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90年,老农因儿子参军不成,指着小学课文说:我是其中一位烈士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3-06-26 20:43 已读 494 次 1 赞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笔者读书时,小学课本上有一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文,是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写成的。课文文笔流畅,读完非常感人。文中提到的那些牺牲的烈士都是真实存在的。由于作家“笔误”,其中一位战士“被迫”成为了烈士,并隐姓埋名几十年。

1990年4月21日,新华社播报了一条重磅新闻,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没有牺牲,他40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为人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图|李玉安(左一)与人谈话

一个月后,一张带有李玉安照片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头条刊登,迅速让全国人民关注起这位低调的“活烈士”。

那么,“活烈士”李玉安是如何引起媒体关注的呢?

他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他有一段什么样的从军经历?

以上谜团,让笔者一一为大家解开。

一、因儿子参军不成,烈士“复活”

1990年2月,河北保定一部队的接待室,来了一老一小两位长相淳朴的农民。

老的那位头发花白,年纪不小了;小的那位年轻力壮,很有活力。当时,秘书处的一位姓谢的干事,负责接待了他们。谢干事还没开口,老人便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说:“可算见到你们了!”

谢干事小心地问:“老人家从哪里来的,方便自我介绍一下吗?”

“领导好,我们是从黑龙江过来的,我叫李玉安,这个是我儿子。”

“您老过来有什么事要办吗?”

老人小心从自己的包裹中掏出一张残疾人证,还有一张从语文课本上撕下来的一页。老人将残疾人证和从课本上撕下来的那一页递给谢干事,说:“我曾经是志愿军335团3连的,参加过松骨峰战役。” 6park.com

谢干事简单翻看了一下残疾人证,然后又看了一眼课本那页,发现上面印着的是自己上小学时,非常熟悉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他没有弄懂老人要表达的意思。


图|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老人指着那页小学课文说:“我是其中一位烈士。”

“烈士?”

谢干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重复了一遍老人最后说的那两个字。在他朴素的世界观里,“烈士”这个词代表的是已经牺牲的人,活着的烈士,他第一次听说。

“小同志,我知道你现在十分怀疑我,麻烦你在部队里找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我给他详细说一说那段战斗经历,就能证明我的身份了。”

谢干事安排李玉安和他儿子在接待室休息,亲自跑去首长的办公室将这件事上报了。首长听完,安排专门研究军史的李主任,去核实李玉安的身份。李主任参加过抗美援朝,曾经是335团的一员,对松骨峰战役有所研究。

李主任走进接待室,拿起李玉安的残疾人证,仔细打量了好久,又问了李玉安一些战役的细节,发现他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还知道其中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

李主任的眼眶突然湿润起来,他紧紧握住李玉安的手,说:“没错了,你的身份我确定了,你是335团三连副班长李玉安。”

李玉安得知李主任曾经也是335团的人,激动地说:“李主任好,见到老战友,我太高兴了。”

两人寒暄了一会,李主任将话题转向了李玉安来到部队的目的:“玉安同志,从黑龙江赶来,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吧!你尽管提,国家对老兵的生活还是非常在意的。”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

一向老实本分的李玉安,话在嘴边却讲不出口。

李主任笑着说:“你就尽管说,除了天上的月亮,国家基本上都能满足你。”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小儿子,特别想当兵,已经连续填了三年报名表了,因为县里名额有限,条件不算那么突出的他,每次都被排除在外。我和老伴商量过,家里无论如何都要出一个当兵的。这不是走投无路了嘛,就想靠‘烈士’的名头,看能不能找部队帮帮忙。”

“孩子有当兵的志向是一件好事,这样吧,部队找你们县里的征兵处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以特殊情况,将你儿子招进部队。”

