
(二.)戴笠和顾祝同战前都向蒋总统汇报杭州湾有敌情,有敌特在侦查,为什么还如此大意不派重兵防守? 杭州湾几十公里的沿线只有3-4个连守卫?大意失荆州。
(三.)命令如山倒, 最忌讳朝令夕改。将士信心会产生动摇。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四.)七十万大军布署在上海这块三角狭小的区域,变成了日本飞机的活靶子。之前芦沟桥南苑保卫战,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就吃了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的亏,为啥还不长记性?把如此多的部队调集在这样狭小的区间里遭鬼子轰炸?
(五.)海军全军覆没,军舰全自沉在长江上,美其名曰要堵住日军军舰逃跑或进攻的路?那还要建海军干嘛?把钱都用在建空军或陆军上不更好?
(六.)蒋总统和德国顾问法肯豪森都觉得上海江浙一带水网纵横,适合中国军队的轻装备在上海作战,但他们为什么没考虑到日军飞机轰炸?冯玉祥曾说过:‘我们的师一个又一个投入战场,3小时就死了一半,5小时,就死了三分之二。”,日军是海陆空立体作战啊。
(七.)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从南京等地修了一系列坚固的地下国防工事,堡垒。都没用。不战而撤。
(八.)顾维君说:“西方人士一開始就認定,中國是個政治不團結,軍事上又渙散落後的國家,……西方認為中國的抵抗無濟於事,日本終究要佔領中國,那麼向中國提供援助又有何用,認為抗戰不可能持久……問題在於,是運用這些軍隊堅守上海,從而在國外產生心理上的效果呢,還是要後撤至一個偏僻角落進行戰鬥。這地方不為任何人所知也就不會有任何人關心,但損失是相同的。全世界都知道上海是什麼地方,戰鬥為了什麼。在上海集中了西方各國最大利益,……所以我們主張政府盡可能堅守上海線。”这段话,不由使老王想到了资本的力量。难道说这场战争,也是在为世界的资本市场当托? 6park.com

向十四年英勇抗日的英雄先烈们致崇高敬礼!

评分完成:已经给 回龙观老王 加上 50 银元!

喜欢回龙观老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回龙观老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回龙观老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