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南海】警惕菲律宾发动“珍珠港事件”
送交者: gonewithsmoke[☆★★★声望勋衔15★★★☆] 于 2023-08-16 11:25 已读 9291 次 9 赞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近日,一场史无前例的野火席卷了美国夏威夷毛伊岛的部分地区,截至当地时间8月16日,已有超过上百人遇难,上千人失踪,这场野火被美国媒体称为是夏威夷甚至是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火灾。 6park.com

野火侵袭过后的惨况景象犹如夏威夷经历了一场战争和被战火肆虐过一般,看着满目的一片废墟,不由让人想起了82年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同样发生在夏威夷的那次著名的珍珠港事件,那次事件造成了夏威夷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多战争死亡人数,直接导致了2400多位美国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


与突如其来的野火一样,那次的战火同样令人措手不及。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夏威夷的居民们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直到呼啸而至的战机向停泊在港口的军舰投下炸弹,爆炸的巨响撕破了那天清晨的宁静与安详。 6park.com

战火冲天,硝烟弥漫,人们从睡梦中被惊醒,最早反应过来的军人在用明码呼喊:“珍珠港遭到空袭,这不是演习!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人们四处逃命或仓促应战。在日军的轰炸扫射之下,美军的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188架战机遭到炸沉和重创。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称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的一天”,而日本的不宣而战更让美国公众舆论愤怒不已,全国自孤立主义转为支持参战,美国以空前的统一(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顺利通过了宣战决议,二战的格局也因此改变。 6park.com

回顾了珍珠港事件,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海地区。如今的南海也正处于动荡局势,风高浪急,危机四伏。中国和菲律宾近日于主权存在争议的南沙群岛仁爱礁爆发冲突,这次冲突的详细过程可以阅读相关报道。


事后,中菲两国围绕这起冲突展开外交和舆论争端,菲律宾指责中国采取的措施对其船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中国则反击对方未履行承诺拖走该登陆舰。菲律宾在行动遭挫后恼羞成怒,中止了中方企业在菲律宾的业务,并切断与中国海警热线,一系列举动正在加剧引发更激烈冲突的风险。 6park.com

而中方的这次举动也被西方国家视为是一次对美国在南海介入程度和《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试探,是为了反击美国企图干扰中国与周边国家签署《南海行为准则》。美国为了围堵中国和争夺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权,介入南海地区。而菲律宾则企图狐假虎威,正在借助美国的袒护谋求其利益。虽然菲律宾这次的行动未能得逞,但可以预见,美国和菲律宾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据报道菲律宾目前正在计划展开新的行动,其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菲律宾可能发动“珍珠港事件”。 6park.com

这并非夸大其词或故作惊人之语,又或是杞人忧天,菲律宾是完全有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一场类似珍珠港事件的行动。当然,这并不是说菲律宾会象日本那样偷袭中国的海军事基地,而是说菲律宾可能会采取一次突然性行动,比如突然逮捕中国渔民或突然强行登陆黄岩岛,或在与我海警的对峙中突然采取暴力对抗,导致事态升级严重化,从而引起军事对抗,并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6park.com

珍珠港事件的最大后果就在于美国的参战,而对菲律宾来说,对仁爱礁或黄岩岛采取一次精心准备的突然行动,如果成功了则可以获取一定利益,如果不成功,也可以在美国的庇护之下安然无事,甚至如果使得美国因此参战帮助菲律宾对抗中国,则对菲律宾来说,也就像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的参战对盟国的重大意义。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gonewithsmoke 加上 50 银元!

喜欢gonewithsmo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gonewithsmoke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