说完,李主任找来一支钢笔,在军队专用的信笺上,给李玉安所在的县征兵处写了一封信,信中强调了李玉安抗美援朝战士的身份,请他们妥善处理好李玉安儿子参军的事。


图|李玉安(右一)与战友合影

李玉安和儿子经过长途跋涉回到了老家,到家的第二天,他跑到县征兵办公室,将信件交了上去,因为种种原因,儿子的入伍手续还是没有办下来。

这下李玉安不乐意了,为了彻底解决儿子参军的问题,他决定再去一次保定。4月初,在二女婿的陪同下,李玉安又回到了老部队。

来得早不如赶得巧,李玉安这次来部队,碰巧赶上了他们搞庆功大会,李主任邀请李玉安参加。

大会上,首长亲自向部队干部介绍李玉安:“这位是李玉安老同志,松骨峰战役的‘活烈士’,大家鼓掌欢迎!”

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大家都在心中暗暗敬佩这位老英雄。李玉安离开部队多年,几十年前的记忆,冲上心头,使他激动不已,他不停向大家表示感谢。从此,一个“牺牲”了40多年的抗美援朝“烈士”,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

二、希望见到魏巍

李玉安回到部队不久,部队领导关心地问他:“您还有什么心愿没有?”

他小心回答:“我想见见作家魏巍同志。”

“正好,部队也想让他来给战士讲讲抗美援朝,这件事就包在我们身上了,您在部队耐心等待就行。”

说请就请,部队一个电话打到了魏巍退休前的单位。单位的同志得知此事后,立即将这一消息转告了魏巍。他听完先是一愣,然后才高兴起来,说:“他在哪,我想见见这位‘活烈士’,可惜最近脱不开身,可否请他到北京做客?”

收到邀请的李玉安和二女婿来到北京,在魏巍原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魏巍家里。两位老人一见如故,从往事聊到了现在,魏巍问李玉安:“你这几年过得还好吗?”

“我退伍后,转业到黑龙江,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能够糊口的。”

“你没想过向国家寻求帮助吗?”

“我是老党员了,开口怕别人说闲话,说我倚老卖老。时刻都要做好榜样,不能让人家看不起。”

“那英雄的身份除了荣誉外,给你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没有?”

“什么英雄不英雄的,我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想过用它得到点什么,只要祖国没忘记我们的功劳,以前是咋样,现在依旧是咋样。”

李玉安和女婿在北京招待所暂时住了下来,第二天上午,报社的同志赵苏去看他,发现他和女婿烙饼就着白开水便将早饭解决了。

赵苏看不下去,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李玉安说:“不用麻烦你了!”

“大餐我请不起您,家常菜还是请得起的,咱们中午吃面条。”


图|李玉安

李玉安这才答应去他家吃饭。

到了家里,赵苏还是违背了事先达成的“协议”,炒了一盘鸡蛋,一盘豆腐,一盘花生,煮了一碗鸡蛋面,李玉安还破例喝了一杯酒,他们边吃边谈,李玉安向他谈了40年的工作、生活情况,谈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彼此谈得十分投机。

谈话中,李玉安身上体现出来的视名利如粪土、爱国家如生命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饭桌上的每一个人。

三、名扬四海

新华社发布了李玉安“烈士”还在世的新闻后,在短短的几天里,有关他的报道铺天盖地,大大小小的媒体都派出记者希望对他进行专访,全国掀起了一股“李玉安宣传热”。

1990年10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40周年,朝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李玉安作为志愿军特约代表出席大会。会上,金日成亲自为他戴上了“一级国旗勋章”。

在朝访问期间,朝鲜重要领导人都亲自接见了李玉安,朝鲜外交部副部长对他说:“您在战场上英勇顽强,退伍后又甘于平庸,值得中朝两国人民学习。”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说:“您的事迹已经传到了朝鲜,朝鲜人民都十分敬佩您!”

李玉安出名后,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每天都要接受无数的采访,还要看读者的来信。这对一个习惯了无人问津生活的老人而言,是比较麻烦的。

可李玉安从来不摆架子,他会尽量满足所有来访者的要求。他说:“就当是为牺牲的战友接受荣誉吧!”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打扰”,李玉安的身体扛不住,经常头疼,组织上迅速为他安排了专家会诊。

第一个采访李玉安的记者赵苏,从另一名记者那得知老人生病的消息后,十分愧疚,火速赶到他家。赵苏到黑龙江前,李玉安去武汉拍摄纪录片去了。

赵苏找到李玉安家,看见一群工人正在给他盖新房子,地基和基本的框架都已经搭建好了。李玉安的老伴开心地告诉赵苏:“受到组织上的照顾,我们终于能住进新房了。”

说完,李玉安的老伴带着赵苏参观自己的屋子,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省军区送的写有“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金匾,屋里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一应俱全。

他老伴说:“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送的,我们一把老骨头了,送过来也不会用,可他们非要送,拦都拦不住,还说丢这就不管了。老头子告诉他们,如果非要送东西,送花就行。”

赵苏问大娘:“大爷身体还硬朗吗?”

大娘说:“老头子还行,就是每次作报告,介绍抗美援朝那场战役时,他都忍不住掉眼泪,情绪控制不住,想多了就头疼。”


图|李玉安(前中)

后来,李玉安和摄制组一起去北京取景,赵苏在北京一招待所再次见到了李玉安。见面时,李玉安紧紧握住赵苏的手,十分懊悔地说:“当初,我没想那么多,只想让小儿子当上兵,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应,给国家和组织添麻烦了……”

根据摄制组同志透露,李玉安每到一个地方拍摄,他都十分低调,除了必要的活动安排外,他哪也不去,从不向路人说自己是李玉安。

在吃住方面,他也非常注意,总是让工作人员给他订最便宜的房间,买最便宜的饭菜。坐车时,发现车上座位少了,他一定要让给摄像组的同志坐,他说:“你们比我累,一天到晚都扛着个大机器。”

离开北京前,李玉安所在部队的几位首长为他饯行。席间,老首长鼓励他:“不要被一时的荣誉蒙蔽了双眼,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李玉安激动地向老首长保证:“请老首长放心,没有党和部队的培养,就没有李玉安。出名也好,不出名也好,功劳荣誉都属于党,我李玉安还是过去那个平平常常的李玉安,初心一点都不会改变……”

四、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李玉安“出山”后,大家对他隐姓埋名几十年来的经历十分好奇,报社记者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走访,将他在战场上被救下的过程和后来的经历详细刊登了出来。

1950年11月30日,李玉安所在三连接到上级指示,在松骨峰地区埋伏逃跑的美军。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松骨峰主峰附近的公路展开,这条公路是美军逃跑的必经之路,李玉安与战友在这里布好了防线。

当时为了逃命,美军启用了十几架飞机和坦克联合作战,多次向松骨峰发动进攻,几乎将山上的树木都炸没了。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美军已经发起了5次进攻。到第6次进攻发起前,李玉安他们已经没有子弹可用了。

为了给敌人最后一击,李玉安将从战场上收集到的手榴弹集中到一起,安静躺在壕沟里等待敌人的到来。当敌人走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时,他突然站起来,将拉开引线的手榴弹往敌人集中的区域一扔,炸死了不少美军。


图|朝鲜战场

李玉安本人被冲击波震晕了,等他醒来时,战斗已经结束。战场上全都是尸体,他想着就算是为了战友也要活下去,凭借强大的意志力,硬是爬到了山下。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打扫战场,魏巍也在其中,他们没有找到三连的幸存者,但有感于三连战士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魏巍便有了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的冲动。

后来,已经下山的李玉安,被朝鲜的一名军人发现了。这名军人将他带到了已经没人居住的朝鲜百姓的房子里暂时避难。

幸运的是,不久,志愿军另一部队恰好路过这里,找人一起将李玉安抬进了战地医院。医生简单检查后,发现子弹没有击中他的要害,但还是打断了他的肋骨,战地医院设备落后,进行了简单的手术后,依旧不见好转。

1951年,李玉安带着医生开具的诊断书,被送回了国,痊愈后,他吵着嚷着要重回战场。前来看望他的首长说:“你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能适应战场了,国家会给你安排工作的。”

1952年,李玉安被安排到黑龙江一个小镇的粮库工作,从最底层的工人做起,吃苦耐劳,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一直发挥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粮库工作人员为他登记个人工作经历时,李玉安只透露了自己要过饭、干过苦力、当过兵等经历,关于功劳他半个字都没有提过,他的妻子儿女也不知道。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过去那个年代,学生必学的课文,李玉安的儿子在语文课上学到这篇文章时,惊奇地发现父亲的名字,和其中一位烈士的名字竟然一模一样。回到家后,他神秘地对父亲说:“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你的名字。”

李玉安叫儿子拿来课本,他看完热泪盈眶,小声对儿子说:“哦,那不过是重名了。”

儿子疑惑地问他:“你为什么哭了?”

“烈士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感动了我。”

其实,李玉安是想起了当时的战斗场面,想起了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曾经的点点滴滴都让他心疼。

在粮库,李玉安干过保卫员、加工员、检斤员。当检斤员的那几年里,他经常能收到卖粮户送他的“礼物”,什么猪肉、面粉之类的。卖粮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他在收粮时“高抬贵手”,多写一些斤两。

可李玉安不吃他们这一套,尽管家里的孩子半年吃不上荤腥,他也会义正言辞说:“贿赂我是不可能的,我就算饿死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图|李玉安雕像

这些人见识到李玉安的“厉害”后,从此再也不敢在他面前耍花样。因为表现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在生活上,他也非常节俭,家里吃饭的嘴巴多,但他一个月只有50多块钱的收入,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就算这样也从未向单位申请过补助。

李玉安一家住在低矮拥挤的土砖房子里,粮库为工人建了几间安置房,领导开会决定,先将房子分给李玉安等老员工。可李玉安却主动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人,回到家里,他这样安慰家人:“我们家的房子又不是不能住了,比我们困难的人多着呢,先给别人吧!”

即使后来他到部队和北京,首长和魏巍得知了他家的处境,写信帮他申请困难补助,他也一直没有将这些信交上去。他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向国家申请帮助,家里几个子女都有手有脚,日子只要还过得下去就不能麻烦国家。

1997年,李玉安去世,家人在给他清点遗物时,发现首长和魏巍写的信竟然原封不动躺在信封里。

就像前文说的,李玉安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从没有享受过战斗英雄的待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享受功勋待遇呢?”

李玉安简单回答:“战场上牺牲的每一个战友,都比我的功劳要大。我比他们要幸运,能活下来就很好了。”

李玉安的儿子李广义也向大家透露,父亲多次教育自己:“我们3连只有我活了下来,我现在是为他们而活,只有活得像一名战士一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革命烈士的女儿吉瑞芝,看到有关李玉安的新闻报道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您功成身退,两袖清风,拂袖而过,不带走一丝一两,四十年来,为国家辛勤劳动,体现了共产党的高贵品质,您是我的榜样!”

李玉安对自己吝啬,对人民群众却愿意倾尽所有。90年代,镇上的公路破败不堪,一下雨积水能没过双脚。李玉安得知后,四处找人筹款修路,跑遍了县里大大小小的工厂,终于筹齐了几百多万的修路款。


图|李玉安

1997年2月10日,李玉安去世,享年73岁。无数知情的群众从全国各地赶到他家,参加他的追悼会。他在遗言中交待大家:“路还没修好,请大家团结一心完成;我所获得的那些荣誉、奖章记得上交给组织,它们属于我的战友……”

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先想到的依旧是别人。这一次,他真的离开了我们,但愿他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与战友团聚,给他们讲一讲,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新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了,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们做到了!

谨以此文献给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及默默无闻四十多年的李玉安老同志,感谢他们的付出!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